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7643发布日期:2018-11-07 08:0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淡水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淡水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疆域辽阔,内陆江河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是世界上淡水水面最多的国家之一,水产品养殖总量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量的70%,其中淡水鱼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淡水鱼养殖总产量的73%。近年来我国淡水鱼产业发展迅速,其养殖总产量已占我国鱼类总产量的65%,成为我国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大宗淡水鱼的总产量1623.4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9.2%。随着淡水鱼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以及工业化造成淡水资源的污染,养殖水体环境不断恶化,随之带来淡水鱼的病害日趋严重,常常发生养殖淡水鱼大量死亡的事件。为此,有些养殖户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大量使用违禁渔药,直接导致淡水鱼药物残留超标而威胁食品安全。

除了上述水质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外,营养失衡也可以造成鱼类免疫力下降而引起淡水鱼病害发生。鱼类非特异性的免疫因子包括参与免疫防御的酶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可诱导性,通过口服或注射生物活性免疫促进剂可以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力。鱼类的非特异免疫抵抗,包括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非特异免疫体液因子及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等,对于鱼类抵抗病原的侵袭和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专利文献“增强淡水鱼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2524562b)”公开了增强淡水鱼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成:蝇蛆粉650-700份、沙棘籽蛋白粉200-300份、羧甲基微孔玉米淀粉120-130份、沙棘叶粉100-120份、10%的沙棘黄酮40-60份、酵母菌粉1-2份、乳酸菌粉1-2份。该发明本添加剂对于提高鱼体免疫能力、加快鱼体生长速度方面效果显著,但其生长率和成活率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淡水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在中国专利文献“增强淡水鱼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2524562b)”公开的配方基础上,优化组分、用量、方法等,进一步提高生长率和成活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淡水鱼饲料,包括如下原料:蝇蛆粉、沙棘籽蛋白粉、玉米淀粉、沙棘叶粉、10%的沙棘黄酮、酵母菌粉、乳酸菌粉、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所述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的质量比为(40-80):(20-40):(30-50)。

进一步地,所述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的质量比为60:30:40。

进一步地,所述的淡水鱼饲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为单位,包括如下原料:蝇蛆粉650-700份、沙棘籽蛋白粉200-300份、玉米淀粉120-130份、沙棘叶粉100-120份、10%的沙棘黄酮40-60份、酵母菌粉1-2份、乳酸菌粉1-2份、长链甘油三酯40-80份、小苏打20-40份、白扁豆粉30-50质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淡水鱼饲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为单位,包括如下原料:蝇蛆粉675份、沙棘籽蛋白粉250份、玉米淀粉125份、沙棘叶粉110份、10%的沙棘黄酮50份、酵母菌粉1.5份、乳酸菌粉1.5份、长链甘油三酯60份、小苏打30份、白扁豆粉40质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沙棘籽蛋白粉为超临界萃取油脂后剩余的沙棘籽蛋白粉。

进一步地,所述沙棘叶粉为超微粉碎沙棘叶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淡水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的沙棘黄酮用水溶解为65-75%的溶液,加入玉米淀粉搅拌混匀得混合物;

(2)将烘干设备预升温到60-80摄氏度,然后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置入烘干,粉碎过100目,制得包埋处理的沙棘黄酮;

(3)将蝇蛆粉、沙棘籽蛋白粉、沙棘叶粉、包埋处理后的沙棘黄酮、酵母菌粉、乳酸菌粉、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搅拌均匀、造粒即可。

进一步地,步骤3中搅拌通过用槽型混合机以转速20-30rpm、倒料角度100-120°的工艺条件混合10-30min。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5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3制得的淡水鱼饲料的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对比例5制得的淡水鱼饲料的生长率和成活率;同时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

(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4的数据可见,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在淡水鱼饲料喂养过程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协同提高了生长率和成活率,这可能是:

蝇蛆是营养成分全面的优质蛋白资源并含有抗菌肽,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具有高效免疫力,能有效增强淡水鱼的抗病能力。沙棘是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修复受损细胞的功效。使用超临界萃取油脂后剩余的沙棘籽蛋白粉在取得提高机体免疫力、修复受损细胞的功效的同时,价格更便宜,降低使用成本。经过超微粉碎后的沙棘叶中的营养物质能被鱼充分吸收。酵母菌具有使鱼类的t、b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乳酸菌可以提高食品的消化率与利用率,通过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酸度,从而抑制病原菌的定居与繁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达到抗病的效果。但是只添加上述组分,饲料在鱼类肠胃中吸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且停留时间过短,不能进一步提高生长率和成活率,而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组合,申请人发现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具有上述的协同促进作用。

长链甘油三酯,减少高粘度的蛋白质饲料粘性,并且能大大提高食料的热效应和肠胃吸收效果,同时具有分散效果,将小苏打粉分散在饲料中并起到稳定的作用,同时在鱼仔进食过程中,由于白扁豆粉的有效成份为一些抗氧化酸、胡萝卜素等,易失活,而长链甘油三酯具有良好的相溶性,从而作为有机油相将这些活性物质溶解其中,防止其被肠胃中产生的氧化性物质氧化,起到保存这些活性物质效果,从而提高饲料的有效成分在肠胃中存在时间,增加肠胃吸收有效成分的量,从而增加吸收效率,因此增加了成活率和平均全长;白扁豆粉具有利脾健胃的效果,同时配合长链甘油三酯作为缓释剂,起到缓释的效果,从而增加其在鱼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了草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平均全长;小苏打起到蓬松的效果,在肠胃中酸性条件下,加速饲料的分解,促进吸收增强鱼苗的成长效率,对白扁豆粉起到发泡软化的效果,从而促进白扁豆粉在胃肠液中高效的分解成易于吸收的小分子,促进其被肠胃的细胞壁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此促进鱼仔对饲料中的有效成分吸收,从而促进鱼仔的生命力,因此增加了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平均全长。

(3)由对比例6-8的数据可见,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的重量比不在(30-60):(20-50):(10-30)范围内时,制得的饲料的成活率以及平均全长改善的数值与实施例1-3的数值相差甚大,远小于实施例1-3的数值,与现有技术(对比例5)的数值相当。本发明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作为补强体系,实施例1-3控制制备淡水鱼饲料时通过添加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的重量比为(30-60):(20-50):(10-30),实现在补强体系中利用长链甘油三酯降低粘度,并稳定分散小苏打,同时提高在肠胃的滞留效果;白扁豆粉具有利脾健胃的效果,小苏打起到蓬松效果,并刺激肠胃,促进白扁豆粉的吸收效果;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构成的补强体系在本发明的淡水鱼饲料中,提高淡水鱼饲料的成活率以及平均全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中,淡水鱼饲料,以质量份为单位,包括如下原料:蝇蛆粉650-700份、沙棘籽蛋白粉200-300份、玉米淀粉120-130份、沙棘叶粉100-120份、10%的沙棘黄酮40-60份、酵母菌粉1-2份、乳酸菌粉1-2份、长链甘油三酯40-80份、小苏打20-40份、白扁豆粉30-50质量份。

所述沙棘籽蛋白粉为超临界萃取油脂后剩余的沙棘籽蛋白粉。

所述沙棘叶粉为超微粉碎沙棘叶粉。

上述的淡水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的沙棘黄酮用水溶解为65-75%的溶液,加入玉米淀粉搅拌混匀得混合物;

(2)将烘干设备预升温到60-80摄氏度,然后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置入烘干,粉碎过100目,制得包埋处理的沙棘黄酮;

(3)将蝇蛆粉、沙棘籽蛋白粉、沙棘叶粉、包埋处理后的沙棘黄酮、酵母菌粉、乳酸菌粉、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搅拌均匀、造粒即可。

步骤3中搅拌通过用槽型混合机以转速20-30rpm、倒料角度100-120°的工艺条件混合10-30min。

下面通过更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淡水鱼饲料,以质量份为单位,包括如下原料:蝇蛆粉675份、沙棘籽蛋白粉250份、玉米淀粉125份、沙棘叶粉110份、10%的沙棘黄酮50份、酵母菌粉1.5份、乳酸菌粉1.5份、长链甘油三酯60份、小苏打30份、白扁豆粉40质量份。

所述沙棘籽蛋白粉为超临界萃取油脂后剩余的沙棘籽蛋白粉。

所述沙棘叶粉为超微粉碎沙棘叶粉。

上述的淡水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的沙棘黄酮用水溶解为70%的溶液,加入玉米淀粉搅拌混匀得混合物;

(2)将烘干设备预升温到70摄氏度,然后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置入烘干,粉碎过100目,制得包埋处理的沙棘黄酮;

(3)将蝇蛆粉、沙棘籽蛋白粉、沙棘叶粉、包埋处理后的沙棘黄酮、酵母菌粉、乳酸菌粉、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通过用槽型混合机以转速25rpm、倒料角度110°的工艺条件混合20min搅拌均匀、造粒即可。

实施例2

一种淡水鱼饲料,以质量份为单位,包括如下原料:蝇蛆粉650份、沙棘籽蛋白粉300份、玉米淀粉120份、沙棘叶粉120份、10%的沙棘黄酮40份、酵母菌粉2份、乳酸菌粉1份、长链甘油三酯80份、小苏打20份、白扁豆粉50质量份。

所述沙棘籽蛋白粉为超临界萃取油脂后剩余的沙棘籽蛋白粉。

所述沙棘叶粉为超微粉碎沙棘叶粉。

上述的淡水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的沙棘黄酮用水溶解为65%的溶液,加入玉米淀粉搅拌混匀得混合物;

(2)将烘干设备预升温到80摄氏度,然后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置入烘干,粉碎过100目,制得包埋处理的沙棘黄酮;

(3)将蝇蛆粉、沙棘籽蛋白粉、沙棘叶粉、包埋处理后的沙棘黄酮、酵母菌粉、乳酸菌粉、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通过用槽型混合机以转速20rpm、倒料角度120°的工艺条件混合10min搅拌均匀、造粒即可。

实施例3

一种淡水鱼饲料,以质量份为单位,包括如下原料:蝇蛆粉700份、沙棘籽蛋白粉200份、玉米淀粉130份、沙棘叶粉100份、10%的沙棘黄酮60份、酵母菌粉1份、乳酸菌粉2份、长链甘油三酯40份、小苏打40份、白扁豆粉30质量份。

所述沙棘籽蛋白粉为超临界萃取油脂后剩余的沙棘籽蛋白粉。

所述沙棘叶粉为超微粉碎沙棘叶粉。

上述的淡水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的沙棘黄酮用水溶解为75%的溶液,加入玉米淀粉搅拌混匀得混合物;

(2)将烘干设备预升温到60摄氏度,然后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置入烘干,粉碎过100目,制得包埋处理的沙棘黄酮;

(3)将蝇蛆粉、沙棘籽蛋白粉、沙棘叶粉、包埋处理后的沙棘黄酮、酵母菌粉、乳酸菌粉、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通过用槽型混合机以转速30rpm、倒料角度120°的工艺条件混合10min搅拌均匀、造粒即可。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淡水鱼饲料的原料中缺少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淡水鱼饲料的原料中缺少长链甘油三酯。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淡水鱼饲料的原料中小苏打。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淡水鱼饲料的原料中缺少白扁豆粉。

对比例5

采用中国专利文献“一种淡水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2524562b)”的实施例1的工艺制备淡水鱼饲料。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淡水鱼饲料的原料中长链甘油三酯100份、小苏打10份、白扁豆粉20质量份。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淡水鱼饲料的原料中长链甘油三酯20份、小苏打60份、白扁豆粉70质量份。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淡水鱼饲料的原料中长链甘油三酯20份、小苏打10份、白扁豆粉80质量份。

养殖试验

以15日龄的草鱼作为试验材料,全长为0.5cm。将草鱼移入到2个2.5m3的水泥养殖池中,每池放2万尾。试验组经过5天的饲料转换期,即在转换期内逐步降低原来饲料的用量(每天减少20%),同时逐步增加本发明饲料的用量(每天增加20%)。试验期间保持养殖水温为26±2℃、盐度为30±1‰、ph值为8.2±0.2。溶氧控制在6.0mg/l以上,氨氮含量小于0.02mg/l,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01mg/l。每天吸池底1次,以清除池底的残饵和死苗;及时清除水面漂浮的污物,换水量为80%。养殖进行30天,统计草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平均全长。

由上表可知:(1)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5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3制得的淡水鱼饲料的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对比例5制得的淡水鱼饲料的生长率和成活率;同时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

(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4的数据可见,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在淡水鱼饲料喂养过程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协同提高了生长率和成活率,这可能是:

蝇蛆是营养成分全面的优质蛋白资源并含有抗菌肽,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具有高效免疫力,能有效增强淡水鱼的抗病能力。沙棘是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修复受损细胞的功效。使用超临界萃取油脂后剩余的沙棘籽蛋白粉在取得提高机体免疫力、修复受损细胞的功效的同时,价格更便宜,降低使用成本。经过超微粉碎后的沙棘叶中的营养物质能被鱼充分吸收。酵母菌具有使鱼类的的t、b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乳酸菌可以提高食品的消化率与利用率,通过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酸度,从而抑制病原菌的定居与繁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达到抗病的效果。但是只添加上述组分,饲料在鱼类肠胃中吸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且停留时间过短,不能进一步提高生长率和成活率,而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组合,申请人发现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具有上述的协同促进作用。

长链甘油三酯,减少高粘度的蛋白质饲料粘性,并且能大大提高食料的热效应和肠胃吸收效果,同时具有分散效果,将小苏打粉分散在饲料中并起到稳定的作用,同时在鱼仔进食过程中,由于白扁豆粉的有效成粉为一些抗氧化酸、胡萝卜素等,易失活,而长链甘油三酯具有良好的相溶性,从而作为有机油相将这些活性物质溶解其中,防止其被肠胃中产生的氧化性物质氧化,起到保存这些活性物质效果,且从而提高饲料的有效成分在肠胃中存在时间,增加肠胃吸收有效成分的量,从而增加吸收效率,因此增加了成活率和平均全长;白扁豆粉具有利脾健胃的效果,同时配合长链甘油三酯作为缓释剂,起到缓释的效果,从而增加其在鱼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了草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平均全长;小苏打起到蓬松的效果,在肠胃中酸性条件下,加速饲料的分解,促进吸收增强鱼苗的成长效率,对白扁豆粉起到发泡软化的效果,从而促进白扁豆粉在胃肠液中高效的分解成易于吸收的小分子,促进其被肠胃的细胞壁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此促进鱼仔对饲料中的有效成分吸收,从而促进鱼仔的生命力,因此增加了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平均全长。

(3)由对比例6-8的数据可见,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的重量比不在(30-60):(20-50):(10-30)范围内时,制得的饲料的成活率以及平均全长改善的数值与实施例1-3的数值相差甚大,远小于实施例1-3的数值,与现有技术(对比例5)的数值相当。本发明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作为补强体系,实施例1-3控制制备淡水鱼饲料时通过添加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的重量比为(30-60):(20-50):(10-30),实现在补强体系中利用长链甘油三酯降低粘度,并稳定分散小苏打,同时提高在肠胃的滞留效果;白扁豆粉具有利脾健胃的效果,小苏打起到蓬松效果,并刺激肠胃,促进白扁豆粉的吸收效果;长链甘油三酯、小苏打、白扁豆粉构成的补强体系在本发明的淡水鱼饲料中,提高淡水鱼饲料的成活率以及平均全长。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