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菌种降解的纯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27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复合菌种降解的纯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制取沼气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复合菌种降解的纯秸秆发 酵制取沼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每年产生各类作物秸秆6~7亿吨,其利用率约为 33%,其中经过技术处理利用的仅占2.6%。大量秸秆未被利用,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由于 大量秸秆的露天焚烧,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并引发火灾和影响高速公路与民航的运行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秸秆是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000多万户,建成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 2000多处,年产沼气总量达到70亿多立方米。计划到2010年,我国户用沼气总数要达到4000 万户,2016年要达到6000万户。但是,我国目前沼气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畜禽粪便,畜禽粪 便只有在有养殖场的地方才可获得,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随着户用沼气的推广和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村镇建设趋于规模化,我国沼气生产需要在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内进 行推广,沼气生产原料问题就逐步显露了出来,并将成为制约我国沼气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 颈",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其他的原料来源。秸秆分布在我国广大的种植区域,呈"面"分 布,来源十分广泛,数量巨大,可充分利用,不像畜禽粪便那样受区域限制,是除畜禽粪便 外,最便于利用的大宗沼气生产原料。2007年,农业部把秸秆沼气生产技术列为我国农业和 农村"十大节能减排技术"之首。同时由于利用传统的湿法发酵进行秸秆制沼气困难较大, 湿法技术的发酵耗材高、处理干物质的成本高等一系列缺点,限制了其适应的范围和地域。 利用秸秆进行干法发酵制备沼气进行显得异常迫切。
但是,但是由于秸秆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并相互交织在一起,表面 还包裹了一层蜡质层,起支撑、保护及避免微生物侵袭的作用,从而使得秸秆生物自然降解 极其缓慢;另外秸秆还具有密度小、体积大,不具有流动性等物料特性,因此传统的秸秆沼 气生产技术存在着反应器容积大、产气率低、易结壳、进出料难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秸秆不 同的理化性质和难生物降解特性,从90年代起,欧美等国大量资助了新型的间歇式干法沼气 发酵技术的研究,并有部分应用,但由于连续性干法沼气发酵工艺太复杂、成本过高,因此 未能得到推广。目前,秸秆尚没有大规模用于沼气的生产。研究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技术 显得十分必要,它对解决日益严重的秸秆污染问题,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有的设备使用效果均不太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出 气率高的基于复合菌种降解的纯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复合菌种降解的纯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的装置,其为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卧式 厌氧发酵反应器内部搅拌装置为涡型叶片搅拌装置,涡型叶片搅拌装置包括三个涡型结构的 叶片,三个涡型结构的叶片固定于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转动轴上。
所述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进料端为螺旋结构,出料端采用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中厌氧发酵反应器除了前述的结构外,均与现有设备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为主的生物质作为原料。 首先将原料进行物理与生物综合预处理;物理预处理将秸秆粉碎至丝状,最大程度的破
坏了秸秆的外壳,将粉碎后的秸秆放入预处理池,然后将事先培养好的好氧复合菌种加入到
预处理池并搅拌均匀。
5天后,秸秆完成充分降解,将充分降解后的秸秆与发酵接种菌种一并投入厌氧发酵反 应器,厌氧反应器呈卧式结构,内部设有涡型叶片搅拌装置,对混合物进行强力搅拌,保证 传热传质效果以及产气的顺畅性。
厌氧池可以连续产气40—60天,产出的沼气进行简单脱硫后进入储气装置方便用户安全 使用,排出的沼渣、沼液经过简单的物理分离后,沼液回流厌氧发酵池二次利用,沼渣呈固 态不仅便于运输,而且是上好的有机肥。
传统秸秆预处理时间为10 15天,本工艺状态下利用物理方法与优选的好氧菌种共同配 合作用,秸秆降解时间仅为5天,而且降解效率为传统工艺的1. 3 1. 5倍。以玉米秸秆为例, 纤维素降解达60 65%,木质素达到15 18%左右。在接种后,原料产气率〉0. 45m3/kg (秸秆) 容积产气率〉0. 7m3/m3. d.
本流程中厌氧发酵反应器采用内部带有涡型强化搅拌装置的"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 有效地克制了入料后易"膨胀"、"上浮"和传热性能差等问题,改善了生物反应条件,显 著提高了厌氧消化速率;进、出料采用螺旋和输送带,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 率。
涡型强力搅拌装置主要通过三个涡型结构的叶片,在旋转中由于独特的涡型结构,力量 传导均匀,搅拌阻力相对较小,可以最大范围的破坏结壳的物料,增加传热传质效果。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涡型叶片结构示意图; 其中l.叶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中,基于复合菌种降解的纯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的装置,其为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 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内部搅拌装置为涡型叶片搅拌装置,涡型叶片搅拌装置包括三个涡型结 构的叶片1,三个涡型结构的叶片1固定于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转动轴上。
流程中厌氧发酵反应器采用内部带有涡型强化搅拌装置的"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有 效地克制了入料后易"膨胀"、"上浮"和传热性能差等问题,改善了生物反应条件,显著 提高了厌氧消化速率;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进料端为螺旋结构,出料端采用输送带,大大 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涡型强力搅拌装置主要通过三个涡型结构的叶片1,在旋转中由于独特的涡型结构,力 量传导均匀,搅拌阻力相对较小,可以最大范围的破坏结壳的物料,增加传热传质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复合菌种降解的纯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的装置,其为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内部搅拌装置为涡型叶片搅拌装置,涡型叶片搅拌装置包括三个涡型结构的叶片,三个涡型结构的叶片固定于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转动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复合菌种降解的纯秸秆发酵制取沼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进料端为螺旋结构,出料端采用输送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复合菌种降解的纯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的装置,其为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卧式厌氧发酵反应器内部搅拌装置为涡型叶片搅拌装置,涡型叶片搅拌装置包括三个涡型结构的叶片,三个涡型结构的叶片固定于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转动轴上;在旋转中由于独特的涡型结构,力量传导均匀,搅拌阻力相对较小,可以最大范围的破坏结壳的物料,增加传热传质效果;有效地克制了入料后易“膨胀”、“上浮”和传热性能差等问题,改善了生物反应条件,显著提高了厌氧消化速率;进、出料采用螺旋和输送带,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C12M1/107GK201381314SQ20092002280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日
发明者宁 强, 景元琢, 李景东, 磊 董, 董玉平, 闫永秀 申请人:山东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