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

文档序号:1059857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暗管铺设,冲洗,土壤翻耕与土壤结构调理剂预施,有机?无机复合肥施用,补充菌源以及休闲期干撒土壤改良剂。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滨海盐碱土含盐量大、板结程度高、淋洗时氮素养分流失严重的特点,将土壤改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有机耦合,研发出一套能够提高盐渍土壤氮素固持能力、改善盐渍土壤理化性质的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尤其是将暗管排水和有机?无机复合肥相结合,在栽培前和休闲期分别配合施用土壤结构调理剂和土壤改良剂,在基肥和追肥后补充微生物菌剂,大大提高了耕层盐渍土壤氮素固持能力并改良盐渍土壤的理化性质。
【专利说明】
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溃土改良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属于农业水土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城市扩张,耕地资源日益缩减,城市宜农荒地潜力相对较小。将滨海土壤并将其用于作物栽培,有利于解决日益短缺的耕地资源问题。然而,滨海盐渍土壤由于含盐量高,土壤理化性质较差,需要经过改良后方能栽培作物。目前,盐渍土壤改良的方法已有很多,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如客土法,效果立竿见影,但治标不治本,且在大面积滨海盐渍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效果受到成本限制;大水淋洗法可有效抑制耕层土壤盐分,但其仅是将盐分淋洗至较深层次土壤,强蒸发条件易导致土壤返盐;直接使用暗管排水法可从根本上去除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但易造成耕层土壤养分(N、P、K)的流失;覆盖法可从物理上限制水分将盐分带至耕层土壤,但也只能延缓盐渍化的发生;生物有机肥在缓解土壤盐渍化方面效果显著,能降低耕层土壤盐分,改良土壤的通透性,减小土壤容重,平衡土壤微生物区系,但其见效较慢,且配套技术的研究还很匮乏,限制了相关成果的推广应用。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全面的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技术,既能有效固持耕层土壤养分,又能去除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发一套能够提高盐渍土壤氮素固持能力、改善盐渍土壤理化性质的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尤其是将暗管排水和有机-无机复合肥相结合,在栽培前和休闲期分别配合施用土壤结构调理剂和土壤改良剂,在基肥和追肥后补充微生物菌剂,能够提高耕层盐渍土壤氮素固持能力并改良盐渍土壤的理化性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暗管铺设,冲洗,土壤翻耕与土壤结构调理剂预施,有机-无机复合肥施用,补充菌源以及休闲期干撒土壤改良剂,具体步骤如下:
(1)暗管铺设:在滨海盐渍土壤中埋入暗管,暗管为PVC塑料波纹管,外包材料为土工织物,暗管埋深0.8 m、间距6 m;
(2)冲洗:在暗管埋设完成后,进行冲洗一次,冲洗量为60mm;
(3)土壤翻耕与土壤结构调理剂预施: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深度为15?25cm,同时施入15 kg/hm2的“康地宝”土壤结构调理剂,“康地宝”施用前按照质量比1:1500兑水稀释;
(4)有机-无机复合肥施用:①用200g活力99堆肥快速腐熟剂、勾兑5 1^米汤和0.5kg糖蜜制成发酵源;②将新鲜羊粪450 kg、兔粪150 kg、鸡粪550 kg、干燥后的芦苇80 kg与水稻稻杆120 kg、花生壳粉50 kg、稻谷壳粉50 kg、干草30 kg和干叶20 kg混合均勾,形成1500 kg的混合料;③将①中的发酵源和②中的混合料混合发酵,控制含水量在68 wt%,4?5天开始翻堆,此后温度超过65 V进行翻堆,待物料失去粪便的臭味、有发酵香味且内部充有白色菌丝即为发酵完成,制得生物有机肥;④将③中制作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N:P205:K20=1:1:1)按照质量比8:1混合,制成有机-无机复合肥;⑤将④中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施入田间,总用量为225 kg/亩,基肥和追肥按照7:3分配;
(5)补充菌源:菌源为EM复壮液,其采用EM原液、糖蜜和蒸馏水按照质量比3:3.5:93.5厌氧复壮而成,发酵温度为25?33 °C,培养时间4?8 d;补充菌源总量为66.7 kg/亩,其中基肥后补充46.7 kg/亩,追肥后补充20 kg/亩;
(6)休闲期干撒土壤改良剂:在2年作物栽培的休闲期,为防止降雨导致的土壤二次板结,干撒一次PAM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1.8 g/m2。
[0005]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滨海盐碱土含盐量大、板结程度高、淋洗时氮素养分流失严重的特点,将土壤改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有机耦合,有效提高耕层盐渍土壤氮素固持能力并改良盐渍土壤的理化性质。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研发出一套能够提高盐渍土壤氮素固持能力、改善盐渍土壤理化性质的滨海盐渍土壤改良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尤其是将暗管排水和有机-无机复合肥相结合,在栽培前和休闲期分别配合施用土壤结构调理剂和土壤改良剂,在基肥和追肥后补充微生物菌剂,大大提高了耕层盐渍土壤氮素固持能力并改良盐渍土壤的理化性质。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土壤电导率、容重及速效氮含量变化情况图;图2(a)为土壤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图2(b)为土壤容重的变化情况,图2(c)为速效氮含量变化情况;
图3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15N量变化图(图中为均值土标准差)。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0009]实施例1
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暗管铺设,冲洗,土壤翻耕与土壤结构调理剂预施,有机-无机复合肥施用,补充菌源以及休闲期干撒土壤改良剂,具体如下:
(1)暗管铺设:在滨海盐渍土壤中埋入暗管,暗管为PVC塑料波纹管,外包材料为土工织物,暗管埋深0.8 m、间距6 m;
(2)冲洗:在暗管埋设完成后,进行冲洗一次,冲洗量为60mm;
(3)土壤翻耕与土壤结构调理剂预施: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深度为20cm,同时施入15 kg/hm2的“康地宝”土壤结构调理剂,“康地宝”施用前按照质量比1:1500兑水稀释;
(4)有机-无机复合肥施用:①用200g活力99堆肥快速腐熟剂、勾兑5 1^米汤和0.5kg糖蜜制成发酵源;②将新鲜羊粪450 kg、兔粪150 kg、鸡粪550 kg、干燥后的芦苇80 kg与水稻稻杆120 kg、花生壳粉50 kg、稻谷壳粉50 kg、干草30 kg和干叶20 kg混合均勾,形成1500 kg的混合料;③将①中的发酵源和②中的混合料混合发酵,控制含水量在68 wt%,5天开始翻堆,此后温度超过65 °(:进行翻堆,待物料失去粪便的臭味、有发酵香味且内部充有白色菌丝即为发酵完成,制得生物有机肥;④将③中制作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N:P205:K20=1:1:1)按照质量比8:1混合,制成有机-无机复合肥;⑤将④中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施入田间,总用量为225 kg/亩,基肥和追肥按照7:3分配;
(5)补充菌源:菌源为EM复壮液,其采用EM原液、糖蜜和蒸馏水按照质量比3:3.5:93.5厌氧复壮而成,发酵温度为28 °C,培养时间6 d;补充菌源总量为66.7 kg/亩,其中基肥后补充46.7 kg/亩,追肥后补充20 kg/亩;
(6)休闲期干撒土壤改良剂:在2年作物栽培的休闲期,为防止降雨导致的土壤二次板结,干撒一次PAM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1.8 g/m2。
[0010]试验一
在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慈溪杭州湾滨海新区进行,试验场地由慈溪市海涵农业有限公司提供。试验测定土壤电导率、容重和速效氮3项指标,监测点为两行暗管之间(Al)、暗管正上方(A2)及任意取样点(A3)。测定时间分别为2012年6月15日和2014年12月15日。同时以50 kg/亩无机肥(不采用暗管、生物有机肥、土壤结构调理剂、土壤改良剂及EM菌剂)为对照(CK)。图2所示为本技术应用前后土壤电导率、容重及速效氮含量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对照处理CK的比较(图中同一年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Duncan,s multiplerange test))。从图中可看出,技术应用后,耕层土壤电导率出现了大幅下降,2014年试验结束时A1~A3 土壤电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CK,表明本技术具备较优的降盐效果,其中A2监测点盐分降低幅度最大,可能由于暗管正上方排水通畅,可溶性盐分更容易随灌溉水排走。类似地,技术应用后,土壤的容重呈下降趋势,2014年试验结束时,A1~A3监测点土壤容重为1.35?1.42 g/cm3,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CK。本技术还明显提高了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试验结束时,A1~A3监测点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CK,其中以Al监测点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幅最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备降低耕层土壤盐分、容重,提高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等效果,能够改善滨海盐渍土壤理化性质。
[0011]试验二
为考察土壤氮素固持能力,取改良后的土壤样品(G)和对照土壤样品(CK)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其中改良后的土壤样品为三个监测点样品的等质量混合样。在两种样品中均添加相同剂量的15N标记(NH4)2S04,添加量为200 mg N/kg,丰度20.15%。在控制持水量70%的情况下黑暗培养,在培养后的2、4、6、8和16 d时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及其丰度,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可看出,培养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15N存在一定的波动,但不同培养天数G样品微生物生物量15N含量均要高于CK样品,表明经本技术改良后的滨海盐渍土壤,氮素的生物固持能力明显加强。
[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暗管铺设,冲洗,土壤翻耕与土壤结构调理剂预施,有机-无机复合肥施用,补充菌源以及休闲期干撒土壤改良剂。2.根据权利I所述的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暗管铺设:在滨海盐渍土壤中埋入暗管,暗管埋深0.8m、间距6 m; (2)冲洗:在暗管埋设完成后,进行冲洗一次,冲洗量为60mm; (3)土壤翻耕与土壤结构调理剂预施: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深度为15?25cm,同时施入15 kg/hm2的土壤结构调理剂; (4)有机-无机复合肥施用:①用200g快速腐熟剂、勾兑5 kg米汤和0.5 kg糖蜜制成发酵源;②将新鲜羊粪450 kg、兔粪150 kg、鸡粪550 kg、干燥后的芦苇80 kg与水稻秸杆120 kg、花生壳粉50 kg、稻谷壳粉50 kg、干草30 kg和干叶20 kg混合均匀,形成1500 kg的混合料;③将①中的发酵源和②中的混合料混合发酵,控制含水量在68 wt%,4?5天开始翻堆,此后温度超过65 °(:进行翻堆,待物料失去粪便的臭味、有发酵香味且内部充有白色菌丝即为发酵完成,制得生物有机肥;④将③中制作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按照质量比8:1混合,制成有机-无机复合肥;⑤将④中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施入田间,总用量为225kg/亩,基肥和追肥按照7:3分配; (5)补充菌源:菌源为EM复壮液,补充菌源总量为66.7 kg/亩,其中基肥后补充46.7kg/亩,追肥后补充20 kg/亩; (6)休闲期干撒土壤改良剂:在2年作物栽培的休闲期,干撒一次土壤改良剂。3.根据权利2所述的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暗管为PVC塑料波纹管,外包材料为土工织物。4.根据权利2所述的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土壤结构调理剂为“康地宝”土壤结构调理剂,施用前按照质量比1:1500兑水稀释。5.根据权利2所述的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快速腐熟剂为活力99堆肥快速腐熟剂。6.根据权利2所述的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无机肥中Ν:Ρ2θ5:Κ2θ=1:1:1。7.根据权利2所述的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EM复壮液的制备如下:采用EM原液、糖蜜和蒸馏水按照质量比3:3.5:93.5厌氧复壮而成,发酵温度为25?33 °C,培养时间4?8 d。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耕层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为PAM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1.8 g/m2。
【文档编号】A01B79/02GK105960877SQ20161031483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侯毛毛, 陈惠琼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