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白石岩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白石岩茶源于建瓯市北部的小松镇境内.海拔1006m,奇峰上终年云雾镰绕,四面环山,舞林密布,漫射光强,气候独特,土壤为沙质壤地.得天独厚的环境。从而形成岩蒹的色、香、昧优良品质.随着茶叶对外贸易量的扩大,制茶技术的迅速发晨,生产客观条件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建瓯市是乌龙茶生产大县,如何发挥区域优势,继续保持和提高其品质,向社会生产提供更多的茶叶精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是当前茶叶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白石岩茶制作方法。
本发明白石岩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鲜叶选用中开面一芽三、四叶及对夹二叶的嫩绿光滑成熟新梢作原料,剔除梗蒂、老叶、断梢、单叶、碎片及非茶类夹杂物,采摘方法用机采;
第二步,萎凋,将鲜叶薄摊于晒青场地谷席上或地面上萎凋,厚度40-60mm,采用二晒二凉萎凋法进行,第一次晒15-20分钟收青,摊凉30-40分钟交替进行;第二次晒30-35分钟收青摊凉;
第三步,做青,将晒青后鲜叶装入综合做青机,开机摇动3-5转停机静置吹风,当鲜叶转色后,开机第一次轻摇3-4分钟停机吹风,3 0分钟后第二次开机摇青,摇5-8分钟停机继续吹风,45分钟后第三次摇青,摇10-15分钟停机吹风;待叶色转暗,芽梢柔软下垂,茶香微显时开机重摇30-45分钟,直至花香显露浓郁时停机堆青发酵,整个摇青阶段历时4-5小时;
第四步,杀青,将茶青投入11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255-265度,每次投叶量30公斤,每锅每攻杀青时间5-6分钟;
第五步,揉捻,采用4 0型揉捻机进行揉捻,其投叶量按一锅一揉筒即30公斤,每次揉捻时间6-7分钟,揉捻至杀青叶成条形、茶汁外溢、叶表有粘榈状为宜下机;
第六步,毛火,初烘时温度掌握在175-185℃,按先高后低方法进行,待茶叶达7成千,手摸有刺手感时下机包揉;
第七步,包揉,每次包揉量为1 0公斤,条形紧结油润,然后松带解块摊凉;
第八步,复火,白复烘采用焙笼焙烤,火温掌控在80-85度之间采用低温慢烤,烤至茶叶花香明显,条形紧结卷曲,足千成茶下焙;
第九步,毛茶,茶叶烘干后,防止潮湿和异味,及时装入茶袋内,打开袋口散发热气,待一个星期茶叶火温余气完全消失后,筛去茶末,包装扎好。
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白石岩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鲜叶选用中开面一芽三、四叶及对夹二叶的嫩绿光滑成熟新梢作原料,剔除梗蒂、老叶、断梢、单叶、碎片及非茶类夹杂物,采摘方法用机采;
第二步,萎凋,将鲜叶薄摊于晒青场地谷席上或地面上萎凋,厚度40-60mm,采用二晒二凉萎凋法进行,第一次晒15-20分钟收青,摊凉30-40分钟交替进行;第二次晒30-35分钟收青摊凉;
第三步,做青,将晒青后鲜叶装入综合做青机,开机摇动3-5转停机静置吹风,当鲜叶转色后,开机第一次轻摇3-4分钟停机吹风,3 0分钟后第二次开机摇青,摇5-8分钟停机继续吹风,45分钟后第三次摇青,摇10-15分钟停机吹风;待叶色转暗,芽梢柔软下垂,茶香微显时开机重摇30-45分钟,直至花香显露浓郁时停机堆青发酵,整个摇青阶段历时4-5小时;
第四步,杀青,将茶青投入11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255-265度,每次投叶量30公斤,每锅每攻杀青时间5-6分钟,杀青适度的叶质柔软:折梗不断、叶色暗绿、青草气消退、清番散发、手捏茶青成团、松手不散;
第五步,揉捻,采用4 0型揉捻机进行揉捻,其投叶量按一锅一揉筒即30公斤,每次揉捻时间6-7分钟,揉捻至杀青叶成条形、茶汁外溢、叶表有粘榈状为宜下机;
第六步,毛火,初烘时温度掌握在175-185℃,按先高后低方法进行,待茶叶达7成千,手摸有刺手感时下机包揉;
第七步,包揉,每次包揉量为1 0公斤,条形紧结油润,然后松带解块摊凉;
第八步,复火,白复烘采用焙笼焙烤,火温掌控在80-85度之间采用低温慢烤,烤至茶叶花香明显,条形紧结卷曲,足千成茶下焙;
第九步,毛茶,茶叶烘干后,防止潮湿和异味,及时装入茶袋内,打开袋口散发热气,待一个星期茶叶火温余气完全消失后,筛去茶末,包装扎好。
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白石岩茶通过精工细制,制成品质较大宗茶有显著提高,其成品特征在外形上,条索紧结,光滑油亮,匀整度好,条形较一致;在内质上.香气高雅、入口甘甜.有留齿香,汤色金黄、清澈透明,叶底肥厚柔软、明亮,手抓有海绵感,极耐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