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色雪糕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3154阅读:1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色雪糕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雪糕生产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花色雪糕生产线。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花色雪糕生产线是通过链条7'运送模具3',(往复试)模具3'的雪糕通过喷淋组件进行脱膜,这样脱模模具里本身就有残余的料液,脱模完后模具进行冲洗,清理冲洗过程中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会浪费料液,在污水处理环节上产生大量的费用,排放了大量污水,成本增加,交叉污染。

另外,现有的模具3'只有一条,上面只有3孔、8孔、12孔或36孔的规格,孔的数量有限,雪糕的产量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平移传送模具的雪糕生产线,不需要每次都清理模具,能减少污水排放量,降低污水处理费用,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花色雪糕生产线,它包括生产线主体、传送装置、生产模具、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以及推进装置,所述生产线主体成双层设置,其上下两层分别设置有所述传送装置;上下两层的所述传送装置可相向的水平传动;所述生产模具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上,所述生产模具在所述传送装置的带动下水平运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的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生产模具从上层的所述传送装置上运动到下层的所述传送装置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的另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生产模具从下层的所述传送装置上向上运动;所述推进装置设于所述生产线主体上,位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上端,用于将所述生产模具推送至所述生产线主体的罐装料液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产品通过传送装置将生产线主体上层的生产模具传送到第一升降装置的位置,再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将生产模具垂直的从上层传送装置上传送到下层的传送装置上。下层的传送装置将生产模具传送到第二升降装置处,再由第二升降装置将生产模具垂直的从下层传送装置上向上传送到推进装置处,最后由推进装置将生产模具传送到生产线的灌装料液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花色雪糕生产线不需要向现有技术那样通过齿轮链条翻转的带动生产模具,脱模时需要冲洗残余的料液,浪费料液以及增加了冲洗成本。生产模具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升降装置从上层生产线上垂直平移至下层生产线,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将生产模具可以垂直平移上升至上层生产线,不需要时时的清洗生产模具,只需要在单班生产前清洗一次,减少了大量污水的排放,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节约了成本。车间内做到了无水生产,提高了车间内部卫生环境,达到了节能环保,有效的控制了菌落指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模具数量为多条,且并列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原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花色雪糕生产线的生产模具设置为多条,且并列设置,这样生产模具上的孔数就成倍的增加,大大增加了生产数量,能在有效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雪糕。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链条、两个第一电机以及两个传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的前后两端,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传送链条套装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外并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送装置通过电机带动链条传动,可以使得生产模具更加方便的设置在传送装置上,跟随链条传送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为皮带上下传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或者链条上下传动机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设置为皮带上下传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或者链条上下传动机构,使得生产模具从上层生产线垂直下移至下层生产线以及从下层生产线垂直上移至上层生产线时更加方便,传送更加稳定、牢靠。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转轮、第二转轮以及皮带,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设有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一端的上端;所述第一转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转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轮间隔设置;所述皮带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外,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传送上来的所述生产模具推送至所述生产线主体的罐装料液位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电机配合两转轮,使得皮带循环转动生产推动力,在生产模具被第二升降装置传送上移至第一转轮处时,皮带与生产模具接触后,皮带可以带动生产模具至生产线的罐装料液位置进行料液罐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花色雪糕生产线的传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花色雪糕生产线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花色雪糕生产线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花色雪糕生产线模具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花色雪糕生产线推进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花色雪糕生产线第一升降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花色雪糕生产线第二升降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生产线主体,2、传送装置,3、生产模具,4、第一升降装置,5、第二升降装置,6、推进装置,7、传送链条,8、传动齿轮,9、第一转轮,10、第二转轮,11、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3所示,一种花色雪糕生产线,包括生产线主体1、传送装置2、生产模具3、第一升降装置4、第二升降装置5以及推进装置6,所述生产线主体1成双层设置,其上下两层分别设置有所述传送装置2;上下两层的所述传送装置2可相向的水平传动;所述生产模具3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2上,所述生产模具3在所述传送装置2的带动下水平运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1的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生产模具3从上层的所述传送装置2上运动到下层的所述传送装置2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5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1的另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生产模具3从下层的所述传送装置2上向上运动;所述推进装置6设于所述生产线主体1上,位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5的上端,用于将所述生产模具3推送至所述生产线主体1的罐装料液位置。

通过传送装置2将生产线主体1上层的生产模具3传送到第一升降装置4的位置,再通过第一升降装置4将生产模具3垂直的从上层传送装置2上传送到下层的传送装置2上。下层的传送装置2可以将生产模具3传送到第二升降装置5处,再由第二升降装置5将生产模具3垂直的从下层传送装置2上向上传送到推进装置6处,最后由推进装置6将生产模具3传送到生产线的灌装料液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花色雪糕生产线不需要向现有技术那样通过齿轮链条翻转的带动生产模具,脱模时需要冲洗残余的料液,浪费料液以及增加了冲洗成本。生产模具3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升降装置4从上层生产线上垂直平移至下层生产线,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5将生产模具3可以垂直平移上升至上层生产线,不需要时时的清洗生产模具3,只需要在单班生产前清洗一次,减少了大量污水的排放,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节约了成本。车间内做到了无水生产,提高了车间内部卫生环境,达到了节能环保,有效的控制了菌落指标。

以18排花色生产线为列,每顿料按5000元计算每条模具的料液损耗45克,每条模具2.5秒动一次,每小时动作1440次,两个单班日生产22小时计算,即料液节约为7128元,6个月大概节约费用150万左右(注:每克料值:0.005元/克;脱模频次:1次/2.5秒;每小时脱模频次1440/每小时;脱模一次料液损耗量45克/18排;日料液损耗计算公式45克/次)。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花色雪糕生产线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产模具3数量为多条,且并列设置。原有技术中生产模具3只有一条,一条的规格只有3孔的、8孔的、12孔的以及36孔的,将生产模具3的条数可以增加到多条(如3条到20条),那么生产模具3上的料孔也会随之成倍增加,大大增加了生产数量,能在有效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雪糕。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传送链条7、两个第一电机以及两个传动齿轮8,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1的前后两端,所述传动齿轮8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传送链条7套装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8外并与所述传动齿轮8啮合。传送装置2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传送链条7传动,可以使得生产模具3更加方便的设置在传送装置2上,跟随链条传送更加稳定

如图6-7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和第二升降装置5为皮带上下传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或者链条上下传动机构。第一升降装置4和第二升降装置5设置为皮带上下传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或者链条上下传动机构,使得生产模具3从上层生产线垂直下移至下层生产线以及从下层生产线垂直上移至上层生产线时更加方便,传送更加稳定、牢靠。

如图5所示,所述推进装置6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转轮9、第二转轮10以及皮带11,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1设有所述第二升降装置5一端的上端;所述第一转轮9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转轮10固定设置在所述生产线主体1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轮9间隔设置;所述皮带11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轮9与所述第二转轮10外,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升降装置5传送上来的所述生产模具3推送至所述生产线主体1的罐装料液位置。通过第二电机配合两转轮,使得皮带11循环转动生产推动力,在生产模具3被第二升降装置5传送上移至第一转轮9处时,皮带11与生产模具3接触后,皮带11可以带动生产模具3至生产线的罐装料液位置进行料液罐装,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