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揉捻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16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揉捻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包括安装架,该茶叶揉捻机组还包括用于提升茶叶的提升机、用于输送茶叶的输送装置、至少一组揉捻装置、用于控制各组揉捻装置的气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该茶叶揉捻机组运作的控制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上方,每组揉捻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下方,所述提升机与所述输送装置对接,所述输送装置与每组揉捻装置对接,每组揉捻装置的下方设有用于将揉捻后的茶叶震动输出的震动输送槽。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捻机组可实现自动化上料和下料,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捻机组可稳定控制各个揉捻机的压盖对茶叶揉捻压力以及控制揉捻压力的作用时间,揉捻质量稳定。
【专利说明】一种茶叶揉捻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揉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揉捻机组。
【背景技术】
[0002]揉捻是制茶的重要加工工序,其作用主要是破坏茶叶细胞、揉出茶汁,使冲泡的茶水滋味浓烈醇厚,并使茶叶初步成型。因此,揉捻是影响茶叶外形质量的主要工序,也是奠定茶叶耐泡度的关键环节。目前,桶盘结构的揉捻机以单机揉捻为主,揉捻效率低下;而且,该种揉捻机一般无计时装置,加压的时机和加压时间无机电控制,靠人工操作,随意性很大。因此揉捻质量得过分依赖操作者的技能,易导致同批次的茶叶质量存在差异,造成揉捻质量不稳定。同时,揉捻机的上料、调整压力和下料均靠人工操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揉捻机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揉捻机为单机揉捻,效率低下;且现有揉捻机需要人工上料,揉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包括安装架,该茶叶揉捻机组还包括用于提升茶叶的提升机、用于输送茶叶的输送装置、至少一组揉捻装置、用于控制各组揉捻装置的气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该茶叶揉捻机组运作的控制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上方,每组揉捻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下方,所述提升机与所述输送装置对接,所述输送装置与每组揉捻装置对接,每组揉捻装置的下方设有用于将揉捻后的茶叶震动输出的震动输送槽,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气动装置、每组揉捻装置、提升机连接,该气动装置与每组揉捻装置连接。
[0005]所述揉捻装置有两组,该两组揉捻装置分别设于安装架的前后两侧。
[0006]所述每组揉捻装置包括三台揉捻机。
[0007]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可前后方向传动茶叶的纵向传输装置和两个可左右方向传动茶叶的横向传输装置,纵向传输装置包括纵向输送槽、装设于该纵向输送槽内的纵向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该纵向输送带的第一伺服电机,该纵向输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出料口 ;两个横向传输装置分别装设于两组揉捻装置的上方,横向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输送槽、装设于该第一横向输送槽内的第一横向输送带、用于驱动该第一横向输送带的第二伺服电机、第二横向输送槽、装设于该第二横向输送槽内的第二横向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二横向输送带的第三伺服电机,该第一横向输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出料口,该第二横向输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出料口;提升机的出料口与该纵向输送槽对接,两个第一横向输送槽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出料口的下方;每组揉捻装置中的三台揉捻机依次为第一揉抢机、第二揉抢机、第三揉抢机,第一横向输送槽一端的第二出料口对接第一揉抢机,第一横向输送槽另一端的第二出料口对接第二横向输送槽,第二横向输送槽的两端的第三出料口分别对接第二揉捻机和第三揉捻机。
[0008]所述安装架上还设有一扶梯,该扶梯的一端连接地面,该扶梯的另一端装设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部。
[0009]所述揉捻机包括机架、揉桶、用于带动该揉桶转动的传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茶叶揉捻压力的加压机构,所述机架装设于所述安装架上,该揉桶的下方设有揉盘,该揉盘内设有揉骨,该揉盘装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加压机构包括主气缸和压盖,该主气缸与所述气动装置连接,该主气缸装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压盖设于所述揉桶的上方,该主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压盖固定连接,该主气缸的活塞上设有磁环,该主气缸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和三个磁环感应开关,该三个磁环感应开关设于所述气缸体内,且该三个磁环感应开关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该压力传感器和所有磁环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0010]所述揉桶包括桶体、连接于该桶体上端的挡料板以及连接于该挡料板的进料槽,该挡料板向桶体外侧倾斜地设置。
[0011]所述揉盘的中部设有出料门,所述机架上设有控制该出料门开闭的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与所述气动装置连接。
[0012]所述揉盘还配设有用于紧扣所述出料门的门把装置,该门把装置包括紧扣把手和装设于机架上的第二气缸,该紧扣把手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该第二气缸与所述气动装置连接。
[0013]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用于显示和控制参数的显示面板。
[0014]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方法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捻机组可实现自动化上料和下料,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其二,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捻机组可稳定控制各个揉捻机的压盖对茶叶揉捻压力以及控制揉捻压力的作用时间,揉捻质量稳定。其三,茶叶揉捻机组的揉捻机设有三个磁环感应开关,控制装置可根据压盖达到的不同位置,从而控制不同的揉捻压力,使揉捻机具有轻揉、中揉以及重揉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茶叶揉捻机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包括安装架10、用于提升茶叶的提升机11、用于输送茶叶的输送装置12、两组揉捻装置13、用于控制各组揉捻装置13的气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控制该茶叶揉捻机组运作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输送装置12设于安装架10的上方,每组揉捻装置13安装于安装架10的下方,提升机11与输送装置12对接,输送装置12与两组揉捻装置13对接,每组揉捻装置13的下方设有用于将揉捻后的茶叶震动输出的震动输送槽14。震动输送槽14包括震动槽和用于使该震动槽产生震动的振动电机。控制装置分别与气动装置、两组揉捻装置13、提升机11连接,该气动装置分别与两组揉捻装置13连接。两组揉捻装置13分别设于安装架10的前后两侧,该两组揉捻装置13,每组揉捻装置13包括三台揉捻机。
[0021]如图1和图4所示,输送装置12包括可前后方向传动茶叶的纵向传输装置15和两个可左右方向传动茶叶的横向传输装置16,纵向传输装置15包括纵向输送槽151、装设于该纵向输送槽151内的纵向输送带152以及用于驱动该纵向输送带152的第一伺服电机(图中未不出),该纵向输送槽15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出料口 153。
[0022]如图1和图4所示,两个横向传输装置16分别装设于两组揉捻装置13的上方,横向传输装置16包括第一横向输送槽161、装设于该第一横向输送槽161内的第一横向输送带163、用于驱动该第一横向输送带163的第二伺服电机(图中未不出)、第二横向输送槽165、装设于该第二横向输送槽165内的第二横向输送带166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二横向输送带166的第三伺服电机(图中未不出)。该第一横向输送槽16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出料口 168,该第二横向输送槽165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出料口 169。提升机11的出料口与该纵向输送槽151对接,两个第一横向输送槽161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出料口 153的下方。每组揉捻装置13中的三台揉捻机依次为第一揉捻机131、第二揉捻机132、第三揉捻机133,第一横向输送槽161 —端的第二出料口 168对接第一揉抢机131,第一横向输送槽161另一端的第二出料口 168对接第二横向输送槽132,第二横向输送槽165的两端的第三出料口169分别对接第二揉捻机132和第三揉捻机133。
[0023]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架10上还设有一扶梯17,该扶梯17的一端连接地面,该扶梯17的另一端装设于安装架10的顶部。安装架10的顶部设有走道。该扶梯17和走道方便工作人员爬上茶叶揉捻机组进行检修。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揉捻机包括机架181、揉桶182、用于带动该揉桶182转动的传动机构183以及用于控制茶叶揉捻压力的加压机构184,机架181装设于安装架10上,该揉桶182的下方设有揉盘185,该揉盘185内设有揉骨186,该揉盘185装设于机架181上。加压机构184包括主气缸187和压盖188,该主气缸187与气动装置连接,该主气缸187装设于机架181上,压盖188设于揉桶182的上方,该主气缸187的伸缩杆189与压盖188固定连接,该主气缸188的活塞(图中未示出)上设有磁环(图中未示出),该主气缸187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三个磁环感应开关(图中未示出),该三个磁环感应开关设于所述气缸体187内,且该三个磁环感应开关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该压力传感器和所有磁环感应开关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揉盘185的中部设有出料门(图中未示出),机架181上设有控制该出料门开闭的第一气缸190,该第一气缸190与气动装置连接。揉盘185还配设有用于紧扣出料门的门把装置,该门把装置包括紧扣把手191和装设于机架上的第二气缸192,该紧扣把手191与第二气缸192连接,该第二气缸192与气动装置连接。揉桶182包括桶体193、连接于该桶体193上端的挡料板194以及连接于该挡料板194的进料槽195,该挡料板194向桶体193外侧倾斜地设置。
[0025]控制装置上设有用于显示和控制参数的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显示面板上可设置茶叶的轻揉时间、轻揉压力、中揉时间、中揉压力、重揉时间、重揉压力。控制装置可将气动装置流入揉捻机的气体流量按照比例转换成电流,并将该电流换算成压力数据,然后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出该压力数据,从而使控制装置更精准、更灵活地控制该茶叶揉捻机组的揉捻机的压盖188的揉捻压力。
[0026]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轻揉时间、轻揉压力、中揉时间、中揉压力、重揉时间、重揉压力。设置这些参数后,启动该系统,将茶叶放入提升机11内,提升机11将茶叶由地面提升到纵向输送槽151内。假设两组揉捻装置13为第一组揉捻装置和第二组揉捻装置,第一伺服电机正转,茶叶送至第一组揉捻装置,第一伺服电机反转,茶叶送至第二组揉捻装置。由前述可知,每组揉捻装置13内的三台揉捻机为第一揉捻机131、第二揉捻机132、第三揉捻机133。第一伺服电机正向转动,纵向输送带152将该茶叶送向纵向输送槽151—端的第一出料口 153,茶叶由该第一出料口 153落入该端的第一横向输送槽161内。然后,第二伺服电机正转,第一横向输送槽161内的第一横向输送带163将茶叶送向与第一揉抢机131对接一端的第二出料口 168,茶叶由该端的第二出料口 168落入第一揉捻机131的揉桶182内;当该第一揉捻机131装完茶叶后,第二伺服电机反转,第一横向输送槽161内的第一横向输送带163将茶叶送向另一端的第二出料口 168,茶叶由该另一端的第二出料口 168落入该端的第二横向输送槽165内。然后,第三伺服电机正转,第二横向输送槽165内的第二横向输送带166将茶叶送向与第二揉抢机132对接的第三出料口(图中未示出),茶叶由该端的第三出料口落入该端的第二揉捻机132的揉桶内;当该第二揉捻机132装完茶叶后,第三伺服电机反转,第二横向输送带166则将茶叶送向另一端的第三出料口 169上,茶叶由该另一端的第三出料口 169落入该端的第三揉捻机133的揉桶内。当该第一组揉捻装置都装完茶叶后,第一伺服电机反转,茶叶送至第二组揉捻装置,按上述步骤将茶叶输送到第二组揉捻装置内。按上述步骤,在第一组揉捻装置和第二组揉捻装置之间循环运作,直至完成茶叶的揉捻过程。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茶叶揉捻机组的各个揉捻机的工作过程如下:茶叶落入揉桶182内,揉捻机的传动机构183带动揉桶182转动。揉桶182转动的同时,控制装置控制主气缸187运作,主气缸187的伸缩杆189向下运动,压盖188随着伸缩杆189由初始位置往下运动,活塞也随着伸缩杆189向下运动,当活塞上的磁环向下推动到上位磁环感应开关的位置的时候,上位磁环感应开关将信号传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使压盖188的高度保持不变,控制装置根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主气缸187内的气体压力,使压盖188达到设定的轻揉压力,以对茶叶进行轻揉。当保持该轻揉压力的时间达到设定的轻揉时间后,伸缩杆189继续向下推进,活塞继续随着伸缩杆189往下运动,当活塞上的磁环向下推动到中位磁环感应开关的位置时候,中位磁环感应开关将信号传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使压盖188的高度保持不变,控制装置根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主气缸187内的气体压力,使压盖188达到设定的中揉压力,以对茶叶进行中揉。当保持该中揉压力的时间达到设定的中揉时间后,伸缩杆189继续向下推进,活塞继续随着伸缩杆189往下运动,当活塞上的磁环向下推动达到下位磁环感应开关的位置时候,下位磁环感应开关将信号传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使压盖188的高度保持不变,控制装置根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主气缸187内的气体压力,使压盖188达到设定的重揉压力,以对茶叶进行重揉。当保持该重揉压力的时间达到设定的重揉时间后,伸缩杆189往上回升,压盖回到起始位置,暂停Is时间后,压盖又随着伸缩杆189往下移动,再一次完成上述的轻揉、中揉以及重揉的动作,如此反复7?8次后,SP完成了对茶叶的揉捻。此时,第二气缸192松压,紧扣把手191松开出料门,第一气缸190也松压,出料门开启,揉捻后的茶叶完全掉落到震动输送槽14上,震动输送槽14将茶叶送出。
[00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捻机组可实现自动化上料和下料,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捻机组可稳定控制揉捻机的压盖对茶叶揉捻压力以及控制揉捻压力的作用时间,揉捻质量稳定。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揉捻机组的揉捻机设有三个磁环感应开关,控制装置可根据压盖188达到的不同位置,从而控制不同的揉捻压力,使揉捻机具有轻揉、中揉以及重揉的功能。
[0029]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
1.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包括安装架,其特征在于:该茶叶揉捻机组还包括用于提升茶叶的提升机、用于输送茶叶的输送装置、至少一组揉捻装置、用于控制各组揉捻装置的气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该茶叶揉捻机组运作的控制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上方,每组揉捻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下方,所述提升机与所述输送装置对接,所述输送装置与每组揉捻装置对接,每组揉捻装置的下方设有用于将揉捻后的茶叶震动输出的震动输送槽,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气动装置、每组揉捻装置、提升机连接,该气动装置与每组揉捻装置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揉捻装置有两组,该两组揉捻装置分别设于安装架的前后两侧。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每组揉捻装置包括三台揉捻机。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其特征是: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可前后方向传动茶叶的纵向传输装置和两个可左右方向传动茶叶的横向传输装置,纵向传输装置包括纵向输送槽、装设于该纵向输送槽内的纵向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该纵向输送带的第一伺服电机,该纵向输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出料口 ;两个横向传输装置分别装设于两组揉抢装置的上方,横向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输送槽、装设于该第一横向输送槽内的第一横向输送带、用于驱动该第一横向输送带的第二伺服电机、第二横向输送槽、装设于该第二横向输送槽内的第二横向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二横向输送带的第三伺服电机,该第一横向输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出料口,该第二横向输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出料口 ;提升机的出料口与该纵向输送槽对接,两个第一横向输送槽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出料口的下方;每组揉捻装置中的三台揉捻机依次为第一揉捻机、第二揉捻机、第三揉捻机,第一横向输送槽一端的第二出料口对接第一揉抢机,第一横向输送槽另一端的第二出料口对接第二横向输送槽,第二横向输送槽的两端的第三出料口分别对接第二揉捻机和第三揉捻机。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架上还设有一扶梯,该扶梯的一端连接地面,该扶梯的另一端装设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部。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揉捻机包括机架、揉桶、用于带动该揉桶转动的传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茶叶揉捻压力的加压机构,所述机架装设于所述安装架上,该揉桶的下方设有揉盘,该揉盘内设有揉骨,该揉盘装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加压机构包括主气缸和压盖,该主气缸与所述气动装置连接,该主气缸装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压盖设于所述揉桶的上方,该主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压盖固定连接,该主气缸的活塞上设有磁环,该主气缸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和三个磁环感应开关,该三个磁环感应开关设于所述气缸体内,且该三个磁环感应开关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该压力传感器和所有磁环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揉桶包括桶体、连接于该桶体上端的挡料板以及连接于该挡料板的进料槽,该挡料板向桶体外侧倾斜地设置。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揉盘的中部设有出料门,所述机架上设有控制该出料门开闭的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与所述气动装置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揉盘还配设有用于紧扣所述出料门的门把装置,该门把装置包括紧扣把手和装设于机架上的第二气缸,该紧扣把手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该第二气缸与所述气动装置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用于显示和控制参数的显示面板。
【文档编号】A23F3/12GK203563638SQ201320781262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黄春池, 陈加友, 黄思海 申请人: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