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5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搅拌锅,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很多时候会应用到加热搅拌锅,用于搅拌、混合、加热各种食料。现有技术中,传统加热搅拌锅的加热方式为明火加热,早期采用煤或木柴燃烧加热,后来出现了以燃油或燃气为燃料。但是,传统方法エ艺落后,能耗高,噪音大、排放超标,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环境污染危害极大;而且传统加热设备用エ量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且极易发生高温烫伤等事故,受燃料供给不足的瓶颈制约也十分明显。于是,行业出现了ー些利用电能加热的搅拌锅,虽然操作方便,提高了效率,然而仍然存在一些结构上的 缺陷,例如加热效果不够明显均匀、水蒸气抽排不够理想等,从而影响了食料的加工质量,导致成品质量不高,也进ー步影响了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提供ー种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容易、节能环保、效率高且加工质量好的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为了能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包括有底座、酱料锅体、搅拌部件和电控系统,其中,所述酱料锅体与底座转动式连接,所述搅拌部件与底座摆动式连接;进一歩,所述酱料锅体包括有一体成型的锅体内壁和锅体外壁,锅体内壁和锅体外壁之间形成中空夹层结构,锅体内壁外侧缠绕有用于加热锅体内壁的电磁线圏。进一歩,所述锅体外壁通过ー转动结构与底座转动连接,该转动结构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包括有传动连接的动カ源、传动组件及转动杆,其中动カ源和传动组件设置于底座内部,转动杆的动カ输入端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接收动カ源的转矩,动カ输出端与锅体外壁固定连接以带动酱料锅体转动傾斜。进ー步,所述转动杆为内部中空结构,电磁线圈通过该转动杆的内部中空结构与设置于底座内部的电流发生器电性连接,电流发生器再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进一歩,所述搅拌部件包括有摆动组件和搅拌组件,摆动组件和搅拌组件分别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有摆臂和驱动摆臂升降摆动的摆动结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伸入酱料锅体内部且与锅体内壁接触配合的搅拌刀架和驱动搅拌刀架循环转动的搅拌电机。进ー步,所述搅拌刀架包括有搅拌轴、架体和刀片;其中,所述搅拌轴与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架体装设于搅拌轴上且其外沿为与酱料锅体内壁适应配合的弧形板,所述刀片以搅拌轴为中线活动装设于弧形板两侧且每侧各占一半错位对开。进ー步,所述架体还包括有两支架,支架上、支架和弧形板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布置的条形板。 进ー步,所述摆臂上设置有至少一鼓风机,鼓风机正对于酱料锅体。进一歩,所述锅体内壁外侧还设置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进ー步,所述电控系统于底座上方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有温度调控开关、时间调控开关、摆臂工作开关和搅拌刀架工作开关。进ー步,所述底座、酱料锅体和搅拌部件分别采用纯度为304的不锈钢材料锻压制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I、操作方便容易,控制精准,自动化程度高,且降低了安全隐患,节能环保;2、节省了人手,跟传统同比可減少30%至80%的人力,节省了场地,无需布置锅炉和管道等设备;3、通过设置鼓风机,利用鼓吹气体的方法,在食料翻滚的时候,可以快速吹走食料表层的水蒸气,一分钟可以排走I. 5至2. 8公斤的水分,同时保证蒸气水不会回滴到锅体内,保证食料的加工质量。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包括有底座I、酱料锅体2、搅拌部件3及电控系统,上述底座I、酱料锅体2和搅拌部件3分别采用纯度为304的不锈钢材料锻压制成,保证酱料锅体2在电磁加热过程中释放的重金属含量在安全标准范围之内。上述酱料锅体2包括有一体成型的锅体内壁和锅体外壁,锅体内壁和锅体外壁之间形成中空夹层结构,锅体内壁外侧缠绕有用于加热锅体内壁的电磁线圈及设置有用于探测锅体内壁温度的温度探头。进一歩,所述锅体外壁通过ー转动结构与底座转动连接,该转动结构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包括有传动连接的动カ源、传动组件及转动杆,其中动カ源和传动组件设置于底座内部,转动杆的动カ输入端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接收动カ源的转矩,动カ输出端与锅体外壁固定连接以带动酱料锅体转动倾斜。较好的,所述转动杆为内部中空结构,电磁线圈通过该转动杆的内部中空结构与设置于底座内部的电流发生器电性连接,电流发生器再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上述搅拌部件3包括有摆动组件和搅拌组件,摆动组件和搅拌组件分别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有摆臂31和驱动摆臂31升降摆动的摆动结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伸入酱料锅体2内部且与锅体内壁接触配合的搅拌刀架32和驱动搅拌刀架32循环转动的搅拌电机33。进ー步,所述搅拌刀架32包括有搅拌轴、架体和刀片;其中,所述搅拌轴与搅拌电机33传动连接,所述架体装设于搅拌轴上且其外沿为与酱料锅体内壁适应配合的弧形板,所述刀片以搅拌轴为中线活动装设于弧形板两侧且每侧各占一半错位对开。较好的,所述架体还包括有两支架,支架上、支架和弧形板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布置的条形板,刀片和条形板可以使得食料在加工过程中自由翻转、移动和换位,使得食料炒制得更加均匀,质量更有保证。上述摆臂31上设置有一鼓风机,该鼓风机的风ロ向下且正对于酱料锅体2,利用鼓吹气体的方法,在食料翻滚的时候,可以快速吹走食料表层的水蒸气,一分钟可以排走
I.5至2. 8公斤的水分,同时保证蒸气水不会回滴到锅体内,保证食料的加工质量。上述电控系统于底座上方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有温度调控开关、时间调控开关、摆臂工作开关和搅拌刀架工作开关。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包括有底座、酱料锅体、搅拌部件和电控系统,其中,所述酱料锅体与底座转动式连接,所述搅拌部件与底座摆动式连接,其特征在干所述酱料锅体包括有一体成型的锅体内壁和锅体外壁,锅体内壁和锅体外壁之间形成中空夹层结构,锅体内壁外侧缠绕有用于加热锅体内壁的电磁线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外壁通过ー转动结构与底座转动连接,该转动结构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包括有传动连接的动カ源、传动组件及转动杆,其中动カ源和传动组件设置于底座内部,转动杆的动カ输入端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接收动カ源的转矩,动カ输出端与锅体外壁固定连接以带动酱料锅体转动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为内部中 空结构,电磁线圈通过该转动杆的内部中空结构与设置于底座内部的电流发生器电性连接,电流发生器再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件包括有摆动组件和搅拌组件,摆动组件和搅拌组件分别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有摆臂和驱动摆臂升降摆动的摆动结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伸入酱料锅体内部且与锅体内壁接触配合的搅拌刀架和驱动搅拌刀架循环转动的搅拌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刀架包括有搅拌轴、架体和刀片;其中,所述搅拌轴与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架体装设于搅拌轴上且其外沿为与酱料锅体内壁适应配合的弧形板,所述刀片以搅拌轴为中线活动装设于弧形板两侧且每侧各占一半错位对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包括有两支架,支架上、支架和弧形板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布置的条形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上设置有至少一鼓风机,鼓风机正对于酱料锅体。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壁外侧还设置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于底座上方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有温度调控开关、时间调控开关、摆臂工作开关和搅拌刀架工作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酱料锅体和搅拌部件分别采用纯度为304的不锈钢材料锻压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酱料加热搅拌锅,包括有底座、酱料锅体、搅拌部件和电控系统,其中,所述酱料锅体与底座转动式连接,所述搅拌部件与底座摆动式连接;进一步,所述酱料锅体包括有一体成型的锅体内壁和锅体外壁,锅体内壁和锅体外壁之间形成中空夹层结构,锅体内壁外侧缠绕有用于加热锅体内壁的电磁线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操作方便容易,控制精准,自动化程度高,且降低了安全隐患,节能环保;2、节省了人手,跟传统同比可减少30%至80%的人力,节省了场地,无需布置锅炉和管道等设备;3、通过设置鼓风机,利用鼓吹气体的方法,在食料翻滚的时候,可以快速吹走食料表层的水蒸气,保证蒸气水不会回滴到锅体内,保证食料的加工质量。
文档编号A23L1/01GK202385688SQ2011204781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程健光 申请人:程健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