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包括将豆类煮、蒸、制曲、发酵、用热水浸泡并滤出浆液、将浆液熬制成膏状,得到一种黑色或褐色的膏状调味品,提炼出来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得到的调味品不含盐、香气浓郁,开味,除作为烹饪调味作用之外,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
【专利说明】—种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品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豆类中提炼出的调味品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豆类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因香气浓郁、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中国的传统豆制品,丰富多彩,一般可分为非发酵的和发酵的两大类。发酵的有豆豉、豆酱、酸豆奶、腐乳等。
[0003]现有的豆豉是通过对豆子进行清洗浸泡、煮、蒸、接种制曲、洗曲、发酵、拌盐风干等工艺后即得到传统的豆豉,豆豉含盐高,使用不广泛,营养成份不利于人体吸收。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豆类中提炼不含盐、营养成分高且利于人体吸收的调味品的方法。
[0005]本发明的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豆子先煮后蒸,使豆子熟透无生心,且表皮无开裂;
(2)制曲,制曲温度15~40°C,湿度68~95%,菌丝由白色转为浅灰色之后再过20-24小时完成制曲,用水淋洗;
(3)将制曲后的豆子淋上2(T35°C的水,发酵33~41小时;
(4)将发酵好的豆料用热水浸泡并滤出浆液,将浆液熬制成膏状。
[0006]作为改进,步骤(1)所述煮使豆子膨胀无皱皮,膨胀率为120-130%。
[0007]作为改进,步骤(1)所述蒸,使豆子膨胀率为125~135%。
[0008]作为改进,所述用热水浸泡是用开水浸泡15~25分钟。
[0009]作为改进,所述熬制,蒸发掉浆液中90-95%的水份。
[0010]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制备的调味品,其为黑色或褐色膏状。
[0011]本发明按豆子经煮、蒸、天然接种制曲、发酵的流程得到豆豉半成品后,将豆豉用热水浸泡并过滤,从而得到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的浆液,将浆液进行熬煮去水,最终得到一种膏状、黑色或褐色的调味品,俗称豆豉油或豆油。通过部分工艺改变豆子中的营养成份,并提炼出来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得到的调味品不含盐、香气浓郁,开味,除作为烹饪调味作用之外,因其中富含各种氨基酸、乳酸、磷、镁、钙及多种维生素,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应用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的豆类包括大豆、黑豆、泥豆等,实施例以大豆为例进行说明。
[0013]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制曲房采取如下构造:框架采用泥土砖搭建,木板顶,顶部正中开一直径5(T60cm的活动门,以便于调整房内的温度与湿度,房内四个角落位置分别放置一个多层木架。
[0014]从大豆中提炼调味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大豆煮蒸
1.煮:将大豆筛选清洗后,在常压锅内大火煮,以大豆吸水膨胀、表面无皱皮、膨胀率在120-130%时捞出滤干。
[0015]2.蒸:大豆倒入甑内常压下大火蒸,待甑口有大量蒸汽冒出2飞分钟后倒出大豆冷却。蒸时保证大豆熟透无生心,相比煮前膨胀率为125~135%,且表皮无裂开。
[0016]蒸煮的目的是破坏豆子内部分子结构,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易于水解,淀粉达到糊化程度,溶出霉菌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豆子有生心不利于制曲发酵、且不利于在开水浸泡取桨过程充分提取营养物质。吸水量过大时表皮裂开则易霉烂变质、浸泡滤桨时豆子易糊化。
[0017](二)制曲
1.大豆上架
大豆出甑后冷却降温至32~36 V,将大豆平摊在簸箕内并将簸箕置于制曲房内的木架上,簸箕内的大豆厚度在2.5^3.2cm。
[0018]2.制曲
本发明制曲过程中对温度与湿度的要求相当宽松,除室温低于15°C时需要人工调整温度与湿度外,其余情况下采用自然接种制曲的方法。
[0019]大豆上架后,当室温在15°C以上,湿度高于68%时,直接密闭制曲房。否则在曲房中央放置一堆炉火,用于调整房内温度,炉火上放置盛水的锅,利用锅内蒸发的水汽来调整房内湿度。每8~12小时打开房门观察房内温、湿度情况,如温度超过40°C或湿度超过95%左右时,移开顶部的活动门通风,以达到调整室内温度或湿度。
[0020]24-36小时之后,大豆表面长满白色菌丝,大豆粘连结块,因房内不同方位存在温度、湿度差的原因,木架上、下各层的簸箕内菌丝生长情况不一致,此时需要对换木架中上、下层簸箕的位置,然后继续关闭房门。每6小时左右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当菌丝由白色变成浅灰色时,打开房门与顶部活动门通风,20-24小时左右之后即可完成制曲。
[0021]3.洗曲
制曲后的豆料在簸箕内成相互粘连的块状,将其从簸箕中剥离,并将结块的豆料打散后装入竹萝中。把装豆料的竹萝放入水池,待水充分浸湿所有豆料后将竹萝起水,之后用清水淋洗2~3遍后滤干水分,淋洗掉表面80-90%的霉菌。
[0022](三)发酵
将洗曲并滤干水份的豆料倒入发酵池内,打散结块并铺匀。在表面均匀淋上温度为20^35摄氏度的温水,淋水量以所有豆料湿润且发酵池底无大量积水为宜,密封发酵22~26小时,在制曲发酵微生物的作用下,自身会产生热量,温度慢慢升高,当中心温度达到40-44摄氏度时,透气降温;其间每6小时左右观察一次,如发现豆料表面干而不润,需要及时适量补水。之后将豆料移入渗水性较好的容器中继续发酵11-15小时左右。发酵是利用制曲发酵微生物将豆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0023]发酵以豆料软而不烂、颗粒完整、不脱皮为宜,方便充分提炼豆子中的营养成份。
[0024](四)开水浸泡滤浆 将发酵好的豆料置于木桶内,用开水浸泡15?25分钟,中途用木棍轻轻搅动豆料一次,使豆料中的营养成分充分溶于开水中,然后将水滤出。重复此步骤4飞次。
[0025](五)熬浆
将浆液置于锅内大火熬煮,使水份不断蒸发,待含水量降至50%左右时,改用小火熬煮,当含水量在5-10%时出锅,冷却后即是成品,为膏状、黑色或褐色,香气浓郁。
【权利要求】
1.一种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豆子先煮后蒸,使豆子熟透无生心,且表皮无开裂; (2)制曲,制曲温度15?40°C,湿度68?95%,菌丝由白色转为浅灰色之后再过20-24小时完成制曲,用水淋洗; (3)将制曲后的豆子淋上2(T35°C的水,发酵33?41小时; (4)将发酵好的豆料用热水浸泡并滤出浆液,将浆液熬制成膏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煮,使豆子膨胀无皱皮,膨胀率为120?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蒸,使豆子膨胀率为125?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热水浸泡是用开水浸泡15?2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熬制,蒸发掉浆液中90-95%的水份。
6.一种用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从豆类中提炼调味品的方法制备的调味品,其为黑色或褐色膏状。
【文档编号】A23L1/226GK103609982SQ201310611905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胡泰僧 申请人:胡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