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泥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17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特别是适用于家庭及小型餐馆制作肉丸或灌肠等肉类食品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制作肉丸或灌肠等肉类食品时,先将肉块加工成肉泥(又称肉酱),再将肉泥盛装在肉泥挤出装置中加压力挤出,若将挤出的条状物切割成颗粒状,并落入热水锅中就制成肉丸;若将挤出的条状物灌入肠衣,就制成灌肠。家庭及小型餐馆制作肉丸或灌肠等肉类食品,由于加工量不大,多则有十来斤肉泥,少则只有一两斤肉泥,通常要求肉泥挤出装置的结构比较小巧。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cn103126553a公开的一种现有的肉泥挤出装置。该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名称是“一种肉丸子加工装置”,它提出(请参看图1)在一个较大内径的管体1内装有一个活塞2,该活塞2通过连杆4连接的按柄5位于管体1后端(上方)敞开的尾端外,管体1前端(即下端)设平板状的堵头板,该堵头板上向下延伸出一个较小内径管状的挤口3。使用时,将肉泥放入管体1,再将活塞2放入管体1,用手握住管体1,并用指头向下按压按柄5,连杆4推动活塞2将肉泥挤向堵头板上的挤口3并从挤口3向外挤出,将挤出的条状物切割成颗粒状,并落入热水锅中即可制成肉丸。当然,仅就制作肉丸而言,挤口3不必为管状,只要是远比管体1内径小的孔,就可以达到加压挤出的效果。

但是,这种肉泥挤出装置在使用后管体下端堵头板内壁和挤口内会残存肉泥,不易清洗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肉泥挤出装置,它在使用后管体和挤口内不会残存肉泥,不需要特别的清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肉泥挤出装置,具有一个竖立的管体,该管体内配装一个活塞,该活塞的连杆伸出该管体敞开的上端;该管体的下端设堵头板,该堵头板上有一个孔径远小于管体内径的挤口;该堵头板为向下凸起的圆锥板,该挤口位于该堵头板的中央;该活塞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圆锥片,该活塞的上表面为平面,该活塞的下端面是向下凸起的圆锥面,该活塞下端面与其径向的夹角(a2)小于该堵头板内表面与该管体径向的夹角(a1);在活塞的边缘到达管体堵头板内表面上边缘时,堵头板的内表面与活塞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上薄下厚的圆锥环形间隙,随着连杆推动活塞的中间部位向下,活塞产生弹性变形,圆锥环形间隙从边缘向下收缩,其中残存的肉泥逐渐変薄并被向中央挤压;直至活塞的下表面与堵头板内表面贴合在一起,残存在上述间隙中的肉泥全被挤到挤口内。

本发明将弹性材料制成的圆锥片形活塞与圆锥形堵头板配合,可以利用活塞的弹性变形逐渐向下消除活塞下表面与堵头板内表面之间的环形间隙,完全清除存在于该间隙中的肉泥,达到不需要特别清洗的发明目的。

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堵头板内表面与所述管体径向的夹角为15°-20°,所述活塞下端面与其径向的夹角小于所述堵头板内表面与所述管体径向的夹角0.5°-1.5°,该活塞的上表面中央设上凸台。

这样既可以控制活塞的厚度,使之具有较好的弹性;又可以保持活塞的轴向强度。

特别是:所述连杆的下端设外凸缘,所述活塞由弹性的塑胶材料一体成型在该连杆的下端处并完全包裹该连杆的外凸缘。

使用一体成型技术连接活塞与连杆,不仅连接强度高,而且加工效率高,质量一致性好。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的连杆内沿轴向设置下小上大的阶梯形的内孔,该连杆的上端部设外螺纹;所述活塞对应该连杆内孔的小端设相应的中央孔;该连杆的内孔中可上下移动地插装一根长度大于该连杆的顶杆,该顶杆的上半部对应该连杆内孔大端设外凸缘;一根螺旋管状压簧设在该连杆内孔的大端中,该压簧的两端分别顶抵该顶杆外凸缘的下端面及该连杆内孔大端的底面;所述顶杆的下端部可滑动地插在该活塞的中央孔中;一个开有下大上小的轴向阶梯形过孔的压帽从上侧穿套在该顶杆的上部,该顶杆的上端部经该压帽过孔的小端向外伸出,该压帽下部的过孔大端内壁设内螺纹与该连杆上端部的外螺纹相螺合;该压帽过孔大端的底面抵住该顶杆外凸缘的上端面,该顶杆的下端面与该活塞中央孔的下边缘平齐。

采用顶杆的顶出动作清除挤口残存的肉泥,这是一个较好的设想。但是如何解决顶杆与连杆的联动关系,处理好活塞下压与顶杆下行顶出的时序,是一个难题。本发明利用螺旋管状压簧对顶杆施加预应力,解决这一难题。在活塞未达到向下的极限位置之前,施加在顶杆上的下压力未超过螺旋管状压簧预应力的情况下,顶杆的外凸缘通过压簧向下推动连杆,使活塞向下动作;在活塞到达向下的极限位置之后,施加在顶杆上的下压力超过螺旋管状压簧预应力的情况下,顶杆的外凸缘使压簧压缩,产生连杆不动而顶杆向下的顶出动作。这种结构形式简单可靠,易于加工和装配。

进而:所述堵头板上的挤口为向下延伸的直管,该挤口的内孔与所述顶杆的下半部成滑动配合;当该顶杆被向下顶进时,该顶杆的下端面至少可以达到该挤口的下端面。

采用直管形式的挤口,在制作肉丸时,有利于预先规范挤出肉泥的形状,得到紧致且规格划一的肉丸;在制作灌肠时,有利于固定肠衣的端口,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对于顶杆的上述限定,可以保证干净彻底地清除挤口内残存的肉泥,达到不需要特别清洗的发明目的。

值得推荐的是:所述顶杆的上端与一根可上下移动且可左右摆动的抬杆相连接;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向外扩展的扩口。

利用抬杆升降和横向摆动来移动顶杆,可以将升降和横向摆动来移动顶杆的附加机构的功能分解为对抬杆的操作,简化该附加机构的结构。在管体的上端设置向外扩展的扩口,便于活塞从外面插入管体,可以简化抬杆横向摆动的定位机构。

本发明肉泥挤出装置采用上述的结构,有效地实现了使用后不需要特别清洗的发明目的。其中的活塞和堵头板由于采用圆锥结构,易于实现高精度的加工制作。本发明结构合理,通用性好(除了适用于肉丸和灌肠生产,还可以用于各种有泥状馅料的食品的生产)、使用寿命长,适于在家庭及小型餐馆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肉泥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肉泥挤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在活塞的边缘到达管体堵头板内表面上边缘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a部在活塞的下表面与管体堵头板内表面重合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实施例在顶杆伸入管体的挤口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实施例一

本发明肉泥挤出装置的结构,请参看图2。它具有一个竖立的管体10,管体10的主体为直圆筒101,直圆筒101的上端部敞开,并设向外扩展的扩口104,直圆筒101的下端设堵头板102,堵头板102为向下凸起的圆锥板,堵头板102的中央有一个向下延伸的直管状挤口103。挤口103的孔径远小于管体10直圆筒101的内径。

管体10的直圆筒101内配装一个与其内径相当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圆锥片状的活塞20。活塞20的下端面201是向下凸起的圆锥面,活塞20的上表面202为平面,且在上表面202的中央设上凸台203。活塞下端面201与其径向(图2中虚线所示)的夹角a2小于堵头板102内表面与直圆筒101径向的夹角a1。我们推荐堵头板102内表面与直圆筒101径向的夹角a1为15°-20°,活塞下端面201与其径向的夹角a2小于堵头板102内表面与直圆筒101径向的夹角a10.5°-1.5°。连杆40的下端设外凸缘401,活塞20由弹性的塑胶材料(如硬橡胶、尼龙)一体成型在连杆40的下端处并完全包裹连杆40的外凸缘401。

连杆40内沿轴向设置下小上大的阶梯形的内孔,连杆40的上端部设外螺纹404;连杆40的内孔中可上下移动地插装一根长度大于该连杆40的顶杆60。顶杆60的上半部601对应连杆40内孔大端403设外凸缘602。一根螺旋管状压簧50设在连杆40内孔的大端403中,顶杆60的下半部603可上下移动地插在压簧50的内孔和连杆40内孔小端402中;压簧50的两端分别顶抵顶杆60外凸缘602的下端面及连杆40内孔大端403的底面。活塞20对应连杆40内孔的小端402设相应的中央孔204。顶杆60的下端部可滑动地插在活塞20的中央孔204中。一个开有下大上小的轴向阶梯形过孔的压帽70从上侧穿套在顶杆60的上部601,顶杆60的上端部经压帽70过孔的小端701向外伸出;压帽70下部的过孔大端702内壁设内螺纹与连杆40上端部的外螺纹404相螺合;压帽70过孔大端702的底面抵住顶杆60外凸缘602的上端面,顶杆40的下端面与活塞20中央孔204的下边缘平齐。

活塞20的连杆40伸出管体10的直圆筒101敞开的上端。顶杆60的上端设螺孔,一根可上下移动且可左右摆动的水平设置的抬杆90自由端上设有纵向的螺钉过孔,一根螺钉902穿过该螺钉过孔锁合在顶杆60上端的螺孔中,将连杆60与抬杆90相连接。

假定初始时活塞20位于管体10空的直圆筒101中。抬杆90向上移动提升顶杆60,顶杆60的外凸缘602向上推动压帽70,使连杆40带动活塞20相对管体10的直圆筒101向上移动;抬杆90在活塞20位于管体10的直圆筒101上方之后通过左右摆动,使活塞20远离直圆筒101。

本装置挤压肉泥作业的一般过程是:

第一步,活塞20伸入管体10的直圆筒101中,并触及其中盛装的肉泥。操作者向直圆筒101中投放肉泥。然后,使抬杆90做水平摆动,令活塞20移动到直圆筒101上方,再使抬杆90向下移动下压顶杆60,顶杆60的外凸缘602向下顶压压簧50;压簧50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不会压缩,而是使连杆40带动活塞20向下移动;直至活塞20进入管体10的直圆筒101内,并触及肉泥,为挤压肉泥做好准备。

第二步,活塞20挤压肉泥。抬杆90向下移动下压顶杆60,顶杆60的外凸缘602向下顶压压簧50;压簧50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不会压缩,而是使连杆40带动活塞20向下挤压肉泥;肉泥被压紧并从直圆筒101的挤口103向外挤出,形成长条状的肉泥条。

第三步,清理直圆筒101底部堵头板102与活塞20之间残存的肉泥。活塞20的边缘到达管体10堵头板102内表面上边缘,请参看图3和图4;此时,堵头板102的内表面与活塞20的下表面201之间有一个上薄下厚的圆锥环形间隙,随着抬杆90继续向下移动下压顶杆60,顶杆60的外凸缘602继续向下顶压压簧50;压簧50在预应力的作用下还不会压缩,而是使连杆40带动活塞20的中间部位向下,活塞20产生弹性变形,圆锥环形间隙从边缘(上部)向下收缩,其中残存的肉泥逐渐変薄并被向中央挤压;直至图5所示,活塞20的下表面201与堵头板102内表面贴合在一起,原来残存在上述间隙中的肉泥全被挤到挤口103内。

第四步,清除挤口103内的肉泥。连杆40及活塞20不能移动了,而抬杆90继续向下压顶杆60,由于活塞20被管体10的堵头板102挡住既不能向下移动也不能向下变形,顶杆60的外凸缘602向下顶压压簧50的力量就会超过压簧50的预应力,使压簧50向下压缩,顶杆60相对连杆40的内孔及活塞20的中央孔204向下移动;由于管体10挤口103的内孔与顶杆60的下半部603成滑动配合,当顶杆60被向下顶进时,挤口103内残存的肉泥被顶杆60的下端面向下推压,顶杆60的下端面达到挤口103的下端面时,挤口103内残存的肉泥被顶杆6的下半部603完全向下挤出。

第五步,提起活塞20,为下一个挤出作业做准备。抬杆90向上移动,压簧50的恢复力使顶杆60相对连杆40的内孔和活塞20的中央孔204上升,顶杆60的下部603退出管体10的挤口103。而后顶杆60的外凸缘602向上推动压帽70,使连杆40带动活塞20相对管体10的直圆筒101向上移动;抬杆90在活塞20位于管体10的直圆筒101上方之后通过左右摆动,使活塞20远离直圆筒101,操作者可以再次向直圆筒101中投放肉泥。开始下一个挤压肉泥的作业循环。

如果加工作业完成,在活塞20远离直圆筒101时,只需将热水倒入管体10的直圆筒101,就可将直圆筒101内壁、堵头板102内表面及挤口103内孔表面极薄的油膜冲洗干净,再用软布揩干净活塞20下表面及周边,就可以快速完成本装置的清洗工作。

为了制作肉丸,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我们在管体10的挤口103的下面设计了一个可左右摆动的挡板80,挡板80上开有一个落料口801.落料口801的孔径略大于挤口103的孔径。挡板80的下面紧挨着落料口801设有一个刮板802,刮板802可相对挡板80做平移。刮板802靠近挡板80落料口801的一侧为弧形的刃口。平时,挡板80的落料口801与挤口103错开,挡板80封堵管体10的挤口103。在活塞20挤压直圆筒101内的肉泥时,挡板80摆动到落料口801与管体10的挤口103对齐的位置,肉泥从管体10的挤口103和挡板80的落料口801向下挤出,此时刮板802做周期性的平移,将连续挤出的肉泥条切割成一个个独立下落的肉丸坯料。

制作灌肠,则无需上述的挡板80和挡板802;只需将肠衣的一个端口套在管体10的挤口103上并加以固定,就可以直接通过活塞20相对管体10的直圆筒101向下运动,将肉泥挤入肠衣中,制成灌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