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3907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及其红茶,具体涉及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包括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茶多酚、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其中脂质、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很难溶于水中,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和一些矿物质等成分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在水中的成分可以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产生有益效果并影响茶的滋味。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约占新鲜茶叶干重总量的20%-35%,茶味里面的核心就是茶多酚,即茶多酚的各种组分例如儿茶素和茶氨酸等的鲜爽味道混合而成。当新鲜茶叶经过加工以后,其中的一些成分会发生变化,例如加工温度过高,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容易流失;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被氧化的越多,产物茶色素的含量相应增加。茶的不同加工方法就是使茶中各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加工出不同滋味的茶。

茶按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其中红茶的发酵程度最大,随着发酵的进行茶叶中的茶多酚不断被氧化,生成茶黄素,再变成茶红素,由于茶多酚中简单的儿茶素呈苦味、酯型的儿茶素除苦外还有一些涩味,所以茶多酚的含量降低使得茶叶的苦涩口感减弱,变得非常醇和、暖心暖胃。滇红茶采用大叶茶为原料,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发酵后得到的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也相对较高,茶红素和茶黄素统称为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脑梗塞和血小板凝集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个治疗作用。所以红茶在口感上和功能上均有优于其他茶品的特点,受到大家欢迎。

但红茶在发酵过程中一些有效成分会被氧化流失,为降低有效成分的流失,一种的新的红茶加工方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蜜柑香型古树红茶,通过精选原料和对传统生产工艺的改进,解决现有红茶制作时其中有效成分大量流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选料、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

作为优选的,所述选料是4-5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作为优选的,所述萎凋是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作为优选的,所述揉捻是将茶叶揉捻60-70分钟至条索紧结,有茶汁流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酵是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5-28摄氏度、湿度85-95%发酵6-7.3小时。

作为优选的,所述烘干是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0-12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小于7.5%后,摊凉至18-25摄氏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酵前还包括冷冻,将茶叶置于零下18至零下22摄氏度冷藏3-5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所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

本发明精选树龄超过200年的古树茶叶作为原料,并增加了冷冻工艺,钝化了茶叶中各种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流失,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泽、滋味、香气,尤其是新鲜度,本发明蜜柑香型古树红茶中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5%。茶多酚是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物质的主要成分,能够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作用;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动脉粥样化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够降血压、降血糖、抗血栓、防治中风、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辐射和抗衰老等作用。咖啡因可以有效抵抗威胁我们身体健康的、造成如心肌病变、动脉硬化、中风、肺气肿、巴金森氏症的自由基;增强血管收缩,避免血管扩强而头痛;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通过精选原料、控制加工工艺使茶多酚、氨基酸和茶中的一些糖类物质的滋味相结合,得到的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发明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精选了原料并改进了加工方法,使得本发明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外观极富美感。

2)本发明通过各个加工步骤选择以及工艺参数的实验,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含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

3)本发明通过多次试验,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一些糖类物质相结合,使得本发明方法得到红茶的茶味厚重,有蜜柑般甜味。

4)本发明通过控制生产工艺改变茶叶中茶色素的含量,使得到的红茶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4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

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60分钟至条索紧结。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5摄氏度、湿度85%发酵6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18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普通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柑香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35%以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5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二叶。

萎凋:将茶放入萎凋槽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70分钟至条索紧结。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8摄氏度、湿度95%发酵7.3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20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后,摊凉至25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5.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4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二叶。

萎凋:将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63分钟至条索紧结。

冷冻:将茶叶置于零下18摄氏度冷藏3小时。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6摄氏度、湿度88%发酵6.6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4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小于7.5%后,摊凉至19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6.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4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

萎凋:将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68分钟至条索紧结。

冷冻:将茶叶置于零下22摄氏度冷藏5小时。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7摄氏度、湿度92%发酵7.1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8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后,摊凉至23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6.2%。

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选料:选择5月份采摘的、树龄200年以上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二叶。

萎凋:将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

揉捻:将茶叶重揉捻69分钟至条索紧结。

冷冻:将茶叶置于零下21摄氏度冷藏3.4小时。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7摄氏度、湿度94%发酵6.9小时。

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19摄氏度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22摄氏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蜜柑香型古树红茶叶片较滇红茶肥厚,条索肥硕紧条状,色泽油润,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汤色透亮有光泽,喉咙舒适度较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叶底茶梗有韧性,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的总含量达到36.3%。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