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泰仙野毫茶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995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泰仙野毫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泰仙野毫是一种生长于海拔800-1200米海拔之间的中小叶群体种茶树幼嫩芽叶共同创制的新名茶。产地石门县太青山位于武陵山区腹地,茶区及其周围峰峦挺秀,林木苍翠,清泉遍壑,溪水纵横,常年云雾缭绕,加上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肥沃,雨水充沛及数十公里范围无任何污染,茶树生长旺盛,茶叶天然品质独特。

泰仙野毫大多采用机械与手工相结合制作,其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显毫,香高持久浓爽,汤色淡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完整。该茶因品质极佳,耐冲泡及独特的外形,投入市场即深受消费者青睐,远销长沙、北京、广东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泰仙野毫茶的制备工艺。

一种泰仙野毫茶的制备工艺,其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取芽叶大小、长短基本一致的叶片,去除采病虫叶、冻伤叶、紫色叶、对夹叶、雨水叶、露水叶和机械损伤叶,不带鱼叶、鳞片、蒂巴,用清洁竹篮盛装,不紧压,防止日晒;

(2)鲜叶按采摘时间先后,摊放在洁净的篾盘内或竹垫上,置于干净、阴凉通风处,摊薄摊匀,厚度2-3厘米,每日翻拌1次,至芽叶萎软,叶色暗绿,青气消失,为止;

(3)采用滚筒杀青机杀青,当滚筒内进口20厘米处温度上升至120-130摄氏度时手工投叶,叶量先多后少,每把200-300g,每次5把,当达到杀青叶质量要求时以每把50g均匀投叶至全部投完;

(4)杀青机的叶出口处设置冷却风扇,叶片经杀青后薄摊于竹垫上或篾盘内,扇出焦片、鱼叶和鳞片;

(5)利用揉捻机先不加压揉捻1-2min,使芽叶在揉捻机内转起来,然后轻压2-3,min使叶片卷曲,再稍微重压2min,使茶条卷得更紧,茶汁略外溢,最后松压收回茶汁,解散团块,整个过程5-10min;

(6)揉捻完成后立刻放置于自动烘干机初烘,采取高温薄摊快速干燥的方法,除去部分水分,初步固定茶叶品质。即当烘干机进风口温度为120-150摄氏度,时手工摊叶,摊叶厚度1.5厘米,均匀薄摊,初烘进出茶时间6-8min,烘至茶坯不粘手并稍有刺手感后即止;

(7)经初烘的茶坯,及时薄摊在篾盘内或竹垫上,散发热气,时长为20-25min;

(8)手工在电炒锅中炒制,投叶量为每锅称经初烘摊凉后的茶坯400-500g,锅温控制在60-80摄氏度之间,当茶坯炒热变软后,双手握茶于手心往同一方向旋转式搓揉,并不断抖散团块,反复进行10min,当茶坯含水量炒至15-20%,条索紧结卷曲成形,并在锅中发出“沙沙”响声,有较强的刺手感时,转入提毫工序;

(9)提毫锅温控制在60摄氏度,将受热后的茶坯置于手掌中,使用暗力和韧力旋回搓揉,使茶条相互摩擦,反复多次,使茶表白毫显露后出锅,提毫操作时,茶条已呈干硬,后即可;

(10)用不锈钢提香机,采取低温厚摊慢干方法发展香气,充分干燥茶叶,温度掌握在80-100摄氏度之间,摊叶厚度2-3厘米,时间约30min,当手捏茶叶成粉末,含水量在5%,并散发出浓香时下机后即得。

本发明所述工艺制备的泰仙野毫茶,条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显毫,香高持久浓爽,汤色淡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完整。该茶因品质极佳,耐冲泡,口味极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一种泰仙野毫茶的制备工艺,其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取芽叶大小、长短基本一致的叶片,去除采病虫叶、冻伤叶、紫色叶、对夹叶、雨水叶、露水叶和机械损伤叶,不带鱼叶、鳞片、蒂巴,用清洁竹篮盛装,不紧压,防止日晒;

(2)鲜叶按采摘时间先后,摊放在洁净的篾盘内或竹垫上,置于干净、阴凉通风处,摊薄摊匀,厚度2-3厘米,每日翻拌1次,至芽叶萎软,叶色暗绿,青气消失,为止;

(3)采用滚筒杀青机杀青,当滚筒内进口20厘米处温度上升至120-130摄氏度时手工投叶,叶量先多后少,每把200-300g,每次5把,当达到杀青叶质量要求时以每把50g均匀投叶至全部投完;

(4)杀青机的叶出口处设置冷却风扇,叶片经杀青后薄摊于竹垫上或篾盘内,扇出焦片、鱼叶和鳞片;

(5)利用揉捻机先不加压揉捻1-2min,使芽叶在揉捻机内转起来,然后轻压2-3,min使叶片卷曲,再稍微重压2min,使茶条卷得更紧,茶汁略外溢,最后松压收回茶汁,解散团块,整个过程5-10min;

(6)揉捻完成后立刻放置于自动烘干机初烘,采取高温薄摊快速干燥的方法,除去部分水分,初步固定茶叶品质。即当烘干机进风口温度为120-150摄氏度,时手工摊叶,摊叶厚度1.5厘米,均匀薄摊,初烘进出茶时间6-8min,烘至茶坯不粘手并稍有刺手感后即止;

(7)经初烘的茶坯,及时薄摊在篾盘内或竹垫上,散发热气,时长为20-25min;

(8)手工在电炒锅中炒制,投叶量为每锅称经初烘摊凉后的茶坯400-500g,锅温控制在60-80摄氏度之间,当茶坯炒热变软后,双手握茶于手心往同一方向旋转式搓揉,并不断抖散团块,反复进行10min,当茶坯含水量炒至15-20%,条索紧结卷曲成形,并在锅中发出“沙沙”响声,有较强的刺手感时,转入提毫工序;

(9)提毫锅温控制在60摄氏度,将受热后的茶坯置于手掌中,使用暗力和韧力旋回搓揉,使茶条相互摩擦,反复多次,使茶表白毫显露后出锅,提毫操作时,茶条已呈干硬,后即可;

(10)用不锈钢提香机,采取低温厚摊慢干方法发展香气,充分干燥茶叶,温度掌握在80-100摄氏度之间,摊叶厚度2-3厘米,时间约30min,当手捏茶叶成粉末,含水量在5%,并散发出浓香时下机后即得。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泰仙野毫茶的制备工艺。一种泰仙野毫茶的制备工艺,其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取芽叶大小、长短基本一致的叶片,去除采病虫叶、冻伤叶、紫色叶、对夹叶、雨水叶、露水叶和机械损伤叶,不带鱼叶、鳞片、蒂巴,用清洁竹篮盛装,不紧压,防止日晒;本发明所述工艺制备的泰仙野毫茶,条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显毫,香高持久浓爽,汤色淡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完整。该茶因品质极佳,耐冲泡,口味极佳。

技术研发人员:蒲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蒲婷
技术研发日:2017.12.01
技术公布日:2018.03.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