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32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处理领域,主要是一种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茶叶加工产业的繁荣,但目前的产业加工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制约茶叶加工产业向规模化、自动化的发展。随着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广大消费者对茶叶需求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茶叶加工机械的功能性、可靠性更高。市场上常见的茶叶种类主要有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不同的茶类,加工工艺流程不尽相同。绿茶鲜叶一摊放—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红茶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干燥;乌龙茶鲜叶一做青一杀青—揉捻一干燥。
鲜叶进厂后到正式进入加工环节,各类茶叶加工都要对鲜叶进行一定程度的摊放,促进茶叶内青叶醇等带有青草气的物质挥发,使芳樟醇等香气成分形成,果胶质适度水解,水分适度散发,多酚类等滋味成分适度转化。绿茶在杀青前对绿茶进行摊放,将鲜叶作适当的轻微萎凋,目的在于适度减少鲜叶的水分,使叶质变为柔软,便于炒制过程揉捻造形。红茶制作过程不经杀青,直接萎凋。摘后的茶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的散失适量水分,使细胞张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做法,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做青时让鲜叶叶片边缘适度操作,使之形成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的乌龙茶特色。目前生产实际上鲜叶摊放没有相应设备,茶叶摊放程度的不同对品质形成有直接影响。绿茶的摊青、红茶的萎凋、乌龙茶的做青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属于鲜叶的前处理工序,都同样受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含氧量等因素的影响。茶叶制作受外景环境的影响较强,采摘时间短且天气多变,合理安排鲜叶原料是困扰规模化茶叶加工企业的难题。传统制茶机械环境条件无法控制,导致茶鲜叶采摘后得不到及时加工,鲜叶内质下降,造成茶叶原料的浪费,茶叶的品质也无法掌握。为适应现代茶叶加工新模式,急需研究开发影响因素可调可控,同一台设备能适应不同茶类的加工要求的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茶类加工要求的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实现绿茶摊放、红茶萎凋、乌龙茶做青等功能。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包括机架、箱体、翻叶传动链、翻板传动链、翻板、翻叶器、齿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进茶口、出茶口、翻叶片、抽风罩、光照装置、变频电机、离心风机、超声雾化器、风道、电热管、导流片、风管、横风管,其中机架上方装有箱体,进茶口穿过箱体上面板伸入箱体内上方,箱体内设有输送茶叶的翻板传动链,翻板传动链上装有若干片翻板,上下相邻层翻板的运动方向相反,翻板上密布有通风孔,最下层翻板的下料口端处设有出茶口,出茶口上装有翻叶片,前4层翻板传动链的上层设有翻叶传动链,翻叶器一侧与翻叶传动链相连,另一侧与一齿条啮合,箱体左侧设有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箱体内设有与控制系统相连的若干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装在横风管上,箱体内的顶板上方装有光照装置,箱体外的顶板上方装有两个抽风罩。作为优选,所述翻叶器由2个翻叶轴支撑块和2个翻叶轴组成,翻叶轴支撑块上安装有第一齿轮,左右分别与同尺寸的第二齿轮啮合,2个第二齿轮分别与同尺寸的第三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安装在翻叶轴上,翻叶轴上的爪相互交错,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作为优选,所述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由离心风机、超声雾化器、风道、电热管、导流片、风管、横风管组成,离心风机出口连接风道,风道的下部装有多根电热管,电热管上方的风道中有两个导流片,超声雾化器管子出口接入风道中,风道左右两边各有3个出口,出口与风管相连,风管接入箱体中,位于每两层翻板下方,风管上有若干横风管,横风管上开有许多出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翻板传动链与翻叶传动链通过变频电机驱动,电机正转,翻板传动链运动,电机反转,翻叶传动链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翻板共有6层。作为优选,光照装置是氙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实现绿茶摊青、红茶萎凋、乌龙茶做青,同一台设备能适应不同茶类的加工要求;利用多层翻板铺放输送茶鲜叶,摊青面积大,有效节省空间;采用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光照装置,模拟茶叶绿茶摊青、红茶萎凋、乌龙茶做青时鲜叶前处理所需环境条件,保证茶鲜叶能够及时进行前处理,不受天气状况影响,同时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含氧量等因素可调可控,能够满足不同茶类的加工要求,适用规模化生产要求。


图I为本发明的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的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的翻叶器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的风管布置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离心风机,2、电热管,3、超声雾化器,4、风道,5、风管,6、导流片,7、翻板传动链,8、翻叶传动链,9、翻叶器,10、光照装置,11、抽风罩,12、进茶口,13、箱体,14、翻板,15、出茶口,16、翻叶片,17、机架,18、变频电机,19、横风管,20、温度传感器,21、湿度传感器,22、齿条,23、翻叶轴,24、爪,25、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27、第三齿轮,28、翻叶轴支撑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介绍如图I所示,一种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包括机架17、箱体13、翻叶传动链8、翻板传动链7、翻板14、翻叶器9、齿条22、温度传感器20、湿度传感器21、进茶口 12、出茶口15、翻叶片16、抽风罩11、光照装置10、变频电机18、离心风机I、超声雾化器3、风道4、电热管2、导流片6、风管5、横风管19。其中机架17上方装有箱体13,进茶口 12穿过箱体13上面板伸入箱体13内上方,箱体13内设有输送茶叶的翻板传动链7,翻板传动链7上装有若干片翻板14,上下相邻层翻板14的运动方向相反,翻板14上密布有通风孔,最下层翻板14的下料口端处设有出茶口 15,出茶口 15上装有翻叶片16,前4层翻板传动链7的上层设有翻叶传动链8,翻叶器9 一侧与翻叶传动链8相连,另一侧与一齿条22啮合,箱体13左侧设有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箱体13内设有与控制系统相连的若干温度传感器20和湿度传感器21,装在横风管19上,箱体13内的顶板上方装有光照装置10,箱体13外的顶板上方装有两个抽风罩11。如图2所示,所述翻叶器9由2个翻叶轴支撑块28和2个翻叶轴23组成,翻叶轴支撑块28上安装有第一齿轮25,左右分别与同尺寸的第二齿轮26啮合,2个第二齿轮26分别与同尺寸的第三齿轮27啮合,第三齿轮27安装在翻叶轴23上,翻叶轴23上的爪24相互交错,第一齿轮25与齿条22啮合。如图3所示,所述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由离心风机I、超声雾化器3、风道4、电热管2、导流片6、风管5、横风管19组成,离心风机I出口连接风道4,风道4的下部装有多根电热管2,电热管2上方的风道4中有两个导流片6,超声雾化器3管子出口接入风道4中,风道4左右两边各有3个出口,出口与风管5相连,风管5接入箱体13中,位于每两层翻板 14下方,风管5上有若干横风管19,横风管19上开有许多出风孔。所述翻板传动链7与翻叶传动链8通过变频电机18驱动,电机正转,翻板传动链7运动,电机反转,翻叶传动链8运动;翻板14共有6层,光照装置10是氙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启动设备使各部件进入工作状态,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的离心风机I向风道4中送风,风道4中并排装有电热管2,起加热作用,导流片6使风均匀通向3层风管5中,风管5中的风吹向横风管19,经出风口均匀吹向翻板14,对翻板14上的茶鲜叶进行适度通风萎凋,经电热管2加热的热风或者直接吹送冷风,根据环境温度情况和制茶工艺需要,选择是否启动电热管2,启用电热管2形成热风萎凋,未启用电热管2形成冷风萎凋,由于每2层链板下方均设置有通风,保证箱内通风均匀;超声雾化器3通过风管5将气雾输送到箱体13内,保证水汽分布均匀,控制箱体13内的湿度,达到理想的前处理环境;控制系统根据横风管19上的温度传感器20和湿度传感器21信号,通过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实时调整箱体13内的温湿度,保证茶鲜叶在理想的温湿度环境中进行前处理,箱体13上方设有的两个抽风罩11及时排除箱体13内的湿气,起到良好的空气循环作用。采摘后的茶鲜叶通过移动往复平输机进入进茶口 12,变频电机18正转,翻板传动链7运动,茶鲜叶均匀摊放在翻板14上,移动往复平输机的运动速度与翻板传动链7的转动速度控制摊叶的厚度;箱体13顶板上装有光照装置10,诱导茶鲜叶中酶活性的增强,促进类香气前体物质发生酶促氧化降解,形成香气,同时影响茶鲜叶内物质的变化,促进萎凋和做青时香气的形成,提高茶叶的香味品质;随着翻板传动链7向前运动,翻板14在两侧靠重力下摆,茶鲜叶到达下一层,茶鲜叶逐层向下传送,当茶鲜叶均匀铺满6层翻板14时,变频电机18停转。绿茶摊放和红茶萎凋时,无需翻叶器9翻动茶叶;乌龙茶做青时,为使萎凋均匀和缩短时间,做青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翻动,通过翻叶器9的翻动模拟人工碰青和摇青,变频电机18反转,带动翻叶传动链8运动,上、下翻叶器9在翻叶传动链8的带动下左右往返运动,第一齿轮25与侧面齿条22啮合使翻叶器9转动,翻叶轴23上的爪24相互交错,避免爪24的碰撞,翻叶传动链8两端装有限位开关,当翻叶器9到达限位开关附近时,由限位开关控制电机换向,翻叶器9反向运动,通过变频电机18的转速控制翻叶器9的翻动程度,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工艺要求设定参数)再启动变频电机18进行一轮翻叶。
绿茶摊放或红茶萎凋或乌龙茶做青处理完成后,变频电机18正转,翻板传动链7运动,茶叶进入出茶口 15,出茶口 15上安装的翻叶片16使茶叶均匀落入输送槽完成前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7)、箱体(13)、翻叶传动链(8)、翻板传动链(7)、翻板(14)、翻叶器(9)、齿条(22)、温度传感器(20)、湿度传感器(21)、进茶口(12)、出茶口(15)、翻叶片(16)、抽风罩(11)、光照装置(10)、变频电机(18)、离心风机(I)、超声雾化器(3)、风道(4)、电热管(2)、导流片(6)、风管(5)、横风管(19),其中机架(17)上方装有箱体(13),进茶口(12)穿过箱体(13)上面板伸入箱体(13)内上方,箱体(13)内设有输送茶叶的翻板传动链(7),翻板传动链(7)上装有若干片翻板(14),上下相邻层翻板(14)的运动方向相反,翻板(14)上密布有通风孔,最下层翻板(14)的下料口端处设有出茶口(15),出茶口(15)上装有翻叶片(16),前4层翻板传动链(7)的上层设有翻叶传动链(8),翻叶器(9) 一侧与翻叶传动链(8)相连,另一侧与一齿条(22)啮合,箱体(13)左侧设有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箱体(13)内设有与控制系统相连的若干温度传感器(20)和湿度传感器(21),装在横风管(19)上,箱体(13)内的顶板上方装有光照装置(10),箱体(13)外的顶板上方装有两个抽风罩(1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叶器(9)由2个翻叶轴支撑块(28)和2个翻叶轴(23)组成,翻叶轴支撑块(28)上安装有第一齿轮(25),左右分别与同尺寸的第二齿轮(26)啮合,2个第二齿轮(26)分别与同尺寸的第三齿轮(27)啮合,第三齿轮(27 )安装在翻叶轴(23 )上,翻叶轴(23 )上的爪(24 )相互交错,第一齿轮(25 )与齿条(22)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由离心风机(I)、超声雾化器(3)、风道(4)、电热管(2)、导流片(6)、风管(5)、横风管(19)组成,离心风机(I)出口连接风道(4),风道(4)的下部装有多根电热管(2),电热管(2)上方的风道(4)中有两个导流片(6),超声雾化器(3)管子出口接入风道(4)中,风道(4)左右两边各有3个出口,出口与风管(5)相连,风管(5)接入箱体(13)中,位于每两层翻板(14)下方,风管(5)上有若干横风管(19),横风管(19)上开有许多出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传动链(7)与翻叶传动链(8)通过变频电机(18)驱动,电机正转,翻板传动链(7)运动,电机反转,翻叶传动链(8)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14)共有6层。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光照装置(10)是氙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鲜叶多功能前处理机,包括机架、箱体,机架上方装有箱体,箱体上装有进茶口,箱体内设有输送茶叶的翻板传动链,翻板传动链上装有若干片翻板,密布有通风孔,最下层翻板下料口端处设有出茶口,翻板传动链上层设有翻叶传动链,有翻叶器与之相连,箱体左侧设有循环风温湿度处理装置,设有离心风机、超声雾化器、电热管,箱体内设有与控制系统相连的若干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顶板上方装有光照装置,箱体外的顶板上方装有两个抽风罩。本发明能够不受外界环境条件限制,实现绿茶摊青、红茶萎凋、乌龙茶做青等功能,同一台设备能满足不同茶类的加工要求,适应规模化生产要求。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754709SQ2012102731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
发明者任广鑫, 何雪军, 叶蓓蓓, 唐小林, 张士康, 王炳文, 王进, 范起业 申请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