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用净化消毒传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06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食品安全用净化消毒传递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递鬼,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安全用净化消毒传递柜。



背景技术:

传递柜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把对洁净室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目前使用的传递柜一般是在柜体前后两端安装有一对密封柜门,密封柜门采用机械或电子互锁,在安全级别较高的实验室等场所中,并不能把微细的尘埃颗粒清除过滤,容易在打开柜门放置物品的时候,将外界的粉尘带入净化区间等缺点,普通传递柜需要手动开柜门,容易产生交叉污染,不能满足更高安全等级的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安全用净化消毒传递柜,包括柜体和传输机构,所述柜体被两个隔板分隔成第一腔体、传递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隔板上设有可启闭的传输门板装置,所述柜体上设有连通外部与第一腔体的且可启闭的入口门板装置,所述柜体上设有连通外部与第二腔体的且可启闭的出口门板装置;所述传输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传递物传输经过所述传递腔体后送至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水平输送带,所述水平输送带被输送驱动装置驱动实现水平输送,所述传递腔体内设有长条状的紫外消毒灯,所述紫外消毒灯平行于水平输送方向设置,所述紫外消毒灯被圆弧运动装置驱动做圆弧运动,且圆弧运动的轴心平行于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所述圆弧运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传递腔体内;

所述圆弧运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垂直于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的第一连接轴,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轴末端且平行于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紫外消毒灯通过消毒灯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轴,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或传动至所述第一连接轴。

可选的,所述圆弧运动装置还包括圆弧轨道,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嵌入所述圆弧轨道,且沿所述圆弧轨道运动。

可选的,所述圆弧轨道内设有用以限制所述嵌入部及消毒灯安装结构旋转位置的限位结构。

可选的,所述旋转电机与第一连接轴之间通过传动结构传动。

可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一齿轮被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连接轴同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连接轴固接所述第一连接轴首端,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直径比小于1:2。

可选的,所述传动结构设于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设于所述传递腔体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重力感应装置,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重力感应装置,物料经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传输至所述水平输送带,所述水平输送带将物料传输至所述第二重力感应装置,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和/或第二重力感应装置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入口门板装置、出口门板装置、传输门板装置、旋转电机、输送驱动装置以及紫外消毒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滑坡结构,进而使得物料能够经所述第一滑坡结构传至所述水平输送带,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滑坡结构,进而使得物料能够自所述水平输送带后沿所述第二滑坡结构下滑至末端,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滑坡结构的末端,所述第二重力感应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滑坡结构的末端。

可选的,所述入口门板装置、出口门板装置、传输门板装置上设有检测门板启闭的红外检测部件,所述红外检测部件连接所述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传递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将柜体内空间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传递腔体,由于三个腔体互相分离,并不会造成将外界的粉尘带入净化区间以及交叉污染等问题,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将紫外消毒灯引入了进来,进一步在传递腔体中实现了传递柜的消毒净化。再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将紫外消毒灯涉及为能够进行周向的运动,进而能够对皮带输送带上的物料进行多角度的全面的消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食品安全用净化消毒传递柜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入口门板装置;3-第一腔体;4-第一滑坡结构,5-水平输送带;6-传递腔体;7-第二滑坡结构;8-出口门板装置;9-第二腔体;10-隔板;11-传输门板装置;12-旋转电机;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三连接轴;16-第一连接轴;17-第二连接轴;18-圆弧轨道;19-消毒灯安装结构;20-紫外消毒灯;21-容置腔;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食品安全用净化消毒传递柜的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安全用净化消毒传递柜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安全用净化消毒传递柜,包括柜体1和传输机构,所述柜体1被两个隔板10分隔成第一腔体3、传递腔体6以及第二腔体9,所述隔板10上设有可启闭的传输门板装置11,所述柜体1上设有连通外部与第一腔体3的且可启闭的入口门板装置2,所述柜体1上设有连通外部与第二腔体9的且可启闭的出口门板装置8;所述传输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一腔体3内的传递物传输经过所述传递腔体6后送至所述第二腔体9;

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水平输送带5,所述水平输送带5被输送驱动装置驱动实现水平输送,所述传递腔体6内设有长条状的紫外消毒灯20,所述紫外消毒灯20平行于水平输送方向设置,所述紫外消毒灯20被圆弧运动装置驱动做圆弧运动,且圆弧运动的轴心平行于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所述圆弧运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传递腔体6内;

有关所述圆弧运动装置:

所述圆弧运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12、垂直于所述旋转电机12输出轴的第一连接轴16,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轴16末端且平行于所述旋转电机12输出轴的第二连接轴17,所述紫外消毒灯20通过消毒灯安装结构19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轴17,所述旋转电机12的输出轴连接或传动至所述第一连接轴16。所述圆弧运动装置还包括圆弧轨道18,所述第二连接轴17上设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图未示)嵌入所述圆弧轨道18,且沿所述圆弧轨道18运动。

进一步可选方案中,所述圆弧轨道18内设有用以限制所述嵌入部及消毒灯安装结构19旋转位置的限位结构。

所述旋转电机12与第一连接轴16之间通过传动结构传动。所述传动结构设于容置腔21内,所述容置腔21设于所述传递腔体6内。

进一步,为了实现传动,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和第三连接轴15,所述第一齿轮13被所述旋转电机12驱动,所述第二齿轮14与第一齿轮13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3与所述第三连接轴15同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连接轴15固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6首端,所述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的直径比小于1:2,进而使得旋转电机12转较大角度,第二齿轮14仅转较小角度,以合适的传动比例进行传动。

当然,部件的尺寸不限于图示,为了达到更好,可以对尺寸进行更合适的设计,图1仅仅给出了便于理解的原理性设计。

此外,为了实现自动化的控制,请参考图2,并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腔体3内设有第一重力感应装置,所述第二腔体9内设有第二重力感应装置,物料经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传输至所述水平输送带5,所述水平输送带5将物料传输至所述第二重力感应装置,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和/或第二重力感应装置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入口门板装置2、出口门板装置8、传输门板装置11、旋转电机12、输送驱动装置以及紫外消毒灯2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3内设有第一滑坡结构4,进而使得物料能够经所述第一滑坡结构4传至所述水平输送带5,所述第二腔体9内设有第二滑坡结构,进而使得物料能够自所述水平输送带5后沿所述第二滑坡结构下滑至末端,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滑坡结构4的末端,所述第二重力感应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滑坡结构的末端。进而判断物料是否到达对应的位置,控制器据此进行其他所连接部件的控制。所述入口门板装置2、出口门板装置8、传输门板装置11上设有检测门板启闭的红外检测部件,所述红外检测部件连接所述控制器。据此,可以判断门板的启闭,控制器据此进行其他所连接部件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传递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将柜体内空间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传递腔体,由于三个腔体互相分离,并不会造成将外界的粉尘带入净化区间以及交叉污染等问题,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将紫外消毒灯引入了进来,进一步在传递腔体中实现了传递柜的消毒净化。再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将紫外消毒灯涉及为能够进行周向的运动,进而能够对皮带输送带上的物料进行多角度的全面的消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