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酱香风味的茶叶制品及其制作过程,属于茶叶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是茶文化的故乡,贵州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根据茶叶的制作过程的不同茶叶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四类:绿茶、乌龙茶、红茶以及普洱茶。其中红茶为全发酵茶,其发酵程度高达80%-90%。绿茶为不发酵茶。
酱香作为一种特殊的白酒香型起源于何时迄今仍无法考证,但酱香型白酒在我国的酒文化中举足轻重,酱香型白酒是我国蒸馏酒中重要的白酒类型。酱香型白酒色微黄透明,留杯观察时,酒液会逐渐浑浊,入口有浓厚的酱香味,醇甜爽口,余香悠长。待干涸后,杯底微黄,微见一层固形物,此时,酱香味会更加突出。由于对茅台酒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也喜爱酱香风味的食品。因此,近年来,对酱香风味的食品的开发也越来越多。茶叶是贵州省的第三大经济作物,其产值突破了35亿,大多数是绿茶,占茶叶市场的80%。红茶的滋味醇厚、甜香高爽,并且普遍具有花香气味等特征,越来越收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现有茶叶的味道较为单一,口感不够丰富,限制了茶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本发明主要就是对酱香风味进行开发,对茶叶进行深加工,开发出新风味的茶叶产品,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对酱香风味以及特殊风味茶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酱香风味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茶叶的味道较为单一,口感不够丰富,限制了茶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发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酱香风味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筛选菌株:利用产酱香菌株制作菌悬液,取2ml菌悬液加入酱香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产酱香浓郁且安全的菌株;
步骤二.发酵:将步骤一所筛选出的菌株制作菌悬液,取2ml菌悬液加入到发酵培养基,按30℃→35℃→40℃→45℃→50℃→55℃升温发酵,每个温度阶段各发酵24h,会产生浓郁的酱香味;
步骤三.提取:向步骤二中发酵后的培养基中加入100ml的乙醇溶液,浸提24h,再将浸提液以4000r/min离心20min;
步骤四.喷加提取液:往20g红茶或绿茶中加入1-10ml步骤三后的提取液,并混匀;
步骤五.干燥:将喷加了提取液的茶叶放入35℃干燥箱中直至完全干燥。
步骤一中,从贵州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产酱香菌株制作菌悬液,取2ml菌悬液加入酱香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产酱香浓郁且安全的枯草芽孢杆菌;
步骤三中,向步骤二中发酵后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总体积为100ml的、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55%、60%、65%、70%、75%、80%、90%的乙醇溶液和无水乙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酱香风味茶,其由上述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酱香风味茶具有浓郁的酱香香味,丰富了茶叶的口味,对于喜爱酱香白酒的人群,能够极大地吸引他们的饮茶欲望,减少人们的饮酒量,提升健康状态,且增进茶产业的推进和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将产酱香菌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平板上,转接两次活化菌种。再挑取单菌落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50r/min摇床培养24h,再往已灭菌的100g产酱香筛选培养基中接种2ml菌悬液,按30℃-35℃-40℃-45℃-50℃-55℃升温发酵各24h,取出培养基,选出产酱香最浓郁的菌株。选出其中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1⑥和一株枯草芽孢杆菌e20。虽然没有发现b1⑥对动植物的致病性及对环境的危害,但是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了有关于解淀粉芽孢杆菌致病性的报道。而枯草芽孢杆菌是经美国fda认证的安全菌株。从产酱香的浓郁程度以及安全角度考虑,因此选取了枯草芽孢杆菌e20菌株。
将蒸馏水与无水乙醇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已经发酵好的产酱香培养基中浸泡24h,再将浸提液4000r/min离心20min。
表1实验组2-12蒸馏水与无水乙醇配比
表2实验组13-19蒸馏水与无水乙醇配比
经评审实验组2-19所制得的红茶或绿茶样品,实验组16与其他实验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16除了有红茶或绿茶独特的香味外,更有特有的淡淡的提取液的香味,并且实验组16的红茶或绿茶的香味能与酱香提取液的香味更好的融合,使得综合的风味更加纯正。
实验组20-29:
往20g红茶或绿茶中喷加1-10ml提取液,并混匀。
表3,实验组20—29,往茶叶中加入酱香提取液的量
实验组20-29制成的红茶或绿茶样品,经评审,结果表明,实验组23有酱香提取液的特殊风味并且不会掩盖红茶或绿茶的独特香味,使得红茶或绿茶的独特风味占据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