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550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昆虫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具,特别是一种昆虫盒。
【背景技术】
[0002]在做昆虫研宄时,常常用到昆虫标本,现有制作标本大多采用针刺法或液浸法,都容易导致昆虫挣扎形变;同时对昆虫形貌研宄时,因活体容易乱动,不易准确的观察昆虫。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昆虫捕捉后不易定形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昆虫合
ΙΤΓΤ.0
[0004]技术方案:
[0005]一种昆虫盒,由盒体、隔板、气孔、固定板、气囊、转轴和盖子构成,盒体为长方体;若干长方形的隔板垂直固定在盒体底面且相互交错排列,将盒体底面分割为若干等大长方形;盒体底面被隔板分割所形成的每个长方形区域内,均设置有平行于盒体底面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均匀地分布有若干气孔;固定板和盒体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气囊,每个气囊分别与对应的气孔连通;盖子为较盒体上端开口稍大的长方形,盒体上端开口处设置有转轴,盖子连接在转轴上。有益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板、固定板以及气囊等结构,解决了昆虫捕捉后不易定形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生产成本底,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08](各图中相同部分标号一致)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结构俯视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1]图中:1.盒体,2.隔板,3.气孔,4.固定板,5.气囊,6.转轴,7.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盒体1、隔板2、气孔3、固定板4、气囊5、转轴6和盖子7构成,盒体I为长方体;若干长方形的隔板2垂直固定在盒体I底面且相互交错排列,将盒体I底面分割为若干等大长方形;盒体I底面被隔板2分割所形成的每个长方形区域内,均设置有平行于盒体I底面的固定板4,固定板4上均匀地分布有若干气孔3 ;固定板4和盒体I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气囊5,每个气囊5分别与对应的气孔3连通;盖子7为较盒体I上端开口稍大的长方形,盒体I上端开口处设置有转轴6,盖子7连接在转轴6上。
[0013]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昆虫展开后贴在固定板4上竖直向下按压固定板4,固定板4底部的气囊5被压缩,气体由气孔3排出;松开手后,气囊5舒张,气囊5内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昆虫的躯干、翅膀、触角等部位将被吸附固定在固定板4表面,有效防止了因昆虫挣扎或死亡导致的躯体萎缩变形;制作标本或试验时,只需向下挤压固定板4,使气囊5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由气孔3排出,昆虫即被轻松取下,松开手后,气囊5吸气并回复到初始状态。
[0014]若昆虫为有毒有害或者需要毒死昆虫时,可将毒物放在固定板4上,再按照上述步骤固定昆虫,盖上盖子7即可。
【主权项】
1.一种昆虫盒,由盒体、隔板、气孔、固定板、气囊、转轴和盖子构成,其特征是:盒体为长方体;若干长方形的隔板垂直固定在盒体底面且相互交错排列,将盒体底面分割为若干等大长方形;盒体底面被隔板分割所形成的每个长方形区域内,均设置有平行于盒体底面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均匀地分布有若干气孔;固定板和盒体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气囊,每个气囊分别与对应的气孔连通;盖子为较盒体上端开口稍大的长方形,盒体上端开口处设置有转轴,盖子连接在转轴上。
【专利摘要】一种昆虫盒,解决了昆虫捕捉后不易定形的问题,由盒体、隔板、气孔、固定板、气囊、转轴和盖子构成,盒体为长方体。若干长方形的隔板垂直固定在盒体底面且相互交错排列,将盒体底面分割为若干等大长方形;盒体底面被隔板分割所形成的每个长方形区域内,均设置有平行于盒体底面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均匀地分布有若干气孔;固定板和盒体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气囊,每个气囊分别与对应的气孔连通;盖子为较盒体上端开口稍大的长方形,盒体上端开口处设置有转轴,盖子连接在转轴上。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生产成本低,值得推广。
【IPC分类】A01K67-033
【公开号】CN204272971
【申请号】CN201420725950
【发明人】陈申芝, 曹成全, 林忠烨, 黄明远, 陈涛
【申请人】乐山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