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茶辉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001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扁茶辉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茶叶加工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生产扁茶类茶叶的加工机械。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现有技术中有此类型的扁茶辉干机,其结构一般由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炒茶锅、电机、传动机构、热源装置、压头架和压头等构成,炒茶锅分工作锅、回流锅两部分,压头安装在工作锅上方,回流锅由三部分构成,其中两部分设在工作锅两侧,每一部分都安装了一把茶刷,位于回流锅中部的一把称回叶刷。工作时,位于工作锅内的茶叶在压头的作用下,逐渐流向工作锅两端,到达工作锅两端的茶叶掉入回流锅,然后,回叶刷再将回流锅内的茶叶刷回工作锅,如此循环,使茶叶在炒茶锅内回流翻动达到平、扁、光、滑的目的,最后足火提香,完成扁茶类茶叶辉锅制作工艺。但是,由于现有技术扁茶辉干机的结构存在缺陷,不但功效低,而且还影响了茶叶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扁茶辉干机。使用该机不但能提高功效,而且还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完成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扁茶辉干机,其结构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炒茶锅、电机、传动机构、热源装置、压头架和压头、炒手,炒茶锅分工作锅、回流锅两部分,其结构要点是在炒茶锅的工作锅两端各增设了一块挡叶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炒茶锅的工作锅两端各增设了一块挡叶板,从而确保了压头对工作锅内茶叶的作用时间,使茶叶能够在工作锅内相互充分挤压、翻动、磨擦,达到了平、扁、光、滑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侧视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炒茶锅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参见附
图1-3。电机1安装在机架5的后下部,驱动皮带轮轴2进行减速,皮带轮轴2上的链轮传动扁心轴3通过连杆牵动炒茶锅8,炒茶锅8外沿上分布的四个小滚轮4在连杆的牵动下平稳地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又由皮带轮轴2上另一个链轮6把动力传给机架下部的长轴23,又由长轴23通过链轮、链条把动力传给炒茶锅8内的二个茶刷15、16和回叶刷25,三个茶刷相对进行旋转,使茶叶在工作锅12内流向回流锅13,又由回叶刷25将茶叶刷回工作锅12。因此,电机开动后,炒茶锅8往复水平运动进行茶叶理条;压头架7上压头18在工作锅12内上下运动,对茶叶进行挤压;炒手17对茶叶进行翻炒,三把茶刷相对旋转,使茶叶在锅内循环回流。工作锅12底部装有热源装置11,本实施例为电加热元件,大罩壳21起保护作用,电控开关20安装在大罩壳21上。长轴23通过链轮、链条把动力传给压头架7上面的伞齿轮轴10,轴上的扁心盘19使连杆9旋转运动转变为上下直线运动,联动压头18(压头18内装有压缩弹簧)、炒手17作上下运动把锅内茶叶进行挤压、翻动,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工作锅两端各增设了一块挡叶板26,延长了茶叶在工作锅12内停滞时间,从而确保了压头18对工作锅12内茶叶的作用,使茶叶能够在工作锅12内相互充分挤压、翻动、磨擦,达到了平、扁、光、滑的目的。三把茶刷15、16、25工作时,锅沿护板24确保茶叶不会溢出机外。茶叶在机内辉干后,可调节电开关加温瞬间提香出茶,出茶门14设在回流锅13下部,防护罩22以确保机器工作时操作人员的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扁茶辉干机,其结构包括机架(5)以及安装在机架(5)上的炒茶锅(8)、电机(1)、传动机构、热源装置(11)、压头架(7)和压头(18)、炒手(17),炒茶锅(8)分工作锅(12)、回流锅(13)两部分,其特征是在炒茶锅(8)的工作锅(12)两端各增设了一块挡叶板(2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扁茶类茶叶的扁茶辉干机。其结构由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炒茶锅,电机、传动机构、热源装置、压头架和压头、炒手等组成,本实用新型在炒茶锅的工作锅两端各增设了一块挡叶板,从而确保了压头对工作锅内茶叶的作用时间,使茶叶能够在锅内相互充分挤压、翻动、摩擦,达到平、扁、光、滑的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扁茶辉干机加工茶叶功效低、品质差的缺陷。
文档编号A23F3/06GK2412393SQ0020260
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3日
发明者陈宝根, 徐旭山 申请人:衢州市绿峰茶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