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型框堆叠、预压、自动入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7830发布日期:2018-11-20 19:0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型框堆叠、预压、自动入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型框堆叠、预压、自动入模系统。



背景技术:

在腐乳生产线上,通常需要大量操作人员,劳动强大且生产效率低。因此,为提高生产效率,急需将腐乳生产线自动化改革。在现有技术中,有些机械设备可用在该流水线上,但由于此类机械设备架结构复杂,尺寸大,在很多场合并不试用,实用性差。

此外,此类机械设备由于功能单一,仍无法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型框堆叠、预压、自动入模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该入模机可自动实现堆叠、预压、入模,同时尺寸小,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型框堆叠、预压、自动入模系统,包括:入模机本体、堆叠单元、若干个预压装置和入模单元;所述堆叠单元设有堆叠入口和堆叠出口;所述预压单元设置有预压入口和预压出口;所述堆叠出口连接所述预压入口;

所述入模机本体上设有顶部导轨和底部导轨;

所述堆叠单元架在所述顶部导轨上;所述预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堆叠出口处;

所述入模单元设置在所述入模机本体的底部导轨上;

其中,所述入模单元包括移动机构、举升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部导轨上,并随所述底部导轨移动;所述举升机构位于所述移动机构的底部;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移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为一框型车;所述框型车的顶部和一个侧面开口。

优选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连杆组件和举升气缸;

所述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框型车的侧面;

所述举升气缸设置在所述框型车的底部;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

所述举升气缸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举升气缸水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为一动力气缸;所述动力气缸沿水平方向延伸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堆叠单元包括堆叠水平运动机构、堆叠气缸和抓手机构;

所述堆叠气缸位于所述堆叠水平运动机构上;

所述抓手机构与所述堆叠气缸连接;

所述抓手机构位于所述堆叠气缸的下部;

所述堆叠水平运动机构上包括水平运动电机和与顶部导轨相啮合的齿轮轴;所述水平运动电机通过带连接所述齿轮轴。

优选的,所述抓手机构包括两个对称式的抓手;所述抓手的上端之间设置气缸组;所述抓手与所述气缸组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抓手的底端悬空。

优选的,所述预压装置设有包括第一预压单元和第二预压单元;所述第一预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堆叠出口处;所述第二预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堆叠单元运动方向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预压单元均包括预压气缸和预压板;所述预压板与所述预压气缸连接;所述预压板位于所述预压气缸的下方,所述预压板位于所述移动机构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顶部导轨末端之间设置凸起的限位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通过设置堆叠单元、预压装置和入模单元,可自动实现堆叠、预压、入模。

(2)该入模机尺寸较小,实用性强,可适用于多种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全自动型框堆叠、预压、自动入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堆叠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1-入模机本体,2-堆叠单元,3-预压装置,31-第一预压单元,4-入模单元,5-调整地脚,6-框型筐,10-限位部件,20-堆叠水平运动机构,21-堆叠气缸,22-抓手机构,310-预压板,40-连杆组件,41-举升气缸,42-框型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型框堆叠、预压、自动入模系统,包括:入模机本体1、堆叠单元2、预压装置3和入模单元4;堆叠单元2设有堆叠入口和堆叠出口;预压单元设置有预压入口和预压出口;堆叠出口连接预压入口。

入模机本体1上设有顶部导轨和底部导轨(图未标出);堆叠单元2设置在顶部导轨上;预压装置3设置在入模机本体1上;入模单元4设置在入模机本体1的底部导轨上;入模机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调整地脚5。

装有腐乳胚的框型筐6由上一道工序运送到该入模机的堆叠入口处,框型筐6的移动方向如图1所示,堆叠单元2夹取框型筐6后,沿着入模机本体1的顶部导轨水平移动,堆叠单元2将框型筐6堆叠运送到入模单元4内。堆叠单元2重复此动作,将框型筐6放至入模单元4内。入模单元4将堆叠的框型筐6分别移位到预压装置3的正下方,预压装置3对框型筐6施加预压力,之后入模单元4立在入模机本体1的底部导轨上并随着底部导轨移动,将堆叠预压后的框型筐6由预压出口运送到下一道工序。

其中,堆叠单元2沿着顶部导轨移动,入模单元4沿着底部导轨移动;顶部导轨末端之间设置凸起的限位部件10,顶部导轨末端之间设有限位板(图未标出),限位部件10安装在线限位板上,可防止堆叠单元2因惯性而脱离顶部导轨。

如图2所示,堆叠单元2包括堆叠水平运动机构20、堆叠气缸21、抓手机构22和气缸组(图未标出);堆叠水平运动机构20沿着顶部导轨水平移动,堆叠气缸21带动抓手机构22水平和垂直运动。

具体的,堆叠水平运动机构20上包括水平运动电机(图未示出)和与顶部导轨相啮合的齿轮轴(图未标出);水平运动电机通过带连接齿轮轴,水平运动电机带动带连接的齿轮轴转动,堆叠水平运动机构20沿着与齿轮轴相啮合的顶部导轨水平移动。堆叠气缸21位于堆叠水平运动机构20上,可随着堆叠水平运动机构20水平运动。

抓手机构22与堆叠气缸21连接,抓手机构22位于堆叠气缸21的下部,抓手机构22与堆叠气缸21的活塞杆连接;抓手机构22随着堆叠气缸21垂直运动。

抓手机构22包括两个对称式的抓手;所述抓手的上端之间设置气缸组;所述抓手与所述气缸组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抓手的底端悬空。抓手机构22通过气缸组将框型筐6夹紧或者松开放置。

预压装置3设有包括第一预压单元31和第二预压单元(图未标出);第一预压单元31包括预压气缸(图未标出)和预压板310;预压板310与预压气缸连接,预压气缸带动预压板310下移对经过堆叠单元的框型筐6施力;预压板310位于预压气缸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入模单元4包括移动机构、举升机构和动力机构(图未标出);举升机构位于移动机构的底部;动力机构连接移动机构。

具体的,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部导轨上,并随所述底部导轨移动;动力机构为一动力气缸(图未标出)。所述动力气缸沿水平方向延伸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可保证动力气缸推动底部导轨水平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为一框型车42;框型车42即可随着底部导轨移动;框型车42的的顶部和一个侧面开口;框型筐6由开口的侧面进入下一道工序。

其中,举升机构包括连杆组件40和举升气缸41;连杆组件40设置在框型车42的侧面;举升气缸41设置在框型车42的底部;举升气缸41设置有两个,两个连个举升气缸41相对动作,通过连杆组件40将框型车42举升并立在底部导轨上;预压结束后,框型车42立在底部导轨上并随着底部导轨移动,将堆叠、预压后的框型筐6由预压出口运送到下一道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装有腐乳胚的框型筐6由上一道工序运送到该入模机的堆叠入口处,堆叠单元将框型筐6堆叠运送到入模单元内,入模单元将堆叠的框型筐6分别移位到预压装置的正下方,预压装置对框型筐6施加预压力,之后入模单元立在入模机本体的底部导轨上并随着底部导轨移动,将堆叠预压后的框型筐6由预压出口运送到下一道工序。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通过设置堆叠单元、预压装置和入模单元,可自动实现堆叠、预压、入模。

(2)该入模机尺寸较小,实用性强,可适用于多种场合。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