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127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反应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应杯,其除了具有容置部外,还具有注液部,该注液部具有倾斜设置的注液壁,注液壁的下端与容置部的上端连接,注液时利用注液工具(如排液针)将液体注到注液壁上,注液液体可顺着注液壁流入到反应腔内,避免直接滴入液体造成液体飞溅,减少交叉污染。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组分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组分提取技术中用于承载反应 液的反应杯。 反应杯

【背景技术】
[0002] 组分提取是指将感兴趣组分从包含该组分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组分提取技术在生 物物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核酸的提取。核酸提取技术主要是指将核酸与蛋白质、多 糖、脂肪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分开,以用于检测。核酸检测技术就是直接对基因序列和结构进 行测定。由于核酸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理论上讲只需要一条目标核酸片段即可检出阳性结 果,因此在核酸提取过程中,对防止交叉污染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核酸提取过程不 能采用共用器件,核酸提取仪需要采用一次性耗材进行核酸提取操作,而所有的操作均是 围绕着承载反应液的反应杯而进行,因此反应杯的结构对防止交叉污染这一目的具有非常 大的影响,例如现有分注反应液时,都是直接利用排液针伸入到反应杯内将液体直接滴入 到反应杯内液面上进行分注,但直接滴入液体容易造成液体的飞溅,飞溅的液体进入其他 反应杯中将会造成交叉污染。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的反应杯。
[0004]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反应杯,所述反应杯包括容置部,所述 容置部具有细长的反应腔,用于存放反应液,所述反应杯还包括注液部,所述注液部具有倾 斜设置的用于导引液体流下的注液壁,所述注液壁的下端与容置部连接,注液液体可顺着 注液壁流入到反应腔内。
[0005] 作为所述反应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液部为上大下小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 为所述注液壁,所述筒体的下端连接于容置部的上端。
[0006] 作为所述反应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部包括柱形筒和锥形筒,所述柱形筒具 有柱形腔,所述锥形筒具有锥形腔,所述锥形筒连接于柱形筒下端,所述柱形腔和锥形腔连 通形成所述反应腔,所述锥形腔的底部封口。
[0007] 作为所述反应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腔的底部呈球面形。
[0008] 作为所述反应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杯还包括用于机械手夹持的夹持部,所 述夹持部、容置部和注液部一体固定。
[0009] 作为所述反应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部为筒状,其设置于注液部的上端。
[0010] 作为所述反应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腔的深度大小为柱形腔直径大小的5倍 以上。
[0011]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12] 本申请所提供的反应杯,其除了具有容置部外,还具有注液部,该注液部具有倾斜 设置的注液壁,注液壁的下端与容置部的上端连接,注液时利用注液工具(如排液针)将液 体注到注液壁上,注液液体可顺着注液壁流入到反应腔内,避免直接滴入液体造成液体飞 溅,减少交叉污染。
[0013] 进一步地,还可使注液部为上大下小的筒体,其下端小口与容置部的上端联接,液 体顺着筒壁向下经小口慢慢流入到反应腔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申请反应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注液示意图;
[0016]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夹持移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 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 是便于本对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
[0018] 实施例一:
[0019] 请参考图1,反应杯1包括夹持部2、注液部3和容置部。
[0020] 如图1和2所示,该容置部具有细长的反应腔6,用于容置反应液。
[0021] 在本实施例一中,容置部包括柱形筒4和锥形筒5。柱形筒4具有柱形腔,锥形筒 5具有锥形腔,锥形筒5连接于柱形筒4下端,柱形腔和锥形腔连通形成反应腔6。锥形腔 的底部封口,而该底部可以呈球面形。经过实验验证,该反应腔的形状便于在较低的混匀速 度下实现反应液的混匀,降低溅液风险。
[0022] 根据本领域常识,当反应腔6的深度大于管腔的直径时,认为该反应腔为细长反 应腔6。
[0023] 本实施例一中,反应腔6的深度可以为柱形腔的直径5倍以上,该5倍以上包括5 倍,该比例的反应腔6可以减少混匀反应液时溅出液滴,从而减小交叉污染的概率。
[0024]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应腔6也可单独为柱形或锥形,或者为其他反应杯1形状。
[0025] 该注液部3为上大下小的筒体,筒体的内壁为注液壁,注液壁倾斜设置,筒体的下 端连接于容置部的上端,如图2所示,注液时利用注液工具(如排液针7)将液体注到注液 壁上,注液液体可顺着注液壁流入到反应腔6的腔壁,进而流入反应腔6内,避免直接滴入 液体造成液体飞溅,减少交叉污染。
[0026]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注液部也可不设置成筒状,例如单独设置一倾斜部件作为 注液部,该倾斜部件自容置部的上端伸出,其具有倾斜面作为注液壁。进一步地,该倾斜面 也可做成凹槽形,凹槽将液体导向反应腔6内,避免液体从倾斜面侧边泄漏。
[0027] 该夹持部2是在需要移动反应杯1时,便于机械手夹持反应杯1进行移动等操作。 如图3所示,机械手8驱动电机驱动机械手手指部分9夹持住夹持部2,从而使反应杯1随 机械手8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反应杯1自始至终无需相对移动,也可省去该夹 持部2。
[0028] 为了便于模具成型,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应杯1为上端开口的回转对称容器,如夹 持部2、柱形筒4都为圆柱形。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部2、注液部3和容置部也都可以是 方形柱体。
[0029]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权利要求】
1. 一种反应杯,所述反应杯包括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具有细长的反应腔,用于存放反 应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还包括注液部,所述注液部具有倾斜设置的用于导引液体流 下的注液壁,所述注液壁的下端与容置部连接,注液液体可顺着注液壁流入到反应腔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部为上大下小的筒体,所述筒体 的内壁为所述注液壁,所述筒体的下端连接于容置部的上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包括柱形筒和锥形筒,所述柱 形筒具有柱形腔,所述锥形筒具有锥形腔,所述锥形筒连接于柱形筒下端,所述柱形腔和锥 形腔连通形成所述反应腔,所述锥形腔的底部封口。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底部呈球面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的深度大小为柱形腔直径大 小的5倍以上。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还包括用于机械 手夹持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容置部和注液部一体固定。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为筒状,其设置于注液部的上 端。
【文档编号】C12M1/00GK203904334SQ20142032413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王海, 马杰, 蒋凯平 申请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