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贮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6380发布日期:2018-08-14 17:3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茶贮存装置。



背景技术: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然而现有的白茶在贮存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白茶在储存的时候,环境需要特别注意,现有的茶叶储存装置相对比较简单,平时都是随意放置,因此对于茶叶的储存环境相对来说没有特别重视,从而造成茶叶的保质期缩短,影响其食用效果,其次,现有的茶叶盒或者茶叶罐通常只能储存一种茶叶,因此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白茶贮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茶贮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储存仓和固定底座,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处通过转轴与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储存白茶的储存仓,且储存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辅助观察白茶的放大镜,所述储存仓的顶部设置有吸气口,且吸气口的一侧通过吸气管与微型抽气泵连接,所述微型抽气泵设置在固定轴顶部的放置仓内部,所述储存仓的顶部位于吸气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储存仓内部进行抽湿的抽湿口,且抽湿口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于抽湿装置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储存仓共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储存仓两两之间间距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每组储存仓上设置有八个用于储存白茶的储存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底座的结构为梯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储存仓外侧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储存仓,且储存仓顶部设置有吸气口,吸气口的一侧通过吸气管与微型抽气泵连接,抽湿口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抽湿装置连接,则微型抽气泵能够将储存仓内部的空气抽成真空,抽湿装置能够将储存仓内部湿气抽出,因此这样的方式能够严格控制白茶的储存环境,更加便于白茶的储存,其次,储存仓共设置三组,且每组储存仓上设置有八个储存仓,储存仓的一侧设置有放大镜,则放大镜能够便于对白茶进行观察,多个储存仓能够对不同的白茶进行储存,因此可以储放多种茶叶,便于提供多人场合不同人的需求,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白茶贮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白茶贮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本体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装置本体、2-储存仓、3-放大镜、4-把手、5-吸气口、6-吸气管、7-放置仓、8-微型抽气泵、9-固定轴、10-转轴、11-抽湿装置、12-固定底座、13-抽湿口、1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白茶贮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储存仓2和固定底座12,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底座12,且固定底座12的顶部中间位置处通过转轴10与固定轴9转动连接,固定轴9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储存白茶的储存仓2,且储存仓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辅助观察白茶的放大镜3,储存仓2的顶部设置有吸气口5,且吸气口5的一侧通过吸气管6与微型抽气泵8连接,微型抽气泵8设置在固定轴9顶部的放置仓7内部,储存仓2的顶部位于吸气口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储存仓2内部进行抽湿的抽湿口13,且抽湿口13的一侧通过连接管14于抽湿装置11连接。

储存仓2共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储存仓2两两之间间距相等,每组储存仓2上设置有八个用于储存白茶的储存仓2,固定底座12的结构为梯形结构,储存仓2外侧设置有把手4。

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三组储存仓2,且每组储存仓2上设置有八个储存仓2,因此用户在存放的时候,可同时存放多种不同的茶叶,且方便拿取和选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按照茶叶的不同种类分别存放到不同的储存仓2内部,然后微型抽气泵8通过吸气管6将储存仓2内部的空气抽成真空环境,更加便于白茶的储存,然后抽湿装置11通过连接管14将储存仓2内部的湿气抽出,用户观察时,透过放大镜3对储存仓2内部进行观察即可,当用户取用的时候,转动固定轴9,可方便选择用户所需的储存仓2,更加便于茶叶的拿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