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霍山黄芽的闷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1603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霍山黄芽的闷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黄茶作为一个茶种,存在于史书和各种茶叶经典著作中,被排到六大茶类之列,过去确实也有很多茶区进行过生产和研制,如湖南、安徽、四川、浙江等茶区都生产过黄茶产品,市场上所出现的产品有君山银针,安徽霍山黄茶,四川的蒙顶黄芽,浙江德清县的莫干黄芽等,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其品质特点为叶色嫩黄,汤色黄绿清明,香气鲜爽,有熟栗子香,叶底黄亮等特点。霍山黄茶,因独特闷黄工艺,造就了绝佳品质,自明始,便历代为贡,及至清朝,则专为内贡,其闷黄工艺,更在历代制茶艺人之间口耳相传,秘不示人。汉唐清茗,世代相传的制茶世家,始终以对好茶的虔诚之心,延续千年贡茶技艺,层层考究,岁岁坚守。作为程氏后裔,汉唐清茗创始人——程俊生,面对解放后霍山黄茶技艺的日渐失传,更是不惜人力,阅古籍、访茶人、寻专家,数三十余年如一日,始终致力于传统霍山黄茶制作技艺的复现与恢复中,从幼嫩鲜采摊晾,到杀青鲜制,再到独特古法渥黄、复烘摊放……渥黄温度的毫厘控制,摊放厚度的尺度拿捏,摊放时间的恰到好处。最终成功实现了霍山黄茶古法技艺的“复活”。

古法闷黄是将在杀青或揉捻初烘之后的茶叶,用布或纸将茶叶包裹,放置使其黄变的过程。闷黄是形成黄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黄茶品类繁多,品质风格各异,因此闷黄技法也不同。大致可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两种。湿坯闷黄是在杀青或揉捻后进行,干坯闷黄是在初烘后进行。闷黄目的在于促进叶色黄变,利于形成黄茶“黄汤黄叶”、香气清悦、滋味醇爽的品质特征。目前国内对茶叶闷黄多是按传统工艺进行,是盖上布块和洒上一定量水,让茶叶在水及氧的参与下,放出大量热,从而使鲜叶本身内含有的化学物产生热化学反应,对闷黄前的干度、闷黄温度和闷黄湿度三者参数最佳配比没有精准数据,难以使黄茶得到高品质,因黄茶闷黄过分即有沤味变成废品,未得到黄茶闷黄要求,又体现不了黄茶特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规范黄茶的闷黄工艺,提高茶叶闷黄的质量,促进黄茶的兴起,提供一种霍山黄芽的闷黄方法。

一种霍山黄芽的闷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步骤组成:

1)、将采摘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快速用冰水清洗,去除灰尘及碎叶,沥干水分,摊晾至表面水分完全蒸发,通体揉捻3-5秒;

2)、将步骤1所得物于35-38℃温室堆放1-1.5小时,充分翻匀后继续堆放,如此反复,调控闷黄前干度为60-70%;

3)、将步骤2所得物120-125℃毛火下烘30-35秒,趁热摊放于团簸内,厚度控制在5-6cm,上覆7-8成干的棉布,于湿度为50-55%,温度为40-43℃温室放置8-10小时,直至叶色微黄,花香显露;

4)、将步骤3所得物用130-135℃毛火翻勤、快烘至七成干,再调至90-95℃足火轻翻、慢烘13-15分钟,手握有刺手感,茶叶捻之即断碎,九成干时下烘摊凉分装;

5)、将步骤4所得毛茶于90-95℃复火烘制,每烘笼投叶量1.5-2kg,翻烘要轻、快、勤,烘至茶叶手捻成末,茶香浓郁,白毫显露。

本发明的优点是:

摊放主要作用是让鲜叶自然失水,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黄茶的杀青温度比绿茶杀青温度低,要求用多闷少抛的手法,既要杀透又要保证足够的水分进行闷黄。本发明采用设立单独的闷黄室对茶叶进行闷黄,并配备加热器和加湿器,建立独立的加湿及湿度控制,实现了闷黄由过去凭人为感觉判断转变到半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茶叶闷黄的质量,降低了废品率及闷黄成本,实现了现代化、清洁化生产。闷黄过程主要是通过湿热作用,促进芽叶化学变化,进而形成黄茶品质特征。茶多酚发生一定程度的非酶性氧化,出现黄变,苦涩味成分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使滋味甜醇,叶绿素部分分解或转化成脱镁叶绿素,使绿色减退,黄色显露;糖和氨基酸转化及挥发性醛类增加,促进黄茶独特芳香物质的形成。

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有很好的降脂减肥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一种霍山黄芽的闷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步骤组成:

1)、将采摘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快速用冰水清洗,去除灰尘及碎叶,沥干水分,摊晾至表面水分完全蒸发,通体揉捻5秒;

2)、将步骤1所得物于38℃温室堆放1.5小时,充分翻匀后继续堆放,如此反复,调控闷黄前干度为65%;

3)、将步骤2所得物120℃毛火下烘30秒,趁热摊放于团簸内,厚度控制在5cm,上覆8成干的棉布,于湿度为50%,温度为40℃温室放置8小时,直至叶色微黄,花香显露;

4)、将步骤3所得物用130℃毛火翻勤、快烘至七成干,再调至90℃足火轻翻、慢烘13分钟,手握有刺手感,茶叶捻之即断碎,九成干时下烘摊凉分装;

5)、将步骤4所得毛茶于90℃复火烘制,每烘笼投叶量1.5kg,翻烘要轻、快、勤,烘至茶叶手捻成末,茶香浓郁,白毫显露。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霍山黄芽的闷黄方法,将清洗筛选后的新摊晾至表面水分完全蒸发,通体揉捻3‑5秒;然后于35‑38℃温室堆放1‑1.5小时,充分翻匀后继续堆放,如此反复,调控闷黄前干度;然后毛火下烘30‑35秒,趁热摊放于团簸内,厚度控制在5‑6cm,上覆棉布,温室放置闷黄,直至叶色微黄,花香显露;再用130‑135℃毛火翻勤、快烘至七成干,再调至90‑95℃足火轻翻、慢烘13‑15分钟,手握有刺手感,茶叶捻之即断碎,九成干时下烘摊凉分装;再复火烘制,每烘笼投叶量1.5‑2Kg,烘至茶叶手捻成末,茶香浓郁,白毫显露。通过规范黄茶的闷黄工艺,提高茶叶闷黄的质量,实现加工现代化,促进黄茶的兴起。

技术研发人员:程俊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8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