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巴沙鱼用预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6945发布日期:2018-11-14 01:14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饲料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巴沙鱼用预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巴沙(pangasiusbocourti)又称博氏巨鲶,属于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鲇鱼目、巨鲶科、巨鲶属。该鱼原产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国湄南河流域,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营养丰富等特点。巴沙鱼喜群集,常活动于上、中层水体,杂食性,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喂食时能游至水面吃食,同时巴沙鱼耐低氧,对水质要求不高,适合高密度养殖。在水产养殖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巴沙鱼的养殖规模不断在扩大,天然饵料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被使用,在配合饲料中加入预混料,进一步提高巴沙鱼的出肉率、产量和成活率,成为目前配合饲料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巴沙鱼在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过程中,其肉色经常出现偏黄色和粉色等养殖现状。这些肉色不正常的巴沙鱼死亡率较高,产肉率低,产量也普遍较低,严重损伤了给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迄今为止,关于采用预混料来预防巴沙鱼肉色改变,提高其成活率和产量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研制一种既能预防巴沙鱼肉色改变,又能促进其生长速度,提高其成活率,增加其产量的预混料,对巴沙鱼的集约化养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巴沙鱼肉色偏黄或者粉红,并伴随着成活率低,产量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巴沙鱼用预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预混料具有增加巴沙鱼白色鱼片比例,提高成活率,增加其出肉率和产量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巴沙鱼预混料,由以下组分构成:甘草、白芷、白芍、车前子、地龙、黄岑、五倍子、大黄、牛膝、川乌。上述预混料中,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为10~18%甘草、10~15%白芷、12~15%白芍、8~10%车前子、5~12%地龙、4~5%黄岑、12~15%五倍子、4~8%大黄、10~13%牛膝、6~12%川乌。进一步的,上述预混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16%甘草、12%白芷、13%白芍、9%车前子、5%地龙、5%黄岑、12%五倍子、7%大黄、11%牛膝、10%川乌一种制备上述预防巴沙鱼肉色改变的预混料的方法,将所述原料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全部通过200目的筛网,混合均匀后,即得本发明预混料。所述预混料可应用于制备巴沙鱼饲料中,或直接应用于巴沙鱼的饲养管理中。运用所述预混料制备巴沙鱼饲料的方法包括:将0.1~0.2%的重量百分比的上述预混料添加到常规巴沙鱼饲料中,混合均匀即可。直接应用于巴沙鱼的饲养管理:按照0.2%的重量百分比的上述预混料(即每吨饲料加2公斤巴沙鱼预混料),加水溶解后拌料投喂。投喂次数和频率跟饲料投喂次数和频率相同。一种巴沙鱼饲料,包括0.1~0.2%的重量百分的上述预混料。本发明的显著优点:(1)本发明优选了甘草、白芷、白芍、车前子、地龙等具有抗菌抑菌功效,且富含大量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中草药为原料,在确保预防巴沙肉色改变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适口性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巴沙鱼是摄食率,促进其生长速度,而且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增加巴沙鱼产量。(2)本发明以常见的中草药作为主要原料。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原料来源容易。(3)本发明选择的中草药无毒副作用,无激素,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在鱼体内产生残留,使用安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有益效果,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4,说明不同预混料(添加剂)的制作过程及含量:实施例1本发明的的巴沙鱼饲料制备方法:称取甘草10kg、白芷15kg、白芍12kg、车前子8kg、地龙8kg、黄岑5kg、五倍子12kg、大黄8kg、牛膝12kg、川乌10kg。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全部经过200目的网筛,混合均匀既得。实施例2本发明的的巴沙鱼饲料制备方法:称取甘草12kg、白芷10kg、白芍15kg、车前子10kg、地龙12kg、黄岑5kg、五倍子15kg、大黄4kg、牛膝10kg、川乌7kg。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全部经过200目的网筛,混合均匀。实施例3本发明的的巴沙鱼饲料制备方法:称取甘草15kg、白芷12kg、白芍15kg、车前子9kg、地龙7kg、黄岑4kg、五倍子14kg、大黄5kg、牛膝13kg、川乌6kg。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全部经过200目的网筛,混合均匀。实施例4本发明的的巴沙鱼饲料制备方法:称取甘草18kg、白芷10kg、白芍13kg、车前子10kg、地龙5kg、黄岑5kg、五倍子13kg、大黄4kg、牛膝10kg、川乌12kg。经过超微粉碎机粉碎,全部经过200目的网筛,混合均匀。实施例5具体应用案例:5.1试验设计5.1.1材料与方法以相同基础配方的三组饲料作为试验料,对照组a组饲料不添加该巴沙鱼预混料,b组饲料以0.2%剂量添加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巴沙鱼预混料,c组饲料以0.2%剂量添加本发明实施例2生产的巴沙鱼预混料。5.1.2试验巴沙鱼分组与饲养试验选用健康且活力好的巴沙鱼,暂养15天后将均重201.2g的900尾巴沙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网箱,每个重复100尾,在分隔网箱同池内养殖,分别投喂1.1中所述a、b、c三组饲料。按巴沙鱼体重的1~2%进行投喂,每天投喂三餐:上午8:00;中午11:00;下午5:30。养殖周期为16周,养殖过程中记录死亡巴沙鱼的数量,试验结束时对巴沙鱼称重并记录肉色出现异常的巴沙鱼数量。5.1.3试验记录鱼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各指标用spss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5.2结果与分析5.2.1巴沙鱼预混料对肉色改变尾数和成活率的影响。投喂不同试验饲料饲养16周后结束试验,各组试验巴沙鱼的肉色改变尾数和成活率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不同试验料对巴沙鱼成活率和肉色改变率的影响注:采用duncan方法比较,同一列小写ab等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同一列大写ab代表差极显著(p<0.01)。通过表可以看出,添加巴沙鱼预混料的试验组,其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肉色保持正常,而对照组肉色发生变化,出现偏黄或者粉红色。说明该巴沙鱼预混料对提高巴沙鱼的成活率及保存肉色正常具有重要的作用。5.2.2巴沙鱼预混料对巴沙鱼终末体重和饵料系数的影响投喂不同试验饲料饲养16周后结束试验,各组试验巴沙鱼终末体重和饵料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表2巴沙鱼预混料对巴沙鱼终末体重和饵料系数的影响组别初始重量(kg)终末重量(kg)饵料系数a组20.20±0.1080.32±2.67a1.71±0.32bb组20.05±0.3187.30±1.01b1.44±0.07ac组20.03±0.2086.26±1.49b1.42±0.11a注:采用duncan方法比较,同一列小写ab等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同一列大写ab代表差极显著(p<0.01)。添加巴沙鱼预混料试验组的终末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每尾巴沙鱼体重比对照组高出60g;添加巴沙鱼预混料的两组饵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饵料系数降低0.3左右。综上,巴沙鱼预混料能够有效预防肉色改变,同时可以提高巴沙鱼成活率,促进其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降低0.3左右,有非常大的经济潜力。实施例6具体应用案例:6.1试验设计6.1.1材料与方法以相同基础配方的五组饲料作为试验料,对照组a组饲料不添加该巴沙鱼预混料;b组饲料以0.05%剂量添加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巴沙鱼预混料;c组饲料以0.1%剂量添加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巴沙鱼预混料;d组饲料以0.2%剂量添加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巴沙鱼预混料;e组饲料以0.3%剂量添加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巴沙鱼预混料;6.1.2试验巴沙鱼分组与饲养试验选用健康且活力好的巴沙鱼,暂养15天后将均重201.2g的1500尾巴沙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网箱,每个重复100尾,在分隔网箱同池内养殖,分别投喂6.1.1中所述a、b、c、d、e三组饲料。按巴沙鱼体重的1~2%进行投喂,每天投喂三餐:上午8:00;中午11:00;下午5:30。养殖周期为16周,养殖过程中记录死亡巴沙鱼的数量,试验结束时对巴沙鱼称重并记录肉色出现异常的巴沙鱼数量。6.1.3试验记录鱼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各指标用spss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6.2结果与分析6.2.1巴沙鱼预混料对肉色改变尾数和成活率的影响。投喂不同试验饲料饲养16周后结束试验,各组试验巴沙鱼的肉色改变尾数和成活率结果如表1所示。表3不同预混料添加量对巴沙鱼成活率和肉色改变率的影响组别初始尾数(尾)终末尾数(尾)成活率(%)肉色改变率(%)a组100.00±0.0070.00±1.6770.00±1.67a71.32±2.12ab组100.00±0.0086.00±2.0186.00±2.01b13.20±1.67bc组100.00±0.0093.36±2.2993.36±2.29c1.42±3.01cd组100.00±0.0094.30±2.3194.30±2.41c1.50±1.27ce组100.00±0.0088.20±2.3188.20±2.31b10.24±1.26b注:采用duncan方法比较,同一列小写ab等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同一列大写ab代表差极显著(p<0.01)。通过表3可以看出,随着巴沙鱼预混料的添加量从0上升到0.3%,巴沙鱼成活率的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肉色的改变成显著下降趋势,当预混料添加量在0.1%-0.2%之间时,巴沙鱼的成活率最高,同时肉质的改变最小。说明该巴沙鱼预混料的最适添加量在0.1%-0.2%之间。6.2.2巴沙鱼预混料对巴沙鱼终末体重和饵料系数的影响投喂不同试验饲料饲养16周后结束试验,各组试验巴沙鱼终末体重和饵料系数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不同预混料添加量对巴沙鱼终末体重和饵料系数的影响注:采用duncan方法比较,同一列小写ab等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同一列大写ab代表差极显著(p<0.01)。由表4可知,随着巴沙鱼预混料添加量的增加,巴沙鱼终末体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饵料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巴沙鱼预混料添加量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并非越高越好。当巴沙鱼预混料的添加量为0.1%-0.2%之间时,巴沙鱼终末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每尾巴沙鱼体重比对照组高出60g;同时饵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饵料系数降低0.3左右。综上,我们得出巴沙鱼预混料的最适添加范围在0.1%-0.2%之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