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629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大棚养殖螺旋藻已经成为目前先进的螺旋藻培养方式,开放式养殖螺旋藻占据主要的养殖模式,投入低,经济效益显著。但是由于露天养殖,不能控制蚊蝇等昆虫的进入,产品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气候变化包括雨水的进入,使养殖的时期受限制,产量不高。大棚养殖往往出现三大矛盾,其一是大棚中需要保持适宜的相对恒定温度条件,高温引起水分的蒸发到顶棚,形成大量水滴在顶棚凝集,导致遮光效益及水滴携带原生动物进入养殖池。其二是培养过程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产生,高温、高湿的条件容易吸引蚊蝇等昆虫在大棚生长与发育,影响产品的形象及食用安全问题,需要密封而与生产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气体 交换形成明显的矛盾;其三是不同时期需要高温强光,而生产过程中需要连续气体交换,以提供螺旋藻生长需要充足的碳源溶解到培养液,带走培养液中的氧气,形成明显的矛盾,而适宜的温度的获得往往需要相对封闭的环境,必然引起遮光效应的发生。总之,养殖大棚存在着通风与密封的协调问题。公开号为CN1786146,名称为“一种密闭式螺旋藻养殖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密闭式螺旋藻养殖装置,所述养殖装置包括透光膜式大棚本体和放置在大棚内用于盛放螺旋藻培养液及螺旋藻藻体的透明容器组成。公开号为CN1864474,名称为“一种螺旋藻的养殖方法”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旋藻的养殖方法,在封闭的大棚内设置数个养殖桶,养殖桶进行养殖,解决的方法是直接采用补充压缩气体的形式,容易产生大量的水泡,水泡破灭时,产生的剪切力,对于螺旋藻的持续培养具有影响。鉴于通风与密封的协调问题,目前,国内采用养殖桶的方式的规模一般属于数百平方米。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该结构能够解决养殖螺旋藻大棚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培养条件,与经常通气所产生的矛盾,为大棚大规模高效养殖精品高附加值螺旋藻奠定了基础。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包括拱形顶部、二侧面和正面部分,其特征在于拱形顶部前后两面下部通过两侧的支杆和移动杆连接成矩形的双层结构,支杆和移动杆之间挂有固定的纱窗布,移动杆上卷绕可以上下移动的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在矩形的双层结构下方正面开有进出口门;大棚的拱型顶部、二侧面和正面采用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密封覆盖。所述移动杆的二端与前后两面的支杆连接。所述卷绕在移动杆上的塑料布由固定在移动杆上的电动机和滑轮带动上下移动。如果位移小,移动杆可以采用手动操作。上移,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卷在移动杆上,二支杆之间仅仅有固定的纱窗布,开始通风;下移,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卷在移动杆上张开,依靠二支杆之间固定的纱窗布以及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开始封闭。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可以停留在任意位置上。这种大棚密封是指在拱型顶部、二侧采用高透光性的塑料布覆盖和拱形正面圆弧型的上部采用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密封覆盖;拱形正面下部为矩形双层结构,内层为纱窗布,固定;外层为高透光性的塑料布,采用可以移动的结构。该结构解决养殖螺旋藻大棚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培养条件,与经常通气所产生的矛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密闭与通风的矛盾,既能够使大棚密闭,以保持适宜的相对恒定温度条件,减少了蚊蝇等昆虫的进入,防止雨雪等外界不良气候影响;又能够通风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以提供螺旋藻生长需要充足的碳源溶解到培养液。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形式养殖螺旋藻,操作简单,节约人工,易于管理维护,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具有规模大,效率高,品质好等特点。

图I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I养殖大棚的拱形顶部1,采用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密封覆盖,并延伸到二侧,形成螺旋藻养殖大棚的密封结构,有利于保持螺旋藻养殖大棚适宜的温度,防止外界不良气候(雨雪等)影响,防止蚊蝇等昆虫进入。大棚的拱形正面的上部为圆弧型,采用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密封覆盖,其中支杆2到拱形顶部为2米。下部为矩形,高度2米,宽为12米,采用双层结构,外层为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内层为纱窗布,其中纱窗布位于支杆之间,采用固定的结构,中间布置可以打开与关闭的进出口门4,供管理人员的日常观察检查与采样,位于拱形正面,外层为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内层为纱窗。整个大棚长度40米,宽为12米。支杆2,位于拱形正面的二端,高度2米,采用直径4厘米的镀锌管。其中纱窗布位于支杆之间,采用固定的结构,中间布置有可以打开与关闭的进出口门4。移动杆3长度12米,直径4厘米的镀锌管或者PPA管,二端位于支杆2下端连接,由小型电动机带动滑轮,能够上下移动,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卷的一端固定在移动杆3上。上移,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卷在移动杆3上,二支杆2之间仅仅有固定的纱窗布,开始通风;下移,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卷在移动杆3上张开,二支杆2之间有固定的纱窗布以及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开始封闭。进出口门4,高度I. 7米,宽为I米,管理人员的日常观察检查与采样,位于拱形正面。进出口门4,外层为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内层为纱窗。实施例2其他同实施例I,其中移动杆3,采用PPA管,采用手动操作移动杆3。
权利要求1.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包括拱形顶部、二侧面和正面部分,其特征在于拱形顶部前后两面下部通过两侧的支杆和移动杆连接成矩形的双层结构,支杆和移动杆之间挂有固定的纱窗布,移动杆上卷绕可以上下移动的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在矩形的双层结构下方正面开有进出口门;大棚的拱型顶部、二侧面和正面采用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密封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的二端与前后两面的支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在移动杆上的塑料布由固定在移动杆上的电动机和滑轮带动上下移动。
专利摘要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包括拱形顶部、二侧面和正面部分,其特征在于拱形顶部前后两面下部通过两侧的支杆和移动杆连接成矩形的双层结构,支杆和移动杆之间挂有固定的纱窗布,移动杆上卷绕可以上下移动的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在矩形的双层结构下方正面开有进出口门;大棚的拱型顶部、二侧面和正面采用高透光性的塑料布密封覆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密闭与通风的矛盾,既能够使大棚密闭,以保持适宜的相对恒定温度条件,减少了蚊蝇等昆虫的进入,防止雨雪等外界不良气候影响;又能够通风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以提供螺旋藻生长需要充足的碳源溶解到培养液,适用于多种形式养殖螺旋藻。
文档编号C12M1/00GK202465664SQ20122002526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严小军, 屈桂华, 彭友邻, 徐青山, 殷丽川, 谭应宏, 马斌, 骆其君 申请人:丽江程海保尔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