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棚框架及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01258阅读:来源:国知局
传感器及风机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受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并产生对应的温度信号,处理装置用于采集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温度信号,并根据采集的温度信号产生对应的当前温度值,并将产生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机工作,处理装置在比较出当前温度值不小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时,控制风机开始工作。
[0018]上述温室大棚及温棚框架,第一薄膜与弧形上弦梁固定,驱动装置固定在其中一个弧形下弦梁上,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两个弧形下弦梁垂直,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固定连接,且驱动装置的转轴端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能够相对转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安装薄膜拖动件,每个弧形下弦梁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柔性件导向件,柔性件的一端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位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中的部分与薄膜拖动件的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柔性件的另一端穿过柔性件导向件换向后再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穿过薄膜拖动件的第二通孔的柔性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端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的两端的缠绕方向相反,驱动装置的转轴端在旋转的过程中卷、放柔性件的两端,薄膜拖动件在每个弧形下弦梁的固定槽中滑动,以使薄膜拖动件带动第二薄膜展开或折起,如此通过结构简单的薄膜拖动件、柔性件与弧形下弦梁上的固定槽的配合,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实现第二薄膜的打开与收起,同时第二薄膜是在薄膜拖动件的带动下自然弯曲折叠在一起,进而避免第二薄膜的磨损,保证了薄膜使用寿命不会因磨损而降低。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2是图1中温棚框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3是图1中薄膜拖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4是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温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温室大棚10、温棚框架20、薄膜固定梁21、弧形上弦梁210、固定槽2100、弧形下弦梁211、固定槽2110、柔性件导向件2111、定滑轮21110、固定件21111、支撑筋213、驱动装置22、转轴端220、柔性件23、薄膜拖动件24、第一通孔240、第二通孔241、滑动件242、滑动底座2420、弧形凸起部2421、卡槽2422、弧形卡套243、弦梁固定件25、后墙30、保温墙31、蓄热装置32、蓄热墙体320、传热管321、风机33、第一薄膜40、第二薄膜50、处理装置60、温度传感器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看,图1及图2,温室大棚10温棚框架20、第一薄膜40、第二薄膜50及与温棚框架20连接的后墙30。
[0025]温棚框架20包括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21、驱动装置22、柔性件23及用于与固定第二薄膜50的薄膜拖动件24,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21平行设置,驱动装置22与至少两个薄膜固定梁21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21包括弧形上弦梁210、弧形下弦梁211、卡簧(图中未示出)、支撑筋213,弧形上弦梁210、弧形下弦梁211通过支撑筋213相对固定,弧形上弦梁210位于弧形下弦梁211上方;弧形上弦梁210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槽2100,固定槽2100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上弦梁210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通过卡簧将部分第一薄膜40卡入在弧形上弦梁210的固定槽2100中,以将第一层薄膜50固定在弧形上弦梁210上;弧形下弦梁21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槽2110,固定槽2110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下弦梁211两端延伸的方向相同,驱动装置22固定在其中一个弧形下弦梁211上,且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与两个弧形下弦梁211垂直,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211固定连接,且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与另一个弧形下弦梁211能够相对转动,每个弧形下弦梁211的固定槽2110中安装薄膜拖动件24,且薄膜拖动件24在固定槽2110中能够滑动,薄膜拖动件24上设置第一通孔240、第二通孔241,每个弧形下弦梁211上远离驱动装置22的一端设置有柔性件导向件2111,柔性件23的数量与柔性件导向件2111的数量相对应,柔性件23的一端穿过薄膜拖动件24的第一通孔240后与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23的位于薄膜拖动件24的第一通孔240中的部分与薄膜拖动件24的第一通孔240的内壁固定连接,柔性件23的另一端穿过柔性件导向件2111换向后再穿过薄膜拖动件24的第二通孔241,穿过薄膜拖动件24的第二通孔241的柔性件23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缠绕固定连接,柔性件23的两端的缠绕方向相反,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在旋转的过程中卷、放柔性件23的两端,以使薄膜拖动件24在每个弧形下弦梁211的固定槽2110中滑动,以使薄膜拖动件24带动第二薄膜50展开或折起。其中,薄膜拖动件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来设计,仅将与驱动装置22最近的薄膜拖动件24的第一通孔240的内壁与柔性件23固定连接,如此,通过与驱动装置22最近的薄膜拖动件24推动其他薄膜拖动件24向远离驱动装置22的方向运动,以折起;与驱动装置22最近的薄膜拖动件24向靠近驱动装置22的方向运动时,与驱动装置22最近的薄膜拖动件24拖动第二薄膜50、其他薄膜拖动件24引导第二薄膜50以使第二薄膜50展开。
[0026]后墙30包括保温墙31、设置在温室大棚10内的蓄热装置32及风机33,蓄热装置32包括蓄热墙体320及设置在蓄热墙体320内的传热管321,传热管321的一端与风机33的排气口连接,传热管321的另一端与温室大棚10连通,风机33的进气口将温室大棚10内的热空气吸入,并通过风机33的排气口将热空气连续不断的输送至传热管321中,传热管321将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蓄热墙体320,以实现蓄热。其中,薄膜固定梁21中的弧形上弦梁210、弧形下弦梁211的一端与保温墙31固定连接,薄膜固定梁21中的弧形上弦梁210、弧形下弦梁211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驱动装置22靠近保温墙31。传热管321可为蛇形管,蓄热墙体320与保温墙31的形状相对应,蓄热墙体320与保温墙31相接触,蓄热墙体320采用蓄热砖砌成,保温墙31可以为彩钢复合板;温室大棚10还包括处理装置60、设置在温室大棚10内的温度传感器70,处理装置60与温度传感器70及风机33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70用于感受温室大棚10内的温度,并产生对应的温度信号,处理装置60用于采集温度传感器70产生的温度信号,并根据采集的温度信号产生对应的当前温度值,并将产生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机33工作。例如,处理装置60在比较出当前温度值小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时,控制风机进入待机状态;处理装置60在比较出当前温度值不小于预设的基准温度值时,控制风机33开始工作,以将温室大棚10内的热空气输送到蓄热墙体320内的传热管321后,再从传热管321的另一端排出到温室大棚10内,如此实现温室大棚10内的热空气持续的将热量传送给蓄热墙体320。为了提高传热管321内的热空气在传热管321的滞留时间,风机33的进气口的内径、传热管321的与风机33的排气口连接的一端的内径大于传热管321的另一端的内径。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温棚框架20还包括弦梁固定件25,弦梁固定件25与弧形下弦梁2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弦梁固定件25与弧形下弦梁211垂直;柔性件导向件2111包括定滑轮21110、固定件21111,固定件21111穿过定滑轮21110的轴孔后,固定件21111的两端与弧形下弦梁2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柔性件23通过定滑轮21110导向后与驱动装置22的转轴端220缠绕固定连接;请参看图3,薄膜拖动件24包括滑动件242、弧形卡套243,滑动件242包括滑动底座2420及设置在滑动底座2420上的与弧形卡套243相配合的弧形凸起部2421,以通过弧形卡套243与弧形凸起部2421相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