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饲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消化且促生长的龙虾生态饲料。
背景技术:
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目前已深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龙虾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在龙虾的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选择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饲料选择不当,就会影响龙虾的经济效益。而现有的饲料其功能性不是很好,在饲喂龙虾的过程中存在难于消化、用量大的缺陷,使得到的龙虾生长缓慢,品质差,使优质龙虾的产业规模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易消化且促生长的龙虾生态饲料,其营养均衡,易于消化,能促进龙虾的生长,同时提高了龙虾的免疫力,降低了发病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消化且促生长的龙虾生态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麦粉35-50份、蚕豆20-40份、甜玉米粉10-28份、鸡肠粉8-25份、甲壳虫粉10-28份、贝壳粉2-10份、水芹菜5-25份、藻粉5-10份、复合维生素0.5-2.5份、氯化胆碱0.5-1.5份、甜菜碱0.1-1份、乳酸菌0.1-1份、黑曲霉菌0.05-0.3份、牛油2-5份、鱼油1-3份、木聚糖酶0.05-0.5份、植酸酶0.1-0.5份、添加剂5-15份;
其中,所述添加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芪0.5-2份、鱼腥草1-5份、陈皮1-5份、使君子2-5份、山楂0.5-2份、板蓝根2-5份、银合欢2-5份、三叶草1-5份、谷胱甘肽0.001-0.01份、二十八烷醇0.0001-0.001份、溶血卵磷脂0.05-0.5份、L-天门冬氨酸镁0.01-0.1份、硫酸锌0.0001-0.0005份、亚麻酸0.1-0.5份、亚油酸0.05-0.2份、肽聚糖0.01-0.1份。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麦粉38-45份、蚕豆26-37份、甜玉米粉18-22份、鸡肠粉11-20份、甲壳虫粉16-20份、贝壳粉5.8-7份、水芹菜11-20份、藻粉6.5-8.6份、复合维生素1.3-2份、氯化胆碱0.8-1.2份、甜菜碱0.3-0.8份、乳酸菌0.3-0.8份、黑曲霉菌0.2-0.3份、牛油2.8-3.8份、鱼油1.9-2.4份、木聚糖酶0.2-0.43份、植酸酶0.26-0.43份、添加剂8-11份。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麦粉42份、蚕豆35份、甜玉米粉20份、鸡肠粉16份、甲壳虫粉18份、贝壳粉6份、水芹菜14份、藻粉8份、复合维生素1.7份、氯化胆碱1份、甜菜碱0.6份、乳酸菌0.7份、黑曲霉菌0.26份、牛油3.3份、鱼油2.1份、木聚糖酶0.28份、植酸酶0.4份、添加剂10份。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芪1-1.6份、鱼腥草2.3-3.2份、陈皮2-4份、使君子3.5-4.3份、山楂1-1.8份、板蓝根3-4份、银合欢3-4份、三叶草3.2-4.3份、谷胱甘肽0.002-0.008份、二十八烷醇0.0003-0.0007份、溶血卵磷脂0.23-0.38份、L-天门冬氨酸镁0.03-0.07份、硫酸锌0.0002-0.0004份、亚麻酸0.38-0.43份、亚油酸0.11-0.17份、肽聚糖0.03-0.07份。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芪1.3份、鱼腥草3份、陈皮3.3份、使君子4份、山楂1.2份、板蓝根3.6份、银合欢3.7份、三叶草4份、谷胱甘肽0.006份、二十八烷醇0.0005份、溶血卵磷脂0.3份、L-天门冬氨酸镁0.06份、硫酸锌0.0003份、亚麻酸0.4份、亚油酸0.14份、肽聚糖0.06份。
本发明所述易消化且促生长的龙虾生态饲料,其以小麦粉、蚕豆、甜玉米粉配合作为植物性原料,为龙虾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植物性蛋白以及能量,同时提高了龙虾肉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提高了其鲜味程度,改善了龙虾的品质;以鸡肠粉、甲壳虫粉、贝壳粉配合作为动物性原料,为龙虾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满足了龙虾的生长需求,同时加入了牛油和鱼油,并调节了牛油和鱼油在体系中的含量,适当控制了饲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龙虾的特定生长率;加入了适量的乳酸菌与黑曲霉菌进行配合,增强了龙虾的免疫功能,使机体产生高而强的抗体水平,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明显促进了龙虾的生长,显著提高了龙虾的特定生长率;加入的水芹菜与藻粉配合提高了龙虾的成活率,同时提高了龙虾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木聚糖酶、植酸酶配合加入体系中,能显著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磷、锌、镁等在龙虾体内的沉积,进一步改善了龙虾的品质;添加剂中,加入的溶血卵磷脂,与甜菜碱、氯化胆碱配合后显著提高了龙虾的生长性能,有效降低了龙虾体内脂肪的含量,同时增强了机体的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加入的谷胱甘肽与二十八烷醇配合后,调节了龙虾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了龙虾的生长,减少了饲料中抗生素的添加,提高了龙虾体内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改善了龙虾的品质,添加剂中加入了亚麻酸和亚油酸,并调节了两者的比例,使其与硫酸锌配合后,提高了龙虾的生长性能,同时增强了龙虾的抗氧化能力,添加的L-天门冬氨酸镁与肽聚糖具有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龙虾的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同时能提高龙虾的增重率、存活率;黄芪能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鱼腥草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陈皮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使君子能驱虫、抗菌,山楂能增强食欲、改善睡眠,板蓝根能抗菌、解毒、提高免疫力,银合欢能消痛排浓、收敛止血,三叶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本发明中将黄芪、鱼腥草、陈皮、使君子、山楂、板蓝根、银合欢、三叶草配合,提高了龙虾的抗病毒、抗细菌能力,提高了龙虾的采食量,促进了龙虾的生长,改善了龙虾的品质,使龙虾的肉质更为饱满、鲜美,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消化且促生长的龙虾生态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麦粉35份、蚕豆40份、甜玉米粉10份、鸡肠粉25份、甲壳虫粉10份、贝壳粉10份、水芹菜5份、藻粉10份、复合维生素0.5份、氯化胆碱1.5份、甜菜碱0.1份、乳酸菌1份、黑曲霉菌0.05份、牛油5份、鱼油1份、木聚糖酶0.5份、植酸酶0.1份、添加剂15份;
其中,所述添加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芪0.5份、鱼腥草5份、陈皮1份、使君子5份、山楂0.5份、板蓝根5份、银合欢2份、三叶草5份、谷胱甘肽0.001份、二十八烷醇0.001份、溶血卵磷脂0.05份、L-天门冬氨酸镁0.1份、硫酸锌0.0001份、亚麻酸0.5份、亚油酸0.05份、肽聚糖0.1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消化且促生长的龙虾生态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麦粉50份、蚕豆20份、甜玉米粉28份、鸡肠粉8份、甲壳虫粉28份、贝壳粉2份、水芹菜25份、藻粉5份、复合维生素2.5份、氯化胆碱0.5份、甜菜碱1份、乳酸菌0.1份、黑曲霉菌0.3份、牛油2份、鱼油3份、木聚糖酶0.05份、植酸酶0.5份、添加剂5份;
其中,所述添加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芪2份、鱼腥草1份、陈皮5份、使君子2份、山楂2份、板蓝根2份、银合欢5份、三叶草1份、谷胱甘肽0.01份、二十八烷醇0.0001份、溶血卵磷脂0.5份、L-天门冬氨酸镁0.01份、硫酸锌0.0005份、亚麻酸0.1份、亚油酸0.2份、肽聚糖0.01份。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消化且促生长的龙虾生态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麦粉45份、蚕豆26份、甜玉米粉22份、鸡肠粉11份、甲壳虫粉20份、贝壳粉5.8份、水芹菜20份、藻粉6.5份、复合维生素1.3份、氯化胆碱1.2份、甜菜碱0.3份、乳酸菌0.8份、黑曲霉菌0.2份、牛油3.8份、鱼油1.9份、木聚糖酶0.43份、植酸酶0.26份、添加剂11份;
其中,所述添加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芪1份、鱼腥草3.2份、陈皮2份、使君子4.3份、山楂1份、板蓝根4份、银合欢3份、三叶草4.3份、谷胱甘肽0.002份、二十八烷醇0.0007份、溶血卵磷脂0.23份、L-天门冬氨酸镁0.07份、硫酸锌0.0002份、亚麻酸0.43份、亚油酸0.11份、肽聚糖0.07份。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消化且促生长的龙虾生态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麦粉38份、蚕豆37份、甜玉米粉18份、鸡肠粉20份、甲壳虫粉16份、贝壳粉7份、水芹菜11份、藻粉8.6份、复合维生素2份、氯化胆碱0.8份、甜菜碱0.8份、乳酸菌0.3份、黑曲霉菌0.3份、牛油2.8份、鱼油2.4份、木聚糖酶0.2份、植酸酶0.43份、添加剂8份;
其中,所述添加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芪1.6份、鱼腥草2.3份、陈皮4份、使君子3.5份、山楂1.8份、板蓝根3份、银合欢4份、三叶草3.2份、谷胱甘肽0.008份、二十八烷醇0.0003份、溶血卵磷脂0.38份、L-天门冬氨酸镁0.03份、硫酸锌0.0004份、亚麻酸0.38份、亚油酸0.17份、肽聚糖0.03份。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消化且促生长的龙虾生态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麦粉42份、蚕豆35份、甜玉米粉20份、鸡肠粉16份、甲壳虫粉18份、贝壳粉6份、水芹菜14份、藻粉8份、复合维生素1.7份、氯化胆碱1份、甜菜碱0.6份、乳酸菌0.7份、黑曲霉菌0.26份、牛油3.3份、鱼油2.1份、木聚糖酶0.28份、植酸酶0.4份、添加剂10份;
其中,所述添加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芪1.3份、鱼腥草3份、陈皮3.3份、使君子4份、山楂1.2份、板蓝根3.6份、银合欢3.7份、三叶草4份、谷胱甘肽0.006份、二十八烷醇0.0005份、溶血卵磷脂0.3份、L-天门冬氨酸镁0.06份、硫酸锌0.0003份、亚麻酸0.4份、亚油酸0.14份、肽聚糖0.06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