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粑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6626发布日期:2019-01-05 09:4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黄粑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黄粑,又叫做黄糕粑,是贵州、四川等地非常著名的传统特色小吃。其色泽晶滢黄润、味道清香柔软。食用方法多样且方便,可以选择砌片后蒸煮、煎炒、油炸、微波加热变软,开袋即食,备受人们喜爱。它是是营养丰富的主副食品,是年货必备品之一。

然而传统黄粑的制作工艺添加了食品添加剂,使得口感欠佳,影响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粑的制作工艺。它可以提高黄粑的香醇之味,口感更佳;且制作过程无添加,食用起来更加健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黄粑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熬糖水,将白糖、红糖、冰糖按照50-70:20-30:6-15的比例进行混合熬制,得糖水;(2)浸泡,将大米、糯米按照2-3:8-11的重量比进行搭配,然后用清水浸泡9-10小时,捞出后晾干;(3)初蒸,将晾干后的混合米放入木甄子中,大火蒸1.5-2.5小时;(4)蒸熟,在初蒸后的混合米中加入糖水,再用小火蒸4-6小时,得半成品;(5)发酵,将半成品置入密闭空间进行发酵,温度保持在16-21°c,直至出现浑浊液体;(6)脱水,将发酵后的初品进行脱水处理;(7)成型包装,进行成型、包装、杀菌、冷藏处理,制得成品。

前述的黄粑的制作工艺,所述步骤(2)中的糯米为籼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加入熬糖水、发酵步骤,使得黄粑口感更加醇香,另外通过脱水延长黄粑的保存时间,整个制作过程无添加、制作绿色环保,使得黄粑食用起来更加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不会对本发明构成任何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黄粑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熬糖水,将白糖、红糖、冰糖按照50:20:6的比例进行混合熬制,得糖水;(2)浸泡,将大米、糯米按照2:8的重量比进行搭配,然后用清水浸泡9小时,捞出后晾干;(3)初蒸,将晾干后的混合米放入木甄子中,大火蒸1.5小时;(4)蒸熟,在初蒸后的混合米中加入糖水,再用小火蒸6小时,得半成品;(5)发酵,将半成品置入密闭空间进行发酵,温度保持在16°c,直至出现浑浊液体;(6)脱水,将发酵后的初品进行脱水处理;(7)成型包装,进行成型、包装、杀菌、冷藏处理,制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糯米为籼糯。

实施例2:

一种黄粑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熬糖水,将白糖、红糖、冰糖按照70:30:15的比例进行混合熬制,得糖水;(2)浸泡,将大米、糯米按照3:11的重量比进行搭配,然后用清水浸泡10小时,捞出后晾干;(3)初蒸,将晾干后的混合米放入木甄子中,大火蒸2.5小时;(4)蒸熟,在初蒸后的混合米中加入糖水,再用小火蒸4小时,得半成品;(5)发酵,将半成品置入密闭空间进行发酵,温度保持在21°c,直至出现浑浊液体;(6)脱水,将发酵后的初品进行脱水处理;(7)成型包装,进行成型、包装、杀菌、冷藏处理,制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糯米为籼糯。

实施例3:

一种黄粑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熬糖水,将白糖、红糖、冰糖按照60:25:10的比例进行混合熬制,得糖水;(2)浸泡,将大米、糯米按照2:10的重量比进行搭配,然后用清水浸泡9.5小时,捞出后晾干;(3)初蒸,将晾干后的混合米放入木甄子中,大火蒸2小时;(4)蒸熟,在初蒸后的混合米中加入糖水,再用小火蒸5小时,得半成品;(5)发酵,将半成品置入密闭空间进行发酵,温度保持在18°c,直至出现浑浊液体;(6)脱水,将发酵后的初品进行脱水处理;(7)成型包装,进行成型、包装、杀菌、冷藏处理,制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糯米为籼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粑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熬糖水;(2)浸泡;(3)初蒸;(4)蒸熟;(5)发酵;(6)脱水;(7)成型包装,制得成品。它可以提高黄粑的香醇之味,口感更佳;且制作过程无添加,食用起来更加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瓮安县千年古邑特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7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