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_2

文档序号:9356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覆土后,在植物未种植之前,进行第一次浇水,浇透后,进行植被种植。如果期间没有降雨,则于10天后再进行一次浇水,直至浇透为止,第一年人工浇水3-5次,特别在干旱期要保证植被的水分及成活。
[0023]实施例2:
I)排岩场坡度为50-70°,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鱼鳞坑大小为直径0.3m、深0.6m,两个鱼鳞坑间距1.5m,两排鱼鳞坑间行距1.2m ;每两排鱼鳞坑下0.8m处修筑一个
0.3m宽小平台,小平台上每隔5m间距挖置一条垂直于坡体的宽0.2m、深0.1m的径流沟;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宽度为1.2m,主要由周围大型的废弃矿岩皇积而成,中间采用铁丝联结缠绕,并采用铆钉将铁丝网锚固于地面。
[0024]2)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每个鱼鳞坑底部先铺设一层可降解塑料薄膜。由于排岩场主要是矿砂组成,孔隙大、持水、保水能力差,因此,将配制好的人工基质与大颗粒保水剂(聚丙烯酰胺)按150:1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填埋入鱼鳞坑中,并踩实。鱼鳞坑中所用人工基质为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肩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小平台经简单的平整、压实后覆盖0.5m厚人工基质,所用人工基质为城市污泥与粉煤灰、玉米秸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肩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石陇防护堤外侧5-10m宽度范围内将尾矿砂翻起0.2m深,然后与搅拌好的人工基质以及粘土按1:1:1的体积比进行充分混合,所用人工基质为城市污泥与粉煤灰、玉米秸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肩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然后压实,挖置直径0.3m、深0.5m的种植坑。
[0025]3)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两排鱼鳞坑中一排种植沙棘、一排种植胡枝子,每个鱼鳞坑中栽植1-2棵灌木苗,同时在鱼鳞坑中播撒紫花苜蓿、草木犀、高羊茅草籽,三者按1:1:1比例混合;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0.3m宽的小平台中间位置处以0.4m间距种植一排灌木,其它位置播撒草籽,草籽以爬藤类植物与牧草植物以5:1比例进行混合;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种植坑中种植乔木杨树,乔木间距为1.5m,行距为2.5m,两行杨树中间种植一排灌木紫穗槐,乔灌木下播撒紫花苜蓿、草木犀草籽。
[0026]由于排岩场持水保水能力差,为保证植被的成活率,覆土后,在植物未种植之前,进行第一次浇水,浇透后,进行植被种植。如果期间没有降雨,则于10天后再进行一次浇水,直至浇透为止,第一年人工浇水3-5次,特别在干旱期要保证植被的水分及成活。
[0027]实施例3:
I)排岩场坡度为20-40°,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鱼鳞坑大小为直径0.5m、深0.4m,两个鱼鳞坑间距1.0m,两排鱼鳞坑间行距1.5m ;每两排鱼鳞坑下0.6m处修筑一个
0.5m宽小平台,小平台上每隔5m间距挖置一条垂直于坡体的宽0.2m、深0.1m的径流沟;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宽度为0.8m,主要由周围大型的废弃矿岩皇积而成,中间采用铁丝联结缠绕,并采用铆钉将铁丝网锚固于地面。
[0028]2)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每个鱼鳞坑底部先铺设一层可降解塑料薄膜。由于排岩场主要是矿砂组成,孔隙大、持水、保水能力差,因此,将配制好的人工基质与大颗粒保水剂(聚丙烯酰胺)按150:1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填埋入鱼鳞坑中,并踩实。鱼鳞坑中所用人工基质为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肩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小平台经简单的平整、压实后覆盖0.5m厚人工基质,所用人工基质为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肩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石陇防护堤外侧5-10m宽度范围内将尾矿砂翻起0.2m深,然后与搅拌好的人工基质以及粘土按1:1:1的体积比进行充分混合,所用人工基质为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肩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然后压实,挖置直径0.3m、深0.5m的种植坑。
[0029]3)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鱼鳞坑中采用灌-草种植模式,两排鱼鳞坑中一排种植沙棘、一排种植胡枝子,每个鱼鳞坑中栽植1-2棵灌木苗,同时在鱼鳞坑中播撒紫花苜蓿、草木犀、沙打旺草籽,三者按1:1:1比例混合;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0.5m宽的小平台中间位置处以0.4m间距种植一排灌木,其它位置播撒草籽,草籽以爬藤类植物与牧草植物以3:1比例进行混合;坡脚下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种植坑中种植乔木火炬,乔木间距为1.5m,行距为2.5m,两行火炬树中间种植一排灌木紫穗槐,乔灌木下播撒高羊茅草籽。
[0030]由于排岩场持水保水能力差,为保证植被的成活率,覆土后,在植物未种植之前,进行第一次浇水,浇透后,进行植被种植。如果期间没有降雨,则于10天后再进行一次浇水,直至浇透为止,第一年人工浇水3-5次,特别在干旱期要保证植被的水分及成活。
[0031]综上,本发明易于操作,所用人工基质原材料均为产量较大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可以在当地就近选择,取材廉价、便捷、配制方法简单,易于掌控,石笼可以就地取材,植物为适宜北方地区的耐性植物,易于成活、景观效果好,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主权项】
1.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每两排鱼鳞坑下修筑一个小平台;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 2)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小平台上覆盖0.5m厚人工基质;人工基质由城市污泥、河道底泥、玉米秸杆、粉煤灰、燃煤炉渣和锯木肩组成; 3)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坡脚下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 每两排鱼鳞坑下0.6-0.8m处修筑一个0.3-0.5m宽小平台,小平台上每隔5m间距挖置一条垂直坡面方向的宽0.2m、深0.1m的径流沟; 陆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宽0.8m-1.2m的石陇防护堤,主要由大型的废弃矿岩皇积而成,中间采用铁丝网固定并锚固于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坑为直径0.3-0.5m、深0.4-0.6m大小的种植坑,两个鱼鳞坑间距1.0-1.5m,两排鱼鳞坑间行距1.0m-1.5m,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平台经过简单的平整、压实后覆盖0.5m厚人工基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基质是由城市污泥或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肩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坑底部先铺设一层可降解塑料薄膜,然后将配制好的人工基质与大颗粒保水剂按150:1比例进行混合,填埋入鱼鳞坑中,并踩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陇防护堤外侧5-10m宽度范围内将尾矿砂翻起0.2m深,与人工基质、粘土按1:1:1体积比进行混合,压实后进行植被种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适宜北方地区且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物种,其中乔木包括但不限于刺槐、火炬、杨树;灌木包括但不限于紫穗槐、沙棘、胡枝子;草本植物包括但不限于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高羊茅;爬藤类植物包括但不限于地锦、牵牛、葛藤、花叶絡石和旱金莲。
【专利摘要】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一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每两排鱼鳞坑下修筑一个小平台;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小平台上覆盖0.5m厚人工基质;人工基质由城市污泥、河道底泥、玉米秸秆、粉煤灰、燃煤炉渣和锯木屑组成;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坡脚下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该方法能够有效防护岩石陡坡滑塌、改善废弃地土壤结构、快速恢复植被生态系统。
【IPC分类】A01G1/00
【公开号】CN105075635
【申请号】CN201510558324
【发明人】张鸿龄, 马国峰
【申请人】沈阳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9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