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49880发布日期:2018-10-26 17:26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酸菌饮料是指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过乳酸菌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以及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茶、咖啡、植物提取液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饮料。根据其是否经过杀菌处理而区分为杀菌(非活菌)型和未杀菌(活菌)型。其主要的功用在于促进免疫调节,增强人体对肠道感染的抵抗能力,减少腹泻,并帮助生成维他命b群和k,更加强吸收钙、铁、钾等。市面上含乳酸菌的产品,一般上是指有益菌类的发酵乳,它主要是利用牛乳中的成分和糖,经过乳酸菌发酵的程序所制成。这类产品大多强调可以帮助和维持人体内有益菌的平衡而达到健康的目的,虽然这类乳酸菌食品对身体有不少的好处,但是有痛风且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一般不建议食用。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

嘌呤又称普林,是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物质,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嘌呤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代谢物,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2,6,8-三氧嘌呤)又叫尿酸。嘌呤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嘌呤80%来自核酸的氧化分解,外源性嘌呤主要来自食物摄取,占总嘌呤的20%,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如果摄入的嘌呤过多,身体未能将嘌呤代谢并从肾脏排出,这些物质会最终形成尿酸,并以结晶体积存体内。若有诱因引起沉积在软组织里的尿酸结晶释出,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形成炎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痛风等疾病。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升以下,女性则不超过0.357毫摩尔/升。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而痛风又会引起关节肿大。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一种可以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乳酸菌饮料可以有效的抑制食物中嘌呤的吸收,同时阻断嘌呤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使嘌呤核苷酸向嘌呤碱基方向转化,从而减少代谢产的尿酸,避免了导致痛风的诱因,同时对已患通风的人摄取食物不再受到食物中嘌呤含量多少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桑叶、百合、淡竹叶、玉米须和菊苣根加水进行煮沸30-60min,冷却后过滤收集滤液;

2)将葛根粉和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进行调配,调配比例为重量比1:2-4,调配完成后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在38-45℃条件下培养4-10h得到中药发酵液;

3)将新鲜牛奶超高温瞬时灭菌后和步骤2)得到的中药发酵液按重量比1:0.02-0.06的比例进行混合,在发酵罐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再次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在35-42℃条件下培养2-6h得到发酵乳酸菌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乳酸菌乳加入糖水,得到乳酸菌饮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灌装后放入冷藏库2-8℃冷藏8-12h进行后熟即可。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组分按重量比为:桑叶6-8份,百合8-12份,淡竹叶2-6份,玉米须4-6份,菊苣根2-4份,纯净水50-100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葛根粉细度为200-400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步骤2)中接入的乳酸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接入量为重量比2-5%。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步骤3)中新鲜牛奶超高温瞬时灭菌条件为135-150℃,4-15s。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步骤3)中接入的乳酸菌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接入量为重量比2-5%。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步骤4)中加入的糖水制备方法为重量比糖20-40份,纯净水100份,所用的糖为葡萄糖、果糖、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糖水混合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35-150℃,4-15s。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发酵乳酸菌乳和糖水的混合重量比为1:1-2。

葛根粉:为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块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具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功效,用于烦热,口渴,醉酒,喉痹,疮疖;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具有疏散风热,清热润燥,清肝明目功效;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具有解毒、理脾健胃、利湿消积、宁心安神、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富含秋水仙碱和钾;

淡竹叶:为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竹的叶子,具有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

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玉米的花柱和柱头,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抑菌及增强免疫等多种功效;

菊苣根:本品为菊科植物菊苣的根,具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首先利用作为药食两用的五种中药的活性成分和葛根粉混合后进行发酵,不但可以减少五种中药材的特有味道,还可以进一步增强乳酸菌的活性,其特有的功能是抑制食物中嘌呤的吸收和改善嘌呤在体内的代谢,减少尿酸的产生,同时又兼有利尿作用,进一步使得尿酸在体内不能积累;

2、葛根粉,桑叶,百合,淡竹叶,玉米须,菊苣根这六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提取物在2mg/ml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均有较好的抑制,抑制率均大于50%以上,从而阻止了嘌呤在体内代谢为尿酸的途径,抑制了嘌呤的吸收。其中葛根粉、桑叶、百合、淡竹叶、玉米须、菊苣根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65,1.12,0.78,0.88,0.45,1.32mg/ml。且此类抑制属于竞争性抑制为主的复合抑制;

3、除了抑制嘌呤吸收代谢外,其中的淡竹叶具有利尿作用:正常人试以该品10g煎服,利尿作用弱,但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其利尿作用较木通、猪苓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则比猪苓强。促进尿酸盐从尿液中排出。百合中含有少量秋水仙碱和钾,秋水仙碱是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但是单独使用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而百合中含有的秋水仙碱量刚好可以抑制嘌呤代谢过程酶的活性,同时又达不到产生副作用的剂量,因此用量安全;

4、六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提取物经过乳酸菌发酵后制作乳酸菌饮料,发酵可以很好的改善饮料的风味及营养价值,提高其活性物质的活力,增加对嘌呤吸收过程的酶活性的抑制;同时进行二次发酵是为了防止单一的乳酸菌发酵过程产酸太多,ph降低太厉害,同时两次添加不同的乳酸菌,生产出来的活性乳酸菌饮料口感好,风味独特;

5、体内嘌呤代谢出现紊乱,已患有痛风的患者,其饮食需要特别注意食物中嘌呤的含量,不能进食高嘌呤的食物。一般乳酸菌饮料不能喝,但是本发明的乳酸菌饮料却可以同时阻断体内嘌呤代谢和增加利尿功能,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6、本发明生产的活性乳酸菌对嘌呤代谢为尿酸有抑制作用,尤其是以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的抑制,减少了此类抑制药物的使用,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此类抑制物如别嘌醇的使用,从而降低了使用别嘌醇的用量,减少了因使用别嘌醇导致的皮疹、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炎、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7、采用本发明制得的乳酸菌饮料中含量大量的活性乳酸菌,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加上其对嘌呤的抑制吸收,使得适用人群增加,是一种理想的乳酸菌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叶6份,百合8份,淡竹叶2份,玉米须4份,菊苣根2份,加纯净水50份,进行煮沸30min,冷却后过滤收集滤液;

2)将200目的葛根粉和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进行调配,调配比例为重量比1:2,调配完成后接入乳酸菌,接入的乳酸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接入量为重量比2%,接入后进行发酵,在38℃条件下培养10h得到中药发酵液;

3)将新鲜牛奶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35℃,15s,灭菌后和步骤2)得到的中药发酵液按重量比1:0.02的比例进行混合,在发酵罐中搅拌混合均匀后二次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二次接入的乳酸菌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接入量为重量比2%,在35℃条件下培养6h得到发酵乳酸菌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乳酸菌乳加入糖水,其中糖水制备方法为重量比糖20份,纯净水100份,所用的糖为葡萄糖一种,糖水混合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35℃,15s。发酵乳酸菌乳和糖水按重量比为1:1混合,得到乳酸菌饮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灌装后放入冷藏库2-8℃冷藏8h进行后熟即可。

实施例2

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叶7份,百合9份,淡竹叶3份,玉米须5份,菊苣根3份,加纯净水60份,进行煮沸35min,冷却后过滤收集滤液;

2)将250目的葛根粉和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进行调配,调配比例为重量比1:2.5,调配完成后接入乳酸菌,接入的乳酸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接入量为重量比3%,接入后进行发酵,在39℃条件下培养9h得到中药发酵液;

3)将新鲜牛奶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40℃,12s,灭菌后和步骤2)得到的中药发酵液按重量比1:0.03的比例进行混合,在发酵罐中搅拌混合均匀后二次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二次接入的乳酸菌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接入量为重量比3%,在36℃条件下培养5h得到发酵乳酸菌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乳酸菌乳加入糖水,其中糖水制备方法为重量比糖25份,纯净水100份,所用的糖为葡萄糖和蔗糖各一半,糖水混合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40℃,12s。发酵乳酸菌乳和糖水按重量比为1:1.2混合,得到乳酸菌饮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灌装后放入冷藏库2-8℃冷藏9h进行后熟即可。

实施例3

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叶8份,百合10份,淡竹叶4份,玉米须6份,菊苣根4份,加纯净水80份,进行煮沸45min,冷却后过滤收集滤液;

2)将300目的葛根粉和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进行调配,调配比例为重量比1:3,调配完成后接入乳酸菌,接入的乳酸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接入量为重量比3.5%,接入后进行发酵,在40℃条件下培养8h得到中药发酵液;

3)将新鲜牛奶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45℃,8s,灭菌后和步骤2)得到的中药发酵液按重量比1:0.04的比例进行混合,在发酵罐中搅拌混合均匀后二次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二次接入的乳酸菌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接入量为重量比4%,在38℃条件下培养4h得到发酵乳酸菌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乳酸菌乳加入糖水,其中糖水制备方法为重量比糖30份,纯净水100份,所用的糖为葡萄糖、果糖、蔗糖中三种各10份,糖水混合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45℃,8s。发酵乳酸菌乳和糖水按重量比为1:1.5混合,得到乳酸菌饮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灌装后放入冷藏库2-8℃冷藏10h进行后熟即可。

实施例4

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叶8份,百合11份,淡竹叶5份,玉米须6份,菊苣根4份,加纯净水90份,进行煮沸45min,冷却后过滤收集滤液;

2)将350目的葛根粉和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进行调配,调配比例为重量比1:3.5,调配完成后接入乳酸菌,接入的乳酸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接入量为重量比4%,接入后进行发酵,在42℃条件下培养6h得到中药发酵液;

3)将新鲜牛奶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45℃,8s,灭菌后和步骤2)得到的中药发酵液按重量比1:0.05的比例进行混合,在发酵罐中搅拌混合均匀后二次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二次接入的乳酸菌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接入量为重量比4%,在40℃条件下培养3h得到发酵乳酸菌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乳酸菌乳加入糖水,其中糖水制备方法为重量比糖30份,纯净水100份,所用的糖为葡萄糖、果糖各15份,糖水混合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45℃,8s。发酵乳酸菌乳和糖水按重量比为1:1.8混合,得到乳酸菌饮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灌装后放入冷藏库2-8℃冷藏11h进行后熟即可。

实施例5

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叶8份,百合10份,淡竹叶6份,玉米须6份,菊苣根4份,加纯净水100份,进行煮沸55min,冷却后过滤收集滤液;

2)将400目的葛根粉和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进行调配,调配比例为重量比1:3,调配完成后接入乳酸菌,接入的乳酸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接入量为重量比3%,接入后进行发酵,在42℃条件下培养6h得到中药发酵液;

3)将新鲜牛奶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40℃,10s,灭菌后和步骤2)得到的中药发酵液按重量比1:0.03的比例进行混合,在发酵罐中搅拌混合均匀后二次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二次接入的乳酸菌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接入量为重量比3%,在42℃条件下培养2h得到发酵乳酸菌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乳酸菌乳加入糖水,其中糖水制备方法为重量比糖40份,纯净水100份,所用的糖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三种,糖水混合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40℃,10s。发酵乳酸菌乳和糖水按重量比为1:2混合,得到乳酸菌饮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灌装后放入冷藏库2-8℃冷藏10h进行后熟即可。

实施例6

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叶8份,百合12份,淡竹叶6份,玉米须6份,菊苣根4份,加纯净水100份,进行煮沸60min,冷却后过滤收集滤液;

2)将400目的葛根粉和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进行调配,调配比例为重量比1:4,调配完成后接入乳酸菌,接入的乳酸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接入量为重量比5%,接入后进行发酵,在45℃条件下培养4h得到中药发酵液;

3)将新鲜牛奶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50℃,4s,灭菌后和步骤2)得到的中药发酵液按重量比1:0.06的比例进行混合,在发酵罐中搅拌混合均匀后二次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二次接入的乳酸菌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接入量为重量比5%,在42℃条件下培养2h得到发酵乳酸菌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乳酸菌乳加入糖水,其中糖水制备方法为重量比糖40份,纯净水100份,所用的糖为葡萄糖一种,糖水混合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灭菌条件为150℃,4s。发酵乳酸菌乳和糖水按重量比为1:2混合,得到乳酸菌饮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灌装后放入冷藏库2-8℃冷藏12h进行后熟即可。

根据以上所举实例得到的乳酸菌饮料经体外实验,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能力为:

注:ic50是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半抑制浓度,单位mg/ml。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2年11月13日 11:41
    投放市场了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