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奶低温贮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9887发布日期:2018-07-03 21:2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牛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奶低温贮罐。



背景技术:

牛奶是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奶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生产牛奶在常温下存储时,容易滋生细菌变质,需要进行冷却降温存储,现有的牛奶贮罐,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并且贮藏周期短,难以保障牛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贮藏稳定、密封效果好、操作便捷高效的牛奶低温贮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牛奶低温贮罐,包括支撑架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内壳体,内壳体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开设有空腔,外壳体底部内侧间隔固定连接有连接柱,内壳体底部外侧开设有与连接柱相对应的卡槽,各个连接柱卡接在相对应的卡槽内,外壳体和内壳体顶部之间密封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的截面呈T字形,连接环下部插设在空腔内,外壳体、连接环和内壳体三者之间通过沉头螺钉固定连接,外壳体顶部法兰连接有封盖,封盖中部连接有进料管,支撑架上设有位于外壳体下方的冷凝器,冷凝器通过管道与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空腔相连通,内壳体下部侧面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向外伸出外壳体。

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控制阀。

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液体流量计。

所述内壳体侧部向外连接有液位显示计。

所述内壳体顶部和封盖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所述出料管至少设置有两个,各个出料管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底部之间采用连接柱对接,外壳体和内壳体的顶部之间采用连接环密封连接,并采用沉头螺钉固定,采用上述装置,便于安装定位,结构紧凑。

2、外壳体顶部与封盖法兰连接,内壳体顶部和封盖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环,便于安装并且密封效果好;进料管和出料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控制方便,便于操作。

3、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使用时,将上料设备的输料管与本实用新型封盖上的进料管对接,打开进料管上的电磁控制阀,向内壳体内注入牛奶液,注入的过程中可观察液位显示计的示数,确定内壳体内的牛奶液盛装到设定数值后,关闭进料管上的电磁阀,牛奶液在贮藏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内壳体内牛奶液中的温度,当牛奶液的温度超出设定温度值时,启动冷凝器,冷凝器通过管道向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空腔内通入冷气,对内壳体内的牛奶液进行降温。

4、当需要接取牛奶液时,打开出料管上的电磁控制阀,内壳体内的牛奶液从出料管流出,出料管上的液体流量计可计量排出的牛奶液数值。

5、出料管设置有多个,可同时与多个接取容器对接,提高了接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牛奶低温贮罐,包括支撑架1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上的外壳体2,外壳体2内设置有内壳体3,内壳体3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外壳体2和内壳体3之间开设有空腔5,外壳体2底部内侧间隔固定连接有连接柱6,内壳体3底部外侧开设有与连接柱6相对应的卡槽,各个连接柱6卡接在相对应的卡槽内,外壳体2和内壳体3顶部之间密封连接有连接环7,连接环7的截面呈T字形,连接环7下部插设在空腔5内,外壳体2、连接环7和内壳体3三者之间通过沉头螺钉8固定连接,外壳体2顶部法兰连接有封盖9,封盖9中部连接有进料管10,支撑架1上设有位于外壳体2下方的冷凝器11,冷凝器11通过管道12与外壳体2和内壳体3之间的空腔5相连通,内壳体3下部侧面连接有出料管13,出料管13向外伸出外壳体2。

所述进料管10和出料管13上分别设置有电磁控制阀14。

所述出料管13上设置有液体流量计15。

所述内壳体3侧部向外连接有液位显示计16。

所述内壳体3顶部和封盖9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环17。

所述出料管13至少设置有两个,各个出料管13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使用时,将上料设备的输料管与本实用新型封盖9上的进料管10对接,打开进料管10上的电磁控制阀14,向内壳体3内注入牛奶液,注入的过程中可观察液位显示计16的示数,确定内壳体3内的牛奶液盛装到设定数值后,关闭进料管10上的电磁阀,牛奶液在贮藏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4可以监测内壳体3内牛奶液中的温度,当牛奶液的温度超出设定温度值时,启动冷凝器11,冷凝器11通过管道12向外壳体2和内壳体3之间的空腔5内通入冷气,对内壳体3内的牛奶液进行降温;当需要接取牛奶液时,打开出料管13上的电磁控制阀14,内壳体3内的牛奶液从出料管13流出,出料管13上的液体流量计15可计量排出的牛奶液数值。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