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茶饼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1767阅读:17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白茶茶饼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白茶主产于福建北部和东部,包括宁德市的福鼎、福安,南平市的政和、建阳、松溪等地,广东省、台湾地区也有少量的白茶生产。白茶是一种以芽叶满披茸毛的白茶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白茶加工工艺(鲜叶—萎凋—干燥)制成的茶叶产品。与其他茶类相比,白茶由于原料和工艺的特殊性,其滋味鲜醇,香气清香显毫香,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暑利水、平肝潜阳等保健功效。

传统白茶的技工工艺主要分为萎凋和干燥两个工序。萎凋作为白茶品质形成关键工序,在萎凋过程中,水分会不断的散失并且伴随着多酚类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形成白茶特有的外形和风味。茶饼是萎凋结束后采用蒸压造型所致,传统的茶饼经紧压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品储运、推广,但茶叶经过新的化学变化,改变了部分化学成分,减少了游离氨基酸含量,茶饼茶汤汤色变暗,鲜爽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茶茶饼的制作方法,本方法制得的白茶茶饼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茶汤汤色鲜亮,鲜爽度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白茶茶饼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加水至含水率为60~65%;

2)将茶叶渥堆,控制堆温温度控制60~70℃,至含水率为20%以下;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即得。

步骤1)中,所述渥堆是将茶叶分4~5层铺茶,层高0.4~0.5cm。

步骤2)中,当含水率降至50~55%,第一次翻茶。

当含水率降至40~45%,第二次翻茶。

当含水率降至30~35%,第三次翻茶。

步骤3)中,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

本方法制得的白茶茶饼方便携带,降低了茶叶的存放条件。白茶茶饼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茶汤汤色鲜亮,鲜爽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加水至含水率为60%;

2)将茶叶分4层铺茶渥堆,层高0.4cm,控制堆温温度控制60℃,至含水率为20%以下;在渥堆过程中,当含水率降至50%,第一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40%,第二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30%,第三次翻茶;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实施例2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加水至含水率为65%;

2)将茶叶分5层铺茶渥堆,层高0.5cm,控制堆温温度控制70℃,至含水率为20%以下;在渥堆过程中,当含水率降至55%,第一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45%,第二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35%,第三次翻茶;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实施例3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加水至含水率为62%;

2)将茶叶分4层铺茶渥堆,层高0.4cm,控制堆温温度控制70℃,至含水率为20%以下;在渥堆过程中,当含水率降至50%,第一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45%,第二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30%,第三次翻茶;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实施例4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加水至含水率为65%;

2)将茶叶分4层铺茶渥堆,层高0.5cm,控制堆温温度控制60℃,至含水率为20%以下;在渥堆过程中,当含水率降至55%,第一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40%,第二次翻茶;当含水率降至35%,第三次翻茶;

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对照例1

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寿眉)进行日光萎凋;

2)将萎凋茶叶蒸压成茶饼,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将实施例1-4以及对照例1的茶饼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茶茶饼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鲜采摘的白茶茶叶加水至含水率为60~65%;2)将茶叶渥堆,控制堆温温度控制60~70℃,至含水率为20%以下;3)将渥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茶饼,干燥,即得。本方法突破了传统白茶只能是散茶的限制,制得的白茶茶饼方便携带,降低了茶叶的存放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松波
技术研发日:2017.05.17
技术公布日:2017.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