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蚬蛤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6372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贝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乌蚬蛤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蛤蜊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是一种低热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因其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钙质含量高,味道鲜美,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蛤蜊的味道虽然鲜美,但是有许多蛤蜊体内的沙子很多,并且很难清除,吃了带沙子的蛤蜊不但牙渗,而且会影响你的食欲。因此,如能较好的解决蛤蜊去沙以及加工方法的问题,将其加工成软包装的、开袋即食的、美味可口的蛤蜊产品不但方便消费者的需求,也将有助于蛤蜊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蚬蛤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乌蚬蛤放入35-38摄氏度的小苏打温水溶液中;

(2)采用LED光照射乌蚬蛤:具体采用15-25min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15-20lx,光照的色温均为5500-6000K;

(3)将步骤(2)处理之后的乌蚬蛤用浓度小于10%的盐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蒸锅内,温度保持100℃,蒸4~6分钟,去壳,取得完整的乌蚬蛤肉;

(4)将步骤(3)处理之后的乌蚬蛤加压至350MPa,保压3min;

(5)将步骤(4)处理之后的乌蚬蛤用自来水再次清洗、沥干;

(6)以沥干的乌蚬蛤肉的重量为单位,称重加入调味品,调味品中食盐为乌蚬蛤肉重量的1% ~ 3%,糖3% ~ 5%,味精0.5% ~ 1.5%,鲜味剂0.01% ~ 0.05%,料酒0.5% ~ 3%,辣椒精油0.02% ~ 0.06%,混合并搅拌均匀,浸味时间为40~60分钟;

(7)将入味好的乌蚬蛤肉加热至100摄氏度,时间8~10分钟,然后真空冷却;

(8)置于冷库中冷藏,并采用真空包装。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乌蚬蛤加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下加工出来的乌蚬蛤,其体内的沙子很多,口感变差;采用该方法加工出来的乌蚬蛤安全无毒、味道鲜美,非常适合商业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乌蚬蛤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乌蚬蛤放入35-38摄氏度的小苏打温水溶液中。具体地,将乌蚬蛤放入38摄氏度的小苏打水溶液中,以加速其吐沙。又或者,小苏打水溶液的温度还可为35摄氏度或者36摄氏度,实践证明,在此温度下,乌蚬蛤的吐沙效果最好。

(2)采用LED光照射乌蚬蛤:具体采用15-25min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15-20lx,光照的色温为5500-6000K。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LED光照射时间为20min,光照强度为20lx,光照的色温为5500K。当然,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LED光照射时间为25min,光照强度为15lx,光照的色温为6000K;又或者,LED光照射时间为15min,光照强度为20lx,光照的色温为5800K;上述实施例下的采用LED光照乌蚬蛤,使得乌蚬蛤的吐沙效果较好。

(3)将步骤(2)处理之后的乌蚬蛤用浓度小于10%的盐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蒸锅内,温度保持100℃,蒸4~6分钟,去壳,取得完整的乌蚬蛤肉。具体地,采用浓度为8%的盐水冲洗干净乌蚬蛤,然后放入蒸锅内,温度保持100℃,蒸5分钟,去壳,取得完整的乌蚬蛤肉。

(4)将步骤(3)处理之后的乌蚬蛤加压至350MPa,保压3min;如此处理,灭菌可达90%以上,可有效延长乌蚬蛤的保质期(较之传统方法可延长8-10d),并且不影响口感。

(5)将步骤(4)处理之后的乌蚬蛤用自来水再次清洗、沥干。

(6)以沥干的乌蚬蛤肉的重量为单位,称重加入调味品,调味品中食盐为乌蚬蛤肉重量的1% ~ 3%,糖3% ~ 5%,味精0.5% ~ 1.5%,鲜味剂0.01% ~ 0.05%,料酒0.5% ~ 3%,辣椒精油0.02% ~ 0.06%,混合并搅拌均匀,浸味时间为40~60分钟。

优选地,调味品中食盐为乌蚬蛤肉重量的2%,糖3%,味精1.5%,鲜味剂0.02%,料酒0.5%,辣椒精油0.02%,混合并搅拌均匀,浸味时间为60分钟,如此,乌蚬蛤的口感较好。

(7)将入味好的乌蚬蛤肉加热至100摄氏度,时间8~10分钟,然后真空冷却。如此,再次高温杀菌一次,以保证其质量。

(8)最后,置于冷库中冷藏,并采用真空包装。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乌蚬蛤加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下加工出来的乌蚬蛤,其体内的沙子很多,口感变差;采用该方法加工出来的乌蚬蛤安全无毒、味道鲜美,非常适合商业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