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壳肉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8111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壳肉的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贝壳肉进行清洗的装置。



背景技术:

贝壳肉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贝壳肉的加工量也逐年递增。传统的贝壳肉多是采用蒸煮取肉的方式,取出的贝壳肉为熟制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鲜度要求的提高,尤其对外出口产品,往往要求提供生制的贝壳肉,如牡蛎肉、扇贝肉等,因此要求加工企业进行鲜活贝壳开壳取肉,在开壳取肉的过程中,贝壳往往会有破碎,造成贝壳碎片混入到肉质中,贝壳肉中混入贝壳碎片会对最终的产品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食用时往往会给食用者带来一定的伤害,因此要求生制的贝壳肉中必须无杂质,尤其贝壳的碎片不能混入肉质之中,这在出口商品的检验中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但通过开壳取出的鲜活贝壳肉具有半流体的特性,其肉体嫩滑脆弱,当一些贝壳碎片混入到肉体中时,一些大的贝壳碎片可人工清除,但在清除一些颗粒较小的贝壳颗粒时则会变得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在进行鲜活贝壳肉中杂质颗粒分离时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利用贝壳肉在水中悬浮的特性,通过对贝壳肉的流动清洗达到杂质分离的技术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贝壳肉的清洗装置,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架体的顶部设有清洗槽,所述的清洗槽倾斜设置,其与水平之间形成5-45°的夹角,在清洗槽的内部沿清洗槽走向均匀设有翻板,所述的翻板的一侧通过铰接轴与清洗槽两侧的槽壁铰接,翻板的另一侧与清洗槽的槽底倾斜相抵,翻板能够自由向上翻转,若干翻板将清洗槽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清洗腔。

进一步地,翻板与清洗槽槽底之间的夹角度数为清洗槽倾斜度数的1.5-2倍。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轴的高度低于清洗槽两侧槽壁的高度。

进一步的,在靠近翻板与清洗槽槽底相抵一侧的翻板板体上设有向翻板该侧延伸的凸部,当翻板位于清洗槽内部后,凸部的凸起方向指向清洗槽的高端方向,凸部位于翻板侧边的凸部底边与清洗槽的槽底紧密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凸部由翻板板体上的一点向板体外部逐渐凸起,且凸部的宽度向板体边缘方向逐渐增大,凸部带有光滑的弧形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槽的外侧设有沿清洗槽走向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上设有与各清洗腔贯通的进气支管。

进一步的,进气支管位于各清洗腔内的进气口高度为清洗腔水平高度的1/3-1/2处,且进气口指向各清洗腔的斜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贝壳肉流动时在各清洗腔内的滞留时间使贝壳肉充分翻滚,在贝壳肉翻滚的过程中,混入到肉体内的贝壳碎片不断沉淀在清洗腔的腔底,达到去除贝壳肉中杂质的目的,当贝壳肉清洗完毕后,通过翻转翻板能够使贝壳碎片及其他杂质方便地得以收集。该清洗装置对贝壳肉无损伤,杂质等分离彻底,完全能够满足贝壳肉的清洗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该清洗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该清洗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该清洗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第三实施例中翻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贝壳肉清洗装置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贝壳肉的清洗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的顶部设有清洗槽2,清洗槽2倾斜设置,其与水平之间形成5-45°的夹角,夹角的大小根据清洗槽的长度进行合理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清洗槽的长度为11米,宽度30cm,槽高25cm,夹角度数确定为30°。

其中架体1还可采用高度可调式的架体结构,以方便调整清洗槽2的倾斜角度,可调式架体的结构在此不做描述。

如附图1所示,在清洗槽2的内部沿清洗槽走向均匀设有翻板3,翻板3的一侧通过铰接轴4与清洗槽两侧的槽壁铰接,翻板的另一侧与清洗槽的槽底倾斜相抵,翻板能够自由向上翻转,若干翻板将清洗槽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清洗腔5。

如附图1所示,其中,铰接轴4的高度低于清洗槽两侧槽壁的高度,即每个相对独立的清洗腔5的顶部与槽壁顶部之间留出一定的溢出空间。

如附图1所示,当各清洗腔5内部灌满清洗水后,各清洗腔内部的液面6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

根据附图1所示,以开壳取得的新鲜牡蛎肉为例,在进行清洗操作时,牡蛎肉7连同清洗用海水由清洗槽2高点处流入清洗槽内,由于牡蛎肉7在海水中呈悬浮状态,当牡蛎肉连同清洗海水的混合液灌满顶部的清洗腔时,部分的牡蛎肉7仍留在该清洗腔内,而部分的牡蛎肉7体则跌落于下一级的清洗腔内,牡蛎肉通过一级一级的跌落及在海水中的浸泡,混入其中的贝壳碎片等杂质则会逐渐的沉淀至各清洗腔的底部并由翻板进行阻挡。随着清洗槽高点处的牡蛎肉与海水的混合液源源不断的输入,各清洗腔内的牡蛎肉依次被向下一级清洗腔推动。通过设置多级具有高度差的清洗腔使牡蛎肉不断地实现跌落,从而使混入到肉体之中的杂质碎片滞留在各级清洗腔内,实现杂质的分离。

当清洗完毕后,只需将各翻板3向上翻转,各清洗腔的底部实现贯通,从而使各清洗腔内存留的贝壳碎片等杂质实现集中收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该清洗装置做进一步改进。

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充气管8,该充气管8位于清洗槽2的外侧沿清洗槽走向而设置,充气管8上设有与各清洗腔贯通的进气支管9。进气支管9的开口位于清洗槽2的内侧槽壁上形成进气口,进气口与槽壁位于同一平面上,以防止给翻板3的翻转造成障碍。

同时设置时,进气口高度控制为清洗水液面高度的1/3-1/2处,且进气口指向各清洗腔的斜上方。

如附图2所示,增加上述装置后,进气支管9向清洗腔内吹入气体,当牡蛎肉及海水由上一级清洗腔跌落后,气体将牡蛎肉向清洗腔5的高点方向吹动,同时带动清洗腔内的清洗水向上翻滚,在牡蛎肉与清洗水翻滚的过程中更加容易使杂质颗粒得到分离沉淀。

将进气口的高度控制为清洗水液面高度的1/3-1/2处,也就是清洗腔最底部的三角区域内的水并不被搅动,而贝壳等沉淀物正好处于该处形成沉淀区域,沉淀区域以上的水及牡蛎肉不断地形成翻滚,在牡蛎肉不断翻滚的同时将杂质进行“抖落”。将进气口设置成指向清洗腔的斜上方,保证牡蛎肉在跌落至靠近清洗腔前方部位时(牡蛎肉的跌落路线呈抛物线形状,必然跌向靠近清洗腔的前方),由于清洗腔内海水向清洗腔后部高处滚动,跌落的牡蛎肉向清洗腔底部及高处运动,而清洗腔高处部位的牡蛎肉则会被推至清洗腔前端并随着清洗腔内跌入更多的牡蛎肉而溢出跌落至下一级清洗腔内。牡蛎肉经过在各清洗腔内的滚动及多级清洗腔的跌落最终实现牡蛎肉内混入杂质的分离。

当然为增加清洗腔内的滚动效果,充气管8可分布在清洗槽2的两侧,清洗槽2的两侧槽内壁上皆设有进气口。为防止水进入充气管8内部,在每个进气支管9上可设置单向阀(该结构不予以描述)。

如附图2所示,翻板3倾斜设置,其与清洗槽2的槽底之间形成一夹角,翻板3倾斜设置一是可以保证清洗腔内的牡蛎肉能够沿翻板斜坡爬升顺利的由翻板顶部溢出以跌落至下一级的清洗腔内,二是清洗腔内的水可对翻板施加一定的压力,以防止翻板发生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充气管8,充气管向清洗腔内充气时会对翻板背面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为防止该冲击力造成翻板的转动,翻板与清洗槽槽底之间的夹角应一定的限制,该夹角度数可根据清洗槽的倾斜角度进行确定,一般控制为清洗槽倾斜角度的1.5-2倍,如本实施例中清洗槽的倾斜角度为30°,则翻板与清洗槽槽底之间的夹角可为45-6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做的改进在于翻板的改进,在翻板上增加了凸部10。

如附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部10的形状优选为带有光滑的弧形表面,凸部10由翻板板体上的一点向板体外部逐渐凸起,且凸部的宽度向板体边缘方向逐渐增大。设置凸部10后,当翻板3置于清洗槽内部后,凸部两侧与清洗槽槽壁之间形成一凹陷区,该凹陷区可作为杂质的沉淀区,当充气管按照实施例2的参数进行设置后,能够极大降低对沉淀区的扰动,凸部对杂质形成阻挡,减少杂质的上升溢出。凸部的设置不应在凸部顶部形成明显的凸台,以减少对牡蛎肉的上下运动的阻碍,同时凸部底部的宽度应占翻板底边宽度的1/2以上,尽量缩小沉淀区的宽度。沉淀区不可以在翻板上直接采用凹陷的形式形成,如采用将翻板局部凹陷的方式,则会影响到翻板的翻转,采用设置凸部的形式间接实现了凹陷沉淀区的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