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546934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是一种陆生脊椎动物,属于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产生的,从本质上讲,人类社会属于生物社会的一环。既然人类社会属于生物社会的一部分,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化规律与生物社会的发展演化规律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为此,英国的斯宾塞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但由于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本身并没有揭示出生物发展和演化的基本规律,造成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的漏洞较多,故此,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一直未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中存在着较多谬误的影响,造成相反的过程,将一个科学的人类社会发展演化规律理论用于揭示生物社会的发展演化规律的工作,被许多从事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学者给忽略了。事实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经过必要的调整补充,同样可用于描述生物社会的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由于现在的人们过于注重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观点,却忽略了生物社会发展演化中更本质、更基本的规律,因此,人们在培养各种新的微生物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不仅降低了培养新型微生物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培养新型微生物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培育成本低的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它是基于生存力和生存关系是生物体生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存力是内容,生存关系是生存力赖以发展的组织形式,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每一种生存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生存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而产生的,生存力向前发展了,迟早要引起生存关系的变革;生物社会的演化发展总是从生存力的变化开始,然后引起生存关系的变化,再引起生物体的上层建筑的变化,但同时生存关系又积极影响生存力,新的和生存力相适应的生存关系一经建立就给生存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有力地促进生存力的发展,生存力和生存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物演化的基本矛盾,根据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一定要适合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力状况这一生物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通过物理方法提高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力,就能够改变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所述物理方法包括将微生物置于培养液中,利用超声波发生装置产生的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微生物的时间为1小时以上。
本发明的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微生物的时间为5-100小时。
本发明的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其根据生物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一定要适合生物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力状况,这一生物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通过物理方法提高生物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力,就能够改变生物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采用独特的物理方法,利用超声波发生装置产生的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可从现有的微生物中培育出新微生物,并具有工作效率高,培育成本低的特点。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本发明人基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引申提出的生物演化唯物主义学说。
生物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它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出来的一个特殊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一切活动都是由有生命意识的生物来参与的,不同的生物活动的动机、意向、目的等等各不相同,使生物活动呈现为错综复杂的情景。但是,生物的发展演化同非生物的自然界一样,是按其自身固有规律发展的客观过程。诚然,生物社会与非生物的自然界不同,生物的运动是具有意识的行动,但生物的意识只具有从属的意义,生物的发展演化并不受生物意识的支配,其发展同非生物的自然界一样,是自然历史的过程。而隐藏在各种生物意识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支配力量,就是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能力的发展。
在众多的生物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是生物存在与生物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分析其它一切生物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本发明人认为生物存在是不以生物意识为转移的生物生存的物质方面。与自然界的存在相区别,生物存在最本质的东西是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的能力。自然环境、生物数量作为生物生存的必要前提,部分或全部地包含于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的能力之中。而生物意识是生物生存中意识现象的总称,是生物的一切本能、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生物存在包括自然环境、生物数量因素和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和生物数量因素是生物存在和发展必要前提和条件,但都不是生物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的能力是生物发展的决定力量。它制约着整个生物生活的过程,决定生物的存在与更替。
生物意识是生物存在的反映,生物意识的结构主要表现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生物心理和理论意识。
在生物存在与生物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首先是生物存在决定生物意识,这是二者关系问题的基本方面。因为,生存资料的获取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是整个生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任何时候,生物只有在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后,才谈得上从事戏耍、调情、寻找配偶、争夺首领等活动。离开了生存资料的获取,以及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生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因而,任何时代都是生物存在决定生物意识。生物存在对生物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生物存在是生物意识的根源,并决定生物意识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生物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生物意识。其二,随着生物存在的变化,生物意识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生物存在变化了,旧的生物历史条件被新的生物历史条件所代替,也就必然有新的生物意识与之相适应。所以,生物意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现象,随着生物的演化而发展。
在肯定生物存在决定生物意识的前提下,也要承认生物意识对生物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是生物存在与生物意识关系问题的另一方面。一切违背生物发展规律的生物意识,对生物存在起破坏作用,会阻碍生物的发展和进化,并最终有可能导致生物灭绝;一切尊重生物发展规律的生物意识,对生物存在起建设作用,会推动生物的发展和进化。尊重生物发展规律的生物意识一旦创造产生,并运用于生物的生存实践,就会极大地推动生物的发展和进化。
生存方式是生物社会发展演化的决定力量。
生存方式是生物为维持自身生存而通过生存活动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的方式,是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统一体。生存方式在生物社会发展演化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一定的生存活动获取生存资料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是生物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物从事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的方式决定着一定生物的性质和面貌。只有获得了生存资料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生物才有可能进行其它一切活动。因而,生物的发展演化,不能不受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所提供的基础和条件的制约,以同生存方式特点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出现。
第三、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生物形态的演化更替,形成了生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生存方式是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统一体。任何时代,生存力都是一个活跃的因素,使生物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处于不断发展演化之中。当生存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生存关系的变化,从而使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发生变化。
生物意识是生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物存在的反映的生物意识,生物意识对生物存在的反映具有复杂的辩证性质,并且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生物存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生物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物意识的发展与生物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一般说来,生物意识作为生物存在的反映,最终要随着生物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生物意识在它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改变以后,并不能立即随之改变,而往往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影响。
第二,生物意识的发展具有遗传性和继承性。
第三,生物意识对生物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生物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生物存在反映生物意识,主要是反映生物的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能力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的状况、要求,特别是生存力发展的要求。它对生物存在的反作用,就是通过生物有意识、有目的的生存活动,发挥其满足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的要求。
生物意识对生物存在反作用的性质,决定于生物意识是否反映了生存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生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物意识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其独立性是在绝对依赖于生物存在的前提下的独立性。一种旧的生物意识在其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消失以后,虽然不会马上消失,但也绝不能长久存在;一种新的生物意识的创造产生则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生物意识对生物存在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受到具体的生物存在的制约,而且只有凭借生物存在,通过生存实践才能实现。
纵观整个生物的演化历史,生存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物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存力和生存关系之间的矛盾,生存基础和生物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生物社会的基本矛盾。生物的演化就是由这两种基本矛盾作用推动的历史过程,这两种基本矛盾通过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作用于生物社会。
生存力和生存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物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是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统一,是生物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我们要研究、认识生物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首先深入探讨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矛盾及其辩证运动。
那么,什么是生存力呢?生存力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解决自己同自然界矛盾的实际能力,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及防止被自然利用和改造,使其适应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需要的客观作用。简单地说,生存力就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利用自然以获取生存资料以及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的能力。它表示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与自然的关系。
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在其生存和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需要自然界不断提供日益丰富的、为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生存资料,以及防止被利用而成为其它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资料。由于自然界不可能主动奉献这类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必需的生存资料,也不可能主动保护其免于成为其它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资料,从而产生了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与自然界的矛盾。这个矛盾只能通过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持续的生存实践去解决。因此,生存力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利用、改造自然,以及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以解决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与自然界矛盾的一种客观作用。
生存资料获取过程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有意识、有目地的活动或生存资料获取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本身,生存资料获取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对象和生存资料。现实的生存力正是由这些简单的要素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以及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利用自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存经验和生存资料获取技能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技能的生物个体或细胞劳动者,以生存器官和工具为主的生存资料,以及引入生存资料获取过程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的生存资料获取和/或反获取对象是生存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生物个体或细胞劳动者是生存力的首要因素,没有具有一定生存经验和生存资料获取技能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技能的生物个体或细胞就没有现实的生存力。生物个体或细胞的生存资料获取能力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能力包括生物体力和生物意识两个方面,在生存过程中,生物或细胞不仅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付出一定的生物意识劳动,因此,生物个体或细胞劳动者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或细胞,也包括直接或间接为生存资料获取过程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提供生物意识服务的劳动者或细胞。本发明人认为所有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生存资料获取过程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的生物个体或细胞,都属于生存资料获取劳动者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劳动者的范围。随着生存力、尤其是高级生物生存力的发展,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高级生物的生物意识劳动的付出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生存资料是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用以影响和改变生存资料获取对象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它包括直接作用于生存资料获取对象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对象的生存工具系统,用于维持生存工具的动力系统、能源系统,运输、储藏系统等,以及实现各中生存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处理传递系统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存工具系统,它是生存资料获取效率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效率的标志,是生存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为(1)生存工具是生存过程中直接传递生物对自然界作用的手段;(2)生存工具的使用和进化,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由低级到高级的标志,而新生存工具的每一次进化和改进,都标志着生物器官能力对自然的适应提高及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利用、改造自然能力的适应提高,以及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能力的增强;(3)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力的变化大多数是从生存工具的进化开始的,生存工具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也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形态发展的重要标志。本发明人认为各种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的区别,不在于获得什么样的生存资料和是否免于成为生存资料,而在于怎样获得生存资料以及怎样免于成为生存资料,用什么获得和免于成为生存资料。生存资料不仅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生存资料获取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借以进行的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关系的指示器。
生存资料获取对象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对象是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所能作用的一切对象。它包括下列两类一类是未经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加工的自然物,即纳入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过程中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现成的物质资料;一类是经过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作用的物体或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本身,即由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自身活动所创造的、实际上已是生存资料产品的物质资料。前一类如江河、湖海中的水,空气,阳光,土地等,后一类如原始森林,牛,羊,鸡等。随着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的发展,以及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所掌握的科技知识的变化,生存资料获取对象的范围会日益广泛、复杂、多样,同时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的难度也会日益复杂,并在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存资料获取对象以及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获取对象之所以是生存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由它在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第一,生存资料获取对象以及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对象是生物进行生存的物质前提。只有生物个体或细胞劳动者使用生存工具作用于生存资料获取对象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获取对象,才有现实的生存力;第二,生存资料获取对象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获取对象是生物利用自然的程度、生存力发展状况的标志之一。生存资料获取对象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获取对象不同,会直接影响生存力发展的水平。
生物个体或细胞劳动者、生存资料和生存资料获取对象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获取对象是构成生存力的实体要素,但并未把生存力的复杂系统包括无遗。本发明人认为生存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生物个体或细胞的生存经验和生存资料获取技能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技能的熟练程度,生物个体或细胞所掌握的科技能力,生存资料获取过程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的社会结合,生存资料获取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这里,尤其要注意科学技术在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不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力的独立要素,它们是生物意识的产物。只有当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应用于生存资料获取过程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渗透于生存力的三个实体要素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生存力。生物社会的发展史证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引起生存工具、生物个体或细胞劳动者和生存资料获取对象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对象的重大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强大生存力,并可极大地推动生物社会的进步,如生物器官眼睛、耳朵、鼻子的发明和运用导致生物对物体形状、声音、味觉的发现就是证明。
科学技术没有阶级性,它一般不会专属于某个阶级,但科学技术却有物种性,许多科学技术知识一般只能专属于某个物种,而不能跨物种运用,许多科学技术知识通常只能专门为某个或某类物种服务,成为其从事物种斗争特有的有力工具。
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如果它们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流、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获取生存资料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为了获取生存资料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它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存资料获取过程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这里所说的社会关系即生存关系,生存关系是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生存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必然的、不以任何生物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的相互关系。
生存关系包括生存资料获取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我们也可以依据划分物种的标准将生存关系将归结为三个方面(一)生存资料的结构形式;(二)从结构形式中产生的各个物种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以结构形式决定的生存资料分配形式。
生存资料结构形式是指生存资料与生物个体或细胞劳动者的结合方式,其实质就是谁是生存资料,谁来支配生存资料的问题,这是任何时代生物的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它决定着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在生存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生存资料的分配形式。
在生存关系的各个方面中,生存资料的结构形式居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生存关系的性质和特征,是生存关系的基础,对生存关系的其它方面起决定作用。当然,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生存资料分配的形式也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们也会反过来影响生存资料的结构形式。比如,刺猬就是通过发展自己的防御系统——布满身体的硬刺,来力求改变自己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资料的结构形式。
生存力和生存关系是生物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彼此不能分离。其中,作为内容的生存力是一个活跃的因素,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不会长久地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作为形式的生存关系则相对稳定。一定的生存关系一经确定,只要还能满足生物生存力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要求,生存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改变。由于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这种特性,形成了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的矛盾运动,成为推动获取生存资料方式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方式依次更迭的决定力量。
在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生存力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生存力对生存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于下列两点第一,生存力的水平决定生存关系的性质;第二,生存力的发展决定生存关系的变化。
任何一种生存关系的形式都是由生存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猛虎的力量、速度、利爪和牙齿决定了梅花鹿是虎的一种生存资料,梅花鹿的力量和速度则使得黄鼠狼不可能将其作为生存资料来获取。有什么样的生存力,就有什么样的生存关系,是生存力的水平决定了生存关系的性质。
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之间任何一种新的生存关系的产生,都是生存力发展的结果,生存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迟早要引起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之间生存关系的变化,而生存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一般都是从生存工具和科技知识的变化与发展开始的。例如,由于其掌握了一种奇特的生物科技知识,进化出了令人生畏的剧毒,巴西热带雨林中的青蛙得以从被许多动物捕食的生存关系中解脱出来。所以说,是生存力的发展决定着生存关系的变化。
在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相互作用中,虽然是生存力决定生存关系,但生存关系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因素,它会反过来能动地反作用于生存力。
生存关系对生存力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当生存关系适合生存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时,它对生存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存关系不适合生存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时,它对生存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为什么适合生物生存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的生存关系能促进生物生存力的发展呢?原因在于适合生物生存力状况的生存关系为生存力各要素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形式,因而能够调动生存力的积极因素,使各种潜在的、可能的生存力发挥出来。反之,如果生存关系不适合生物生存力的发展状况,不能提供使生存力各要素结合的较好形式,就势必影响生存力积极因素的发挥,从而阻碍生物生存力的发展和演化。
生存关系对生存力的反作用,也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如果不变更旧的生存关系,生存力就不能继续发展。这时,生存关系对生存力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总之,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存力决定生存关系,生存关系反作用于生存力。正是由于生存力和生存关系之间这种相互作用,推动着整个生物社会的演化和发展。
生存关系一定要适合生存力状况的规律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生存力决定生存关系,二、生存关系反作用于生存力。但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物生存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生存关系一定要适合生存力状况的规律表明,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生存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存关系则相对稳定。有什么样的生存力就有什么样的生存关系,当生存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存关系由基本适合生存力的状况变成不适合,由促进生存力发展的形式变成阻碍生存力发展的形式时,如果生存关系不能进行变革,将有可能导致整个物种难以发展甚至灭绝的严重后果。因此,生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旧的生产关系要及时的被新的适合生存力状况的生存关系所替代,这是不依任何生物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物的发展全部遵循这一规律。生存关系一定要适合生存力性质的规律,揭示了生物体演化的客观必然性。
生存基础和生物上层建筑的矛盾也是生物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它与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矛盾相比,是第二位的。虽然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矛盾决定和制约着生存基础和生物上层建筑的矛盾,但是,生存力和生存关系之间矛盾的解决又受生存基础和生物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解决的影响。因而,我们要研究、认识生物社会演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就要在探讨生存力和生存关系之间矛盾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探讨生存基础和生物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本发明人认为,一切生物形态都是暂时的,生物由较低阶段的形态向较高阶段的形态演化使生物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每一种生物形态都是一定生存基础与一定生物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生物社会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生存关系,生存关系的三个方面生存资料的结构形式;从结构形式中产生的各个物种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结构形式决定的生存资料分配形式的总和,构成了生物社会的生存基础。
生存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生物社会的生存结构,即有大脑、眼睛和耳朵这些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生物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生存基础。
生存基础属于生物社会的物质关系和生存关系的领域,生存基础就是与一定生存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物和/或每个生物体内部的细胞的生存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简单地讲,生存基础就是生存关系的总和。
一定形态的生物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生存基础之上的生物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器官的总和。
生物意识形态,包括大脑意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是能够反映生物生存利益和要求的生物意识形态。在生物社会中,生物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物种特点。属于一定形态的生物意识上层建筑部分,也称意识上层建筑。在物种社会中,是反映这个物种利益和要求的生物意识形式。例如,在食草动物中,反映食草动物的各种生物意识形式都属于食草动物的生物意识上层建筑部分。而反映植物的生物意识形式,则不属于食草动物的生物意识上层建筑部分。
在物种与自然、物种之间、物种内部存在斗争的生物社会里,任何一个物种都要在生存关系的作用下,演化出自己的生物上层建筑组织,例如植物演化出了叶、花、果,动物演化出了大脑和大脑意识、眼睛等。
一定形态的器官如大脑与器官产生的生物意识如大脑意识,是每个物种的上层建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彼此有机地相互联系着。一定物种的器官和生物意识是受该物种在自然界中所处的生存关系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是为了使该物种具备一种可使其生存下去的有力工具。因此,每一种生物形态都是同生存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存基础和生物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以上是本发明人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引申提出的生物形态演化理论。
本发明人的生物形态演化理论认为,任何生物形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生物形态,因为构成生物形态的两个基本要素生存基础和生物上层建筑是具体的、历史的,要随生存力的发展而发展。生存基础犹如生物的“骨骼”,生物体的上层建筑如同包裹在“骨骼”上面的“血肉”,生存基础是生物上层建筑的载体,是生物上层建筑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生存基础决定生物上层建筑。
生存基础对生物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存基础的需要决定生物体的上层建筑的出现,生存基础的性质决定生物体的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二,生存基础的变化决定生物体的上层建筑的演化。
生物上层建筑是适应生存基础的需要而演化出来的。不同物种由于生存基础不同,导致其生物上层建筑也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可以认为有什么样的生存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生物上层建筑,生存基础决定生物上层建筑的出现及其性质。
生物上层建筑是随着生存基础的变化而演化的,随着生存基础的变化,生物上层建筑也会或慢或快地发生演化。对于某一物种来讲,当其生存基础处于量变阶段时,该物种的生物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发生演化,处于一种不断巩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当物种的生存基础由于生存力的发展而导致新的生存基础产生的时候,它的上层建筑就不可避免地演化成为新的上层建筑。尽管生物的上层建筑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尤其是生物意识部分不会随着旧的上层建筑的改变而消失,但是生存基础的变化决定了它的上层建筑也会或慢或快、或早或迟地发生演化。这种演化属于一种自然规律,不以任何生物的意志为转移。
在生存基础与生物体的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虽然是生存基础决定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但生物体的上层建筑对生存基础也有反作用。生物体的上层建筑对生存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生存基础服务,保护和帮助生存基础形成、巩固和发展。这种反作用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关键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生存基础是否与生物的生存力发展状况相适应。
任何物种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一定的生存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生存基础而建立的。人类的大脑和大脑所储存的意识是用来维护和推动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的,这就是上层建筑对生存基础的反作用。如果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不具有这种为自己生存基础服务的作用,那么它既不会产生,也不可能存在。可以说,生物体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就是通过种种方式控制整个生物的活动来为其生存基础服务。至于这种服务是否真正有利于生物的进步和发展,则有两种情况。当生物体的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生存基础适合生存力的发展状况时,生物体的上层建筑通过自己对生存基础的保护,发展了生物生存力,使生物得以生存;反之,当生物体的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生存基础已经不适合生存力的发展状况时,生物体的上层建筑通过自己对落后的生存基础的保护,必然会损害生物生存力的提高,使生物趋于灭绝。
生存基础与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即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存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存基础状况的规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生存基础决定生物体的上层建筑发展的方向,生物体的上层建筑必须根据生存基础的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或变化;二、生物体的上层建筑对生存基础的反作用取决于生存基础的客观要求。这一规律是对任何形态生物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因而,它也是生物演化的基本规律。
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生存基础和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生物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生存基础和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之所以成为生物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第一,这两对矛盾涉及了生物社会的三个基本领域——生存力、生存关系(生存基础)和生物体的上层建筑,概括了整个生物社会的基本结构。因而,只要把握了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规律,就能基本上把握整个生物社会的演化规律。
第二,这两对矛盾贯穿于生物社会的始终,成为生物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它们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必然联系,即生存关系一定要适合生存力状况的规律、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存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对任何形态的生物都起作用基本规律。其中,生存关系一定要适合生存力状况的规律具有更基本的性质。因而,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生存基础和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生物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生存基础和生物体的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生物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生物社会的演化发展总是从生存力的变化开始,然后引起生存关系的变化,再引起生物体的上层建筑的变化。这一过程是通过每个生物的生存实践来实现的,并推动着生物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总之,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生存基础和生物体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的最基本作用形式。其中,生存力是一切生物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地球上的生物社会是一个多物种社会,在这个多物种社会里,社会的基本矛盾——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生存基础与生物的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表现为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是生物物种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物种是生物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生物演化是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的最高表现。生物形态的更替是通过生物演化实现的。
物种是指在自然界的生物生存体系中,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地位不同的生物,其中一些生物能够占有另一些生物本身作为生存资料或占有其获取的生存资料。物种是与特定的生存关系相联系的、在生存资料获取过程中和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过程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生物。在识别生物物种的种种标志中,主要是看其是占有其它生物作为生存资料,还是其本身就是生存资料,以及对生存资料的占有或被作为生存资料占有的关系。对生存资料的占有或被作为生存资料占有的关系决定了各个物种在生物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得到生存资料或被作为生存资料的方式和数额。
物种不是从来就有的,最原始的地球生物中没有物种区别,但是,以后随着生物生存力的发展和提高,以及发展和提高的不平衡性,使得生物出现了物种分化,从此地球上的生物进入了物种对抗阶段。
随着生物物种的产生,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矛盾、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出现了。生物物种社会的历史是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的历史。牧草和羊之间、羊和狼以及吃腐肉的秃鹫之间,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
生物物种之间的斗争是生存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物种之间的斗争。处于捕食物种的生物利用它们在生存体系中所处的捕食地位,对处于被捕食物种的生物实行残酷的捕食攻击,处于被捕食物种的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逃脱被吃掉的命运,也就必然要进行逃避、反抗捕食物种的斗争。
在物种社会里,生物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贯穿于物种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和生物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不仅是生物社会的客观存在,而且对生物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是物种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在生物演化相对缓慢的稳定时期,以及生物演化非常迅速的物种大爆发时期,都推动着生物社会的发展和演化。
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推动生物社会的发展和演化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生物形态演化的质变过程中,即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的最高形式——生物新旧物种相互更替中。在生物的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当生存关系与生存力不相适应时,就有可能出现足以灭绝整个物种的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
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推动生物社会演化的作用,还表现在生物形态演化的量变过程中。各个时代被捕食生物进行逃避、反抗捕食生物的物种斗争,以及捕食生物攻击被捕食生物的物种斗争,都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物生存力的发展。在生物社会里,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在生物形态变化相对平和时期也是推动生存力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具有多种形式,如捕食与反捕食斗争,寄生与反寄生斗争,相互争夺生存资料的斗争和围绕着生殖展开的斗争等。
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是生物演化的直接动力,但不是最终动力。生物演化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存力的发展和生存资料获取方式的改变,以及防止被作为生存资料利用的方式的改变,由此产生的使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物种,以及这些物种彼此之间的斗争。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与生物社会的基本矛盾在推动生物社会发展过程所起作用的关系是第一,生存力与生存关系的矛盾整个生物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整个生物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根本动力。第二,在生物社会里,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矛盾表现为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矛盾以及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矛盾可以通过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加以解决,所以,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是生物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第三,由于一定的生物社会的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是受一定的生存资料获取方式、以及防止被作为生存资料利用的方式制约的,是由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所决定的,因而应该看到物种之间和/或物种内部的斗争之所以是生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归根到底就在于它对生存力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总之,如果某一物种创造性地改变了自己原来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或内容,或者创造性地改变了自己原来防止被作为生存资料利用的方式和/或内容,则必将引起其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变化,进而会导致该物种生存基础和该物种的上层建筑也即相关器官发生改变。
下面通过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青蛙所带的毒素是怎样产生的说明科技知识是生物的第一生存力。
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许多美丽的青蛙,它那五彩斑斓的颜色,令人赏心悦目。但正是这些看起来非常美丽的青蛙,却个个都带有非常可怕的毒素,而且,愈是美丽鲜艳的青蛙,其所带的毒素就愈致命。据研究,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青蛙所带的毒素,是整个动物界中最令人生畏、最致命的毒素。那么,青蛙的剧毒又是怎样进化产生的呢?本发明人认为,是青蛙的生存力和生存关系、青蛙的生存基础和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青蛙的美丽与剧毒。其中,第一生存力,即生物科技知识是青蛙进化成为美丽与剧毒的化身的最终决定力量。
科技知识是生物的第一生存力,动物的高级科技知识通常被安装储存在动物的大脑内,这些高级科技知识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完善,例如。食物的种类和形态,天敌的种类和形态等等。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科技知识是被安装储存在生物的各个器官或细胞内的,这些科技知识的运用与动物的大脑意识无关,它们只为各个器官或细胞所具有,青蛙的毒素就是青蛙的表皮组织和相关器官所具有的生物科技知识的产物。
众所周知,性格温顺的青蛙由于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而深受蛇类、水貂、鳄鱼等动物的喜爱,它们经常大量地捕食青蛙。面对那些凶残的捕食者,弱小的青蛙在奔跑速度、体型、力量大小等方面都相差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只能是在有所为的同时也有所不为,不再发展提高自己的奔跑速度。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青蛙通常都采取改善自己的保护色和提高自己的生育能力,来维持本物种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战略无疑也是很成功的。但是,解决物种之间生存关系矛盾的最好方法肯定不是躲避和逃跑,更不会是满足捕食者要求的多产多生,那样做永远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物种之间生存关系的矛盾。解决物种之间生存关系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发展自己的生物科技知识,通过生物科技知识建立起一种有效的防御机制,从而提高自身的生存力,彻底改变与原来捕食者之间的生存关系。一般说来,生物如果能够创造性地改变自己原来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或内容,或者创造性地改变自己原来防止被作为生存资料利用的方式和/或内容,必将引起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变化,进而会导致生存基础和生物的上层建筑发生改变。
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该地区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极其丰富,因此,生活在那里的青蛙得以接触到较多的其它生物,其天敌也具有多样性。同时青蛙种群内部的基因交流范围,由于受到茂密的热带雨林的影响而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即茂密的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可以对不同区域的青蛙种群起到一种生殖隔离作用。青蛙生活的生态环境的这种生殖隔离作用,使得青蛙遗传基因的渐变和突变更加容易保留下来。因此,热带雨林中的青蛙品种往往更具多样性。青蛙品种的多样性意味着其第一生存力即生物科技知识也具有多样性,其细胞通过渐变和突变所产生的特有的生理功能,不会轻易地被同化掉。
假设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所有的青蛙最初都是无毒的,但是,由于青蛙的表皮组织会受到各种寄生生物的侵袭,这种侵袭有可能造成青蛙的表皮组织大量死亡,为了对抗这种侵袭,青蛙的表皮细胞组织对这种侵袭会基于自身的生物科技知识,有针对性的做出多种生理反应,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改变自身的细胞组织去反击各种寄生生物的侵袭,这些变化包括减少在表皮组织中储存各种寄生生物所需的培养,增加表皮组织中不利于各种寄生生物生存的物质成份,并将这种增加表皮组织中不利于各种寄生生物生存的物质成份能力的变化通过获得性遗传一代代地保留下去并继续加以提高。为了适应变化了的青蛙表皮组织,各种寄生生物同样会基于自身的生物科技知识,提高自身消化系统的适应能力,并将这种消化系统的适应能力通过获得性遗传一代代地保留下去并继续加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青蛙的遗传基因发生渐变和突变,当其中有涉及到青蛙表皮组织的遗传基因发生渐变和突变时,选择的作用会使这种渐变和突变产生的有利于青蛙生存的特征保留下来,并被每个青蛙加以利用,进而造成青蛙表皮细胞组织的结构发生变化。
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青蛙与各种寄生生物通过满长岁月的对抗,其某些品种的表皮组织开始具有很强的毒性,这种毒性使得那些寄生生物在试图侵袭青蛙时会被迅速毒死,这样的青蛙由于较少受到寄生生物的伤害,其皮肤可以变的相对比较光滑,色彩相对较为明亮,更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因此,在青蛙种群的生殖活动中会处于较优先的位置。
毫无疑问,仅仅能够阻止微小的寄生生物侵袭的毒素,对于蛇类、水貂、鳄鱼等这些大型动物的攻击起不了多少保护作用,而且,即使青蛙所带的毒素能够给蛇类、水貂、鳄鱼造成痛苦甚至带来死亡,但被鳄鱼狠狠咬了一口青蛙肯定也会受到致命的伤害,很难想象受到鳄鱼牙齿撕咬的青蛙能够幸存下来,由于受到攻击的青蛙很难生还,鳄鱼的选择作用无助于青蛙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毒素的防护能力。
但是,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并非是生物生存力发展的最终动力,换句话说,每个青蛙在其原有基础上提高自身毒素的防护能力的行为,与其是否曾经遭到蛇类、水貂、鳄鱼等大型动物的攻击并幸存下来的过程无关,生存力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防止被作为生存资料利用能力的进步,而毒素这一防止被作为生存资料利用能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则是来自青蛙自身内部相关器官和/或细胞组织之间激烈的自由竞争。
分布于青蛙身体表面用于产生毒素的相关器官数量是很多的,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生存资源,这些器官之间在产生毒素的生存劳动过程中,会存在着激烈的自由竞争,自由竞争必然引起产生毒素的相关器官设法通过大力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第一生存力来提高自己生产的毒素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自由竞争对促进生物体第一生存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它使生存资源在生物体范围内进行配置,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各器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通过竞争在生物体内产生的各器官,对促使各个器官发展第一生存力,提高各个细胞劳动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细胞劳动的产品成本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大量相关器官大力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第一生存力,也即青蛙体内的生物信息处理控制系统,并利用体内的生物信息处理控制系统不断强化其生产毒素功能和毒素质量,结果是每个青蛙身体表面的相关器官的生产毒素功能和毒素质量得到强化和提高,并将这种强化和提高的生产毒素功能和毒素质量的能力,也即第一生存力,通过获得性遗传反映在青蛙的遗传基因中。而每个新生青蛙生产毒素功能和毒素质量的能力,也即第一生存力又总是趋于更接近于父母辈,而不是与隔的很远的前辈生产毒素功能和毒素质量的能力相接近,从而使得大批青蛙的后代相关器官的生产毒素功能和毒素质量的能力逐步地得到提高,结果是足以令蛇类、水貂、鳄鱼等这些大型动物在瞬间丧命的生物化学武器,在弱小的青蛙身上进化了出来,并成为其从事物种斗争的有力武器。从此之后,弱小的青蛙在蛇类、水貂、鳄鱼等动物面前站起来了!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青蛙的剧毒之所以成为其参与物种斗争的有力武器,也与蛇类、水貂、鳄鱼等动物的大脑意识相对较为先进,其能够将攻击带有剧毒的青蛙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记忆下来有关,并使其产生一种强烈的畏惧意识。弱小的青蛙通过所携带的生化武器来改变自己与蛇类、水貂、鳄鱼等动物之间的生存关系,肯定不受这些强大动物的欢迎,但生物世界信奉的是用实力说话,青蛙那见血封喉的剧毒令蛇类、水貂、鳄鱼等动物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其与青蛙之间这种生存关系的变化。
下面通过食腐动物是怎样进化成为食肉动物的问题说明科技知识是生物的第一生存力。
生物的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即自然界中一般是先有了陆地植物,然后陆地上才有了各种食草动物,而各种草动物食尸体的大量堆积,又孕育出了许多既吃腐肉又吃草的杂食性食腐动物,随后又从食腐动物中进化出了多种食肉动物。因此,可以认为食腐动物是食肉动物出现的初级阶段,食肉动物所具有的生存力,许多都是来自食腐动物。例如,食腐动物的嗅觉通常都很灵敏,这有助于其迅速发现各种散发着异味的尸体,它们通常还具有能够撕开尸体表皮的牙齿。而食肉动物同样也具备灵敏的嗅觉和锋利的牙齿。那么,当年那些曾经只会围着尸体转的食腐动物是怎样进化成为食肉动物的呢?在通常情况下,每种动物的生存资料获取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不会发生改变,食腐动物也不会例外。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食腐动物不可能去攻击活着的食草动物。但是,当遇到食草动物的尸体不够吃的时候,某些饥肠辘辘的食腐动物就会寻找那些濒死的食草动物,并等在那些濒死的食草动物身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胆大的食腐动物就可能由于判断错误,以为目标已经死亡而冒冒失失的去撕咬濒死的食草动物,当被咬的食草动物挣扎反抗时,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食腐动物就会暂时退缩到一边,但过不了多久,等到食草动物安静下来时,在饥饿压力的驱使下,食腐动物会再次冲上去撕咬食草动物。多次这样的经历无疑会使得一些胆大的食腐动物尝到一种吃活着食草动物的甜头,于是,在下次遇到濒死的、甚至受伤的食草动物时,就会更加主动地发起攻击,从而迈出了改变自己原来生存资料获取方式的第一步。创造性地改变自己原来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和/或内容,或者创造性地改变自己原来防止被作为生存资料利用的方式和/或内容,必将引起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的变化,进而会导致生存基础和生物的上层建筑发生改变。
由于食草动物尸体的数量会受到食草动物远距离迁徙、环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当尸体淡季来临,难免会造成食腐动物的食物紧张,为了免于饿死,一些胆大的食腐动物就会开始寻找活着的食草动物,并盲目地群起而攻击。不难理解,如果被攻击的是大型食草动物,由于对手的力量较大,其被食腐动物制服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小,当被攻击的目标是一只小型食草动物时,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增加。对于食腐动物来讲,上述知识就是生存力,而且是第一生存力。发现活着的食草动物能够食用,小型的食草动物较容易被俘获等知识,标志着食腐动物生存力的真正进步,对于其意义就如同人类开始使用火一样。食腐动物这一生存力的进步,使得食腐动物通过改变生存资料获取方式,即开始采取实际的行动去吃活着食草动物。由于增加了食物的来源,当食草动物尸体的数量减少时,食腐动物可以通过吃活着的食草动物来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因此,有关生存方面科技知识的增加,食腐动物这一生存力的进步,必然会改变食草动物与食腐动物之间的生存关系,于是,两个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由此开始爆发。虽然食腐动物在捕猎方面的能力与后来的食肉动物相比要低的多,在开始时它们既不会高速奔跑追击猎物,也不会发起咬断其它动物喉咙的致命一击,更不知道需要悄悄地接近猎物,它们在开始时通常只是满足于能够从食草动物身上撕下尽可能多的肉。食腐动物的运动速度固然很慢,但由于以前没有天敌,那时陆地上的食草动物同样也是一些行动相对缓慢、警觉性不高的动物,这使得食腐动物攻击得手的几率相对较高。
由于食草动物和食腐动物之间开始出现关系到彼此生存的物种斗争,两个物种之间的生存关系就发生了质变,食草动物为了解决这一新出现的矛盾斗争,不得不开始逃避、反抗食腐动物的捕食。从此之后,只要一见到食腐动物向自己靠拢过来,食草动物就会拖着肥胖、笨重的躯体争相躲避。
对于食草动物来讲,不敌则逃之的知识同样是生存力,而且是第一生存力。发现食腐动物能够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从而产生了恐惧、害怕意识,并采取各种实际的行动去逃避食腐动物,同样标志着在新的生存关系中食草动物生存力的真正进步。而那些见到可以成为可怕杀手的食腐动物向自己靠拢也不知道迅速躲避的食草动物,由于其第一生存力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变化了的与食腐动物之间的新型生存关系,将会导致其逐渐走向灭绝。
食草动物为了避免被吃掉,会全力始逃避、反抗食腐动物的捕食,即努力提高自己的防止被利用成为其它动物生存资料的能力;而食腐动物为了能吃到可口的食物,也要努力追赶逃跑的食草动物,即努力提高自己获取生存资料的能力。这种物种斗争使得每个食草动物和每个食腐动物的身体体型、涉及到奔跑速度、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或嗅觉能力等能力的器官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并直接推动了每个食草动物和每个食腐动物的生存力的发展。通过漫长岁月的物种斗争,每个食草动物和每个食腐动物的各个器官为自身生存基础服务的能力,在各个器官内部细胞之间的竞争作用推动下,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此外,每个食草动物和每个食腐动物还通过“言传身教”和获得性遗传的形式,将有助于提高子女生存力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传输给下一代,并一代代地反复提高强化与各种知识和能力。因此,每个食草动物和每个食腐动物所具有的生物意识和生存力,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当年那些敢于向活着的食草动物发起攻击的食腐动物的后代,也逐渐进化成了今天的各种食肉动物。
由于自然界中的许多大型食肉动物都是远古时代从食腐动物进化而来的,故其至今依然保持着吃腐肉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狮、虎、豹、狼等猛兽只要稍微有所松懈,失去了祖先流传下来的第一生存力——捕猎知识,会很容易地返祖退化到食腐动物的行列中去。例如,动物园中那些没有受到过野生的母狮、母虎抚养、培训的狮子、老虎,由于没有掌握那些非常重要的第一生存力——捕猎知识,在面对一只初生的牛犊时,尽管这些狮子、老虎也有锋利的牙齿和有利的四爪,却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攻击牛犊,只会围着目标乱咬一气,有时甚至让牛追着四处逃窜,简直把狮子、老虎的威名都给丢尽了。即使有的狮子、老虎还会做一点扑食动作,看上去也找不到一点野生狮子、老虎那一剑封喉的威风。那笨到姥姥家的攻击动作,再加上急不可耐的进食心态,十足的一副远古食腐动物啃尸的形象。
正是野生的狮、虎、熊、豹、狼等猛兽的祖先们在生存资料获取方式上这种敢为天下先、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使得其后代终于锻炼出了极其出色的捕猎本领,并使古人对许多大型食肉动物从内心深处充满着敬畏之心,这从各种涉及动物的用语中就可以看出,例如虎视眈眈,虎头蛇尾,猛虎下山,狮子甩头,狮子大开口,如狼似虎,虎背熊腰,虎头虎脑、狼心狗肺等。
下面利用本发明人提出的生物演化的哲学原理分析几种爱情刚过、即刻同类相食的昆虫。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他的《昆虫记》卷十中“金步甲的婚俗”一文中,生动地描述了金步甲之间同类相食的过程,法布尔写道六月中,我亲眼看见一只雌虫摆弄一只雄虫(指金步甲)。雄虫还是认得出来的,它的体型略小。手术开始了,进攻的一方撩起对方的两瓣鞘翅,从背后咬住蒙难者的肚子末端。它情绪高昂,轻轻拉拽着,大口咀嚼着。就擒者体力依然充沛,然而却既不防卫,也不折腾。它全力向相反方向扯着身体,一心想从那些可怕的小钩子上挣脱出去;它一会儿前移,一会后滑,它的全部反抗仅限于此。最后,使足成倍的力气,雄虫终于挣脱,逃之天天。
几天之后,我又观察看到一场相似的戏,只是这一回演完了结局。仍然是一只雌虫从后面咬一只雄虫。雄虫除了徒劳地拼命挣着身体,再无任何其它抗争表现,这挨咬的是在听任摆布了。表皮终于先做了让步,接着创口扩展开来,继而内脏被摘除,被胖主妇吞进肚里。再看胖主妇,脑袋钻进自己伴侣的腹腔里,正仔细清理硬壳底下的软组织。只见雄虫的肢爪一阵抖动,宣告此生走到了尽头。宰尸妇并不动情,它继续搜寻,一直深入到胸腔中可以探进头嘴的狭窄地方。
我有兴亲眼目睹的那两次攻击行动,都证实了这一点。先后两次,光天化日之下,雌虫钻进鞘翅,打开雄虫腹腔,填饱自己的肚子。
如果这只是正常的打斗,只是为争夺生命而发生的合乎常情的拳脚相加事件,那么被攻击者显然会调转过头去,因为它完全可以这样做只要一把抓住攻击者的身体,就能够回敬它的侵权行为,以牙还牙。凭它的力量,一旦对打,准会转而占上风;不料这白痴,却听任对方有恃无恐地肯咬自己的屁股。这其中似乎有一种无法克服的难为情心理,妨碍它反戈一击,阻挠它也咬一咬正在肯咬自己的对方。这宽容令我想起郎格多克蝎;雄蝎在婚姻终结的时候,任凭自己的伴侣吞吃自己,却不动用自己的武器,即那根有能力让蝎大姐尝尝苦头儿的毒蜇针。这宽容令我想起雌螳螂的情夫,那是条只剩一段身躯也要继续为未竟事业尽忠的汉子,当最后被一小口一小口啃吃的时候,它竟不做任何反抗。此乃婚俗成规所系,对雄性而言,就是无可非议的规矩。
以上即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描述的在昆虫世界中发生的爱情刚过、即刻同类相食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昆虫一般都是食肉性的,本身就有较强的攻击性。但昆虫世界中雄性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为什么会任凭自己的伴侣吞吃自己而不反击呢?这种生存关系适合本物种的生存力发展吗?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不妨从两方面入手加以分析。首先,让我们假设远古时代有部分雄性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在受到雌性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的吞吃时,会全力反击雌性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也去撕咬雌性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经过激烈的搏杀,争斗的结果是将雌性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咬伤,迫使其逃跑,甚至将其吃掉,胜利者自己也是伤痕累累,筋疲力尽,则这些雄性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的遗传基因的传播无疑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得到传播。而那些在受到雌性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的撕咬时仅仅是被动地逃跑,或者是心甘情愿地任凭伴侣吞吃自己的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它们虽然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但却用自己的肉体使雌性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轻易地获得了一份极其丰盛的美餐,并得以通过雌性生产的后代确保自己的遗传基因扩大传播下去。由于昆虫的上述行为意识可以通过获得性遗传影响到下一代,如此以来,在下一代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当中,来自心甘情愿地任凭伴侣吞吃自己的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的后代就会逐渐地多于勇于反击雌性伴侣吞吃自己的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的后代。由于心甘情愿地任凭自己的伴侣吞吃自己的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的行为所体现出的生存关系,更加适合本物种的生存力发展,因此,这种生存关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选择,被现在的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保留了下来。
事实上,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心甘情愿地任凭伴侣吞吃自己而不反击,是由于其为体内的雄性激素所困。由于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的爱心持续期限,要远远长于雌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所以,当交配刚一结束,雌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立刻就会翻脸,将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当作闯入自己领地的猎物来看待,既然眼前的情侣已经变成了可以果腹的生存资料,吃掉它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不仅不会把眼前的雌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视为食物,而且还幻想着另外再多找几个雌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继续自己梦幻般的美好生涯,在这种美好心理的支配下,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当然不忍心去伤害任何一个撕咬自己的雌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了。于是,它们只好忍着痛疼,徒劳地拼命挣扎着身体,直到最后被雌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一小口一小口地啃吃掉。因此,也可以说是生物体内由大自然安装储存的第一生存力,也即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体内的生物信息处理控制系统,决定了雄性金步甲、郎格多克蝎、螳螂和蜘蛛心甘情愿地任凭伴侣吞吃自己而不反击。
下面利用本发明人提出的生物演化的哲学原理分析几种有装死行为的昆虫。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他的《昆虫记》卷七中“装死”一文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大头黑步甲、烟黑吉丁、九星吉丁和墨纹甲虫等的装死过程。在分析大头黑步甲装死的动机时,法布尔写道或许鸟类对它构成威胁?我很怀疑会是这样。它与步甲虫的性质相同,身体里浸透着极难闻的怪味,这气味让鸟类很难往肚里咽。再说,它白天缩在洞里不出来,谁也看不见它,谁也不会打它的注意;只有到了黑夜它才出来活动,此时鸟类已不再河边巡查了。所以,它不必担心被一口啄进鸟嘴。
……在上述各种危在旦夕的时候,你在战栗,而不是装死;你乱了方寸,操起正常立姿,逃离现场。你的骗术荡然无存,更确切地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心计可言。你僵滞不动,不是装出来的,那是一种真实状态。你复杂的神经紧张反应,使你一时间陷于某种动弹不得的状态。随便一种情况都会让你极度紧张,随便一种情况都可以使你解除这种状态,特别是受到太阳的照射时。
以上即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描述的昆虫装死过程和动机。昆虫的天敌主要是鸟类和多种小型兽类,为了使自己免于成为各种鸟类和小型兽类的生存资料,昆虫采取了多种谋生存,求发展的谋略,身上带有极难闻的怪味、装死等即是其中之一。
鸟类和小型兽类通过长期的生存实践活动,其生物意识普遍了解到死去的昆虫不仅培养价值极低,而且还有可能带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成份,吃下去有可能给身体带来种种不适,因此,死去的昆虫一般是不能吃的。基于这一科学认识,鸟类和小型兽类将其作为本物种特有的生活基本知识,通过获得性遗传或言传身教传递给下一代,由此造成许多鸟类和小型兽类本能地不再攻击看上去好像已经死了的昆虫。
鸟类和小型兽类的这种选择所产生的鸟类和小型兽类与昆虫之间的生存关系,无疑会对被选择的昆虫生存技能的发展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大头黑步甲为例,那些发现即将攻击自己的鸟类和小型兽类时习惯于迅速逃跑的大头黑步甲,由于其在运动时不仅更加容易暴露自己,一旦遭到追击,其奔跑的速度相对于鸟类和小型兽类并不占有优势,因此,大头黑步甲很容易在逃跑的过程中丧命。而一些被接近的鸟类和小型兽类危险吓的一动都不敢动的大头黑步甲,由于其处于静止状态,一般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即使捕食者看见了某只一动都不动的大头黑步甲,由于难以断定其是死是活,使得大头黑步甲反而在捕食者的犹疑不定中得以逃生。大头黑步甲一次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许多大头黑步甲在下次面对危险时,会本能地继续采取这种以静制动的战略,到了后来,更进一步发明创造出了装死的方法来欺骗对手,以防止自己被鸟类和小型兽类作为生存资料加以利用。如此以来,长期的锻炼使得大头黑步甲逐步掌握了装死的生存技能,并将这种装死的生存技能作为自己的第一生存力,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基于生存力和生存关系是生物体生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存力是内容,生存关系是生存力赖以发展的组织形式,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其中生存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每一种生存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生存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而产生的,生存力向前发展了,迟早要引起生存关系的变革;但同时生存关系又积极影响生存力,新的和生存力相适应的生存关系一经建立就给生存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有力地促进生存力的发展,生存力和生存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物演化的基本矛盾,根据生物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一定要适合生物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力状况这一生物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通过物理方法提高生物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力,就能够改变生物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所述物理方法包括将微生物置于培养液中,利用超声波发生装置产生的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微生物的时间为1小时以上,所述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微生物的时间通常为5-100小时。
采用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可使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微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每个微生物内部细胞的生存力发生变化,每个微生物内部细胞的生存力发生变化又会引起每个微生物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就会在培养液中产生新的微生物。
权利要求
1.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生存力和生存关系是生物体生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存力是内容,生存关系是生存力赖以发展的组织形式,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每一种生存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生存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而产生的,生存力向前发展了,迟早要引起生存关系的变革;生物社会的演化发展总是从生存力的变化开始,然后引起生存关系的变化,再引起生物体的上层建筑的变化,但同时生存关系又积极影响生存力,新的和生存力相适应的生存关系一经建立就给生存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有力地促进生存力的发展,生存力和生存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物演化的基本矛盾,根据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一定要适合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力状况这一生物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通过物理方法提高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力,就能够改变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所述物理方法包括将微生物置于培养液中,利用超声波发生装置产生的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微生物的时间为1小时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微生物的时间为5-100小时。
全文摘要
一种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它是基于生存力和生存关系是生物体生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存力是内容,生存关系是生存力赖以发展的组织形式,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每一种生存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生存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而产生的,生物社会的演化发展总是从生存力的变化开始,然后引起生存关系的变化,再引起生物体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通过物理方法提高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的生存力,就能够改变生物个体和每个生物体内部细胞之间的生存关系,物理方法包括采用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超声波连续作用于微生物的时间为1小时以上。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的根据物种进化原理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
文档编号C12N13/00GK1485429SQ0315375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0日
发明者马龙, 马 龙 申请人:马龙, 马 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