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咖啡豆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816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咖啡豆烘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咖啡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咖啡豆烘干机。



背景技术:

咖啡鲜果从咖啡树上摘下后,首先需要经过脱皮、脱胶、分级筛选、干燥、贮存、脱壳、抛光等多道工序加工,再经过烘焙后就成了我们在市场上能买到的咖啡鲜果。

干燥工艺常规方法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常规晾晒,但是,人工成本较大,效率较低,在晾晒过程中容易混有杂质影响咖啡豆清洁;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咖啡豆烘干机其采用板式烘干箱(如图1所示),并未针对咖啡豆本身特质(球体状)采用针对性的烘干,从而导致烘干不全面;再者,同一烘干板上的咖啡豆由于处于静止状态使得烘干过程中上下受热不均匀;最后,现有烘干机热能损失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规范,对咖啡豆烘干全面,同时烘干过程中能源能够循环使用的咖啡豆烘干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咖啡豆烘干机,包括烘干机体、控制柜,烘干机体一侧设置控制柜;其特征在于:烘干机体两侧分别设置有热风进口与热风出口且烘干机体内部还设置有烘干单元、热风循环单元以及加热元件,加热元件设置于烘干机体底部,热风出口位于控制柜正上方;

烘干单元包括上烘干筒与下烘干筒,上烘干筒与下烘干筒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封盖与下封盖;上烘干筒与下烘干筒两端分别连接热风循环单元;

热风循环单元包括热循环管道与冷循环管道,热循环管道连通上烘干筒与下烘干筒一端上方,冷循环管道连通上烘干筒与下烘干筒一端下方。

具体地说,根据气体密度大小原理,热空气始终在冷空气上方。下烘干筒通过加热元件的加热进行烘干,在加热过程中,温度较高空气上升至下烘干筒顶部,温度较低空气位于下烘干筒底部,上烘干筒内部空气与下烘干筒内部空气分布相同;再根据空气压强作用与重力作用,温度较低空气会从上烘干筒通过冷循环管道下降至下烘干筒内部与此同时上烘干筒内部气流压力变低从而下烘干筒内部温度较高的空气通过热循环管道上升至上烘干筒内部从而实现气流循环;温度较低的空气则通过加热元件的加热实现升温,通过循环保证上烘干筒与下烘干筒温度的持续恒定;同时,烘干机体两侧分别设置有热风进口与热风出口热风还能通过热风进口进入烘干机体内部通过热风出口排除烘干机体外,从而使得在烘干机体内部实现热风循环通道,进而确保上烘干筒与下烘干筒内部温度恒定,减小热能损耗。

进一步优选,所述热循环管道与冷循环管道分别连通上封盖与下封盖,上封盖和下封盖与上烘干筒和下烘干筒之间连接有轴承;上烘干筒和下烘干筒之间连接有动力传导轮且动力传导轮底部设置有托轮,托轮连接动力设备,上封盖和下封盖与上烘干筒和下烘干筒之间连接轴承使得上封盖和下封盖通过动力传导轮带动旋转时不会随之旋转,防止旋转过程中导致热循环管道与冷循环管道断裂。

进一步优选,所述上烘干筒与下烘干筒外缘均设置有若干导流板,导流板为弧形结构且弧形方向与烘干机体内部气流方向相同,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气流整体流速从而提高效率。

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力传导轮上设置有若干气流通孔,能够切割气流提高气流流速从而辅助导流板提高气流整体流速提高效率。

进一步优选,所述烘干机体顶部设置有温度表用于观察烘干机体内部温度便于控制。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烘干全面,热能损耗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因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推广效益,便于广泛推广普及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动力传导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3所示的一种咖啡豆烘干机,包括烘干机体1、控制柜2,烘干机体1一侧设置控制柜2;烘干机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热风进口3与热风出口4且烘干机体1内部还设置有烘干单元、热风循环单元以及加热元件5,加热元件5设置于烘干机体1底部,热风出口4位于控制柜2正上方;

烘干单元包括上烘干筒6与下烘干筒7,上烘干筒6与下烘干筒7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封盖8与下封盖9;上烘干筒6与下烘干筒7两端分别连接热风循环单元;

热风循环单元包括热循环管道10与冷循环管道11,热循环管道10连通上烘干筒6与下烘干筒7一端上方,冷循环管道11连通上烘干筒6与下烘干筒7一端下方。

具体地说,根据气体密度大小原理,热空气始终在冷空气上方。下烘干筒7通过加热元件5的加热进行烘干,在加热过程中,温度较高空气上升至下烘干筒7顶部,温度较低空气位于下烘干筒7底部,上烘干筒6内部空气与下烘干筒7内部空气分布相同;再根据空气压强作用与重力作用,温度较低空气会从上烘干筒6通过冷循环管道11下降至下烘干筒7内部与此同时上烘干筒6内部气流压力变低从而下烘干筒7内部温度较高的空气通过热循环管道10上升至上烘干筒6内部从而实现气流循环;温度较低的空气则通过加热元件5的加热实现升温,通过循环保证上烘干筒6与下烘干筒7温度的持续恒定;同时,烘干机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热风进口3与热风出口4热风还能通过热风进口3进入烘干机体1内部通过热风出口4排除烘干机体1外,从而使得在烘干机体1内部实现热风循环通道,进而确保上烘干筒6与下烘干筒7内部温度恒定,减小热能损耗。所述热循环管道10与冷循环管道11分别连通上封盖8与下封盖9,上封盖8和下封盖9与上烘干筒6和下烘干筒7之间连接有轴承;上烘干筒6和下烘干筒7之间连接有动力传导轮12且动力传导轮12底部设置有托轮13,托轮13连接动力设备,上封盖8和下封盖9与上烘干筒6和下烘干筒7之间连接轴承使得上封盖8和下封盖9通过动力传导轮12带动旋转时不会随之旋转,防止旋转过程中导致热循环管道10与冷循环管道11断裂。所述上烘干筒6与下烘干筒7外缘均设置有若干导流板15,导流板15为弧形结构且弧形方向与烘干机体1内部气流方向相同,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气流整体流速从而提高效率。所述动力传导轮12上设置有若干气流通孔12a,能够切割气流提高气流流速从而辅助导流板15提高气流整体流速提高效率。所述烘干机体1顶部设置有温度表14用于观察烘干机体1内部温度便于控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