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式油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522阅读:2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气式油炸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燃气式油炸锅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炸装置,具体为一种用燃气加热的主要用于炸鸡用的商用油炸锅或油炸炉。
背景技术
[0002]商业用油炸锅或油炸炉的体积及容量相对较大,在烹饪时需要有较大的电力相匹配(一般在10 30kw),对于一些电力欠缺的场所就不能使用了,更不适应无三相电源的地方使用,油炸锅或油炸炉是将相当数量的食品浸泡在油液中进行烹饪的一种器具,广泛应用于酒店、餐厅、食堂、及其他餐饮店,目前市场上的燃气油炸锅或油炸炉均采用底部直接由炉具作加热,或通过油锅中的管道加热,以达到炸制食品的目的,此方法虽然简单可行, 但长期使用就显得既不经济,热效率低,又不安全,锅内油液容易老化变焦,油内杂质增多, 加上高温老化,将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口感,易导致油液及食物焦化,产生不应有的致癌物。[0003]电热式油炸锅或油炸炉包括压力式炸锅或炸炉都采用周边加热方法,使底部腾空,减弱了油液的焦化程度,延长了油液的使用时间,本实用新型也采用了底部腾空的加热方式,大大减低了用油成本,同时对食品的安全卫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发明内容[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式油炸锅,采用特制的三叉式打交炉头作燃烧器,配合电子高压打火,先使常明火点燃,然后通过温度开关控制机构,用电磁控制燃烧器的气路通断,安全又节能,采用特殊设计的锅体缸体,使强大的火力对缸体周边加热,并在底部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低温区域,确保食用油中的杂物不受焦化,达到食品安全的目的。[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0006]燃气式油炸锅,其主要结构包括:支架,油箱,放油阀手柄,燃烧炉头总成,控制机构,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外耐火隔热板组件,前门及盖板,炸篮,锅体及背包;支架上设置有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和外耐火隔热板组件,油箱设置于支架下方,燃烧炉头总成于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内并接燃气瓶或燃气管路,油箱通过油管、滤油管活接连接至油泵进油口,油泵出油口连接至出油管,滤油管活接上还连接有放油阀手柄并通过油管连接至锅体下端的放油管,支架四周分别设置有前门及盖板,支架于前门上方上设置有控制机构,支架上方设置有锅体及背包,支架下端四角设置有脚轮,锅体内放置有炸篮。[0007]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点火器面板、电子控制板及电气箱底板、气量油阀控制,点火器面板、电子控制板设置于电气箱底板上,气量油阀控制连接至电子控制板,通过触压点火器面板控制电子打火器点燃燃气,通过电子控制板、气量油阀控制控制放油阀、油泵及电子打火器工作。[0008]所述的锅体,其下端设置有放油管,放油管依次连接有放油阀及放油管挡板,锅体侧面开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控温器,控温器连接至电子控制板,锅体 上方有锅盖,一侧的背包内设置排气管,出油管一端穿过背包放置于锅体上方。所述的锅体,其下部缸体底部有一弧形区,这一弧形区为加热区,加热时火焰沿着缸体底部的弧形区流动至缸体后部,然后再向后部上方通过排气管排出余热及废气,使缸体能等同于电热式的环形加热,使弧形区的油液温度比缸体底部的油温高,从而杜绝了在炸制食物时因掉落物高温加热发生焦味碳化,使油液过早老化和变味,达到了与电热燃气油炸锅同等效果,炸制的食品可口卫生,快速高效,彻底解决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因底部加热油液高速老化和掉落物焦化变味导致影响食物安全卫生问题。所述的油箱,其内设置有过滤板,用于过滤油中的杂物。所述的燃烧炉头总成,其结构包括:燃烧管、铜喷嘴、电子打火器、铝管、电磁阀、气量调节阀、手动控制阀、进气嘴等部件,燃烧管为三条在同一平面并排放置,且每条燃烧管上设置有 一排多个铜喷嘴,中间的燃烧管设置垂直的两排铜喷嘴,三条燃烧管间的中部及顶端通过铝管联通,且中间铝管通过点火架固定有电子打火器,顶端铝管通过直卡套依次固定有电磁阀、气量调节阀、手动控制阀,铝管的顶端设置为进气嘴。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制的燃烧炉头总成与控温器和燃气电磁阀相配合,对三叉式打交炉头进行电子点火、恒温控制、熄火保护及火力调节,实现安全可靠的控制燃气。本实用新型也同样适用于燃气炸鸡炉,采用三叉式打交的炉头结构,炉头上装有多只对应交叉的喷嘴,配合电子高压打火,先使常明火点燃,然后通过温度开关控制机构,用电磁控制燃烧器的气路通断,安全又节能,采用特殊设计的锅体缸体,使强大的火力对缸体周边加热,并在底部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低温区域,确保食用油中的杂物不受焦化,达到食品安全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烧炉头总成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_前门,2-放油阀手柄,3-点火器面板,4-电子控制板,5-面板窗,6-气量油阀控制,7-电器箱底板,8-左侧盖板,9-支架,10-电器,11-接线盒,12-接线盒盖板,13-油泵,14-放油管挡板,15-放油阀,16-锅体,17-锅盖,18-排气管,19-出油管,20-背包,21-后盖板,22-右侧盖板,23-脚轮,24-隔热桶,25-燃烧炉头总成,26-油箱盖,27-滤油管活接,28-过滤板,29-油箱,30-炸篮,31-内耐火隔热板组件,32-外耐火隔热板组件,33-控温器安装孔,161-油缸,162-缸体,163-弧形区,164-放油管,251-燃烧管,252-铜喷嘴,253-点火针,254-铝管,255-电磁阀,256-气量调节阀,257-手动控制阀,258-进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如图1 图3所示实施例,燃气式油炸锅,其主要结构包括:支架,油箱,放油阀手柄,燃烧炉头总成,控制机构,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外耐火隔热板组件,前门及盖板,炸篮,锅体及背包;支架上设置有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和外耐火隔热板组件,油箱设置于支架下方,燃烧炉头总成于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内并接燃气瓶或燃气管路,油箱通过油管、滤油管活接连接至油泵进油口,油泵出油口连接至出油管,滤油管活接上还连接有放油阀手柄并通过油管连接至锅体下端的放油管,支架四周分别设置有前门及左侧盖板、右侧盖板、后盖板,支架于前门上方上设置有控制机构,支架上方设置有锅体及背包,支架下端四角设置有脚轮, 锅体内放置有炸篮。[0020]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点火器面板、电子控制板及电气箱底板、气量油阀控制,点火器面板、电子控制板设置于电气箱底板上,电气箱底板上设置有各种电器,电气箱底板上连接有接线盒,接线盒上有接线盒盖,电子控制板嵌于面板窗上,气量油阀控制连接至电子控制板,通过触压点火器面板控制电子打火器点燃燃气,通过电子控制板、气量油阀控制控制放油阀、油泵及电子打火器工作。[0021]进一步地,所述的内耐火隔热板组件,由四块耐火挡板构成,其内为燃烧室。[0022]进一步地,所述的锅体,其下端设置有放油管,放油管依次连接有放油阀及放油管挡板,锅体侧面开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控温器,控温器连接至电子控制板,锅体上方有锅盖,一侧的背包内设置排气管,出油管一端穿过背包放置于锅体上方。[0023]进一步地,所述的锅体,其下部缸体底部有一弧形区,这一弧形区为加热区,加热时火焰沿着缸体底部的弧形区流动至缸体后部,然后再向后部上方通过排气管排出余热及废气,使缸体能等同于电热式的环形加热,使弧形区的油液温度比缸体底部的油温高,从而杜绝了在炸制食物时因掉落物高温加热发生焦味碳化,使油液过早老化和变味,达到了与电热燃气油炸锅同等效果,炸制的食品可口卫生,快速高效,彻底解决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因底部加热油液高速老化和掉落物焦化变味导致影响食物安全卫生问题。[0024]进一步地,所述的油箱,其内设置有过滤板,用于过滤油中的杂物。[0025]进一步地,见图3,所述的燃烧炉头总成,其结构包括:燃烧管、铜喷嘴、电子打火器、铝管、电磁阀、气量调节阀(含压电式打火器、常明火结构、热电偶)、手动控制阀、进气嘴等部件,燃烧管为三条在同一平面并排放置,且每条燃烧管上设置有一排多个铜喷嘴,中间的燃烧管设置垂直的两排铜喷嘴,三条燃烧管间的中部及顶端通过铝管联通,且中间铝管通过点火架固定有电子打火器,顶端铝管通过直卡套依次固定有电磁阀、气量调节阀、手动控制阀,铝管的顶端设置为进气嘴。[0026]使用时,燃气从进气管口接入后通过手动控制阀可以用人工方式开启及关闭总气源,当每天工作完毕,只需用手关闭手动控制阀即可关闭本系统的所有气源,确保用气安全,当打开手动控制阀时,燃气通过阀门进入到气量调节阀,当用手按下气阀手柄,并迅速向逆时针转动,可听到咔嚓声,使压电陶瓷受力打火,同时调节阀中的常明火气路自动接通,气体通过高压电火花点燃常明火、喷火口使其燃烧,常明火装置上,同时安有热电偶装置,当常明火火口点着后,喷射出来的火焰同时将热电偶加热,热电偶受热后产生热电效应,使安装在调节阀气路中的电磁阀打开,使常明火装置在长期通气燃烧,当发生常明火意外熄火,或因气源气压不当使常明火熄灭时,热电偶不能受热时,调气阀中的电磁阀就无法自动打开,从而阻断了燃气的通过,使燃气通路处于关闭状态,确保用气安全,当常明火经常燃烧时,该调气阀处于正常开启状态,用手转动调节阀上的调节钮,可控制气体流量的大小,从而确保打交式炉头的燃烧火力处于最佳状态。在气量调节阀与打交式炉头的气路之间安装有电磁控制阀,该电磁控 制由温度控制器进行控制,用户可根据自行需要的工作温度(一般在50 200°C )自行进行调节(本温度控制器的为±2°C )。确保烹饪的食品温度适宜。当温度到达设定的温度时,燃气电磁阀会自动关闭,当温度下降至设定温度以下时,能自动打开燃气电磁阀使炉头继续燃烧,从而达到恒温的目的。在打开炉头正常燃烧后,其火苗将在锅体下部的弧形燃烧室中燃烧,由于油缸下半部制成弧形加热区,使火焰沿着油缸下半部的弧形空间流动至油缸后部,然后再向后部上方排出余热及废气,使锅体下部能等同于电热式的环形加热,使底部的弧形下端的油液温度比加热区的油温低,从而杜绝了在炸制食物时因掉落物高温加热发生焦味碳化,使油液过早老化和变味,达到了与电热油炸锅(炉)同等效果,炸制的食品可口卫生,快速高效,彻底解决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因底部加热油液高速老化和掉落物焦化变味导致影响食物安全卫生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也同样适用于燃气压力炸锅、燃气炸鸡炉,敞开式燃气油炸锅中所采用的两叉、三叉式打交的炉头结构,炉头上装有多只对应交叉的喷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说明书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使用特征,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 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1.燃气式油炸锅,其主要结构包括:支架,油箱,放油阀手柄,燃烧炉头总成,控制机构,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外耐火隔热板组件,前门及盖板,炸篮,锅体及背包;油箱设置于支架下方,支架四周分别设置有前门及盖板,支架于前门上方上设置有控制机构,支架上方设置有锅体及背包,支架下端四角设置有脚轮,锅体内放置有炸篮,其特征在于,支架上设置有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和外耐火隔热板组件,燃烧 炉头总成于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内并接燃气瓶或燃气管路,油箱通过油管、滤油管活接连接至油泵进油口,油泵出油口连接至出油管,滤油管活接上还连接有放油阀手柄并通过油管连接至锅体下端的放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式油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点火器面板、电子控制板及电气箱底板、气量油阀控制,点火器面板、电子控制板设置于电气箱底板上,气量油阀控制连接至电子控制板,通过触压点火器面板控制电子打火器点燃燃气,通过电子控制板、气量油阀控制控制放油阀、油泵及电子打火器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式油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其下端设置有放油管,放油管依次连接有放油阀及放油管挡板,锅体侧面开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控温器,控温器连接至电子控制板,锅体上方有锅盖,一侧的背包内设置排气管,出油管一端穿过背包放置于锅体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式油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其下部缸体底部有一弧形区,这一弧形区为加热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式油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其内设置有过滤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式油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炉头总成,其结构包括:燃烧管、铜喷嘴、电子打火器、招管、电磁阀、气量调节阀、手动控制阀、进气嘴部件,燃烧管为三条在同一平面并排放置,且每条燃烧管上设置有一排多个铜喷嘴,中间的燃烧管设置垂直的两排铜喷嘴,三条燃烧管间的中部及顶端通过铝管联通,且中间铝管通过点火架固定有电子打火器,顶端铝管通过直卡套依次固定有电磁阀、气量调节阀、手动控制阀,铝管的顶端设置为进气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式油炸锅,支架上设置有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和外耐火隔热板组件,油箱设置于支架下方,燃烧炉头总成于内耐火隔热板组件内并接燃气瓶或燃气管路,油箱通过油管、滤油管活接连接至油泵进油口,油泵出油口连接至出油管,滤油管活接上还连接有放油阀手柄并通过油管连接至锅体下端的放油管,控制机构包括点火器面板、电子控制板及电气箱底板、气量油阀控制,锅体下部缸体底部有一弧形区,这一弧形区为加热区;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叉式打交炉头,用电磁控制燃烧器,安全又节能,采用特殊设计的锅体缸体,使强大的火力对缸体周边加热,并在底部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低温区域,确保食用油中的杂物不受焦化,达到食品安全的目的。
文档编号A21B5/08GK203136909SQ2013201731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8日
发明者丁朝标 申请人:上海一喜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