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3396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时间继电器,特别是一种含有单片机的时间继电器。
目前时间继电器均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延时电路部分和电磁继电器部分,而其中的延时电路部分都是采用计数器、定时器之类的集成电路,外加决定延时时间的电阻、电容构成。采用这种方式设计制造的时间继电器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延时精度不高,因为决定延时时间的电阻和电容,其参数值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即便是有温度补偿电路,也无法使延时精度满足使用要求。二是延时方式单一,一旦时间继电器的延时电路部分确定之后,它的延时方式也随之确定,不便更改,要改变延时方式时,只有重新设计延时电路部分,既费时又费工。再就是体积大,决定延时时间的电阻和电容及其相关元件数较多,即便是采用表面贴装元件技术,体积仍然较大,从而给时间继电器的生产和使用带来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它以单片机为核心构成延时电路,使得时间继电器既具有较高的延时精度,又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延时方式,而且元件数少,整体体积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包括一个壳体,壳体上有电源引入脚和触点引出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在壳体内的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的构成包含有,单片机(3),与单片机(3)相接的晶体振荡器(2);单片机(3)的电源脚并联有稳压管(1),单片机(3)的正电源脚经电阻(4)与壳体上的正电源引入脚相接,单片机(3)的负电源脚与壳体上的负电源引入脚相接;单片机(3)的状态信号输出脚经一电阻R2与场效应三极管(5)的栅极相接;场效应三极管(5)的漏极经并接的二极管(6)、继电器线圈(7)与壳体上的正电源引入脚相接,源极与壳体上的负电源引入脚相接。
上述的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中,所述的壳体是密封壳体。
上述的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中,所述密封壳体是金属密封壳体。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以单片机为核心构成时间继电器的延时电路,既提高了延时精度,又减少了所用元器件的数目,而且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情况下,非常方便地实现不同的延时时间和延时方式。具有结构简洁,体积小,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延时精度高,延时方式多和易于调整,便于生产,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可作为新型的时间继电器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外形示意图。
实施例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的构成,包括一个密封的金属壳体,壳体上有电源引入脚和触点引出脚,还包括封装在壳体内的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的构成包含有;单片机3(PIC12CE519),与单片机3相接的晶体振荡器2;单片机3的电源脚并联有稳压管1,单片机3的正电源脚经限流电阻4与壳体上的正电源引入脚相接,单片机3的负电源脚与壳体上的负电源引入脚相接;单片机3的状态信号输出脚经一电阻R2与场效应三极管5的栅极相接;场效应三极管5的漏极经并接的二极管6、继电器线圈7与壳体上的正电源引入脚相接,源极与壳体上的负电源引入脚相接。
要时间继电器工作时,通过壳体上的电源引入脚对单片机3输入电压信号,单片机3根据内置的程序,按设定的延时方式、延时时间控制其信号输出脚输出信号,进而使继电器线圈7通电,控制其触点动作。
目前使用的各种时间继电器,在用户要求有不同的延时时间或延时方式时,厂家就必须更换并采购元器件,有时还需更改延时电路的设计,生产和管理很麻烦。本实用新型则可通过修改单片机内置的程序来实现上述用户的要求,因此便于生产,可使生产成本降低。
权利要求1.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包括一个壳体,壳体上有电源引入脚和触点引出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在壳体内的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的构成包含有,单片机(3),与单片机(3)相接的晶体振荡器(2);单片机(3)的电源脚并联有稳压管(1),单片机(3)的正电源脚经电阻(4)与壳体上的正电源引入脚相接,单片机(3)的负电源脚与壳体上的负电源引入脚相接;单片机(3)的状态信号输出脚经一电阻R2与场效应三极管(5)的栅极相接;场效应三极管(5)的漏极经并接的二极管(6)、继电器线圈(7)与壳体上的正电源引入脚相接,源极与壳体上的负电源引入脚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是密封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壳体是金属密封壳体。
专利摘要单片机式时间继电器,包括装有电源引入脚和触点引出脚的壳体和封装在壳体内的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的构成有:单片机3,与单片机3相接的晶体振荡器2;单片机3的电源脚并联有稳压管1,单片机3的正电源脚经电阻4与壳体上的正电源引入脚相接,负电源脚与壳体上的负电源引入脚相接;单片机3的信号输出脚经电阻R2与场效应三极管5的栅极相接;场效应三极管5的漏极经并接的二极管6、继电器线圈7与壳体上的正电源引入脚相接,源极与壳体上的负电源引入脚相接。它具有结构简洁,体积小,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延时精度高,延时方式多和易于调整,便于生产,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H50/00GK2513215SQ012567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30日
发明者赵瑞平, 宿云辉 申请人: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