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凉茶的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3252发布日期:2019-05-15 21:4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凉茶的配方。



背景技术:

凉茶的历史悠久,先人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关于凉茶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在岭南和海外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夏天偏热多湿的气候易使人肠胃失调,更有甚者,嗜食辛辣、味重食物,难免出现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而凉茶是祛暑败火气最有效直接的方法。

凉茶,取材自多种所在地的药草组合而成,是在中国南方流行的一种饮料。因为广东地处岭南,天气炎热,多雨地湿,自古多瘴气。因此民间流行以药性寒凉,消暑解热的中草药,熬水来喝,故称“凉茶”。

凉茶是部分地区对煮好的中药的液体部分的通称。与某些针对特点疾病的中药茶不同,凉茶又一般指具有清热、下火功效的中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凉茶配方,解决现在湿热环境下引起的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并且易于冲泡饮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凉茶,包括菊花7.5-10克、金银花5-7.5克、黄芪7.5-10克、山枝子7.5-10克、荷叶7.5-10克、白砂糖5-7.5克;所述菊花需磨成粉末状;所述金银花需磨成粉末状;所述黄芪需磨成粉末状;所述山枝子需磨成粉末状;所述的荷叶需成小块状;所述的配方材料需装进茶包袋,方便用热水冲泡;所述白砂糖起调味作用。

所述菊花味微辛、甘、苦,性微寒。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用于感冒风热,发热头昏;肝经有热;目赤多泪,眼目昏花;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疮疡肿痛的治疗。现代又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

所述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疏热散邪作用,对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心烦少寐、咽干口燥等有一定作用。

所述黄芪具有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补齐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并且还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所述山枝子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所述荷叶味苦辛微涩、性凉,归心、肝、脾经;清香升散;具有降血脂,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泻痢,白带,脱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净,损伤瘀血。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凉茶的配方,通过对各种物质进行调配,装进茶包,用高温水进行冲泡,便于饮用,对缓解在高温湿热环境下引起的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有一定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1:一种凉茶,包括菊花7.5克、金银花5克、黄芪7.5克、山枝子7.5克、荷叶15g、白砂糖5克。

具体实施例2:一种凉茶,包括菊花10克、金银花7.5克、黄芪10克、山枝子10克、荷叶25g、白砂糖7.5克。

具体实施例3:一种凉茶,包括菊花7克、金银花6.5克、黄芪8克、山枝子7.5克、荷叶20g、白砂糖6.5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凉茶的配方,属于药用食品领域,包括金银花5‑7.5克、菊花7.5‑10克、山枝子7.5‑10克、黄芪7.5‑10克、荷叶7.5‑10克、白砂糖5‑7.5克。通过对各种物质进行调配,装进茶包中,用高温水进行冲泡,便于饮用,对缓解在高温湿热环境下引起的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有一定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白雅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民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1.06
技术公布日:2019.05.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