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调库快速降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75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调库快速降氧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调库快速降氧技术,能使普通的气调库降氧速度提高2倍以上,达到节能、延长保鲜时间、提高制氮机的工作寿命等显著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外循环式式气调库的主要工作部件为制氮机。被贮藏的农副产品入库封库后开动制氮机,一定浓度的氮气被导入库内,残余空间(=库内空间-被贮藏物料占用空间)的高氧空气(初始21%氧)不断排除库外,以便达到适合的低氧贮藏环境。这一过程一般比较漫长,以3000吨的气调库(每库洞250吨)为例,入库后残余空间约为680m3,按制氮机工作能力为65N m3/h计算,若库内氧气由21%降到5%则至少需要32小时,全部调气完毕需要半个月至20日。长时间的调气工作,不仅增加了电力消耗、缩短了制氮机及配套设备的工作寿命,也极大地影响了采后应快速进入气调状态所能达到的显著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气调库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不仅能达到快速降氧的目的,而且能极大地节能,延长制氮机的工作寿命和延长贮藏保鲜之效果。
本技术方案是在气调库入库完毕后布置若干柔性气囊(以下简称气囊),气囊与气调库的氮气入口相接。制氮机开动后,浓度较高的氮气直接进入气囊。此时气囊在气调库内膨胀,并逐渐将气调库内的高氧气体排出库外,当制氮调气时间接近预定时间,关闭排气口,打开气囊释放氮气,与库内残存的气体混合达到气调贮藏所要求的低氧环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因较纯的氮气极少排出库外,极大地减少了普通气体置换法造成的巨大浪费,且气调库的残余空间越大,效果越显著。近期效益是降低了能源消耗及成本;中期效益扩大了保鲜效果;长期效益则延长了制氮机及其配套设备的工作寿命。且技术实施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图1是快速降氧技术实施简图。
附图1中1冷风机 2氮气入口 3柔性气囊 4氮气释放装置 5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气囊(3)、通过连接气调库内氮气入口(2)与制氮机相通、气囊具有接近入库完毕后残余空间的容量,可以通过手动或控制系统控制气囊的氮气释放装置(4)。边释放边收拢气囊并移出库外。
权利要求
1.一种气调库快速降氧技术,技术实施设施由柔性汽囊、氮气入口、氮气释放装置等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术,其特征是气调库调气降氧时依靠柔性气囊不断充入氮气自动膨胀将库内绝大部分残余空间的气体排除库外,使得库内氧气的绝对含量不断减少,从而氮气的利用率极高,降氧速度迅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术,其特征是气调库残余空间越大,相对降氧效果越迅速。
全文摘要
一种能使普通气调库降氧速率提高2倍以上的气调库快速降氧技术,该技术设施主要由柔性气囊、氮气入口、氮气释放装置等构成。柔性气囊与气调库上的氮气入口相接。气调库内快速降氧主要靠柔性气囊导入氮气且不断膨胀排除库内残余空间的气体来实现,制氮机产生的氮气被充分利用。气调库残余空间越大,相对降氧效果越显著。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23B7/144GK1754436SQ200410079100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3日
发明者王世清 申请人:王世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