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适于肾虚无力的简便治湿食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疗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肾虚无力人群、且能调治人体湿热症状的简便食疗产品。
背景技术:
湿热,是一种中医的疾病诊断术语,其症状包括“湿”和“热”两种征象。所谓“湿”,即是通常所说的“水湿”,其中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病理征兆;“内湿”,则是与人体自身的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当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时,或吃过多油腻、甜食时,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生”。脾虚的人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人体脾胃,而使湿从内生,故“外湿”和“内湿”既是独立的,又是关联的。所谓“热”,是指人体温病的一种征象,表现为发热盗汗,口渴欲饮,恶心呕吐,两胁胀痛,身重头昏,心烦心悸等。在病理机制上,人体中的“热”往往是因“湿”引起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内湿久留不除而转化为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内湿“从阳化热”。在人体中,“湿”与“热”的同时存在的现象,是很常见的。人体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且舌苔黄腻,脉数。湿热的具体表现,则根据湿热所在的不同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上的湿热,表现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中的湿热,表现为局部肿痛;在肝胆中的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在膀胱中的湿热,表现为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在大肠中的湿热,表现为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湿热,主要是指热深入脏腑的湿热,特别是脾胃的湿热,表现为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由于西医没有“湿热”这种概念,所以,国内对人体湿热症状的治疗,往往以中医为主,辅助于青草药。在中医对湿热的治疗中,一般要辨清湿热中是湿重还是热重。其中湿重的以化湿为主,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等化湿药物治疗;其中热重的以清热为主,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等清热药物治疗。在这一基础上,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酌情添加相应药物,如湿热中带湿疫、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如湿热中带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如湿热中带腹泻、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如湿热中带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加龙胆草、苦参;如湿热中带血尿,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中医对人体湿热症状的治疗有显著的作用,但湿热是一种顽固且源出多头的疾病,稍一留神它即卷土重来,而目前公知的药物又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其中包括
(1)功能偏一,缺乏全面的功效,难以彻底根治湿热;(2)或多或少对人体产生某些毒副作用,易引发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3)煎煮不便,需长时间煎熬后才可服用,不能即冲即食;
⑷药物昂贵,普通大众难以长期坚持治疗,不利于彻底根治湿热。2002年第7期《中国保健营养》中《“疰夏”病人如何食补》一文,公开了夏季缓解“湿困脾虚”症状可食用冬瓜、赤豆、扁豆、玉米、薏仁米、豇豆、豌豆等清淡食物,还公开了赤豆具有利水除湿、健脾燥湿的作用,薏仁米具有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的作用,但由于该文没有公开各原料之间的具有比例,没有公开使用原料制成产品的工艺流程,以及所形成产品的规格及其食用方法,因而导致该文所述食物功效的不确定性,影响到该文的应用效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用简便的天然植物材料,研制出既便于进食,又能够调理肠胃、且没有毒副作用的食疗产品,从根本上着手,根治湿热这种人体顽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依据的原理,主要来自于食材原料自身的食疗价值,以及这些食材原料通过特定制作工艺而综合形成的新的食疗价值。本发明产品的食材原料主要有红豆、薏仁、黑豆、芡实、精盐五种,它们的食疗功效分别如下
红豆又称“赤豆”、“赤小豆”、“饭豆”,是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干燥成熟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收获,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红豆中富含淀粉,且含有较高成分的赖氨酸,有着不同寻常的甜味,宜与谷类食品混合煮成豆饭或豆粥食用,也可做成豆沙或作为糕点原料,适合于一般人群食用。红豆不仅是极具风味、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医家治病的妙药。中医认为红豆性平,味甘酸,无毒,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养血补中、利水除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通乳汁和补血之功效,在食疗中,常被用于调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原因引起水肿,以及消暑、解热毒、健胃等多种用途,在红豆中加入莲子、百合,更有固精益气、清心养神、止血、强健筋骨的作用,能治肺燥、干咳,提升内脏活力,增强体力,特别适合各种水肿病人的食疗。现代研究显示红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红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红豆含有丰富的叶酸,对产妇、乳母有催乳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因红豆有利水作用,故体瘦者和尿多者不宜多吃。薏仁薏仁又称“薏苡仁”、“薏米”、“苡仁”、“珠珠米”、“菩提珠”、“药玉米”等,味甘
微寒,性平,具有健脾养胃,补肺清热,去风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滋润皮肤的功效,利肠胃,消水肿,治脚气,久食使人舒爽益气,消除筋骨中的邪气,中医用于治疗风湿麻痹、筋节拘挛等症。薏仁与淮山研末同煮,可以补充中气,提神养颜;与冬瓜同煮,既可佐餐食用, 又能清暑去湿;与鲜奶同煮,可保皮肤光滑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损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但正是薏仁最善利水,且性微寒,因而脾胃过于虚寒的人、四肢怕冷的人,以及孕妇,均不宜过多单独食用薏仁。生姜生姜性温热,有解表功效,且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人体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能抗衰老。在现实中,生姜有嫩姜老姜之分,嫩姜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般含水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可单独制作食品食用;老姜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用做调味。因生姜性湿热,因而吃姜一次不宜过多,否则将会吸收过量姜辣素,发生口干等“上火”症状。大枣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大枣虽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红糖红糖性温味甘,不仅含有大量可提供热能的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人体生长发 育不可缺少的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和锰、锌、铬等微量元素,还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此外,红糖的含钙量是白糖的10倍,含铁量是白糖的
3.6倍,有“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的功效。红糖所含有的葡萄糖释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快速的补充体力。有中气不足、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孩童,平日可适量饮用红糖水。受寒腹痛、月经来时易感冒的人,也可用红糖姜汤祛寒。对老年体弱,特别是大病初愈的人,红糖亦有极佳的疗虚进补作用,老人适量吃些红糖能散瘀活血,利肠通便,缓肝明目。黑豆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补肾益阴的功效;主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口噤、痈肿疮毒等症。现代研究显示,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脂肪及维生素夕卜,还含有黑色素及烟酸;蛋白质含量高达36%-40%,相当于肉类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黑豆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19种油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被人体吸收率高达95%以上,除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外,还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另外含有一定量的锌、铜、镁、钥、硒、氟等微量元素,对延缓人体衰老、降低血液粘稠度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黑豆中粗纤维含量高达4%,能够在人体中促进消化,防止便秘发生。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但由于生黑豆中有一种叫抗胰蛋白酶的成分,可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易引起腹泻,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会出现胀气现象;在煮、炒、蒸熟后,抗膜蛋白酶被破坏,可消除黑ii副作用。芡实芡实又称“鸡头米”,性平味甘涩,含有大量对人体极为有益的成分,如蛋白质、钙、磷、铁、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l、B2、c、粗纤维、胡萝卜素等。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等功效,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是一种“补而不峻”、“防燥不腻”、“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精盐即颗粒细微的精制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NaCI,是一种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一种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不能缺少的成分。人体的血液中含有0. 6 0. 9%的食盐,以维持心脏正常跳动,保持肌肉的刺激感应性。人体缺少食盐会感到头晕、倦怠、全身无力,使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长期缺盐易患心脏病,还可产生“低钠综合症”。但人体如果摄入食盐太多,会产生钠的滞留,使酸碱平衡失调,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导致肾脏病和高血压病。由于上述食材原料具有一定的食疗功效,但又各自存在着一些应用局限,因此本发明在使用它们制成产品过程中,采用食材配伍互补的方法,在突出产品祛除湿热作用的同时,强化产品补肾强体方面的功效,使产品能够在肾虚无力人群中获得最大食疗功效。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⑴将产品分为主模块和可选模块两大部分,形成产品食疗效果中的配伍格局;
(2)使用红豆、薏仁作为主模块中的主要食材原料,突出产品中的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活血消肿、舒筋除痹、滋润皮肤功效;
⑶选用黑豆、芡实、精盐三种食材作为可选模块的原料,提高产品补肾强体方面的功效,提高产品在适应肾虚无力人群方面的食疗功效;
⑷通过筛选混和、烘焙炒熟、研磨、筛滤细化、低温去湿、压制成型六道制作工艺流程,将主模块产品制作为熟态粉状形式,再压制为方块成品,便于用户储存、携带、冲泡;
(5)通过筛选混和、烘焙炒熟、研磨、筛滤细化、低温去湿、封装成型六道制作工艺流程,将可选模块产品制作为熟态微粒状形式,再封装为袋装成品,既便于与主模块产品识别,又便于用户保藏、携带、食用。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产品与目前公知的粉状营养食品相比,可以取得以下一系列有益效果
⑴效果显著——产品具有明显的养血补中、利水祛湿作用,且有调理脾胃、润肠通便、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长期食用可达到根治湿热、延年益寿效果,广泛适应于老弱妇孺人群的膳食疗养。⑵针对性强——针对肾虚无力人群配伍使用的可选模块,消弥产品在该人群中的局限性,且提高产品在该人群中的疗效。(3)食用方便——本发明产品均为微粒状结构或颗粒状结构,即冲即溶,按特定食量独立包装,携带保存方便,开水冲泡即食,食用方便。另外,本发明食疗产品还有取材简易,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所形成产品营养价值高,适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下面,结合本发明一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的结构成分示例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主模块的制作工艺流程示例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可选模块的制作工艺流程示例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的食用方式示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作为一项简便食疗产品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应结构成分的有机结合,可使本技术方案得到实施。本发明产品的结构成分如图I所示。图I中,本发明产品包括主模块和可选模块两个部分,其中,主模块使用红豆、薏仁两种食材作为原料,混合研磨组成;可选模块使用黑豆、芡实、精盐三种食材作为原料,混合研磨组成。在产品制作过程中,主模块原料与可选模块原料的重量比例为7:3,即主模块的食材原料占全部食材原料的70%,可选模块的食材原料占全部食材原料的30%。在主模块中,红豆食材原料与薏仁食材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为5:2,相当于红豆食材原料占全部食材原料的50%,薏仁食材原料占全部食材原料的20%。在可选模块中,黑豆、芡实、精盐三种食材之间的重量比例,为9:4:2 ;相当于黑豆占全部食材原料重量的18 %,大枣占全部食材原料重量的8 %,红糖占全部食材原料的2%。在产品实际制作过程中,各原料之间的具体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及功效需要,上 下浮动15%。在确定产品具体原料及相应比例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原料进行精制加工,以形成产品。产品的加工必须有严格的工艺,不同模块成品的加工其制作工艺各自不同。主模块成品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图2中,主模块成品制作工艺流程依次包括筛选混和、烘焙炒熟、研磨、筛滤细化、低温去湿、压制成型六个工艺阶段;这六个工艺阶段的含义为
O筛选混和对购进的食材原料进行筛选甄别,剔除其中枝梗叶柏和残次废品,按比例将其混和均匀,生成混合原料。O烘焙炒熟使用加热设备对混合原料进行烘焙,去除原料内部湿气,使其结构酥脆蓬松,便于粉碎加工。O研磨使用研磨设备对酥脆蓬松的混合原料进行精工细磨,使其形成细微颗粒。O筛滤细化使用筛子工具滤去粒状混合原料中的较大颗粒,使其中较小颗粒流入下一工序。O低温去湿使用低温干燥设备吸除混合原料湿气,生成干燥成品。O压制成型将低温干燥后的微粒状成品,压制形成方块形状,使其形成便于储藏、携带的成品。通过上述工艺流程的处理,实施例制作生成的主模块成品,由微粒状食材压制形成,总体颜色为桔红色,呈方块状。实施例中,可选模块成品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图3中,可选模块成品制作工艺流程依次包括筛选混和、烘焙炒熟、研磨、筛滤细化、低温去湿、封装成型六个工艺阶段,这六个工艺阶段的含义与主模块工艺阶段相似,具体为
O筛选混和对购进的黑豆、芡实两种食材原料进行筛选甄别,剔除其中残次废品,再将它们按比例与精盐混和均匀,生成混合原料。O烘焙炒熟使用加热设备对混合原料进行烘焙,去除原料内部湿气,使黑豆、芡实内部酥脆蓬松,便于粉碎加工。O研磨使用研磨设备对酥脆蓬松的混合原料进行精工细磨,使其形成粒状混合原料。
O筛滤细化使用筛子工具滤去粒状混合原料中的较大颗粒,使其中微细颗粒流入下一工序。O低温去湿使用低温干燥设备吸除微细颗粒成品中湿气,生成微粒状干燥成品OO封装成型对微粒状干燥成品进行分袋密封包装,生成能够长久贮藏的产品。通过上述工艺流程 的处理,生成的可选模块成品由微粒状食材封装形成,总体颜色呈淡紫色,为袋装样式。本发明通过工艺流程所形成的产品,按特定重量独立包装,携带保存方便,食用方式如图4所示。在图4中,本发明产品食用方式分为开水冲泡即食和慢火煎煮食用两种,不同的食用方式其食用流程略有差异,其中
开水冲泡即食食用流程包括搅拌混和、温开水化开、滚开水冲泡、阴凉放置、食用五个步骤。 慢火煎煮食用食用流程包括搅拌混和、凉水冲泡、温水搅拌、慢火加热、阴凉放置、食用六个步骤。在实际食用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食用本发明产品,均应使产品熟透、适温;其中,如欲追求产品最好的治湿功效,建议食用方式以慢火煎煮为宜,因为该方式更利于产品营养的吸收,以及治湿功效的发挥。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增减各种食材原料的重量比例,灵活设置筛滤次数,灵活确定筛网规格,以适应不同层次的营养需求,形成多个规格、不同品味的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适于肾虚无力的简便治湿食品,包括主模块和可选模块两个部分,其特征是 ⑴主模块使用红豆、薏仁两种食材作为原料混合研磨组成,两种食材之间的重量比例为为5:2 ; ⑵可选模块使用黑豆、芡实、精盐三种食材作为原料,混合研磨组成,三种食材之间的重量比例为9:4:2 ; ⑶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主模块原料与可选模块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为7:3 ; ⑷产品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各原料之间的具体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及功效需要,上下浮动15% ; (5)主模块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筛选混和、烘焙炒熟、研磨、筛滤细化、低温去湿、压制成型六个工艺阶段; (6)根据制作工艺流程生成的主模块成品,由微粒状食材压制形成,总体颜色为桔红色,呈方块状; (7)可选模块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筛选混和、烘焙炒熟、研磨、筛滤细化、低温去湿、封装成型六个工艺阶段; (8)根据制作工艺流程生成的可选模块成品,由颗粒状食材封装形成,总体颜色呈淡紫色,为袋装样式; (9)产品的食用方式,有开水冲泡即食和慢火煎煮食用两种;在以追求功效为主要目标的食用过程中,其食用方式以慢火煎煮食用为宜。
2.根据权利I所述的简便治湿食品,其特征是产品开水冲泡即食的食用方式,其食用流程包括搅拌混和、温开水化开、滚开水冲泡、阴凉放置、食用五个步骤。
3.根据权利I所述的简便治湿食品,其特征是产品慢火煎煮食用的食用方式,其食用流程包括搅拌混和、凉水冲泡、温水搅拌、慢火加热、阴凉放置、食用六个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疗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肾虚无力人群、且能调治人体湿热症状的简便食疗产品。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根据,精选红豆、薏仁、黑豆、芡实、精盐五种食材,通过合理比例、科学工艺,严格流程,推陈出新制成主模块与可选模块两个产品部分,使之相互搭配生成一种既能强体补肾、又能疗治湿热的简便食疗产品;该产品针对性强、效果显著、食用方便,具有明显的养血补中、利水祛湿作用,以及调理脾胃、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长期食用可达到根治湿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效果,可广泛适应于老弱妇孺人群、尤其是肾虚无力人群的膳食疗养;另外,产品有取材简易,制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A23L1/20GK102613569SQ20121011607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郑小玲 申请人:郑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