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代奶牛饲料中燕麦草的原料组分及其调制方法、及奶牛饲料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28643阅读:11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奶牛饲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替代奶牛饲料中燕麦草的原料组分,以及该原料组分的调制方法,和由该原料组分组成的奶牛饲料。



背景技术:

随着畜牧养殖业产量的逐年上升,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大规模畜牧养殖业来说,饲料质量的优良直接决定着养殖产品的好坏。反刍动物的生产在畜牧养殖业中占据较大比重,所谓反刍动物是指具有进食后经过一段时间将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的反刍现象的动物,反刍动物采食粗饲料后,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再次混入唾液咀嚼后吞咽进入瘤胃,瘤胃中的细菌、原虫和真菌等将食物中60%-70%蛋白质、氨基酸、淀粉、脂肪分解发酵,一部分被微生物吸收,一部分在发酵中产生甲烷、氨态氮等物质,不仅造成饲料能量损失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30%-40%营养物质能通过瘤胃进入小肠被直接吸收,所以各国的动物营养学家在不断的通过各种方法研究过瘤胃饲料技术。奶牛作为一种反刍动物,每天要挤奶,摄取的饲料更多,对饲料的要求更高,研究出适合奶牛的饲料,保证奶牛的瘤胃健康,使奶牛产出更高质量的牛奶,是死牛饲喂的主要研究方向。

燕麦草是一种一年生的优质禾本科牧草,具有产量高、含糖量高、适口性好等特点,燕麦青干草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依次为13.29%、2.61%、58.54%、30.23%,均适于奶牛的饲喂,是目前我国奶牛场使用较多的粗饲料原料之一,但燕麦草的种植限制造成其成本造价高、冬春季节饲草短缺等问题,影响大规模奶牛的饲养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替代奶牛饲料中燕麦草的原料组分,该原料组分种植广泛、成本低廉,在奶牛饲料中可取代全株燕麦草,并可显著提升奶牛的泌乳量和牛乳乳钙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可替代奶牛饲料中燕麦草的原料组分,为由灌浆期至乳熟期刈割的饲用谷子的新鲜谷草,经压扁茎秆、不需人工翻晒的自然晾晒方式干燥调制的全株呈现青绿色的饲用谷子青干草。

谷子,又名粟,是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北方传统的粮饲兼用作物,收获粮食后的秸秆即谷草不仅含有马、牛、羊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保持反刍动物如牛、羊健康特别重要的膳食纤维,这是粮食与其它饲料所不能替代的。饲用谷子是人工种植的专用于饲草料的谷子,是马、牛、羊喜食的非常规优质饲料资源,在国外多以专用的饲草作物生产优质谷草。本发明选择饲用谷子为原料,在适于奶牛饲喂营养需求的草产品质量和总产量得以兼顾的生育期刈割后经特定晒制干燥法,最大程度保存了新鲜谷草的蛋白、脂肪、纤维、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得到全株呈现青绿色、气味芳香,叶片不脱落或脱落极少、茎叶与穗部均可供牲畜食用,质地柔软、适口性强的饲用谷子青干草,用作替代奶牛饲料中燕麦草的原料组分。经验证,本发明的饲用谷子青干草,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洗纤维、酸洗纤维、钙、磷和18种氨基酸等营养指标方面都适于奶牛的饲喂,由饲用谷子青干草取代日粮中等量燕麦草,不仅不会对奶牛造成不适的应急反应,无负效应,而且能够促进奶牛提高泌乳量,同时能显著提升牛奶的乳钙水平,产生显著的经济价值,是替代燕麦草的理想奶牛饲料原料组分。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压扁茎秆的方式包括由石磙或牧草茎杆压裂机将新鲜谷草茎秆压裂压扁的方式。

新鲜谷草茎秆经由石磙或牧草茎杆压裂机压裂压扁后,再自然晒制干燥,得到的青干草在粗蛋白、粗脂肪、钙元素含量方面显著高于其它干燥法制得的谷子青干草,使干草营养损失最少,饲喂效果最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饲用谷子的播种采用早春播种、晚春播种、夏播或秋闲田播种。

饲用谷子作为牧草种植,播种时间广,可春播、夏播,还可在秋闲田内种植;早春播以4月30日前后为宜,晚春播以5月15日前后为宜;夏播6月20日至7月1日为宜;秋闲田一般播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谷草的播种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进程及草产量,刈割期会影响其营养价值,进而影响谷草对奶牛的饲喂性。饲用谷子的播期越晚,生育进程较快,干物质积累需要的时间缩短,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的积累量降低,在适宜刈割期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适口性趋好,能调制出更优质的青干草。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饲用谷子青干草的含水量低于15%。

进一步限定调制的饲用谷子青干草含水量,以得到更优质、奶牛饲喂性更佳的饲用谷子青干草。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可替代奶牛饲料中燕麦草的原料组分的调制方法,该调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刈割收获的饲用谷子的新鲜谷草茎杆经由石磙或牧草茎杆压裂机压裂、压扁,摊成草垄或草条,然后在晴朗天气,以不进行人工翻晒的方式自然晾晒、干燥,制得饲用谷子青干草。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晴朗天气的白昼气温变幅为19℃~31℃。

本发明的饲用谷子青干草,采用先压裂、压扁,再自然晾晒、干燥的调制方法,特别限定自然晾晒的条件及操作步骤,以最大限度保存新鲜谷草的营养成分,利于奶牛的饲喂,和泌乳量、牛奶质量的提高。

以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奶牛饲料,包括如上所述的饲用谷子青干草,每头奶牛的饲用谷子青干草食用量为2kg/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奶牛饲料的原料组分中不包括燕麦草。

本发明由饲用谷子青干草配制的奶牛饲料,对于奶牛的饲喂性好,由于饲用谷子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草产量高,制成青干草后可解决冬春季节饲草短缺的问题,因此得到的奶牛饲料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奶牛泌乳量、提升牛奶质量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的饲用谷子青干草,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洗纤维、酸洗纤维、钙、磷和18种氨基酸等营养指标方面都适于奶牛的饲喂,由饲用谷子青干草取代日粮中的等量燕麦草,不仅不会对奶牛造成不适的应急反应,无负效应,而且能够促进奶牛提高泌乳量,同时能显著提升牛奶的乳钙水平,产生显著的经济价值,是替代燕麦草的理想奶牛饲料原料组分。本发明的饲用谷子青干草,调制方法简单,成本造价低,适于大量用作奶牛饲料。由本发明的饲用谷子青干草配制的奶牛饲料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奶牛泌乳量、提升牛奶质量等方面都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可替代燕麦草的奶牛饲料组分——饲用谷子青干草及其制备。

制备:将由灌浆期至乳熟期刈割的饲用谷子的新鲜谷草经压扁茎秆干燥法干燥,即用石磙子将新鲜谷草茎秆在水泥地上压裂压扁,或利用牧草茎秆压裂机将茎秆压裂压扁后,摊成草垄或草条,然后在晴朗天气(白昼气温变幅最佳为19℃~31℃),以不进行人工翻晒的方式自然晾晒、干燥,直至谷草含水量降到大约15%以下,得到全株呈现青绿色、气味芳香,叶片不脱落或脱落极少、茎叶与穗部均可供牲畜食用,质地柔软、适口性强的饲用谷子青干草,并最大程度保存了新鲜谷草的蛋白、脂肪、纤维、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使用经上述方法获得的全株饲用谷子青干草(也称全株饲用谷子)替代全株燕麦草(也称全株燕麦)进行饲喂奶牛对比试验。

试验在河北冀丰动物营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奶牛场进行。在成年产奶牛群中,选择胎次、体重、日产奶量及最后一次产犊时间基本一致的健康奶牛10头,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头,采用配对法,并使各组进行自身对照。

试期40天,前7天为预试期。对照组按照原来的日粮配方进行饲喂,试验组中逐渐用饲用谷子饲料即全株饲用谷子等量替代原来日粮配方中的燕麦饲料即全株燕麦,在预试期的第一天,每头牛日粮配方中用0.65kg饲用谷子替换0.65kg燕麦,即每头牛饲喂0.65kg饲用谷子和1.35kg燕麦;第二天用1.3kg饲用谷子替换1.3kg燕麦,第三天用2kg饲用谷子替换2kg燕麦,之后对照组继续按照原来的日粮配方进行饲喂,试验组每日每头牛的日粮配方中包括饲用谷子青干草2kg,不包括燕麦饲料,对比试验中奶牛日粮配方表如表1所示,连续饲喂直到试验结束。

饲喂试验过程每3天称量并记录各组奶牛的泌乳量,每7天测定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的乳品质量,即乳蛋白、乳脂率、乳糖、乳干物质的含量等营养成分1次。试验期间,每天观察两组奶牛的精神状态,并进行记录,得到以下试验结果:

(一)饲用谷子青干草饲喂奶牛对泌乳量的影响

全株饲用谷子青干草在日粮中取代等量全株燕麦草的试验中,每个分组在13个时间点上的产奶量结果见表2:

说明:上表中字母代表同一调查日期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显著性,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反之显著。

由上表可见,在试验前13天之内,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与对照组奶牛的产奶量差异不显著,表明本发明的饲用谷子青干草在日粮中取代等量燕麦草,对奶牛没有发生不适的应急反应,没有负效应。在第16天至第40天之内的9个时间点上,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奶牛的产奶量,差异显著;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发明的饲用谷子青干草在日粮中取代等量燕麦草,对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奶牛日粮中,每头奶牛饲喂饲用谷子青干草2kg/日的泌乳量高于饲喂全株燕麦2kg/日的泌乳量。目前全株燕麦即全株燕麦青干草市价1.9元/kg,比饲用谷子青干草(1.3元/kg)贵0.6元/kg,饲喂饲用谷子比饲喂燕麦能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二)饲用谷子青干草饲喂奶牛对乳品质量的影响

饲用谷子青干草在日粮中取代等量全株燕麦试验中,每个分组在5个时间点上的乳品质量结果见表3:

说明:上表中字母代表同一调查日期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显著性,小写和大写字母分别代表0.05和0.01水平,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反之显著。

由上表可见,在试验的40天内,试验组奶牛泌乳乳品的乳蛋白率、乳脂率均高于对照组奶牛的乳蛋白率、乳脂率,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本发明的饲用谷子青干草在日粮中取代等量全株燕麦,对奶牛既确保了其乳品乳蛋白、乳脂的含量,又没有发生不适的应急反应,没有负效应。

在试验的40天内,试验组奶牛泌乳乳品的乳糖呈现降低趋势,在试验第25天之后的2个时间点上,试验组乳品的乳糖已明显低于对照组乳品的乳糖,表明奶牛饲喂饲用谷子青干草可降低牛奶的糖分,更适宜于高血糖消费者。

在试验的40天内,试验组奶牛泌乳乳品的乳钙呈现增加趋势,在试验全程的5个时间点上,试验组乳品的乳钙与对照组乳品的乳钙差异极显著,表明奶牛饲喂饲用谷子青干草可提升牛奶乳钙水平,更适宜于缺钙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缺钙群体。

因此,在奶牛日粮中,每头奶牛饲喂饲用谷子青干草2kg/日得到的乳品品质优于饲喂燕麦青干草2kg/日的乳品品质,是替代燕麦青干草的理想产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实施例一中饲用谷子青干草的制备条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涉及不同生育期刈割对得到的饲用谷子品质的影响。

优质高产饲用谷子干草的调制,应以刈割饲用谷子的营养及饲用价值为为基础,同时兼顾生物产量、干草饲用价值,及含水量或干鲜比(干鲜比=干草质量/鲜草质量)等指标;因此饲用谷子的品质、产量与其生育期具有重要关系。饲用谷子自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饲用谷子的生育期,饲用谷子的生育期受品种、播期的影响,春播饲用谷子的生育期一般为115天左右;夏播饲用谷子的生育期一般为90天左右;秋闲田播种饲用谷子时一般不能正常成熟,但可调制奶牛需要的优质粗饲料。以饲用谷子夏播为例,一般播种后4天出苗,自出苗到植株50%生长次生根时为幼苗期,历时12-15天;自植株50%次生根生长到50%拔节(50%植株的第一个节露出地面1-2cm)为拔节期,一般叶龄达到9片叶左右,历时10-15天,拔节之前植株干物质积累缓慢,一般亩产干草106.67kg;自拔节期至植株50%出现剑叶时为孕穗期,叶龄达到15片叶左右,历时18-20天,是饲用谷子根茎叶生长开始加快的时期,一般亩产干草277.78kg;当50%饲用谷穗由顶叶叶鞘伸出而显露于外时为抽穗期,叶龄达到18片叶左右(抽穗后叶片不再增加),历时3-5天,一般亩产干草653.34kg;当50%饲用谷穗开花(花颖张开、花丝伸出颖外)时为开花期,一般亩产干草826.67kg;当50%饲用谷穗开花结束、颖壳闭合时为初浆期,一般亩产干草1086.67kg,到盛浆期时草产量最高,一般亩产干草1155.56kg;当50%谷穗籽粒内充满乳汁,并接近正常大小时为乳熟期,一般亩产干草1102.23kg,当80%谷穗籽粒变黄变硬时为成熟期,一般亩产干草808.89kg。

对饲用谷子不同生育期刈割得到的饲用谷子的营养成分及植株进行分析,得到如表4、5所示的营养成分及植株性状分析表:

说明:上表中字母代表纵向比较的差异显著性,小写和大写字母分别代表0.05和0.01水平,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反之显著。下述表格中字母的代表含义相同。

由表4可见,饲用谷子作为牧草种植,地上部分在拔节至孕穗期,叶多茎少、粗纤维含量低、质地柔嫩、粗蛋白含量高,但到开花期后(生育后期),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茎的比例增加,粗纤维素含量增多,消化率降低,导致饲用谷子相对饲料价值(rfv)降低。从饲用谷子不同生育期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幅来看,从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的变幅为19.28%-37.79%(鲜草重基础),粗蛋白的变幅为19.25%-7.10%,粗脂肪的变幅为1.29%-2.49%,中洗纤维的变幅为53.39%-74.39%,酸洗纤维的变幅为29.19%-36.23%,相对饲用价值的变幅为115.31-78.43,亩产粗蛋白的变幅为20.51-123.58kg/亩。从饲用谷子不同生育期单株粗蛋白含量来看,饲用谷子粗蛋白含量在幼苗期含量最高,拔节期达干草质量的19.25%;从拨节期开始逐渐下降,到成熟期茎叶中粗蛋白含量降为7.10%;从粗蛋白的总产量来看,在灌浆初期(即初浆期)以前一直表现增加的趋势,在播后27天的拔节期粗蛋白总产量为20.51kg/亩,到开花后粗蛋白总产量为99.93kg/亩,到灌浆盛期(即盛浆期),粗蛋白总产量达到最大值123.58kg/亩,随后开始下降,到成熟期降到57.35kg/亩,即盛花期到灌浆盛期是粗蛋白产量最高的时期。因此,饲用谷子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初浆期-盛浆期-乳熟期-成熟期整个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粗脂肪、中洗纤维、酸洗纤维均呈现由低到高逐渐增加的趋势,粗蛋白与相对饲用价值均呈现由高到低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亩产粗蛋白则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的抛物线趋势,表明灌浆期前后是饲用谷子粗蛋白的主要累积期,并在灌浆盛期达到最高水平(122.64-123.58kg/亩),在仅考虑生产粗蛋白总量的情况下,饲用谷子调制饲草料的刈割适期应选在初浆-乳熟期。

优质高产饲用谷子干草的调制,应以刈割后的生物产量为基础,由表5可见,从拔节期至抽穗期,鲜草重量与干草重量开始快速增加;从抽穗期至灌浆盛期(即盛浆期),是饲用谷子鲜质量和干质量的主要形成期,并在灌浆盛期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达到最高水平,分别达到3446.68kg/亩(即5.17㎏/㎡)、1155.56kg/亩(即1.73㎏/㎡);由于盛浆期之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营养物质向籽粒中转移,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都开始下降。

优质高产饲用谷子干草的调制,不仅考虑刈割后的生物产量,还要考虑兼顾调制好的干草饲用价值。饲草谷子的草产量构成由茎鞘和叶片两部分构成,茎鞘纤维素含量高、质地硬、对奶牛的适口性相对差,而叶片相对柔软、适口性好。饲用谷子叶茎比(干叶质量/干茎质量)是衡量饲用谷子饲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产物,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叶片中,叶片占整个植株的比例一定水平上影响牧草适口性及营养价值。饲用谷子的叶茎比越高其适口性越好,营养品质也就越好,如果能在取得最高产量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叶片比例,可提高饲草的适口性和品质。从表5的不同生育期茎叶比动态来看,饲用谷子从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包括初浆期和盛浆期)-乳熟期,其叶茎比逐渐降低,叶茎比变化幅度为0.96-0.54。幼苗期由于茎秆尚未发育成熟,植株主要为叶片和叶鞘构成,这时叶片占的比例最高,植株叶茎比最高(0.96),叶片干质量占总干质量的48.98%;当谷穗发育到乳熟期,植株茎秆已发育成熟,植株叶茎比降到最低(0.54),叶片干质量占总干质量的35.06%。

另外,饲用谷子含水量或干鲜比(干鲜比=干草质量/鲜草质量)是评定其产量、质量与适口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掌握饲用谷子的对确定饲用谷子刈割期、估测其草产量、评价其饲用价值及已调制干草的安全贮藏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表5的饲用谷子不同生育期干鲜比动态来看,饲用谷子在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的生育过程中,其干鲜比逐渐增加,干鲜比变化幅度为0.19-0.38。饲用谷子的干鲜比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趋势与生物量的积累密切相关,其干鲜比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量的积累速度与干鲜比的变化速度呈正相关。饲用谷子在拔节之前植株干鲜比较低(0.19),到成熟期其干鲜比达到最高(0.38)。饲用谷子干鲜比越小,表明植株含水量就越大,植株就越鲜嫩,家畜就越喜食,适合于青饲奶牛;饲用谷子干鲜比越大,植株含水量越小,家畜喜食程度就越降低,但含水量降低却意味着单位植株积累的干物质就越多,干草产量就越高,适合于调制青干草。

因此,本发明的饲用谷子的刈割适期选在灌浆-乳熟期前后。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涉及不同干燥方法对饲用谷子青干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采用以下五种干燥方法:

1、地面干燥法+人工翻晒

在饲用谷子刈割后,就地或者运到地势比较高且干燥的地方进行摊晒,摊晒要均匀,使谷草充分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每天翻动1-2次。一般在11时左右翻晒1次,在下午13-14时左右再翻晒1次。正常情况下,就地摊晒6-7小时可使其水分降到40%-50%,此时可用搂草器搂成草条状态继续晾晒,当含水量降到35-40%时,可用集草器集成草堆,保持草堆的松散通风,再经过4-5天干燥,含水量降到大约15%以下时,就可进行安全贮藏。

2、地面干燥法且不人工翻晒

在饲用谷子刈割后,就地或者运到地势比较高且干燥的地方进行摊晒,摊晒要均匀,使谷草充分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进行人工翻晒。当饲用谷子水分降到40%-50%时,用搂草器搂成草条继续晾晒,待含水量降到35-40%时,用集草器集成草堆,保持草堆的松散通风,一般再经过4-5天干燥,含水量降到大约15%以下时,就可进行安全贮藏。

3、室内常温干燥法

在连阴多雨季节刈割饲用谷子时,可在凉棚、仓库或风干室等场所,将谷草散放、平铺于地面上晾干,保持谷草层处于蓬松状态,每天可翻动1-2次,保持室内通风干燥,直至谷草含水量降到大约15%以下时,就可进行安全贮藏。

4、草架干燥法

在连阴多雨季节刈割饲用谷子时,宜在草架上进行青干草调制的方法。可在凉棚、仓库或风干室等地搭建若干草架(如铁丝长架),将谷草一层一层放置于草架上,要堆放成屋脊形,厚度不超过80厘米,离地面不低于20-30厘米的高度,堆中留通道,保持蓬松,外层要平整并保持一定倾斜度,直至谷草含水量降到大约15%以下时,就可进行安全贮藏。

5、压扁茎秆干燥法

用石磙子将新鲜谷草茎秆在水泥地上压裂压扁,或利用牧草茎秆压裂机将茎秆压裂压扁后并摊成草垄或草条后进行自然晒制,不进行人工翻晒,直至谷草含水量降到大约15%以下时,就可进行安全贮藏。

对五种不同干燥法获得的饲用谷子青干草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见,在饲用谷子青干草调制的5种干燥方法中,压扁茎秆干燥法的粗蛋白与粗脂肪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5.53%、3.57%。压扁茎秆干燥法的谷草粗蛋白比地面干燥法+人工翻晒、地面干燥法且不进行人工不翻、室内常温干燥法、草架干燥法的谷草粗蛋白分别高出5.65%、16.50%、20.67%、16.07%,差异极显著。压扁茎秆干燥法的谷草粗脂肪比地面干燥法+人工翻晒、地面干燥法且不进行人工不翻、室内常温干燥法、草架干燥法的谷草粗脂肪分别高出16.29%、26.60%、38.37%、40.00%,与地面干燥法+人工翻晒比较差异不显著,与地面干燥法且不进行人工不翻比较差异显著,与室内常温干燥法、草架干燥法比较差异极显著。压扁茎秆干燥法的谷草钙元素比地面干燥法+人工翻晒、地面干燥法且不进行人工不翻、室内常温干燥法、草架干燥法的谷草钙元素高出108%以上,差异显著。压扁茎秆干燥法的谷草中洗纤维、酸洗纤维、粗灰分、磷元素与相对饲用价值与地面干燥法+人工翻晒、地面干燥法且不进行人工不翻、室内常温干燥法、草架干燥法的谷草中洗纤维、酸洗纤维、粗灰分、磷元素与相对饲用价值差异不显著。因此,压扁茎秆干燥法调制的干草营养成分损失最少,饲喂效果最好。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涉及饲用谷子的不同播种期结合刈割期对营养成分及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对不同播期、不同刈割期的饲用谷子的营养成分与相对饲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见,饲用谷子不同播期(同一年的5.23-6.23-7.12-7.31-8.17)的各项营养指标的高低不同,除粗蛋白与相对饲用价值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增加趋势外,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型洗涤纤维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降低趋势。播期越早,干物质积累需要的时间越长,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的积累量则偏高,粗蛋白含则偏低,适口性则偏差;播期越晚,生育进程较快,干物质积累需要的时间缩短,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的积累量降低,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适口性趋好,能调制出更优质的青干草或青贮饲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饲用谷子青干草,营养损失少,蛋白质、脂肪、中洗纤维、酸洗纤维、矿物质、18种氨基酸等被最大限度保存下来,并延长保存时间。由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是家畜冬春季节不可或缺的优质饲草,能起到全年均衡供应优质饲草的保障作用,是替代燕麦青干草的理想产品,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乳品产量和品质,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