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砖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70744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砖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一种茶叶,具体涉及一种青砖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青砖茶主要产于鄂南和鄂西南,随后发展到汉口、襄阳等地,已有六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海拔600~12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长时间独特发酵后高温蒸压而成。汤色红黄,浓酽馨香,味道纯正,回甘隽永。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腻健胃,降脂瘦身,御寒提神,杀菌止泻等独特功效为其它茶类所不及。但长期以来,青砖茶的制作工艺一直采用传统的方法,发酵工艺主要是靠人的经验生产,产品的质量稳定性难以把握,加之产品不能特色化,不能多元化,导致青砖茶的市场发展遇到瓶颈。青砖茶在汽蒸工艺,会杀灭大量的微生物菌,导致发酵周期比较长,现有的方式多为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目前主要是采用自然接种,发酵车间空气中微生物孢子散落繁殖,该种发酵环境中微生物种类复杂,有益和无益甚至有害的微生物都存在,使得对青砖茶品质的有益微生物作用就不突出,从而导致发酵时间延长、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并且青砖茶的拼配工艺,对青砖茶的品质也有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砖茶,采用不同比例的茶叶原料进行拼配,得到品质稳定、良好、砖面平整、棱角分明的青砖茶成品。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青砖茶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青砖茶,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陈年特级黑毛茶8-12份,陈年一级黑毛茶16-22份,陈年二级黑毛茶65-75份。

优选的,所述一级黑毛茶和二级黑毛茶为海拔500米以上。

优选的,所述特级黑毛茶为海拔800米以上。

优选的,所述特级黑毛茶、一级黑毛茶、二级黑毛茶为5年以上陈料。

一种青砖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茶叶原料选择:选择健康、无污染的黑毛茶,且为5年以上的陈料;

2)、茶叶拼配:按照特级黑毛茶8-12份,一级黑毛茶16-22份,二级黑毛茶65-75份进行混合,调配;

3)、一次汽蒸:将拼配好的茶叶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甘油浸泡,同时进行汽蒸,茶叶水分15%;

4)、发酵:将一次汽蒸后的茶叶放置发酵仓发酵,水分降到14%;

5)、二次汽蒸:将茶叶放入真空密闭容器中,用甘油浸泡,汽蒸温度55-60℃,时间20-30s,进行二次汽蒸,且将茶叶搅松;

6)、一次烘干:将二次汽蒸后的茶叶进行恒温烘干,温度为40-55℃;

7)、压制成型:将茶叶模压成型,得到青砖茶成品;

8)、二次烘干:将成型后的成品放置烤房烘干,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在12%以下。

优选的,所述3)、一次汽蒸,汽蒸温度100-120℃,时间15-16s。

优选的,所述4)、发酵,发酵时间12h,发酵温度能达到65-70℃。

优选的,所述8)、二次烘干,烘干过程为:将茶砖放入烘房时,烘房的温度为28-32℃,湿度为60-70%,之后烘房温度每小时升高5-7℃直至达到58-62℃,然后连续3-5小时保持温度不变,之后温度每小时降低2-3℃直至达到常温。

黑毛茶等级划分如下:

1、特级黑毛茶。特等。采摘时间在四月中下旬谷雨前后。一芽二叶,或三叶初展。黑毛茶叶质细嫩。条索紧卷圆直。

色泽黑润,汤色橙黄明亮,口感浓醇。一般作为茶拼配原料或者单做特级。

2、一级黑毛茶。按品质分一至三等。采摘时间在四月下旬谷雨后。一芽三叶,或四叶初展。黑毛茶条索紧卷。

色泽黑润,汤色橙黄较亮,醇和尚浓。一般作为原料或者贡尖拼配原料,或者做比较高档的砖茶。

3、二级黑毛茶。按品质分四到六等。采摘时间在五月上旬立夏前后。一芽四、五叶。黑毛茶条索粗壮肥实。

色泽黑褐尚润,汤色橙黄尚亮,滋味醇和。一般作为贡尖原料或者生尖拼配原料,或者做中高档的砖茶。

4、三级黑毛茶。按品质分七到十一等。采摘时间在五月下旬小满前后。一芽五、六叶。黑毛茶条索呈泥鳅条。

色泽黑褐带竹青色,汤色橙黄,醇和微涩。一般作为生尖原料,或者花砖、黑砖、特制茯砖等砖茶。

5、四级黑毛茶。按品质分十二到十六等。采摘时间在六月中下旬芒种前后。齐口茶为主带红梗,有褶皱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发明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最终采用本发明的特级黑毛茶,与一级黑毛茶、二级黑毛茶按照特定的比例,且采用放置5年以上的陈料,茶叶中含有茶多酚,是带有苦味的,本发明采用特定的茶叶原料以及配比,进行拼配,是为了更加的促进茶叶中的茶多酚转化成黄烷醇、黄酮醇等。

(2)本发明采用在真空密闭环境下进行汽蒸,且采用甘油浸泡,是为了防止在汽蒸工艺杀死微生物菌种,微生物菌在真空环境下,处于休眠状态,且采用甘油浸泡,可以对微生物菌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汽蒸工艺杀死微生物菌种,因此,大大缩短了传统工艺的发酵时间。

(3)本发明采用二次汽蒸、且采用特定的烘干过程,能够保持其叶绿素的完整性,能够激活细胞,软化茶梗,使蒸汽进入茶叶细胞,能够使其茶叶中维生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元素溶出,能够促进人体的吸收。并且本发明能够在干燥、无异味状态下长期保持,无保质期限。

(4)本发明采用特级黑毛茶、一级黑毛茶、二级黑毛茶,以特定的比例进行拼配,得到的茶叶香气纯正、滋味醇厚。

附图说明

图1-图5为本发明产品检测报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以下是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青砖茶,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陈年特级黑毛茶8份,陈年一级黑毛茶16份,陈年二级黑毛茶65份。

所述一级黑毛茶和二级黑毛茶为海拔500米以上。

所述特级黑毛茶为海拔800米以上。

所述特级黑毛茶、一级黑毛茶、二级黑毛茶为5年以上陈料;且均来自自然保护区,无农药污染,无重金属污染,所述特级黑毛茶来源于湖南雪峰山上黑毛茶。

一种青砖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茶叶原料选择:选择健康、无污染的黑毛茶,且为5年以上的陈料;

2)、茶叶拼配:按照特级黑毛茶8份,一级黑毛茶16份,二级黑毛茶65份进行混合,调配;

3)、一次汽蒸:将拼配好的茶叶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甘油浸泡,同时进行汽蒸,汽蒸温度100℃,时间15s,茶叶水分15%;

4)、发酵:将一次汽蒸后的茶叶放置发酵仓发酵,发酵时间12h,发酵温度能达到65℃,水分降到14%;

5)、二次汽蒸:将茶叶放入真空密闭容器中,用甘油浸泡,汽蒸温度55℃,时间20s,进行二次汽蒸,且将茶叶搅松;

6)、一次烘干:将二次汽蒸后的茶叶进行恒温烘干,温度为40℃;

7)、压制成型:将茶叶模压成型,得到青砖茶成品;

8)、二次烘干:将成型后的成品放置烤房烘干,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在12%以下;所述烘干过程为:将茶砖放入烘房时,烘房的温度为28℃,湿度为60%,之后烘房温度每小时升高5℃直至达到58℃,然后连续3小时保持温度不变,之后温度每小时降低2℃直至达到常温。

实施例2

一种青砖茶,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陈年特级黑毛茶12份,陈年一级黑毛茶22份,陈年二级黑毛茶75份。

所述一级黑毛茶和二级黑毛茶为海拔500米以上。

所述特级黑毛茶为海拔800米以上。

所述特级黑毛茶、一级黑毛茶、二级黑毛茶为5年以上陈料;且均来自自然保护区,无农药污染,无重金属污染,所述特级黑毛茶来源于湖南雪峰山上黑毛茶。

一种青砖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茶叶原料选择:选择健康、无污染的黑毛茶,且为5年以上的陈料;

2)、茶叶拼配:按照特级黑毛茶12份,一级黑毛茶22份,二级黑毛茶75份进行混合,调配;

3)、一次汽蒸:将拼配好的茶叶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甘油浸泡,同时进行汽蒸,汽蒸温度120℃,时间16s,茶叶水分15%;

4)、发酵:将一次汽蒸后的茶叶放置发酵仓发酵,发酵时间12h,发酵温度能达到70℃,水分降到14%;

5)、二次汽蒸:将茶叶放入真空密闭容器中,用甘油浸泡,汽蒸温度60℃,时间30s,进行二次汽蒸,且将茶叶搅松;

6)、一次烘干:将二次汽蒸后的茶叶进行恒温烘干,温度为55℃;

7)、压制成型:将茶叶模压成型,得到青砖茶成品;

8)、二次烘干:将成型后的成品放置烤房烘干,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在12%以下;所述烘干过程为:将茶砖放入烘房时,烘房的温度为32℃,湿度为70%,之后烘房温度每小时升高7℃直至达到62℃,然后连续5小时保持温度不变,之后温度每小时降低3℃直至达到常温。

实施例3

一种青砖茶,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陈年特级黑毛茶10份,陈年一级黑毛茶20份,陈年二级黑毛茶70份。

所述一级黑毛茶和二级黑毛茶为海拔500米以上。

所述特级黑毛茶为海拔800米以上。

所述特级黑毛茶、一级黑毛茶、二级黑毛茶为5年以上陈料;且均来自自然保护区,无农药污染,无重金属污染,所述特级黑毛茶来源于湖南雪峰山上黑毛茶。

一种青砖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茶叶原料选择:选择健康、无污染的黑毛茶,且为5年以上的陈料;

2)、茶叶拼配:按照特级黑毛茶10份,一级黑毛茶20份,二级黑毛茶70份进行混合,调配;

3)、一次汽蒸:将拼配好的茶叶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甘油浸泡,同时进行汽蒸,汽蒸温度110℃,时间15s,茶叶水分15%;

4)、发酵:将一次汽蒸后的茶叶放置发酵仓发酵,发酵时间12h,发酵温度能达到68℃,水分降到14%;

5)、二次汽蒸:将茶叶放入真空密闭容器中,用甘油浸泡,汽蒸温度58℃,时间25s,进行二次汽蒸,且将茶叶搅松;

6)、一次烘干:将二次汽蒸后的茶叶进行恒温烘干,温度为50℃;

7)、压制成型:将茶叶模压成型,得到青砖茶成品;

8)、二次烘干:将成型后的成品放置烤房烘干,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在12%以下;所述烘干过程为:将茶砖放入烘房时,烘房的温度为30℃,湿度为65%,之后烘房温度每小时升高6℃直至达到60℃,然后连续4小时保持温度不变,之后温度每小时降低2.5℃直至达到常温。

本发明青砖茶技术指标如下:

一、感官评审

1.外形:砖面光滑、棱角整齐、紧结平整、色泽青褐、压印纹理清晰、砖内无黑霉、白霉和青霉等霉菌。

2.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橙红、叶底暗褐。

二、理化指标

三、卫生指标

1.污染物限量按gb2762的规定执行。

2.农药残留限量按gb2763和gb26130的规定执行。

四、净含量

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五、发酵时间

1、传统的青砖茶发酵时间:发酵时间半年以上。

2、本发明发酵时间:12h。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