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压黑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64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压黑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压茶制品。
背景技术
现有的紧压黑茶主要有砖茶类和千两茶类。砖茶为片块状,属普通黑茶产品。千两茶因特殊的加工工艺和品质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但正因为它的特殊性,也制约了千两茶的大众消费和成本的控制。由于千两茶的外表有一竹、棕外层包装,加工复杂,只能手工生产,生产成本高,其外包装又很难回收,造成竹、棕资源大量浪费,同时不便饮用,要打开包装必须用特殊工具,而广大消费者家庭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只能当摆设,而难以用于消费;再是体积庞大,不仅不便饮用,也不便购买和运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能以纸代竹包装的,便于购买运输和饮用,且生产成本低的紧压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紧压黑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制成高度10 — 50cm,直径或边长为3— 8 cm的裸体柱状结构。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以纸代替竹、棕包装,节约了竹、棕资源;二是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有利于黑茶产品生产的清洁化和标准化;四是便于运输、超市上架、购买和饮用,有利于产品消费的便捷化和大众化,促进黑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 :紧压黑茶,制成高度10一50cm,直径为3—8 cm的裸体柱状结构I。裸体柱状结构I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其它曲面形,在裸体柱状结构I的中心可以设有中心孔2,也可以不设。裸体柱状结构I的高度和直径以饮用时便于手掌握为宜,一般直径为5—7cm,最佳为6cm正负0. 5cm,—般高度为20— 35cm,最佳为25— 30cm。实施例2 :紧压黑茶,制成高度10 — 50cm,边长为3— 8cm的裸体柱状结构I。裸体柱状结构I的横截面为方形、矩形、多边形。裸体柱状结构I的中心可以设有中心孔2,一般不设中心孔。裸体柱状结构I的高度和边长以饮用时便于手掌握为宜,一般边长为5—7cm,最佳最佳为6cm正负0. 5cm,—般高度为20—35cm。最佳为25— 30cm。中心孔2的大小一般为I一2cm,主要是压制时便于快速冷却。
权利要求1.紧压黑茶,其特征在于制成高度10—50cm,直径或边长为3— 8 cm的裸体柱状结构[I]。
2.根据权利要求I任何一项所述的紧压黑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高度20—35cm,直径或边长为5—7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压黑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高度25—30cm,直径或边长为6cm 正负 0. 5c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紧压黑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裸体柱状结构[I]其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曲面形、方形、矩形、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紧压黑茶,其特征在于在裸体柱状结构[I]的中心设有中心孔[2]。
专利摘要紧压黑茶涉及一种紧压茶制品。其特殊之处在于制成高度10—50cm,直径或边长为3—8cm的裸体柱状结构。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以纸代替竹、棕包装,节约了竹、棕资源;二是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有利于黑茶产品生产的清洁化和标准化;四是便于运输、超市上架、购买和饮用,有利于产品消费的便捷化和大众化,促进黑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档编号A23F3/06GK202566165SQ2012201443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王崟 申请人:王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