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栽培系统以及养殖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6538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自动栽培系统以及养殖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植物栽培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动植物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植物工厂为土耕式的耕种方式。其循环系统采用传输带。利用传输带将盆栽传输至采收区或为其他用途。然而,采用传输带的运送方式其设备成本十分昂贵。并且,若要使用水耕种植时,要考虑到水耕种植的槽体注水以后十分沉重,造成传输带难以运输。
[0003]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适用于水耕种植的自动栽培及采收装置,已成为重要课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提供一种养殖设备用以养殖植物。养殖设备包含槽体与植盘装置。槽体用以容置培养液。槽体包含侧壁、前壁与后壁。前壁与后壁分别连接于侧壁的两端缘。侧壁还具有滑槽沿延伸方向自前壁延伸至后壁。植盘装置位于槽体上方。植盘装置包含植栽部与滚轮组件。植栽部具有贯孔,植物插入贯孔。滚轮组件设置于植栽部。滚轮组件可滑动地衔接滑槽,使植盘装置可相对槽体滑动。滚轮组件自前壁可滑动地衔接滑槽,并自后壁脱离滑槽。
[0005]上述养殖设备,其中,植栽部包含平板部与支撑部。贯孔位于平板部。滚轮组件连接支撑部。支撑部与平板部相对弯折。
[0006]上述养殖设备,其中,滚轮组件包含插杆与滑轮。插杆枢接滑轮。支撑部具有插孔。插杆用以可拆卸地结合插孔。滑轮用以可滑动地衔接滑槽。
[0007]上述养殖设备,其中,前壁的上边缘向下凹陷形成凹槽。
[0008]上述养殖设备,其中,养殖设备还包含档块用以可拆卸地卡合凹槽。
[0009]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自动栽培系统,用以养殖植物。自动栽培系统包含架体、槽体、植盘装置、植盘供应装置与作动装置。槽体置入架体之中。槽体用以容置培养液。槽体包含侧壁、前壁与后壁。前壁与后壁分别连接于侧壁的两端缘,并分别相对侧壁弯折。槽体还具有滑槽沿延伸方向自前壁延伸至后壁。植盘装置包含植栽部与滚轮组件。植栽部具有贯孔。植物插入贯孔。滚轮组件设置于植栽部。植盘供应装置用以供应植盘装置。作动装置用以拿取自植盘供应装置提供的植盘装置,并将滚轮组件自前壁可滑动地衔接滑槽,使植盘装置可相对槽体滑动。滚轮组件可自后壁脱离滑槽。
[0010]上述自动栽培系统,其中,还包含植盘回收装置邻近后壁。当植盘装置沿延伸方向滑动至后壁并脱离滑槽,植盘装置落于植盘回收装置。
[0011]上述自动栽培系统,其中,作动装置包含第一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第一移动部设于第二移动部。第一移动部用以相对第二移动部水平旋转。作动装置还包含移动手臂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移动部。移动手臂用以远离或朝向第一移动部移动,并用以拿取自植盘供应装置提供的植盘装置。
[0012]上述自动栽培系统,其中,槽体的数量为多个,且该些槽体沿水平方向排列。第二移动部可沿水平方向移动。
[0013]上述自动栽培系统,其中,槽体的数量为多个,且该些槽体沿垂直方向排列,第一移动部可沿垂直方向相对第二移动部移动。
[0014]上述自动栽培系统,其中,还包含灯板设置于架体并位于该槽体上方。
[00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槽体具有滑槽,植盘装置具有滚轮组件可滑动衔接于槽体,并可受作动装置推挤而移动。当作动装置将植盘装置由槽体的前壁可滑动地衔接于滑槽时,植盘装置会推挤邻近的植盘装置沿滑槽朝向槽体的后壁移动。由此可知,作动装置可推挤植盘装置以达成移动整排植盘装置的功效。自后壁脱离滑槽的植盘装置可以进一步进行植物采收,采收完毕后植盘装置可被回收并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藉由作动装置推挤而移动植盘装置的移动方式取代现有技术使用传输带设备的移动方式,因此达成节省设备成本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自动栽培系统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养殖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植盘装置的分解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养殖设备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自动栽培系统的立体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
[0022]100:养殖设备
[0023]110:槽体
[0024]112:侧壁
[0025]114:滑槽
[0026]116:前壁
[0027]117:凹槽
[0028]118:后壁
[0029]120:植盘装置
[0030]122:植栽部
[0031]124:贯孔
[0032]126:平板部
[0033]128:支撑部
[0034]129:插孔
[0035]130:滚轮组件
[0036]132:插杆
[0037]134:滑轮
[0038]140:档块
[0039]200:自动栽培系统
[0040]210:架体
[0041]220:植盘供应装置
[0042]230:作动装置
[0043]232:第一移动部
[0044]234:第二移动部
[0045]236:移动手臂
[0046]240:植盘回收装置
[0047]250:灯板
[0048]300:延伸方向
[0049]310:水平方向
[0050]320:垂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1]请先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自动栽培系统200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养殖设备100的立体示意图。
[0052]如图1以及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自动栽培系统200用以养殖植物(图未示)。自动栽培系统200包含架体210、槽体110、植盘装置120、植盘供应装置220与作动装置230。槽体110置入架体210之中。槽体110用以容置培养液(图未示)。槽体110包含侧壁112、前壁116与后壁118。前壁116与后壁118分别连接于侧壁112的两端缘。实质上,前壁116与后壁118分别垂直于侧壁112。槽体110还具有滑槽114沿延伸方向300自前壁116延伸至后壁118 (也就是说,滑槽114的两端分别位于前壁116与后壁118上)。植盘装置120包含植栽部122与滚轮组件130。植栽部122具有贯孔124。植物可插入贯孔124,且植物的根部可穿过贯孔124而进入槽体110内,并浸泡于培养液。滚轮组件130设置于植栽部122。槽体110以及植盘装置120共同组成养殖设备100。植盘供应装置220用以供应植盘装置120。作动装置230用以拿取自植盘供应装置220提供的植盘装置120,并将滚轮组件130自前壁116可滑动地衔接滑槽114,使植盘装置120可相对槽体110滑动。滚轮组件130可自后壁118脱离滑槽114。
[0053]更进一步地说明,当作动装置230将植盘装置120由槽体的前壁可滑动地衔接于滑槽114时,植盘装置120会推挤邻近的植盘装置120沿延伸方向300朝后壁118移动。由此可知,作动装置230可推挤植盘装置120以达成移动整排植盘装置120的功效。自后壁118脱离滑槽114的植盘装置120可以进一步进行植物采收,采收完毕后植盘装置120可被回收并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藉由作动装置230推挤而移动植盘装置120的移动方式取代现有技术使用传输带设备的移动方式,因此达成节省设备成本的功效。
[0054]如图1以及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自动栽培系统200还包含植盘回收装置240邻近后壁118。当植盘装置120沿延伸方向300滑动至后壁118并脱离滑槽114后,植盘装置120将会落于植盘回收装置240以进行回收动作。植盘回收装置240可以具有传输带(图未示)自动地传输至特定区域,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