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8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与食品炒食机有关,更详而言之,尤指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的改进,属于炒食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习知食品炒食机可炒食肉松、肉块、炒饭、炒面等多种用途,由于其具有大量食品自动翻转加热之效果,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所炒食出的食物亦美味而可口;如图1所示,该该炒食机10,具有一机体11,可架设一外锅12及一内锅13,由自动控制装置15操控内锅13的旋转及火源装置14的供应,外锅12为静止或可作升降,受火源装置14加热,再间接传递热于内锅13,内锅13可旋转并放置食物,不断地翻搅食物作搅拌炒食的动作,并由外锅12上有一排气口121可调节热气,如此,炒食机10对于需长时间的炒食物品(如肉松),非常理想,除可烹调出鲜美的食物外,又不烤焦;但是,对于需快炒的食物(如炒面、炒饭需快炒,才具美味),该炒食机10之火源装置14的火力不够大,以致于大量的饭或面,无法在短间时内炒熟完毕,该火源装置14是由一瓦斯管141及一空气管142入管路143混合后,至瓦斯炉嘴144作电子点火后喷出火源,虽然该瓦斯炉嘴144的数目多,但此类型的炉嘴144与一般家用厨房瓦斯炉嘴大同小异,无法作大量的喷火;因此,加热速度较慢,乃需改善。
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其目的是提供加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作快炒食物,而且安全无危险的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其具有一炒食机含有一机体、一外锅、一内锅、一控制装置及一火源装置,该机体系架设外锅及内锅,内锅可旋转,而外锅受火源装置加热,间接传热至内锅,该控制装置可控制内锅之旋转、火源之点火及大小;其特征在于该火源装置具有至少一瓦斯管、至少一空气管、至少一输气管、数喷火筒、数内炉筒、数外炉筒及一点火装置,该瓦斯管及空气管同时输入贯穿一混合室内,该瓦斯管具有电磁阀开关及一手动开关,该空气管具有一手动开关,该瓦斯管及空气管经分别分出数瓦斯管及数空气管后,每一瓦斯管及空气管共同输入于喷火筒内,该喷火筒位于内炉筒之中央,而外炉筒架于内炉筒外,该外炉筒预定位置外接一输气管,该输气管由一鼓风机注入气流,于内炉筒底壁具有复数通气孔,其中之内炉筒设有一点火装置;据此,藉由鼓风机大量进气于外炉筒,再进通气孔于内炉筒供应喷火筒空气,且由瓦斯管、空气管大量供应喷火筒燃烧,以提高火力,缩短炒食时间。
其中,该外炉筒中心有一接管,接管外供空气管接设及供瓦斯管末端所设之出嘴进入,而该接管内供内炉筒所设之中心凸管接设。
其中,该点火装置含有至少一电子点火棒、一瓦斯管、一空气管、一混合室及一混合管,该瓦斯管及空气管入一混合室,由混合室输入一混合管,该混合管上具有电磁阀开关及手动开关,并混合管输入点火棒之外筒。
其中,该输气管入于该外炉筒,系接设于外炉筒近底部位置,以供应内炉筒之通气孔燃烧之空气,并部份经由外炉筒与内炉筒之空间排出。
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其优点是火力旺盛,加热速度快,可在短时间之内迅速炒熟食品,保持食品新鲜、美味可口及不破坏食品的影养成份。

图1习知炒食机之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之火源装置平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有关喷火筒等分布之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20机体313出嘴 37外炉筒21外锅32空气管 371接管211排气口 321手动开关 40点火装置22内锅33混合室 41电子点火棒23控制装置34输气管 42混合管24滚轮341鼓风机 43瓦斯管25定位垫 35喷火筒 44空气管30火源装置351孔洞 45手动开关31瓦斯管 36内炉筒 46电磁阀开关
311电磁阀开关 361通气孔47混合室312手动开关362凸管 48外筒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如图2所示,主要具有一机体20、一外锅21、一内锅22、一控制装置23及一火源装置30,该机体20概呈L型体,可枢接一外锅21及一内锅22,机体20下有滚轮24及定位垫25,上有控制装置23,该外锅21可作升降,而内锅22随外锅21升降,并可作旋转内锅22,外锅21上有一排气口211,外锅21底部有一火源装置30,直接加热外锅21,间接加热于内锅22;该火源装置30,如图3、4所示,主要由一瓦斯管31、一空气管32、一混合室33、一输气管34、数个喷火筒35、数个内炉筒36、数个外炉筒37及一个点火装置40所组成,该瓦斯管31与空气管32同时输入一混合室33,再由混合室33输出同样地瓦斯管31与空气管32,瓦斯管31上具有电磁阀开关311及一手动开关312,电磁阀开关311靠控制装置23的系统指令,在一定时间内未点着火时,自动关闭瓦斯管31,而手动开关312可旋转而控制瓦斯出量大、小及开关,该空气管32上有一手动开关321,一样具有控制空气出量大、小及开关,空气管32末端分别接设出数个空气管32,每个空气管32入于一接管371内,接管371亦供分设出的每一瓦斯管31末端的出嘴313进入,该接管371系固设于一外炉筒37之中心,接管371内固接内炉筒36所设之凸管362,而瓦斯管31之出嘴313进入一喷火筒35内,喷火筒35螺接于接管371内,直接受来自瓦斯管31之出嘴313及受来自空气管32之混合气体,该内炉筒36底壁有复数之通气孔361,外炉筒37近于底部位置具有一输气管34,该输气管34内设有鼓风机341(由一鼓风机341将气流注入数个输气管34内),强力将气流输入于外炉筒37内,经由通气孔361进入内炉筒36内,该喷火筒35上有段距离,布满孔洞351,作喷火之用;一点火装置40是设置于其一内炉筒36底部,该点火装置40具有两电子点火棒41、一混合管42、一瓦斯管43、一空气管44及一混合室47,该瓦斯管43及空气管44入于一混合室47,混合室47再输出一混合管42,该混合管42上有一电磁阀开关46及一手动开关45,混合管42输入至电子点火棒41外之外筒48,供应电子点火棒41之瓦斯及空气,该电子点火棒41连续点火预定秒数后,仍无法点着,则电磁阀开关46关闭瓦斯来源;藉由上述之结构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其操作时,先由控制装置23激活电子点火棒41及供应瓦斯于混合管42作点火的动作,点完火后,开启瓦斯管31及空气管32至混合室33,再输入接管371及喷火筒35内,由原先已点火作喷火筒35点燃的动作,而鼓风机34亦动作,将气体强力灌注于外炉筒37内及至内炉筒36内,以增长喷火筒35之火焰燃烧,助燃而加大火势,其它的喷火筒35亦受到已燃之喷火筒35火焰影响,而自动点燃,此时由电磁阀开关46关闭混合管42,不再点火,由喷火筒35喷出的火力较传统的火源装置,要多出数倍,以满载的饭入内锅22,亦只要七、八分钟左右,即能完全炒食的动作;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23属于微电脑之控制,当点火装置40未点燃火源装置30之喷火筒35时,在预定之秒数内,仍继续点火,若超过此预定秒数,仍未点燃,则自动由电磁阀开关311及另一电磁阀开关46切断瓦斯进来,以避免造成危险,再将下一次的激活,要作火源大小的控制,则以扳动瓦斯管31上的手动开关312,以控制火焰大小,以另一手动开关321调整火焰燃烧完全与否;本实用新型可由一组或二组的瓦斯管31、空气管32及输气管34,供应六组或六组以上的喷火筒35,即内炉筒36、外炉筒37可设成六组以上,平均分配于外锅21之底部,作均匀燃烧传导热源。
权利要求1.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其一炒食机含有一机体、一外锅、一内锅、一可控制内锅之旋转、火源之点火及大小的控制装置及一火源装置,该机体上架设有外锅及可旋转的内锅;其特征在于该火源装置具有至少一瓦斯管、至少一空气管、至少一输气管、喷火筒、内炉筒、外炉筒及一点火装置,该瓦斯管及空气管同时输入贯穿一混合室内,该瓦斯管具有电磁阀开关及一手动开关,该空气管具有一手动开关,该瓦斯管及空气管经分别分出瓦斯管及空气管后,每一瓦斯管及空气管共同输入于喷火筒内,该喷火筒位于内炉筒之中央,而外炉筒架于内炉筒外,该外炉筒预定位置外接一输气管,该输气管连接一注入气流鼓风机,于内炉筒底壁具有通气孔,其中之内炉筒设有一点火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炉筒中心有一接管,接管外供空气管接设及供瓦斯管末端所设之出嘴进入,而该接管内供内炉筒所设之中心凸管接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点火装置含有至少一电子点火棒、一瓦斯管、一空气管、一混合室及一混合管,该瓦斯管及空气管入一混合室,由混合室输入一混合管,该混合管上具有电磁阀开关及手动开关,并混合管输入点火棒之外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输气管入于该外炉筒,接设于外炉筒近底部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食品炒食机之火源供应装置,具有一炒食机含有一机体、一外锅、一内锅、一控制装置及一火源装置;该火源装置具有一瓦斯管、一空气管、一输气管、数喷火筒、数内炉筒、数外炉筒及一点火装置,该瓦斯管及空气管同时输入贯穿混合室内,瓦斯管具有电磁阀开关及一手动开关,空气管具有一手动开关,瓦斯管及空气管共同输入于喷火筒内,喷火筒位于内炉筒中央,而外炉筒架于内炉筒外,外炉筒预定位置外接一输气管,输气管由一鼓风机注入气流,于内炉筒底壁具有复数通气孔,其中之内炉筒设有一点火装置;据此,藉由鼓风机大量进气于喷火筒内使瓦斯进行燃烧,提高火力。
文档编号A21B1/28GK2555634SQ0223812
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7日
发明者颜金培 申请人:颜金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