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文档序号:9458329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涉及在滩涂湿地上造林的方法,具体说涉及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河口是指入海河流受到潮汐作用的一段河段,是位于陆地与大洋之间的水域,又称为感潮河段潮间带是界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通常也称为海涂。根据潮汐活动的规律,潮间带又分为下列三个区:(I)高潮区(上区):它位于潮间带的最上部,上界为大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高潮线。(2)中潮区(中区):它占潮间带的大部分,上界为小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低潮线,是典型的潮间带地区。(3)低潮区(下区):上界为小潮低潮线,下界是大潮低潮线。我国沿海河口潮间带滩涂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浸没时间达6-8日,每天2次,水深高度达0.5-1米,这部分土地资源目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0003]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属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树干通直,直径达70厘米;强阳性,喜炎热气候,耐干旱、贫瘠,抗盐渍,也耐潮湿,不耐寒,其生长迅速,萌芽力强,根系深广,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作为沿海陆地防护林基干林带的先锋树种;但传统的种植方法,不能使木麻黄在沙质海岸海潮浸淹和在粘重土壤上生长,因此不能作为在沿海淤泥质潮间带滩涂湿地消浪林带进行种植,另外,热带地区潮间带滩涂种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无瓣海桑为海桑科海桑属乔木,原产孟加拉国,为红树林群落的一员),因温度低而容易受冻、死亡,目前仅限于热带地区栽培,不能适应亚热带地区的低温环境。
[0004]目前在沿海外侧潮间带中低潮区滩涂推广种植红树林,但对于红树林以上高中潮区滩涂基本没有利用。我国南方亚热带目前在沿海潮间带淤泥质滩涂营造防护林只推广灌木型,即红树林绿化,乔木型防护林绿化在我国亚热带淤泥质潮间带滩涂还是空白,而乔木型防护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灌木型防护林。我国有1.4亿多亩浅海滩涂面积,如果将乔木防护林基干林带从陆地推进到沿海潮间带滩涂,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
[0005]我国每年频发的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营造乔木消浪林带,对于抵御沿海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切实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和长治久安,对非宜林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在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无法种植乔木消浪林带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木麻黄等乔木树种在非宜林的沿海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湿地上能正常生长,并提高防护林成活率,有利于抵御沿海地区重大自然灾害的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所述的构建和营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A、人工挖沟、取土作墩抬高地面:每年1-2月份在离岸10m-60m非宜林的沿海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湿地高程或地势稍高的高中潮区人工挖沟、取土作墩,降盐减淡,然后再在与江岸线或海岸线垂直方向开挖排水沟,并将排水沟挖出来的泥土用来堆筑沟两边的土墩。
[0009]B、种植乔木容器苗:在3-4月份,在土墩中心种植耐盐碱乔木树种的I年生无纺布容器苗。
[0010]C、机械整地,种植红树林:3-4月份在耐盐碱乔木外侧滩涂高程或地势稍低的中低潮区,用船用挖泥机机械整地、深埋杂草、开排水沟,然后5月份再在整地后的中低潮区滩涂上种植红树林,所述的红树林的株行距为lm-1.5mX Im -1.5m。
[0011]D、在红树林种植区混交乔木:在耐盐碱乔木消浪林带种植1-3年后,在3-4月份与江岸线或海岸线垂直方向将耐盐碱乔木种植线两边各I行红树林向外侧滩涂移植;在中潮区红树林种植区按上述A步骤和B步骤的方法,开沟取土、作墩间种耐盐碱乔木;所述的耐盐碱的株行距为4m_4.5mX4m-4.5m。
[0012]E、清沟、扶植,促进林木生长和滩涂淤积:进行清沟排水,将排水沟挖深、挖宽,并将挖出来的泥土拌在乔木植株的周围,在耐盐碱的乔木造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进行松土扶育2—3次,所述的扶育包括除草、松土、扶正、清沟、拌土、补植,促进林木生长。
[0013]上述的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在所述的步骤A中,在土墩位置地面先松土,挖去表土 5cm-15cm,所述的土墩规格为:底径60cm_80cm、高度为 30cm_50cm。
[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在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土墩株行距为2-2.5mX 2-2.5m,沟间隔为2m -2.5m,所述的沟处于两边2个土墩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沟的宽度为40cm_60cm,深度为 20cm_30cm。
[00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每间隔30米挖一深沟,所述的深沟规格为:宽设置为lm-1.5 m、深度设置为0.5m -1m0
[0016]上述的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在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耐盐碱乔木树种为以木麻黄为主,弗栎、布迪椰子、竹柳、夹竹桃为辅助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0017]上述的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在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红树林为秋茄、桐花树、木榄、白骨壤、红海榄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0018]上述的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在所述的步骤D中,经过5-15年,待形成新的滩涂,再向原中低潮区红树林种植区混交乔木,向原红树林种植区外侧滩涂再推进红树林,将消浪林带加宽加厚。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就地开沟取土、堆砌土墩抬高地面,将木麻黄等乔木在非宜林的沿海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引种驯化后,其耐盐碱等抗逆性显著增强,打破了木麻黄在淤泥质粘重盐碱土上生长不良的传统观点,使木麻黄等乔木在含盐量达0.9%以上的淤泥质潮间带粘重盐碱土滩涂湿地上良好生长,营造乔木宜林地和森林生态环境,有利于非宜林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0020]2、本发明采用I年生无纺布容器苗造林,具有成本低、时间短,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耐盐碱强等特点,适宜在高含盐量潮间带滩涂湿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利用木麻黄等乔木抗水湿、耐盐碱等特性,使木麻黄等乔木树种在非宜林滩涂湿地上营造消浪林带得到成功实施,是一种生态环保的有效造林方法。
[0021]3、本发明将海岸防护林基干林带营建从堤坝陆地推进到堤坝外沿海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湿地,改变了亚热带地区淤泥质潮间带湿地只有秋茄等红树林灌木而没有乔木分布的现状,将木麻黄等乔木再推进到地势较低的中低区潮间带红树林种植区,丰富了滩涂湿地消浪林带绿化树种,并对红树林起到防冻保暖作用,有利于形成乔灌相结合、具有健康森林结构的消浪林带。
[0022]4、本发明在非宜林的沿海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营造乔木消浪林带,具有良好的抗风浪、护坝和促淤固滩等功能,使林带湿地具有较丰富的生物多样、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滨海湿地景观,为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
[0023]5、本发明推进了沿海潮间带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扩大了木麻黄等乔木防护林用地的范围;进一步增强了沿海堤坝抗击台风、洪潮、海嘯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可节约大量防护林营建土地,用于城乡建设需要,对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开发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5]发明提供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所述的构建和营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A、人工挖沟、取土作墩抬高地面:每年1-2月份在离岸10m-60m非宜林的沿海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湿地高程或地势稍高的高中潮区人工挖沟、取土作墩,降盐减淡,然后再在与江岸线或海岸线垂直方向开挖排水沟,并将排水沟挖出来的泥土用来堆筑沟两边的土墩,这样可以同时降低土墩的含盐量和地下水位。由于潮间带滩涂普遍含水量较高,土质较软,陆地用抓斗机等重型机械无法进入和操作,这些地段离水面航道太远,船用挖泥机抓臂不够长,伸不到这些地面,因此用人工方法进行挖沟作墩。
[002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措施,在土墩位置地面先松土,挖去表土 5cm_15cm,所述的土墩规格为:底径60cm-80cm、高度为30cm-50cm,这样以利于土墩地面与客土的紧密接触。
[002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所述的土墩株行距为2-2.5mX 2-2.5m,沟间隔为2m -2.5m,所述的沟处于两边2个土墩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沟的宽度为40cm_60cm,深度为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