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华北地区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整地方法

文档序号:945834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华北地区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整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整地方法,尤其设及一种W发挥水源涵养林蓄 水保±、净化水质为目标的人工林造林整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造林是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华北±石山区域内人 工林质量普遍不高,森林防护效能低,涵养水源能力差,水±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结构素乱、 功能失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0003]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人工林种,它不但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效益、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壤侵蚀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且除过熟林外,林龄越高,其蓄水功能越大,防止冲刷、崩巧之能力亦越强。造林整地可W改 变±壤的物理性,增大±壤孔隙度、增加±壤入渗性能,对水源涵养林的蓄水保±功能有较 大影响。
[0004] 现有技术中,华北±石山区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多采用水平阶、鱼鱗坑、穴状整地 等整地方法。但存在W下缺点:水平阶整地消除人工林个体间差异,导致了人工林个体竞争 力均一化,无法促使自疏发生,造成低效林,也使人工林自我更新演替无法进行;鱼鱗坑和 穴状整地对增加±壤孔隙度、提高±壤入渗性能的贡献度较小,枯落物蓄积量较少,蓄水保 上能力较差,不能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林的蓄水保上作用。

【发明内容】
阳〇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华北±石山区发挥水源涵养林蓄水保±、净化水质功 能的造林整地的方法。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W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种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整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1)对选定的华北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区进行初步调查;
[0009] (2)对水源涵养林区进行林地清理;
[0010] (3)在水源涵养林区内,沿等高线W小水平条整地与鱼鱗坑整地的交替形式进行 整地。
[0011] 本发明所述的造林整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气候条 件、地形条件,区域规格与造林面积,造林密度与配置,±壤条件、植被生长情况(造林地内 灌木、杂草、伐根的生长状况)等;优选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壤条件、植被生长情况。
[0012] 本发明所述的造林整地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清理内容包括:对不同生长状 态的伐根进行局部挖除和改造、对不同生长状态和坡地不同位置的灌木杂草进行割除和保 留。
[0013] 本发明所述的造林整地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交替整地依据整地规格、整地密 度、修筑±巧、整地时间四个方面进行。
[0014] 其中,所述整地规格具体为:所述小水平条规格为:长3~3. 5m,宽0. 5~0. 8m; 所述鱼鱗坑为半圆形直径1~1. 2m,深0. 4~0. 6m,巧高0. 2~0. 3m。
[0015] 其中,所述整地密度根据造林树种、造林密度和降水量等因子确定。作为本发明优 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整地密度具体为:每行沿等高线分布,每行小水平条与鱼鱗坑间隔1~ 1. 2m,上下两行间隔3~3. 2m,上下两行之间小水平条-鱼鱗坑组合交替整地。
[0016] 其中,所述修筑±巧具体为:鱼鱗坑整地时,将挖出的生±回填在坑外下坡方向, 培起0. 2~0. 3m高的上巧,顶宽0. 15~0. 2m左右,将上巧踩实。
[0017] 其中,所述整地时间具体为:在造林前1~2个季节,一般选择秋冬季进行。一方 面降雨量少,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引起水±流失;另一方面整地后修整一段时间,可增加±壤 紧实度,提高抗蚀性。
[001引本发明所述的造林整地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小水平条整地具有3°~5°的 反坡。
[0019] 本发明通过对林区选择性指标进行调查,采用小水平条整地与鱼鱗坑整地交替的 方式进行造林整地,既可增大±壤孔隙度,提高±壤入渗性能,蓄水保± ;又能适合各种地 形条件,且破±面小,投资少,长远来看可W改变上壤水分分布的差异性,促进植被个体间 的竞争淘汰机制,维持林地稳定性和长效性,达到蓄水保±,净化水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所述华北地区水源涵养林造林整地方法中小水平条-鱼鱗坑整地平 面图。
[0021] 图2为采用本发明所述整地方法前后±壤孔隙度与生长及耗水量对比图。 阳0巧图中:1、小水平条;2、鱼鱗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W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4] 实施例1一种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整地方法
[00巧]一种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整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A对选定的华北地区水源涵养林区进行初步调查,包括调查水源涵养林区地形条 件、确定区域规格与造林面积、水源涵养林造林密度与配置、调查造林地内灌木、杂草、伐根 的生长状况等;
[0027] B对水源涵养林区进行林地清理:
[0028] ①对于已经枯死的伐根,应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局部挖除;
[0029] ②对于已经萌芽更新的伐根,应根据造林密度和造林目标,有计划的进行改造,不 应全面挖除;
[0030] ③对于造林地生长旺盛的灌木和杂草,应根据造林密度和配置,进行局部割除,在 不影响造林树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尽量保存,W快速形成乔灌草混交的复层林结构,减轻 ±壤侵蚀,发挥水±保持效益。
[0031] C沿等高线进行小水平条整地和鱼鱗坑整地交替整地:
[0032] ①整地规格:华北地区±层较薄,坡度较大,水源涵养林多分布在河川、水库、湖泊 上游集水区坡度约15°~25°。采用小水平条整地和鱼鱗坑整地交替整地方式。交替方 式为小水平条,S个鱼鱗坑,小水平条,S个鱼鱗坑。小水平条整地具有3°~5°的反坡, 长3m,宽0. 5m;鱼鱗坑为半圆形直径Im,深0. 4m,巧高0. 2m;
[0033] ②整地密度:根据造林树种、造林密度和降水量等因子确定。每行沿等高线分布, 每行小水平条与鱼鱗坑间隔Im,上下两行间隔3m,上下两行之间小水平条-鱼鱗坑组合交 替整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