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泥清洗刮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6552发布日期:2018-10-26 18:4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旋藻清洗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藻泥清洗刮藻器。



背景技术:

螺旋藻采收过程中,螺旋藻液经过滤后收集到清洗筛中进行清洗,此时藻泥厚度大约为20-30cm,清洗过程即为在藻泥上面加入清水,靠水分自流达到带走藻泥中的无机盐以实现清洗的目的,期间为了加快水分在藻泥中间的透过率,工人需要使用刮板不断翻动藻泥,以实现打破藻泥原有致密的结构,让水分浸入来加快清洗过程,一般这样的清洗需要持续4-5次,需要40-50分钟。而传统采收过程中所用刮板为一体式刮板,刮藻过程中很难改变藻泥致密的结构,水分进入藻泥较少,漏水较慢,清洗时间长,清洗效果差,工人操作过程中需要人力较大。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藻泥清洗刮藻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藻泥清洗刮藻器,解决了藻泥清洗过程中因藻泥致密的结构使得清洗水不容易进入藻泥中从而影响清洗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藻泥清洗刮藻器,包括刮板框体,刮板框体由围成方框结构的框体上板、框体下板以及两个框体侧板组成,刮板框体的上端中间部位设置有刮板手柄,刮板手柄与框体上板相连接并与框体上板相垂直,刮板框体的框体上板和框体下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刮板股条,相邻刮板股条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且与框体侧板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刮板手柄的表面上设有防滑凸起。

其中刮板框体、刮板手柄和刮板股条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刮板框体、刮板手柄和刮板股条均为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其中刮板框体的框体上板和框体下板均为长300mm、宽10mm、厚1mm的方形板。

其中刮板框体的两个框体侧板以及刮板股条均为长250mm、宽10mm、厚1mm的方形板。

其中刮板手柄为高150mm、内直径30mm、厚1mm的圆柱体结构。

其中相邻刮板股条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两个框体侧板与其相邻的刮板股条之间的距离均为2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刮藻过程中可破坏藻泥的致密结构,使水分顺利浸入藻泥中,达到快速清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藻泥清洗刮藻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刮板框体,1-1.框体上板,1-2.框体下板,1-3.框体侧板,2.刮板手柄,3.刮板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一种藻泥清洗刮藻器,如图1所示,包括刮板框体1,刮板框体1由围成方框结构的框体上板1-1、框体下板1-2以及两个框体侧板1-3组成,刮板框体1的上端中间部位设置有刮板手柄2,刮板手柄2与框体上板1-1相连接并与框体上板1-1相垂直,刮板框体1的框体上板1-1和框体下板1-2之间设置有多个刮板股条3,相邻刮板股条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且与框体侧板1-3相平行。本实用新型将通用的水平整块板刮板设计为竖条形刮板,有效破坏藻泥的致密结构,可在整个养殖期间使用,使洗藻筛的透水率增加,提高螺旋藻液的清洗效率,每筛缩短清洗时间0.5小时。

其中刮板手柄2的表面上设有防滑凸起。

其中刮板框体1、刮板手柄2和刮板股条3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刮板框体1、刮板手柄2和刮板股条3均为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其中刮板框体1的框体上板1-1和框体下板1-2均为长300mm、宽10mm、厚1mm的方形板。

其中刮板框体1的两个框体侧板1-3以及刮板股条3均为长250mm、宽10mm、厚1mm的方形板。

其中刮板手柄2为高150mm、内直径30mm、厚1mm的圆柱体结构。

其中相邻刮板股条3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两个框体侧板1-3与其相邻的刮板股条3之间的距离均为2cm。

刮板框体1的框体上板1-1和框体下板1-2与刮板股条3均垂直焊接,边角打磨,防止钩挂筛底滤布。

操作步骤:工人执刮板手柄2深入藻泥中先顺着洗藻筛子的长方向,然后在顺着洗藻筛子的宽方向刮动,打开藻泥致密结构,实现快速高效清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藻泥清洗刮藻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刮藻过程中可破坏藻泥的致密结构,使水分顺利浸入藻泥中,达到快速清洗的目的。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