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9209发布日期:2018-10-12 20:10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以水翁花、鲮鱼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制得的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



背景技术:

水翁花,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花蕾。呈卵形或球形,两端尖,长4-7毫米,直径2-4毫米。萼筒倒钟形或杯形,棕色至棕黑色,外表皱缩,有4条以上纵队人向棱突起,除去帽状体,见重叠的雄蕊,花丝棕黑色,中央有一锥形花柱。质干硬。气微香,味苦。具有祛风解表、消食生津的功效。主清热解毒、祛暑生津、消滞利湿。

鲮鱼,俗称“土鲮鱼”、“鲮公”、“雪鲃”等。淡水鱼。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鱼类。鲮鱼吻圆钝,口向下,体形侧扁而长,体色青白,有光泽,腹部银白,颜色较淡,鳍青灰色,但末端呈赫红色,成鱼体重1—4公斤,味甘、性平、无毒,入肝、肾、脾、胃四经,具有有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的功效。治小便不利、热淋、膀胱结热、脾胃虚弱。

蕨麻,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以块根入药。别称人参果、莲菜花、延寿果,夏季采挖,洗净晒干。味甘、性平。有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的功效。用于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

黄花倒水莲,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黄花倒水莲,以根入药。别名黄花大远志、黄花远志、吊黄、倒吊黄花,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味甘、微苦,性平。有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病后体虚、腰膝酸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等症状。

刺五加,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茎或茎。别称坎拐棒子、老虎潦、一百针。春、秋二季采收,洗净,干燥。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根皮亦可代“五加皮”,供药用,种子可榨油,制肥皂用。味辛、微苦,性温。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鱼酱是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雷山县永乐区的传统调味品,又名永乐鱼酱或糟辣鱼酱。鱼酱是苗族传统烹调佳品。具有酸、甜、咸、香的风味,炒菜或煮火锅时放入适量鱼酱,菜肴会特别鲜美,口感独特,深受大众喜爱。以水翁花、鲮鱼为主要原料,蕨麻、黄花倒水莲、刺五加为保健原料,生产出一种营养保健型鱼酱,目前还未见报道和产品上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水翁花、鲮鱼为原料,同时添加蕨麻、黄花倒水莲、刺五加开发出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制作鱼酱的一项空白。

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水翁花预处理:取晒干的水翁花,洗净,用干燥机进行烘干,使含水量将到10-15%,后用装有80-100目网筛的研磨机进行研磨,制成水翁花粉;

b.鲮鱼预处理:取适量鲮鱼,去头、去内脏、切块,清洗干净,将洗净的鲮鱼块,放入鱼肉分离机中去除鱼皮和鱼骨,剔除鱼刺,放入调味机,加入鲮鱼重30-40%的淀粉、3-5%的食用盐和5-7%黄酒,搅拌均匀,调味腌制15-25分钟;

c.酱汁预处理:取适量的辣椒酱、辣椒酱重40-50%的黄豆酱、8-12%的甜面酱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酱重5-6倍的水,边加热边搅拌,时间为3-5分钟,制成酱汁;

d.中药材预处理: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蕨麻、黄花倒水莲、刺五加,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2-16倍的水,浸泡30-40分钟,再煎煮30-50分钟,部分药材用80-120目的网筛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部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e.蒸鲮鱼:将腌制好的鲮鱼放入蒸锅夹层中,在蒸锅下放入鲮鱼重12-16倍的中药汁、1-2%的茴香、2-3%白豆蔻与1-3%陈皮,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至鲮鱼7-8成熟,取出熟的鲮鱼,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制成鲮鱼泥;

f.熬煮:向不锈钢锅内加入植物油10-12重量份,加热至100-120℃,放入姜末2-3重量份、葱末1-2重量份、蒜末2-3重量份、鲮鱼泥70-80重量份,翻炒5-10分钟,加入酱汁40-50重量份、老抽1-3重量份,大火烧开,再加入水翁花粉16-22重量份、中药泥1-3重量份,搅拌均匀,小火熬煮30-60分钟,翻炒至汁水收干即可;

g.罐装:待熬煮的鱼酱冷却,称重装罐,然后密封,后放入灭菌设备中进行灭菌;

h.检验、贮存:将检验合格的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贮于阴凉避光处常温保存。

本发明所述步骤d一定比例的中药材为以下原料重量比:蕨麻45-50%、黄花倒水莲30-40%、刺五加10-25%;部分药材是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按重量平均分成2部分。

本发明所述步骤g罐装量为罐内容积的90-95%。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水翁花,补气血、益心肝;蕨麻,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黄花倒水莲,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利用以上四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肾的封藏,促进脾的健运,以达补气益血、解除乏力的功效。

本发明以水翁花、鲮鱼为原料,同时添加蕨麻、黄花倒水莲、刺五加开发出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其充分利用水翁花、鲮鱼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补气益血、解除乏力的功效,成品酱香浓郁,色泽鲜亮,味道鲜美,保健功能突出,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气血不足、体虚乏力人群的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批量进行生产。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水翁花预处理:取晒干的水翁花,洗净,用干燥机进行烘干,使含水量将到10%,后用装有80目网筛的研磨机进行研磨,制成水翁花粉;

b.鲮鱼预处理:取适量鲮鱼,去头、去内脏、切块,清洗干净,将洗净的鲮鱼块,放入鱼肉分离机中去除鱼皮和鱼骨,剔除鱼刺,放入调味机,加入鲮鱼重30%的淀粉、3%的食用盐和5%黄酒,搅拌均匀,调味腌制15分钟;

c.酱汁预处理:取适量的辣椒酱、辣椒酱重40%的黄豆酱、8%的甜面酱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酱重5倍的水,边加热边搅拌,时间为3分钟,制成酱汁;

d.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蕨麻45%、黄花倒水莲35%、刺五加20%,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2倍的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部分药材用80目的网筛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部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e.蒸鲮鱼:将腌制好的鲮鱼放入蒸锅夹层中,在蒸锅下放入鲮鱼重12倍的中药汁、1%的茴香、2%白豆蔻与1%陈皮,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至鲮鱼7成熟,取出熟的鲮鱼,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制成鲮鱼泥;

f.熬煮:向不锈钢锅内加入植物油10千克,加热至100℃,放入姜末2千克、葱末1千克、蒜末2千克、鲮鱼泥70千克,翻炒5分钟,加入酱汁40千克、老抽1千克,大火烧开,再加入水翁花粉16千克、中药泥1千克,搅拌均匀,小火熬煮30分钟,翻炒至汁水收干即可;

g.罐装:待熬煮的鱼酱冷却,称重装罐,然后密封,后放入灭菌设备中进行灭菌;

h.检验、贮存:将检验合格的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贮于阴凉避光处常温保存。

本发明实施例1经18位气血不足、体虚乏力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2人,有效率为66.67%;连续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3人,有效率为72.22%。

实施例2,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水翁花预处理:取晒干的水翁花,洗净,用干燥机进行烘干,使含水量将到12%,后用装有80目网筛的研磨机进行研磨,制成水翁花粉;

b.鲮鱼预处理:取适量鲮鱼,去头、去内脏、切块,清洗干净,将洗净的鲮鱼块,放入鱼肉分离机中去除鱼皮和鱼骨,剔除鱼刺,放入调味机,加入鲮鱼重35%的淀粉、4%的食用盐和6%黄酒,搅拌均匀,调味腌制15-25分钟;

c.酱汁预处理:取适量的辣椒酱、辣椒酱重45%的黄豆酱、10%的甜面酱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酱重5倍的水,边加热边搅拌,时间为4分钟,制成酱汁;

d.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蕨麻35%、黄花倒水莲20%、刺五加15%、血风藤20%、牛奶柴10%,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4倍的水,浸泡35分钟,再煎煮40分钟,部分药材用100目的网筛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部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e.蒸鲮鱼:将腌制好的鲮鱼放入蒸锅夹层中,在蒸锅下放入鲮鱼重14倍的中药汁、1%的茴香、2%白豆蔻与2%陈皮,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至鲮鱼7成熟,取出熟的鲮鱼,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制成鲮鱼泥;

f.熬煮:向不锈钢锅内加入植物油11千克,加热至110℃,放入姜末2.5千克、葱末1.5千克、蒜末2.5千克、鲮鱼泥75千克,翻炒8分钟,加入酱汁45千克、老抽2千克,大火烧开,再加入水翁花粉19千克、中药泥2千克,搅拌均匀,小火熬煮45分钟,翻炒至汁水收干即可;

g.罐装:待熬煮的鱼酱冷却,称重装罐,然后密封,后放入灭菌设备中进行灭菌;

h.检验、贮存:将检验合格的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贮于阴凉避光处常温保存。

血风藤,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茎。别称青藤、铁牛入石、青筋藤,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分布广东、广西等地,生于山野、沟边的疏林下或灌木丛中。根粗壮,外皮暗紫红色,茎多分枝,有细纵纹,幼枝绿色。味甘、性温,有补益气血、祛风活络的功效,主治气血亏损、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牛奶柴,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味甘淡、性温、无毒。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中气虚弱、气血衰微、四肢酸软、筋骨不利。

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用机理:

水翁花,补气血、益心肝;蕨麻,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黄花倒水莲,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血风藤,补益气血、祛风活络;牛奶柴,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利用以上六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肾的封藏,促进脾的健运,以达补气益血、解除乏力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2经25位气血不足、体虚乏力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7人,有效率为68%;连续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9人,有效率为76%。

实施例3,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水翁花预处理:取晒干的水翁花,洗净,用干燥机进行烘干,使含水量将到15%,后用装有100目网筛的研磨机进行研磨,制成水翁花粉;

b.鲮鱼预处理:取适量鲮鱼,去头、去内脏、切块,清洗干净,将洗净的鲮鱼块,放入鱼肉分离机中去除鱼皮和鱼骨,剔除鱼刺,放入调味机,加入鲮鱼重40%的淀粉、5%的食用盐和7%黄酒,搅拌均匀,调味腌制25分钟;

c.酱汁预处理:取适量的辣椒酱、辣椒酱重50%的黄豆酱、12%的甜面酱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酱重6倍的水,边加热边搅拌,时间为5分钟,制成酱汁;

d.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蕨麻20%、黄花倒水莲22%、刺五加13%、血风藤15%、牛奶柴12%、龙头草10%、土人参8%,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6倍的水,浸泡40分钟,再煎煮50分钟,部分药材用120目的网筛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部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e.蒸鲮鱼:将腌制好的鲮鱼放入蒸锅夹层中,在蒸锅下放入鲮鱼重16倍的中药汁、2%的茴香、3%白豆蔻与、3%陈皮,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至鲮鱼8成熟,取出熟的鲮鱼,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制成鲮鱼泥;

f.熬煮:向不锈钢锅内加入植物油12千克,加热至120℃,放入姜末3千克、葱末2千克、蒜末3千克、鲮鱼泥80千克,翻炒10分钟,加入酱汁50千克、老抽3千克,大火烧开,再加入水翁花粉22千克、中药泥3千克,搅拌均匀,小火熬煮60分钟,翻炒至汁水收干即可;

g.罐装:待熬煮的鱼酱冷却,称重装罐,然后密封,后放入灭菌设备中进行灭菌;

h.检验、贮存:将检验合格的一种水翁花风味鲮鱼酱贮于阴凉避光处常温保存。

龙头草,为唇形科植物龙冻草的根或叶,别称鲤鱼草,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生于低海拔地区的常绿林或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下。味甘、性平,有补气血、祛风湿、消肿毒的功效,主治劳伤气血亏虚、脘腹疼痛、咽喉肿痛。

土人参,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锥花土人参,以根和叶入药。秋、冬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叶则随时可采,或秋季采集,晒干或蒸后晒干备用。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的作用,主治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

本发明实施例3的作用机理:

水翁花,补气血、益心肝;蕨麻,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黄花倒水莲,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血风藤,补益气血、祛风活络;牛奶柴,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龙头草,补气血、祛风湿、消肿毒;土人参,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利用以上八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肾的封藏,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以达补气益血、解除乏力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3经30位气血不足、体虚乏力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21人,有效率为70%;连续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24人,有效率为80%。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