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白茶茶饼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白茶主产于福建北部和东部,包括宁德市的福鼎、福安,南平市的政和、建阳、松溪等地,广东省、台湾地区也有少量的白茶生产。白茶是一种以芽叶满披茸毛的白茶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白茶加工工艺(鲜叶—萎凋—干燥)制成的茶叶产品。与其他茶类相比,白茶由于原料和工艺的特殊性,其滋味鲜醇,香气清香显毫香,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暑利水、平肝潜阳等保健功效。
传统白茶的技工工艺主要分为萎凋和干燥两个工序。萎凋作为白茶品质形成关键工序,在萎凋过程中,水分会不断的散失并且伴随着多酚类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形成白茶特有的外形和风味。茶饼是萎凋结束后采用蒸压造型所致,传统的茶饼经紧压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品储运、推广,但茶叶经过新的化学变化,改变了部分化学成分,减少了游离氨基酸含量,茶饼茶汤汤色变暗,鲜爽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茶茶饼的制作方法,本方法制得的白茶茶饼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茶汤汤色鲜亮,鲜爽度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白茶茶饼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加水至含水率为60~65%;
2)将茶叶渥堆,控制堆温温度控制60~70℃,至含水率为20%以下;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即得。
步骤1)中,所述渥堆是将茶叶分4~5层铺茶,层高0.4~0.5cm。
步骤2)中,当含水率降至50~55%,第一次翻茶。
当含水率降至40~45%,第二次翻茶。
当含水率降至30~35%,第三次翻茶。
步骤3)中,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
本方法制得的白茶茶饼方便携带,降低了茶叶的存放条件。白茶茶饼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茶汤汤色鲜亮,鲜爽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加水至含水率为60%;
2)将茶叶分4层铺茶渥堆,层高0.4cm,控制堆温温度控制60℃,至含水率为20%以下;在渥堆过程中,当含水率降至50%,第一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40%,第二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30%,第三次翻茶;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实施例2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加水至含水率为65%;
2)将茶叶分5层铺茶渥堆,层高0.5cm,控制堆温温度控制70℃,至含水率为20%以下;在渥堆过程中,当含水率降至55%,第一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45%,第二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35%,第三次翻茶;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实施例3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加水至含水率为62%;
2)将茶叶分4层铺茶渥堆,层高0.4cm,控制堆温温度控制70℃,至含水率为20%以下;在渥堆过程中,当含水率降至50%,第一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45%,第二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30%,第三次翻茶;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实施例4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加水至含水率为65%;
2)将茶叶分4层铺茶渥堆,层高0.5cm,控制堆温温度控制60℃,至含水率为20%以下;在渥堆过程中,当含水率降至55%,第一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40%,第二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35%,第三次翻茶;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对照例1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进行日光萎凋;
2)将萎凋茶叶蒸压成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将实施例1-4以及对照例1的茶饼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