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拉丝蛋白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88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制备拉丝蛋白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大豆拉丝蛋白的双螺杆挤出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产大豆组织蛋白或拉丝蛋白主要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双螺杆同向平行挤出,将不同导程的双头螺旋与正反向捏合块通过内花键套接花键芯轴连接进行组合,达到一定的压缩比,将低温豆柏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快速剪切水化,完成蛋白质分子链的打开和重组,生成具有组织结构的大豆蛋白产品,即大豆组织蛋白或拉丝蛋白。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058011A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脱脂柏制备拉丝蛋白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结构,所述螺杆为全啮合同向平双螺杆,由若干个螺纹元件及捏合块组成,分为输送区、熔融区和计量均化区三个功能区,保证物料充填系数及物料预混合的输送区有单头螺旋和捏合块组成,以增加混合、均质和剪切功能的熔融区由捏合块和开槽螺旋组成,以实现定量、计量的计量均化区由双头螺旋和双头锥螺旋组成,所述螺杆由螺纹元件及捏合块通过内花键套接花键芯组成。上述螺杆挤出机中设置的捏合块由若干个捏合盘按照一定的错列角和错列方向组合而成,是一种常用的剪切原件,除了剪切作用外,所述捏合块同时还起到了增压的作用,通过所述捏合块的旋转可以提升局部的压力,进而促进物料的水化和熟化。上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输送区、熔融区和计量均化区三个功能区,在每个区域设置捏合块和不同形式的螺纹元件对物料进行水化和熟化处理,但是由于上述螺杆结构只设置了三个功能区,且对物料的水化和熟化过程均在熔融区进行,没有对豆柏的加工过程进行细化,因此就导致豆柏蛋白质分子不能充分打开和熟化,进而使得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没有充分打开和成丝,而是仍旧以组织结构的形式存在,制备得到的蛋白没有纤维结构、复水率低、韧劲与弹性差、豆腥味残留过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螺杆结构没有对豆柏的加工过程进行细化,因此就导致豆柏蛋白质分子不能充分打开和熟化,进而使得大部分蛋白质分子仍旧以组织结构的形式存在而没有成丝,制备得到的蛋白豆腥味残留过重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能够使豆柏蛋白质分子充分打开和熟化,生成具有肌肉纤维状态并有良好韧劲、弹性、咀嚼性的双螺杆挤出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技术方案为—种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同向平行双螺杆,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所述预热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大螺距螺纹组;[0009]水化区,所述水化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熟化区,所述熟化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成丝区,所述成丝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 > 小螺距螺纹组;在所述螺杆的水化区和熟化区设置有增压装置;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2-28。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 5-lmm。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沿螺杆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建压环,所述建压环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内径,所述建压环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挡料环,所述挡料环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所述建压环和挡料环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在所述预热区与水化区的交界处设置有增压装置,设置在所述预热区与水化区交界处的增压装置的挡料环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回流槽,所述回流槽平行于所述挡料环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挡料环的两个底面设置。所述回流槽的宽度等于水化区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的1/4。所述预热区和水化区的增压装置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 3/5-3/4。所述熟化区的增压装置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1. 5。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2-2. 6。在所述螺杆的水化区和熟化区设置有3个增压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水化区与熟化区的交界处,另外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熟化区的中部和尾部。所述预热区的螺杆包括至少8个大螺距螺纹和至少一个增压装置;所述水化区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至少9个次大螺距螺纹、至少I个水化区增压装置;所述熟化区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至少5个次小螺距螺纹、至少I个熟化区增压装置、至少5个次小螺距螺纹、至少I个熟化区增压装置、至少5个次小螺距螺纹;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至少10个小螺距螺纹。所述预热区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4-1/3 ;所述水化区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1/4 ;所述熟化区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1/3 ;所述成丝区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1/5。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0-1/30 ;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0-1/40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0-1/50 ;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70-1/60。[0038]所述螺杆的转速为400_600r/min。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设置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2-28,并将所述螺杆设置成预热区、水化区、熟化区和成丝区四个功能区,在保证原料停留时间的同时还对豆柏的加工过程进行了细化,本申请中四个功能区上螺旋螺距的设置是根据不同功能区螺旋的物料充填系数的递减,从而使物料通过四个功能区时分四次建压,既满足各个功能区完成物料的性能改变,又保证各个功能区压力递增时物料流畅向卸压口推进;预热区用最大螺距螺纹的目的是保证物料与水均匀混合,既为物料在水化区充分水化,又为末端几区充分建压提供足量的物料充填;水化区、熟化区、成丝区螺纹螺距依次缩小,从而起到建压的作用;为了保证水化区和熟化区的水化、熟化效果,在所述水化区和熟化区设置有增压装置;在成丝区则不再使用增压装置,使该区压力恒定,让物料在成丝区经过较长时间的停留并被梳理成链状结构,使模具对物料进行缓和卸压,使产品得到整齐的纤维后通过挤压模具卸压后外表不爆炸,得到表面平整的拉丝蛋白。(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设置的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沿螺杆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建压环和挡料环,其中所述挡料环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的外壁面上。本申请设置的所述建压环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内径;由于所述建压环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当物料在螺杆螺纹的推动作用下到达所述建压环表面时,会在所述建压环的表面堆积,同时由于所述挡料环的阻挡作用,从而增大了建压环表面区域的压力,起到了建压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捏合块相比,本申请中所述的增压装置不再设置剪切原件,即不再对所述物料进行剪切,现有技术中使用捏合块进行剪切、造压部件时,容易造成豆柏蛋白质分子在不同区间的重复剪切,从而导致物料难以成丝,形成的拉丝蛋白难以成丝,本实用新型中的增压装置避免了使用捏合块造成的豆柏蛋白质分子在不同区间重复剪切的问题,使物料容易成丝,形成的拉丝蛋白具有肉类纤维结构,具有良好的韧劲和弹性。(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在所述预热区的出料口处与水化区交界处设置有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的挡料环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回流槽,物料通过所述增压装置到达水化区后,由于水化区的螺距较小,压力较大,部分物料在压力的作用下会通过所述回流槽再次回到预热区与进料混合,从而有效促进了物料的充分混合。(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设置所述预热区和水化区的增压装置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3/5-3/4 ;所述熟化区的增压装置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1.5。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保证所述增压装置建压效果的同时,还能保证物料向未端推进流畅,避免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后续区域物料填充不均匀、压力不稳定的情况。(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设置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2-2. 6。原因在于,这一比例如果设置的过大,容易导致设备产能过低,各功能区压力过大,原料过于熟化,模具无法缓和卸压,进而使得产品焦化或爆裂;而设置的过小,又会导致建压过低,物料在机腔内输送过快,停留时间过短,无法充分熟化。(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在所述螺杆的水化区和熟化区设置有3个增压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水化区的出料口处与熟化区的交界处,另外两个设置在所述熟化区内。设置在所述水化区的出料口处的增压装置对所述水化区的物料起到了增压的作用,另外两个熟化区内的增压装置用于熟化区的建压。从而保证各个区域的压力适宜于物料的水化和熟化。(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设置所述螺杆的转速为400_600r/min。保证各区完成物料水化、熟化、成丝功能的同时,也保证了设备的产能,所述螺杆设备的产能是现有技术中同类设备的2-3倍。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杆挤出机设有回流槽的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杆挤出机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熟化区中部和尾部设有增压装置的双螺杆挤出机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预热区,2-水化区,3-熟化区,4-成丝区,5-增压装置,6-挡料环,7-建压环,8-回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挤出机,其包括同向平行双螺杆,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1、水化区2、熟化区3和成丝区4 ;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0. 5mm。所述预热区I位于沿螺杆推进方向的首段,所述预热区I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大螺距螺纹组,所述预热区I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4,所述大螺距螺纹组包括10个大螺距螺纹,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0,所述预热区I加热温度设定为60°C。沿螺杆推进方向,在所述预热区I之后设置有所述水化区2,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所述水化区2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 ;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11个次大螺距螺纹和I个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 ;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0 ;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 5 ;所述水化区2加热温度设定为100。。。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熟化区3位于水化区2之后,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和5个次小螺距螺纹;所述熟化区3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3/10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0 ;沿着螺杆推进方向,所述两个熟化区3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分别为1. 5 ;所述熟化区3加热温度设定为140°C。所述成丝区4位于熟化区3之后,所述成丝区4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14个小螺距螺纹;所述成丝区4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 ;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70 ;所述成丝区4加热温度设定为160°C。 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 > 小螺距螺纹组;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 75 ;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5,所述螺杆的直径为57mm。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熟化区3和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沿螺杆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建压环7,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内径;挡料环6,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所述建压环7和挡料环6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电机转速1450r/min,减速箱减速比为Sj2 - Sj3. 7,双轴转速(Vz),取值为400r/min,各区机镗外包1_2块2KW的铸铝加热块,垂直下方再加四个高速轴流冷却风机,通过自动温控仪保证各区段机镗温度恒定在设定范围±1°C。通过提高双轴转速和压缩比,可以减少机镗外部供热功率,达到节约成本和能源的目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同向平行双螺杆,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1、水化区2、熟化区3和成丝区4 ;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0. 5mm。所述预热区I位于沿螺杆推进方向的首段,所述预热区I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8个大螺距螺纹和一个增压装置5 ;所述预热区I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4,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0。所述增压装置5设置在所述预热区I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且位于所述预热区I沿螺杆推进方向的末端,其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沿螺杆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建压环7和挡料环6,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内径,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设置在所述预热区I与水化区2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挡料环6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回流槽8,所述回流槽8平行于所述挡料环6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挡料环6的两个底面设置。设置在所述预热区I与水化区2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2 ;所述回流槽8的宽度等于水化区2螺旋螺距的1/4 ;所述预热区I加热温度设定为70°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水化区2位于预热区I之后,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所述水化区2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11个次大螺距螺纹和I个增压装置5,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位于水化区2的尾部;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8 ;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I。所述水化区2加热温度设定为105°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熟化区3位于水化区2之后,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和5个次小螺距螺纹;所述熟化区3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0 ;所述熟化区3的两个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均为5/6 ;所述熟化区3加热温度设定为145°C。所述成丝区4位于熟化区3之后,所述成丝区4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所述成丝区4,即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10个小螺距螺纹;所述成丝区4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0。所述成丝区4加热温度设定为165°C。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小螺距螺纹组;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 5 ;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2。所述螺杆的直径为85mm。本实施例中水化区2和熟化区3的螺杆上设置的增压装置5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沿螺杆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建压环7和挡料环6,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内径;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所述建压环7和挡料环6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电机转速1450r/min,减速箱减速比为Sj2 - Sj3. 7,螺杆的转速为450r/min,各区机镗外包1_2块2KW的铸铝加热块,垂直下方再加四个高速轴流冷却风机,通过自动温控仪保证各区段机镗温度恒定在设定范围± 1°C。通过提高双轴转速和压缩比,可以减少机镗外部供热功率,达到节约成本和能源的目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同向平行双螺杆,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1、水化区2、熟化区3和成丝区4。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机镗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 8mm。所述预热区I位于沿螺杆推进方向的首段,所述预热区I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9个大螺距螺纹和一个增压装置5 ;所述预热区I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3,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0。所述增压装置5设置在所述预热区I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且位于所述预热区I沿螺杆推进方向的末端,其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沿螺杆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建压环7和挡料环6,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内径,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设置在所述预热区I与水化区2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挡料环6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回流槽8,所述回流槽8平行于所述挡料环6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挡料环6的两个底面设置。设置在所述预热区I与水化区2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I ;所述回流槽8的宽度等于水化区2螺旋螺距的1/4 ;所述预热区I加热温度设定为70°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水化区2位于预热区I之后,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所述水化区2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9个次大螺距螺纹和I个水化区2增压装置5,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位于水化区2的尾部,即水化区与熟化区的交界处;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8 ;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3/5。所述水化区2加热温度设定为110°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熟化区3位于水化区2之后,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和5个次小螺距螺纹;所述熟化区3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0 ;所述熟化区3的两个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均为5/6。所述熟化区3加热温度设定为150°C。所述成丝区4位于熟化区3之后,所述成丝区4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所述成丝区4,即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10个小螺距螺纹;所述成丝区4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2/15。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75。所述成丝区4加热温度设定为170°C。 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 > 小螺距螺纹组;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2. 5,即为压缩比。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8,所述螺杆的直径为115mm。在所述水化区2和熟化区3的螺杆上设置有增压装置5,如图2所示,包括沿螺杆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建压环7和挡料环6,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内径;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所述建压环7和挡料环6的外壁面为
光滑壁面。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电机转速1450r/min,减速箱减速比为Sj2. 5 - Sj3. 7,双轴转速(Vz),取值为500r/min,各区机镗外包1_2块2KW的铸铝加热块,垂直下方再加四个高速轴流冷却风机,通过自动温控仪保证各区段机镗温度恒定在设定范围±1°C。通过提高双轴转速和压缩比,可以减少机镗外部供热功率,达到节约成本和能源的目的。实施例4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实施例,其包括同向平双螺杆,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1、水化区2、熟化区3和成丝区4。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1mm。所述预热区I位于沿螺杆推进方向的首段,所述预热区I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大螺距螺纹组,所述预热区I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4,包括9个大螺距螺纹,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0。在所述预热区I与所述水化区2的交界处,且位于所述预热区I的末端设有I个增压装置5,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由建压环7和挡料环6组成,所述的建压环7呈中空管状,与螺杆同轴固定,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的挡料环6呈中空管状,所述挡料环6嵌套设置在建压环7的外壁,所述挡料环6上设有3个回流槽8,所述回流槽8平行于挡料环6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挡料环6的两个底面设置,所述预热区I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I ;所述回流槽8的宽度等于水化区2螺旋螺距1/4。所述预热区I加热温度设定为75°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水化区2位于预热区I之后,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所述水化区2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9个次大螺距螺纹和2个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位于水化区2与熟化区3的交界处;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2 ;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3/4。所述预热区I加热温度设定为115°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熟化区3位于水化区2之后,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4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4个次小螺距螺纹、2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和4个次小螺距螺纹;所述熟化区3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6 ;所述熟化区3的两个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均为2/3。所述熟化区3加热温度设定为155°C。所述成丝区4位于熟化区3之后,所述成丝区4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所述成丝区4,即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15个小螺距螺纹;所述成丝区4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0。所述熟化区3加热温度设定为175°C。在所述水化区2和熟化区3的螺杆上设置有增压装置5,如图2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建压环7和挡料环6,所述建压环7为中空的管体嵌套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外侧壁上,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根径,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所述挡料环6为中空的管体,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所述挡料环6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 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 > 小螺距螺纹组;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 5,即为压缩比。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8。所述螺杆的直径为65mm。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电机转速1450r/min,减速箱减速比为Sj2 - Sj3. 7),双轴转速(Vz),取值为550r/min,各区机镗外包1_2块2KW的铸铝加热块,垂直下方再加四个高速轴流冷却风机,通过自动温控仪保证各区段机镗温度恒定在设定范围±1°C。通过提高双轴转速和压缩比,可以减少机镗外部供热功率,达到节约成本和能源的目的。实施例5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实施例,其包括同向平双螺杆,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1、水化区2、熟化区3和成丝区4。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0. 7mm。所述预热区I位于沿螺杆推进方向的首段,所述预热区I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大螺距螺纹组,所述预热区I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5,包括8个大螺距螺纹,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3。所述预热区I的出料ロ处即预热区I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设有I个增压装置5,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由建压环7和挡料环6组成,所述的建压环7呈中空管状,与螺杆同轴固定,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的挡料环6呈中空管状,所述挡料环6嵌套设置在建压环7的外壁,所述挡料环6上设有3个回流槽8,所述回流槽8平行于挡料环6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挡料环6的两个底面设置,所述预热区I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3/5。所述回流槽8的宽度等于水化区2螺旋螺距1/4。所述预热区I加热温度设定为80°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水化区2位于预热区I之后,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所述水化区2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12个次大螺距螺纹和I个水化区2增压装置5,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位于水化区2出料ロ处与熟化区3的交界处;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9 ;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I。所述水化区2加热温度设定为125°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熟化区3位于水化区2之后,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和5个次小螺距螺纹;所述熟化区3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8 ;所述熟化区3的沿螺杆推进方向,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均为I,所述熟化区3加热温度设定为160°C。所述成丝区4位于熟化区3之后,所述成丝区4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所述成丝区4,即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13个小螺距螺纹;所述成丝区4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60。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0。所述成丝区4加热温度设定为185°C。在所述预热区I与水化区2交界处、水化区2和熟化区3交界处及熟化区3的螺杆上设置有增压装置5。如图2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建压环7和挡料环6,所述建压环7为中空的管体嵌套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外侧壁上,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根径,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所述挡料环6为中空的管体,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所述挡料环6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 > 小螺距螺纹组;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 4,即为压缩比。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4。所述螺杆的直径为90mm。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电机转速1450r/min,減速箱減速比为Sj2 - 2. 5,双轴转速(Vz),取值为600r/min,各区机镗外包1_2块2KW的铸铝加热块,垂直下方再加四个高速轴流冷却风机,通过自动温控仪保证各区段机镗温度恒定在设定范围±1°C。通过提高双轴转速和压缩比,可以减少机镗外部供热功率,达到节约成本和能源的目的。实施例6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实施例,其包括同向平双螺杆,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1、水化区2、熟化区3和成丝区4。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0. 7mm。所述预热区I位于沿螺杆推进方向的首段,所述预热区I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大螺距螺纹组,所述预热区I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3,包括10个大螺距螺纹,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6。所述预热区I的出料口处即预热区I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设有2个增压装置5,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由建压环7和挡料环6组成,所述的建压环7呈中空管状,与螺杆同轴固定,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的挡料环6呈中空管状,所述挡料环6嵌套设置在建压环7的外壁,所述挡料环6上设有3个回流槽8,所述回流槽8平行于挡料环6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挡料环6的两个底面设置,所述预热区I出料口处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I。所述回流槽8的宽度等于水化区2螺旋螺距1/4。所述预热区I加热温度设定为80°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水化区2位于预热区I之后,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所述水化区2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9个次大螺距螺纹和I个水化区2增压装置5,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位于水化区2出料口处与熟化区3的交界处;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8 ;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3/5。所述水化区2加热温度设定为125°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熟化区3位于水化区2之后,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6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和5个次小螺距螺纹;所述熟化区3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4 ;所述熟化区3的沿螺杆推进方向,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均为I,所述熟化区3加热温度设定为160°C。所述成丝区4位于熟化区3之后,所述成丝区4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所述成丝区4,即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8个小螺距螺纹;所述成丝区4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2/15。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0。所述成丝区4加热温度设定为185°C。在所述水化区2和熟化区3的螺杆上设置有增压装置5。如图2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建压环7和挡料环6,所述建压环7为中空的管体嵌套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外侧壁上,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根径,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所述挡料环6为中空的管体,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所述挡料环6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 > 小螺距螺纹组;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 67,即为压缩比。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2。所述螺杆的直径为100mm。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电机转速1450r/min,減速箱減速比为Sj2 - 2. 5,双轴转速(Vz),取值为600r/min,各区机镗外包1_2块2KW的铸铝加热块,垂直下方再加四个高速轴流冷却风机,通过自动温控仪保证各区段机镗温度恒定在设定范围土 TC。通过提高双轴转速和压缩比,可以减少机镗外部供热功率,达到节约成本和能源的目的。实施例7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ー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实施例,其包括同向平双螺杆,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1、水化区2、熟化区3和成丝区4。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0. 7mm。所述预热区I位于沿螺杆推进方向的首段,所述预热区I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大螺距螺纹组,所述预热区I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3,包括10个大螺距螺纹,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6。所述预热区I的出料ロ处即预热区I与水化区2交界处设有2个增压装置5,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由建压环7和挡料环6组成,所述的建压环7呈中空管状,与螺杆同轴固定,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的挡料环6呈中空管状,所述挡料环6嵌套设置在建压环7的外壁,所述挡料环6上设有3个回流槽8,所述回流槽8平行于挡料环6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挡料环6的两个底面设置,所述预热区I出料ロ处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I。所述回流槽8的宽度等于水化区2螺旋螺距1/4。所述预热区I加热温度设定为80°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水化区2位于预热区I之后,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所述水化区2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5/24。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8个次大螺距螺纹和I个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位于水化区2出料ロ处与熟化区3的交界处;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8 ;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2。所述水化区2加热温度设定为125°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熟化区3位于水化区2之后,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5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4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和7个次小螺距螺纹;所述熟化区3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4 ;所述熟化区3的沿螺杆推进方向,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沿螺杆推进方向依次为3/4和5/4,所述熟化区3加热温度设定为160°C。所述成丝区4位于熟化区3之后,所述成丝区4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所述成丝区4,即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8个小螺距螺纹;所述成丝区4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8。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4。所述成丝区4加热温度设定为185°C。在所述水化区2和熟化区3的螺杆上设置有增压装置5。如图2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建压环7和挡料环6,所述建压环7为中空的管体嵌套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外侧壁上,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根径,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所述挡料环6为中空的管体,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所述挡料环6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 > 小螺距螺纹组;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 67,即为压缩比。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7。所述螺杆的直径为45mm。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电机转速1450r/min,减速箱减速比为Sj2 - 2. 5,双轴转速(Vz),取值为600r/min,各区机镗外包1_2块2KW的铸铝加热块,垂直下方再加四个高速轴流冷却风机,通过自动温控仪保证各区段机镗温度恒定在设定范围±1°C。通过提高双轴转速和压缩比,可以减少机镗外部供热功率,达到节约成本和能源的目的。实施例8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实施例,其包括同向平双螺杆,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1、水化区2、熟化区3和成丝区4。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0. 7mm。所述预热区I位于沿螺杆推进方向的首段,所述预热区I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大螺距螺纹组,所述预热区I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3,包括10个大螺距螺纹,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3。所述预热区I的出料口处即预热区I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设有I个增压装置5,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由建压环7和挡料环6组成,所述的建压环7呈中空管状,与螺杆同轴固定,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的挡料环6呈中空管状,所述挡料环6嵌套设置在建压环7的外壁,所述挡料环6上设有3个回流槽8,所述回流槽8平行于挡料环6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挡料环6的两个底面设置,所述预热区I出料口处与水化区2的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I。所述回流槽8的宽度等于水化区2螺旋螺距1/4。所述预热区I加热温度设定为80°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水化区2位于预热区I之后,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所述水化区2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所述水化区2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9个次大螺距螺纹和I个水化区2增压装置5,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位于水化区2与熟化区3的交界处;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8 ;所述水化区2的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3/5。所述水化区2加热温度设定为125°C。沿螺杆推进方向,所述熟化区3位于水化区2之后,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所述熟化区3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7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8个次小螺距螺纹、I个熟化区3的增压装置5 ;所述熟化区3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3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4 ;所述熟化区3的沿螺杆推进方向,增压装置5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均为1. 5,所述熟化区3加热温度设定为160°C。所述成丝区4位于熟化区3之后,所述成丝区4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所述成丝区4,即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10个小螺距螺纹;所述成丝区4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2/15。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75。所述成丝区4加热温度设定为185°C。在所述水化区2和熟化区3的螺杆上设置有增压装置5。如图2所示,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建压环7和挡料环6,所述建压环7为中空的管体嵌套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外侧壁上,所述建压环7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7通过芯轴与螺旋连接,所述建压环7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根径,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所述挡料环6为中空的管体,所述挡料环6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7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6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所述挡料环6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 > 小螺距螺纹组;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 67,即为压缩比。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7。所述螺杆的直径为45mm。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电机转速1450r/min,減速箱減速比为Sj2 - 2. 5,双轴转速(Vz),取值为600r/min,各区机镗外包1_2块2KW的铸铝加热块,垂直下方再加四个高速轴流冷却风机,通过自动温控仪保证各区段机镗温度恒定在设定范围土 TC。通过提高双轴转速和压缩比,可以减少机镗外部供热功率,达到节约成本和能源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豆柏蛋白质进入所述预热区1,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大螺距螺纹组的旋转剪切和挤压,所述豆柏与水均匀混合推向水化区2。在螺杆的旋转推动下,所述豆柏向前移动,在预热区I出料ロ处遇到增压装置5,所述增压装置5的建压环7进行造压,挤压豆柏,使预热区I内的豆柏充分与水融合。在增压装置5的挡料环6的阻碍下,部分豆柏堆积在预热区I继续受到建压环7的挤压,同时受到后续未经建压环7挤压的新豆柏的挤压推动进而向前移动;另一部分豆柏通过预热区I出料ロ处与水化区2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的回流槽8进入所述水化区2,其中部分豆柏进入水化区2不能马上经由次大螺旋的旋转推动,进而堆积在增压装置5的附近,堆积在增压装置5附近的豆柏通过增压装置5的回流槽8进入预热区I再进行水化,未堆积增压装置5附近的豆柏在水化区2的次大螺距螺纹组的旋转剪切和挤压作用下,豆柏继续向前移动,遇到水化区2出料ロ处的增压装置5,经增压装置5的建压环7的挤压下,豆柏充分水化,所述豆柏受到后续的豆柏挤压推动向前移动遇到增压装置5的挡料环6,所述部分豆柏停止向前移动,堆积在一起,起到一定的建压作用,挤压豆柏,使豆柏蛋白质分子打开改性,其中部分所述豆柏在增压装置5的的挡料环6的阻碍作用下回流,豆柏再经次大螺距螺纹组的旋转剪切和挤压,使豆柏蛋白质充分的打开改性,达到豆柏的充分水化,使物料水化更均勻、更充分。在螺杆的旋转推动下,水化区2中豆柏经水化区2出料ロ处与熟化区3的交界处的增压装置5时,部分豆柏通过所述增压装置5继续向前移动,进入所述熟化区3,在次小螺距螺纹组的旋转剪切和挤压作用下,豆柏改性熟化,豆柏在次小螺距螺纹的旋转推动下向前移动,在遇到增压装置5时,豆柏受到增压装置5的建压环7的挤压作用,由于建压环7的外壁是光滑的,因此豆柏缺少螺纹旋转向前推动的力,豆柏的移动只能由后面的豆柏的推动,因此豆柏移动缓慢,大量的豆柏挤压堆积在一起,増大了豆柏的垂直于螺杆方向上的压力,并且也増加了豆柏的停滞时间,使豆柏蛋白质充分打开改性和熟化,同时保证豆柏蛋白质分子重组的链状结构不受破坏。当豆柏遇到增压装置5的挡料环6时,所述挡料环6阻碍部分豆柏的移动,豆柏停滞堆积在挡料环6处,当豆柏堆积到一定程度时,豆柏回流再经次小螺距螺纹组的旋转剪切和挤压,豆柏蛋白质充分打开改性和熟化。另外部分豆柏通过增压装置5的挡料环6继续向前移动直至遇到增压装置5,部分豆柏再经增压装置5的挤压和阻碍回流,再经次小螺距螺纹组的旋转剪切和挤压,使豆柏进ー步改性和熟化,部分通过增压装置5的豆柏继续受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旋转剪切和挤压,经过一定长度的次小螺距螺纹组,然后进入成丝区4。在螺杆的旋转推动下,所述豆柏向前移动,进入所述成丝区4,通过前三区的豆柏完成熟化,达到蛋白质分子的完全打开改性,在成丝区4的小螺距螺纹组的旋转挤压下,豆柏蛋白质梳理成链状,排列重组,经过挤压模具挤压后得到表面平整的拉丝蛋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同向平行双螺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ー种常用术语,是指平行设置,且旋转方向相同的两个螺杆,且所述两个螺杆的螺纹相啮合。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同向平行双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 预热区,所述预热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大螺距螺纹组; 水化区,所述水化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 熟化区,所述熟化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 成丝区,所述成丝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 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 > 次大螺距螺纹组 > 次小螺距螺纹组 > 小螺距螺纹组; 在所述螺杆的水化区和熟化区设置有增压装置; 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2-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O. 5-l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沿螺杆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的 建压环,所述建压环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建压环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内径; 挡料环,所述挡料环嵌套固定在所述建压环的外壁面上,所述挡料环的外径等于所述螺杆的螺纹外径; 所述建压环和挡料环的外壁面为光滑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热区与水化区的交界处设置有增压装置,设置在所述预热区与水化区交界处的增压装置的挡料环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回流槽,所述回流槽平行于所述挡料环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挡料环的两个底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的宽度等于水化区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的1/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区和水化区的增压装置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3/5-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熟化区的增压装置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1-1. 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7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螺距螺纹组与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之比为2-2. 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杆的水化区和熟化区设置有3个增压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水化区的尾部,另外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熟化区的中部和尾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区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至少8个大螺距螺纹和至少一个增压装置; 所述水化区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至少9个次大螺距螺纹、至少I个增压装置;所述熟化区的螺杆沿推进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有至少5个次小螺距螺纹、至少I个增压装置、至少5个次小螺距螺纹、至少I个增压装置、至少5个次小螺距螺纹; 所述小螺距螺纹组包括至少10个小螺距螺纹。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7或9或10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区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4-1/3 ; 所述水化区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1/4 ; 所述熟化区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1/3 ; 所述成丝区长度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1/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40-1/30 ; 所述次大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50-1/40 ; 所述次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60-1/50 ; 所述小螺距螺纹组的螺距与所述螺杆总长度的比值为1/70-1/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拉丝蛋白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同向平行双螺杆,所述螺杆沿其自身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所述预热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大螺距螺纹组;水化区,所述水化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大螺距螺纹组;熟化区,所述熟化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次小螺距螺纹组;成丝区,所述成丝区的螺杆为单头等距的小螺距螺纹组;其中,所述螺纹组的螺距大小排序为大螺距螺纹组>次大螺距螺纹组>次小螺距螺纹组>小螺距螺纹组;在所述水化区和成熟区的螺杆上设置有增压装置;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2-28。进而提供了一种能够使豆粕蛋白质分子充分打开和熟化生成具有肌肉纤维结构的双螺杆挤出机。
文档编号A23J3/16GK202857754SQ20122042812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江旭海, 徐庆磊 申请人:浙江百川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