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警灯警铃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公安、消防等应急指挥部门用警灯警铃控制设备,特别
涉及一种警灯警铃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公安、消防等应急指挥部门在应急指挥的过程中,各级指 挥中心要求在接警、处警的同时能够同时进行声光提示,这就需要开发一种能够与应急指 挥软件联动控制的警灯警铃控制设备,根据我们在市场的调查研究,目前还没有十分成熟 的产品,也无法实现于其他各种应急软件的集成联动功能,严重影响到各种应急指挥工作 开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结合公安、消防等应急领域的实际需求,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警灯、警 铃设备的自动控制的设备即警灯警铃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警灯警铃控制器,包括设 置在壳体内连接有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警 灯开关J8、警铃开关J7、复位开关J6、电源开关设置在壳体前面板上,以及设置在壳体后面 板上的RS232接口、警灯插座J4、警铃插座J5、电源插座,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单片机电 路、警灯控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串口通讯电路、测试复位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分别 与警灯控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串口通讯电路、测试复位电路连接。 单片机电路是整个控制器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处理输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输入 信号开启或关闭警灯警铃,本实用新型使用单片机STC12C2052作为控制核心,单片机使用 外部晶振时钟,晶振频率为11. 0592腿Z,单片机端口 I/O 2管脚为RXD, I/O 3管脚为TXD。 单片机程序主要由SERI. C串行口收发及中断处理程序构成,其功能主要从计算 机串口接收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计算机送来的控制信号并进行处理,来控制相应管脚的输 出电平,并通过警灯警铃控制电路来控制警灯警铃的开合。 串口通讯电路通过RS232串行口接受控制信号,单片机控制电路对其进行分析和 处理,并根据报警方式选择打开或关闭警灯警铃。 本实用新型通过RS232串行通讯接口进行通讯时所使用的波特率和串行数据格
式必须一致,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时,10位异步收发,波特率由定时器1控制。 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2,自动装入常数,波特率为9600,一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无
校验位、一个停止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是一种可通过计算机串口信号实现对警灯、警铃的 自动开启控制,可广泛应用于公安、消防等应急系统指挥系统警灯、警铃的自动控制,也可 应用于各行业对各种供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安装简单,仅需将设备通 过普通的串行口通讯线与计算机连接即可,操作简易,可方便地安置于桌面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框图并作为摘要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控单板机电路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警灯、警铃控制电路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位电路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串口通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7所示,警灯警铃控制器,包括设置在壳体内与开关电源相接的控制电 路,还包括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设置在壳体前面板上的警灯开关J8、警铃开关J7、复 位开关J6、电源开关及设置在壳体后面板上的RS232接口 、警灯插座J4、警铃插座J5、电源 插座,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单片机电路、警灯控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串口通讯电路、测 试复位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分别与警灯控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串口通讯电路、测 试复位电路连接。 主控单片机电路中电容Cl、电容C2串联, 一端接晶振时钟Yl —端及单片机U3的 4脚,另一端接晶振时钟Yl另一端及单片机U3的5脚,电容Cl、电容C2串联连接处接地, 所述单片机U3的6脚通过电阻Rl接直流电源正极、10脚接地、20脚一路接直流电源正极, 另一路通过电容C3接地,19脚接警灯开关J8 —端,18脚接警铃开关J7 —端;所述警灯控 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为两个相同的电路,其中电磁继电器K4、电磁继电器K5各自的6脚、 3脚分别接220V电源,各自的1脚、4脚分别接警灯输出插座J4、警铃输出插座J5,各自的 7脚、8脚分别并联一个二极管Dl、二极管D2,继电器K4的8脚分别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 继电器K5的7脚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各自的8脚分别接直流电源正极,三极管Ql、三极 管Q2的发射极各自分别接地,三极管Ql、三极管Q2的基极各自分别接电阻R3、电阻R4的 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为警铃输出,电阻R3的另一端为警灯输出,电阻R4另一端接主控单 片机电路中警灯开关J8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接主控单片机电路中警铃开关J7另一端; 复位电路中电容C4、电阻R2串联,电阻R2 —端接地,电容C4正极分别接直流电源正极及复 位开关J6 —端,其电容C4、电阻R2串联连接处接复位开关J6另一端及主控单片机电路中 单片机U3的1脚;串口通讯电路中电容C8与单片机U4的1脚、3脚并联,电容C7与单片 机U4的4脚、5脚并联,单片机U4的7脚、8脚与R232接口连接,R232接口 5脚接地,单片 机U4的2脚通过电容C5接单片机U4的16脚及直流电源正极,单片机U4的6脚通过电容 C6接单片机U4的15脚及地,单片机U4的10脚接主控单片机3脚,单片机U4的9脚连主 控单片机2脚。 当单片机接收到串口发送过来的"开启"控制信号时,自动将相对应的管脚置高电 平,通过其驱动控制警灯、警铃控制电路,实现对警灯、警铃设备的开启控制;当单片机接收 到串口发送过来的"关闭"控制信号时,自动将相对应的管脚置低电平,通过其驱动控制警 灯、警铃控制电路,实现对警灯、警铃设备的关闭控制。[0021] 警灯、警铃控制电路主要实现对警灯、警铃设备的供电操作,当单片机对应的管脚 置高电平时,警灯、警铃控制电路的电磁继电器的开关将自动吸合,从而控制警灯、警铃电 源的接通;当单片机对应的管脚置低高电平时,警灯、警铃控制电路的电磁继电器的开关将 自动断开,从而控制警灯、警铃电源的断开。 测试复位电路主要满足进行手工进行控制及测试操作,当操作人员按下报警测试 按钮时,系统将警灯、警铃控制电路自动置为高电平,从而驱动警灯、警铃电路的接通操作; 当操作人员按下复位按钮时,系统将警灯、警铃控制电路自动置为低电平,从而驱动警灯、 警铃电路的断开操作。 串行通讯电路其实现主要通过采用RS232串行口与单片机进行连接,当计算机控 制程序发送控制命令时,串行通讯电路自动将控制命令传递给单片机,有单片机控制程序 实现控制操作。 计算机控制程序主要通过控制命令的发送实现对警灯、警铃设备的自动控制,其 实现可采用独立的控制程序,也可由其他应用系统的控制命令进行联动控制。
权利要求一种警灯警铃控制器,包括设置在壳体内连接有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警灯开关J8、警铃开关J7、复位开关J6、电源开关设置在壳体前面板上,以及设置在壳体后面板上的RS232接口、警灯插座J4、警铃插座J5、电源插座,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单片机电路、警灯控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串口通讯电路、测试复位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分别与警灯控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串口通讯电路、测试复位电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灯警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片机电路中电容 Cl、电容C2串联, 一端接晶振时钟Yl —端及单片机U3的4脚,另一端接晶振时钟Yl另一 端及单片机U3的5脚,电容Cl、电容C2串联连接处接地,所述单片机U3的6脚通过电阻 Rl接直流电源正极、10脚接地、20脚一路接直流电源正极,另一路通过电容C3接地,19脚 接警灯开关J8 —端,18脚接警铃开关J7 —端;所述警灯控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为两个相 同的电路,其中电磁继电器K4、电磁继电器K5各自的6脚、3脚分别接220V电源,各自的 1脚、4脚分别接警灯输出插座J4、警铃输出插座J5,各自的7脚、8脚分别并联一个二极管 Dl、二极管D2,继电器K4的8脚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继电器K5的7脚接三极管Q2的集 电极,各自的8脚分别接直流电源正极,三极管Ql、三极管Q2的发射极各自分别接地,三极 管Ql、三极管Q2的基极各自分别接电阻R3、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为警铃输出, 电阻R3的另一端为警灯输出;所述复位电路中电容C4、电阻R2串联,电阻R2 —端接地,电 容C4正极分别接直流电源正极及复位开关一端,其电容C4、电阻R2串联的连接处接复位开 关J6另一端;所述串口通讯电路中电容C8与单片机U4的1脚、3脚并联,电容C7与单片 机U4的4脚、5脚并联,单片机U4的7脚、8脚与R232接口连接,R232接口 5脚接地,单片 机U4的2脚通过电容C5接单片机U4的16脚及直流电源正极,单片机U4的6脚通过电容 C6接单片机U4的15脚及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警灯警铃控制器,它包括设置在壳体内连接有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还包括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警灯开关J8、警铃开关J7、复位开关J6、电源开关设置在壳体前面板上,以及设置在壳体后面板上的RS232接口、警灯插座J4、警铃插座J5、电源插座,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单片机电路、警灯控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串口通讯电路、测试复位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分别与警灯控制电路、警铃控制电路、串口通讯电路、测试复位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公安、消防等应急系统,也可应用于各行业对各种供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安装简单,仅需将设备通过普通的串行口通讯线与计算机连接即可,操作简易。
文档编号G08B7/06GK201522762SQ200920221638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刘光胜, 张睿德, 李军, 柳明涛, 王东江, 王旭, 罗才喜, 许昆 申请人:天津市中环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