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米的加工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大米营养流失率的糊化工艺。
背景技术:
:大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一半。因此保证水稻健康生长显得尤为重要。人们日常食用大米时,多需要进行淘洗操作,此举不可避免的造成大米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流失,进而降低了其食用价值,虽然人们不断避免操作的不当,但起到的效果可谓杯水车薪。对此,人们利用糊化等方式降低加工处理过程中营养的流失率,但效果无法令人满意,亟需进一步的改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降低大米营养流失率的糊化工艺,能有效降低淘洗等加工时营养的流失率。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降低大米营养流失率的糊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涂膜液配制:按对应重量份称取各物质配制成涂膜液,所述涂膜液中各物质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0.04~0.06%琼脂、0.05~0.08%海藻胶、0.06~0.09%白明胶、0.01~0.03%蔗糖酯、0.01~0.02%苹果酸、0.02~0.04%麦芽糖,余量为水;(2)大米浸泡:将大米与步骤(1)制得的涂膜液按质量比1:4~6混合后,加热保持温度为33~35℃,以140~160转/分钟的转速不断搅拌处理5~8min后,将大米滤出备用;(3)鼓风干燥:将步骤(2)浸泡处理后的大米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利用温度为35~37℃的热风将其干燥至水含量为10~12%后备用;(4)低温处理:将步骤(3)干燥处理后的大米放入温度为1~3℃的冷库中低温处理2~3h后取出备用;(5)微波糊化:将步骤(4)低温处理后的大米立即放入微波处理仪中,用微波糊化处理大米55~60s后将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大米在干燥箱内每层的铺设厚度不大于4cm。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大米在冷库中每层的铺设厚度不大于2cm。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微波的功率为430~460W。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大米淘洗时营养流失的特点对应配制了涂膜液,其中含有多种可食用涂膜成分,配合酸、糖的添加能很好的涂覆固化在大米的表层,降低淘洗时营养的流失率,且对食用品质几乎无影响,接着对其进行干燥、低温处理,利用低温收缩的特性,提升涂膜对表面的裹覆效果,最后进行的微波糊化处理,可使大米表面糊化,结构更为致密,提高涂膜以及大米自身对营养成分的固定效果,同时因预先对大米进行了低温处理,微波糊化后的外观品相也得到很好的提升。最终在各步骤的共同作用下,本发明处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大米淘洗等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糊化处理后的大米表面圆润光滑,颗粒分散均匀,外观品相好,食用口感与原先无异,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降低大米营养流失率的糊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涂膜液配制:按对应重量份称取各物质配制成涂膜液,所述涂膜液中各物质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0.04%琼脂、0.05%海藻胶、0.06%白明胶、0.01%蔗糖酯、0.01%苹果酸、0.02%麦芽糖,余量为水;(2)大米浸泡:将大米与步骤(1)制得的涂膜液按质量比1:4混合后,加热保持温度为33℃,以140转/分钟的转速不断搅拌处理5min后,将大米滤出备用;(3)鼓风干燥:将步骤(2)浸泡处理后的大米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利用温度为35℃的热风将其干燥至水含量为10~11%后备用;(4)低温处理:将步骤(3)干燥处理后的大米放入温度为1℃的冷库中低温处理2h后取出备用;(5)微波糊化:将步骤(4)低温处理后的大米立即放入微波处理仪中,用微波糊化处理大米55s后将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大米在干燥箱内每层的铺设厚度不大于4cm。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大米在冷库中每层的铺设厚度不大于2cm。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微波的功率为430W。实施例2一种降低大米营养流失率的糊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涂膜液配制:按对应重量份称取各物质配制成涂膜液,所述涂膜液中各物质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0.06%琼脂、0.08%海藻胶、0.09%白明胶、0.03%蔗糖酯、0.02%苹果酸、0.04%麦芽糖,余量为水;(2)大米浸泡:将大米与步骤(1)制得的涂膜液按质量比1:6混合后,加热保持温度为35℃,以160转/分钟的转速不断搅拌处理8min后,将大米滤出备用;(3)鼓风干燥:将步骤(2)浸泡处理后的大米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利用温度为37℃的热风将其干燥至水含量为11~12%后备用;(4)低温处理:将步骤(3)干燥处理后的大米放入温度为3℃的冷库中低温处理3h后取出备用;(5)微波糊化:将步骤(4)低温处理后的大米立即放入微波处理仪中,用微波糊化处理大米60s后将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大米在干燥箱内每层的铺设厚度不大于4cm。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大米在冷库中每层的铺设厚度不大于2cm。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微波的功率为460W。对比实施例1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1相比,在涂膜液配制时不添加蔗糖酯、苹果酸和麦芽糖成分,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比实施例2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2相比,省去步骤(4)低温处理,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照组现有的大米糊化处理工艺。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选取同一批“川香优2号”品种大米,为了便于实验观察操作,先对此批大米进行营养强化操作,即向大米中增添0.25%的赖氨酸,利用溶液浸泡法制得,然后在分别用上述五种方法对强化后的大米进行糊化处理操作,最后再进行品质检测,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1所示:表1赖氨酸淘洗损失率(%)糊化后品相评分实施例15.28.4实施例24.68.7对比实施例111.67.5对比实施例210.46.9对照组18.36.4注:上表1中所述的赖氨酸淘洗损失率的测定方法为:取10g糊化米,加入30ml蒸馏水,用干净的玻璃棒剧烈搅动50s,迅速倒出淘米液,再从淘米液中取2ml,加入2ml4%的碳酸钠及2ml茚三酮,在80℃水浴保温30min,冷水冷却3min,各加入3ml乙醇溶液,摇匀,过滤,取上清液在530nm处进行比色,以空白为对照组,读取吸光度值,再与原强化米数值进行对比即可测出;所述糊化后品相评分中的各数值表示为:1~3为过度糊化,米粒体积张大,粘结成块比较多,很难打散,打散米粒表面粗糙;3~6为有微弱过度糊化现象,米粒体积不涨大,粘结成块少,不容易打散,打散米粒表面比较光滑;6~9为无过度糊化现象,米粒体积不涨大,粘结成块很少,很容易打散,米粒表面光滑;9~10为与原料米差异小,其采用5人评分制。由上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糊化方法能有效降低大米的营养流失率,同时糊化后的品相得到很好改善,使用价值较高。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